03.06 摄影是如何体现做“减法”艺术的?

柳侍墨


摄影是如何体现做“减法”艺术的?

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因为是在拍摄的场景中,选择局部的某些元素,进行拍摄,需要做的事是“舍”。绘画是加法的艺术,因为绘画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添加,需要做的是“加”。

那摄影的减法,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有哪些技巧可以使用呢?

摄影自学班,总结了4句口诀,希望帮助到您:

变换角度去杂物。线条颜色更突出。

减掉旁杂遮脸布。背景单一有好图。

下面通过具体的照片,来为大家解说一下,这4句减法摄影口诀的含义:

1、变换角度去杂物。

在拍摄当中,有的时候环境复杂,就会导致画面元素过多,而显得很乱,这种情况我们可试着改变一些不常见的角度,也许就能拍到不一样的画面了,比如:


(1)街上建筑、行人,树木,其他杂物很多,让整张照片看起来很乱,但是,如果采用仰拍的角度,会拍摄到相对简约干净的画面。


(2)变换角度不只可以垂直仰拍,还可以从一些高处建筑向下俯拍,或者拍一些小景色,小静物时,垂直俯拍。

(3)希望这里大家根据例图,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拍摄角度,减少画面中元素,做到精简照片。

2、线条颜色更突出。

(1)减法还可以减少画面中的颜色,有的时候,可以换方向取景,或者当整张画面显示颜色比较统一时,等待其他特殊颜色出现。



(2)如上一张照片,等白色背景下穿红衣服的人。和下张照片中,灰色墙面下穿橙色衣服的人。

(3)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后期做减法的技巧:让全景变成黑白,保留局部彩色。


(4)用手机修图软件Snapseed,打开要调整的照片。

(5)选择调整图片,手指上下滑动,选择饱和度,把饱和度调整到最低,让整张照片变成黑白。



(6)再利用蒙版,修出主体人物的色彩:点击右上角弯曲的箭头,查看修改内容,右侧出现调整图片,点击它中间的画笔,进入到蒙版。



(7)在蒙版界面,点击左下角的反选,再把中间调整图片的数值为0,对主体人物进行涂抹,让主体人物的色彩显示出来,如果涂抹错了,再把数值调整上100,把涂抹的地方涂回来。



(8)通过以上减法,减掉画面中不需要的色彩,让主体人物更加突出,照片更有凝聚力。


3、减掉旁杂遮脸布。

(1)还有一种方法,当,照片中元素过多,可以利用裁剪,把不需要的元素剪掉。

(2)但在拍摄之前,我们要把设备上照片分辨率,调整到偏大一些。因为把照片剪小之后,相当于把照片的局部进行了放大,如果想让放大后的照片清晰,就需要在拍摄之前有相对高的分辨率。


(3)还是用手机修图软件,Snapseed,打开照片之后,点击工具中的剪裁。

(4)把画面中不需要的人物裁剪掉,只保留手,这样可以让主体人物更加突出一些,没有其他人做干扰。



(5)还有一种情况,当我们拍摄环境并不是太理想的时候,可以缩小取景范围,也是做减法的思路来精简画面,同时也可以让细节表现得更好。


比如这两张照片,明显拍得太全这一张,背景上有很多干扰,用纱布遮住脸,增加画面的白色,减少其他颜色干扰,会让画面看起来更漂亮一些。

4、背景单一有好图。

(1)用减法做摄影,还可以应用到,控制背景元素上。当背景颜色单一一些,照片整体看起来也会简约,不杂乱。


(2)具体拍摄的时候,我们可以人为的改变,比如用白布或者其他简单颜色背景布,遮出背景。

(3)或者改变拍摄方位,从而改变拍摄主体的背景。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您正确理解摄影是如何做减法的,拍出漂亮的照片!


喜欢的朋友,请帮我点赞和转发哦,感谢大家!

欢迎您把摄影作品,在评论中留言分享!

摄影自学班,欢迎您来关注,等你哦!


摄影自学班


摄影怎样体现做减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摄影的本质就是做减法:力排众议在众多的关切中排除干扰项挑出一个主题,慧眼识珠从众多的参与元素中精准识别主体、陪体使之各安其位,最后通过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定格出画面。就我的理解,要做好主题和主体的减法,更考摄影师在摄影之外的功力,与“功夫在诗外”同理,是个不容易驾驭的大题目。借这个提问,我想还是避难就易,从技法上分享个人的实践心得。

一是虚化“减法”。通过大光圈、长焦距、摄影距离等手段实现较浅的景深,虚化前后景,使画面更干净,更有利于清晰的主体的呈现,这在人像摄影——特别是人像特写中用得比较普遍。

还有一个手段比较容易被忽视,就是快门速度。利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实现运动物体的虚化突出不动的主体,这是拍摄海景人像常用的手段。夕阳下,使用小光圈或ND镜,获得3-5秒左右的慢快门就可以使海浪雾化。今年在涠洲岛,通过几次尝试,我们把站在礁石的人像上拍出了站在山头云海的感觉。同样的原理,在人流较快的街道街拍人像时,使用1/15左右的慢快门就可使无关的行人虚化,减少对我们真正想拍的人的干扰。

二是喑化“减法”。一般是借助逆光、侧逆光,通过对处于光照范围的主体测光以之为基准曝光,使背景因曝光不足而形成从画面中被抽除、减除的效果,主体得以突显出来。

这种方法,也看个人的拍摄习惯,我喜欢用评价测光,然后通过个人经验判断减少曝光补偿获得暗背景效果。

三是淡化“减法”。摄影还经常利用雾气、水汽、雾霾等大自然气象,使杂乱的环境、无关的元素形成从画面中消失的效果,以干净的环境使主体得到更有效的关注。

三是残缺化“减法”。通过镜头的取舍,将无关主题的画面元素进行分割、截取,使这些元素在形式上残缺不全,丧失跟“主角”抢镜的能力,但却又恰到好处地为主体创造出框架,交待环境,提供画面情节的线索,烘托场景的氛围,丰富照片的内容。能做出这么高水准的“减法”,离大师的作品就不远了。比如陈复礼大师的作品渔家乐,背景被截取的一排船头,和江水一起构成了主体——摇桨的祖孙两人的框架、背景。

学摄影前期,我就常犯生怕画面元素不全的毛病,总是要把所有元素拍全,结果造成多主体反而弱化了主题表达。

初学摄影也容易走极端,要特别提醒的是,做减法绝不是对无关元素“一刀切”,而是“切”得刚刚好,达到“多一份嫌多,少一分嫌少”。想想阮义忠大师在人与土地的开篇有一幅少年放飞鸽子的作品,如果画面少了右侧逐渐虚化的延伸过来的桥和桥上骑车而来的村民,也没有左侧那个只有大半个背景的同伴,画面肯定要普通很多,甚至算不上成功的人文摄影作品。

做“减法”的目的是要简洁画面,突出主体,强化主题。一个高水平的摄影师可以做到手段千变万化,大师们的作品则多是得心应手而且多种手段混合使用。还拿陈复礼大师的作品来学习,在香港仔渔港作品中,前景是截取的大船头,背景是截取的半边楼房,虽然都是庞然大物,但因其残缺不全而化为线条、造型后,就成了中间小渔船上好的环境框架,并与小小的渔船形成大小、明暗、虚实、动静、远近多重关系。


发哥自留天地


摄影是如何体现做“减法”艺术的?

都说摄影是一种减法艺术,就是减去的是与主体无关的内容,让画面更加简洁,突出拍摄主体。具体怎么体现,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从这6方面来解答:


一:从曝光上来体现

一般正常的拍摄都是宁欠勿过,或者是正常曝光。但是为了体现“减法”,可以让曝光再过个两三挡或者欠个五六档。

二:从构图上来体现

首先找到纯色单一的环境,在利用留白式构图,框架式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当然是越简单,主题越明确。


三:从色彩上来体现

从颜色的取舍,单一的颜色更能体现摄影“减法”。

四:从相机本身的功能来体现

可以利用相机的长焦,大光圈,产生很小的景深,使得主题更加明确。

五:利用几何图形来体现

找寻可见的几何图形来实现摄影的“减法”。

六:利用相机的风格模式来体现

利用相机本身的黑白风格模式来实现。通过黑白处理,可以减少画面中喧宾夺主的色彩对画面简洁的影响,减弱其对主体的干扰

总之,在拍摄过程中多换角度来拍摄,多思考。画面的简洁还是来源于生活。

我是摄影师赵宗明,欢迎关注,一起探讨、学习摄影!


摄影师赵宗明


摄影总是强调去做减法,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张照片只能表达一个主题,多了就乱。我们正常拍照无非就是取景、构图、按快门,再后期处理一下。

那怎么去做减法,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呢

取景简单,背景不能太杂:

1.按快门前看下你的取景框除了主体外,还有什么东西在里内,会不会特别抢眼

如下图,一看让你眼花缭乱,画中的元素太多我不知道该看哪个,哪个都没什么好看,这样的照片值得去拍吗?要表达 什么呢

拍摄时一定自己觉得很点意思的画面再去摁快门,

减少按快门的次数就增加你对主体审美的次数,这是提升拍照技术的一个方法。

2.当背景很复杂时方法有以下几种

  • 以天空为背景:

如下图,天空简单辽阔,很适合拍情绪片

  • 以水面为背景:

如下图,青蓝色的水面,清爽扑面,冷静、惬意

  • 虚化背景:

环境的因素找不到合适的天空或干净的地面,背景虚化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另一个是用长焦段或靠近被摄主体目的是为了缩小取景范围,突出主体。

如下图,前景和背景都是绿色,通过拉长焦段虚化背景,小爱心变得非常突出,

主色不能太多

颜色太多会让人情绪波动大,尤其是红绿蓝这三个颜色最好不要同时出现,对比太强烈了,扎眼!

如下图,色彩扎眼,小熊穿得跟村姑一样

再来看一张色彩简单的小熊

如下图,照片中只有橙色和黄绿色,简单的颜色都能使烦躁的心理变得安静下来

记住一点,红绿蓝不要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基本照片也不会太杂的。

后期简单化

后期是很多时候必须要有的,在你不能左右环境的情况下,来了总不能因为背景乱、光线不好、颜色太杂而不拍了吧,后期都可以搞定,只是会麻烦点

如下图,我觉得左边那两个人是多余的,把它擦掉就行了

如下图,擦掉了,老爷子就更突出了

如上图小熊把它换成黑拍色,是不是会稍微好点了

摄影是一门减法的艺术,好简单的一句话,难就难在它太简单了。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就从取景,构图,明暗和色彩这几方面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运用的。时间久了会有一点感觉的。


志励好摄


用最少的料做出最美的盛宴。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些崇尚者的最求。说减法是一种生活态度其实不为过。正所谓“三点两点,至情至真”。从徽宗的瘦金体到白石老人的山水无一不透露着减法密码的诱人之处。

摄影,一种美的表现,一种生活的再现。光线与景物的重组用镜头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些看似固定又非固定的元素如何去把控?多一点累赘,少一点寡淡,这似乎又是对艺术表现力的考验。爱好摄影的我们常说,捕捉美的其实不是粗重的镜头而是镜头背后那颗对美充满接受力的心。

胡言乱语一大通,其实我也达不到这种境界,不过我喜欢!

附上习作,共勉!











弥生俊的視界


垂主题去繁琐,这就是减法。





新安随遇而安


摄影既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视觉艺术,又是一门做“减法”的艺术。不仅仅表现在画面形式的表现上,还表现在表现的内容上。

如何体现出摄影是做“减法”艺术?

摄影中的“减法”,不是随心所欲的减,也不是无止尽的减,而是需要适当的减,减得有道理。那么,摄影中的“减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体现在拍摄主题内容上

在拍摄之前,拍摄者都要对主题进行周密的规划,在确定主题的时候,要规划出几个或者多个内容,进行选择,减掉不明确的、不具代表性的、不能实现的表现主题。同时,在一个主题的表现内容上,以最突出的内容点来作为表现重点,减去没有意义的内容。

2、体现在元素的选择上

在拍摄取景的时候,根据拍摄主题,对画面元素的选取,一定要做“减法”,将不必要的元素减掉,做到重点突出主体,减少视觉干扰,从而提高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3、体现在光影的运用上

大家都知道,摄影创作中,光影的运用非常关键,在用光的时候要做“减法”,减掉不必要的光源,在表现出拍摄主体的“三大面和五大调”的同时,还有做到简洁,光源多了还会导致影的混乱,使得画面杂乱,主体不突出。

4、体现在色彩的搭配上

色彩的运用在摄影中极其重要,色彩复杂会导致画面视觉感受混乱,给观者视觉增加疲惫感。因此,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对色彩做减法,做到色彩简单,色调统一,画面和谐。

5、体现在曝光方式上

常说的“白加黑减”,就是在拍摄白色或黑色对象的时候,要对曝光补偿做适当的增减,让拍摄得到准确的曝光。还有一句话就是“宁可欠曝,不要过曝”,就是在拍摄的时候,宁愿让照片曝光暗一点,给后期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但不能过曝,过曝了就失去了细节,也无法通过后期挽回。

综上所述,说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拍摄经验的总结,也是摄影艺术的进步。从以上5点内容说明,做“减法”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根有据的做“减法”。


脑摄狼图世界,爱好摄影,且擅长后期处理,敬请关注本头条号!


脑摄狼图事界




金葵花舞蹈


摄影是记录,就是你要选择记录什么,不记录什么。

而绘画是在一张白纸上绘画,是选择画什么不画什么,是加法。

摄影呢,那里是一棵树,你拍出来就是一棵树,你能选择的只是拍树冠还是树干。所以是减法。









全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