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有匯源才叫過年吶”。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但今年這個年,匯源並不好過。

匯源的創始人朱新禮在與民生金融租賃公司的糾紛案中被列為“老賴”,收到他的第四條限高令,他的41億資產也遭到凍結。

隨後,匯源意欲賣身“天地壹號”的計劃也落空,眼下正遭遇著復牌無望、即將退市的危險……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僅僅一個月,匯源經歷了太多糟心事兒。

從國民果汁到瀕臨破產,從農場守護者到老賴。

朱新禮和他的匯源花了26年才貼上的國民標籤,在1個月內就被撕得乾乾淨淨?

事情恐怕沒這麼簡單。

1、11年前,匯源就已經丟了半條命!

匯源的沉浮,離不開朱新禮抱的兩條大腿。

1992年,山東農村青年朱新禮下海接手了一家負債1000多萬的罐頭廠,從德國引進設備,聘請了高級食品工程師,做起了濃縮果汁加工。

不久,第一批匯源果汁研發成功,朱新禮開始遠赴德國找銷售渠道,一舉敲下一筆500萬美元的國際大單。

光國際市場嶄露頭角還不夠,國內也得增加曝光。

朱新禮把匯源的工廠從山東遷到北京,砸了7000萬買下央視5秒的廣告位。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有了央視的加持,匯源果汁開始走上一條“健康之路”。

短短八年,匯源佔據了市場上23%的份額,穩坐國內行業龍頭寶座。

朱新禮仍雄心勃勃,準備繼續拓寬疆土,發展多個產業。

由於資金短缺,朱新禮抱上了德隆的大腿。

當時的德隆勢頭正勁,幫助匯源在兩年內建立了20多個大型生產基地。當時國內僅有14條PET生產線,匯源就佔了11條。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沒過多久,這邊匯源方興未已,那邊德隆卻因股市遇冷身陷泥潭。

德隆前前後後問匯源借走3.8億,這下朱新禮不幹了,不能白白給別人做提款機啊。

於是朱新禮向德隆提出了對賭協議:一個星期之內,誰能先拿出8億,誰就能買走對方的股份。

在業內看來,朱新禮的提議簡直是不自量力,一個農民出身的人,跟巨頭玩資本就是雞蛋碰石頭!

但結局令所有人大跌眼鏡:德隆退股,匯源毫髮無傷。

朱新禮哪裡來的這麼多錢去對賭?

他早就認定當時的德隆無力再在副業上折騰,事先跟他人達成合作協議,拿得資金,壓了德隆一頭。

隨後,匯源成功登陸港交所,籌金24億港元,成了有史以來港交所最大規模的IPO。上市當天,匯源的股價暴增66%。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和德隆分手的這一年,是匯源的最高峰。

告別了德隆這條昔日的大腿,朱新禮很快就迎來了第二條大腿——可口可樂。

2008年,可口可樂開價179.2億來收購匯源,這項“天價收購”讓朱新禮特別滿意,他開始規劃匯源的宏偉藍圖:

收購成功以後,匯源不僅能實現原股3倍的套現,還能把生產銷售交給更精通此道的可口可樂,自己專攻上游。

帶著憧憬,朱新禮開始根據可口可樂的收購要求大刀闊斧地改革。

原本9200名員工,到年底裁的就剩下了5000人;同時,朱新禮還豪擲了20億去建立上游水果種植基地。

就在一切順利進展的時候,阻力從天而降。

當時有人發起了一個投票,參與投票的四萬多人中,有82%的人強烈反對這項交易。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為什麼?

當時爆發了關於保護民族品牌的爭論潮。一夜之間,朱新禮原本再尋常不過的商業行為,頓時阻力重重。

不過朱老闆不慫,他並不在意外界的風言風語,直言:“企業當兒子養,還要當豬賣!”

然而,這筆收購還是以失敗告終。

這個結果對朱新禮來說無疑是五雷轟頂,他一個人跑到山溝裡把自己關了3天。

人也裁了,錢也花了,口碑也壞了,結果沒賣出去。原本資本青睞的明星企業瞬間變成了燙手的空殼子。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併購失敗令匯源元氣大傷,可如果能好好休整,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接下來的事,就是匯源自己作死了。

2、盲目自救,越救越慘!

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當然不能坐以待斃。於是,匯源馬不停蹄地開始了瘋狂自救。

但是,匯源的自救的腳步,一次次向死衚衕邁進。

1.靠瘋狂擴張?資金斷了

按說,要想彌補併購風波的損失,匯源的當務之急是暫停上游建設計劃,重新搭建銷售渠道。

可匯源仍然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

短短兩年,匯源先投資了12家大型產業生態園,此後,關於併購、廠房設備、土地資料的投資依然一個不落。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朱新禮和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計劃進一步拓展合作

無奈剛剛放完血,碰上了資金短缺。

沒關係,不是還有子公司嗎?朱新禮一氣之下拋售12家子公司來償還債務。

隨後又開始了大幅裁員。

併購失敗後的一年,匯源的銷售人員一度暴增到17000人,但為了減少支出,匯源在2017年又把員工縮減到3965人。

減少了僱員支出,資金仍不夠。那就賣身!

這次,匯源連商標也不要了,直接開價36億把60%的股份賤賣給天地壹號,可最後計劃又被擱淺。

眼見賣身無望?那就去借錢!

匯源在先鋒集團下的P2P平臺上欠下418萬的債務至今未還,就連匯源果汁系列產品也被拿去抵債了。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十年來,匯源一直反覆地拆了東牆補西牆。

最後擴張的收效怎麼樣?

《法治週末》的一份調查給出了答案:匯源新增、併購的工廠的產能很低。全國48家工廠,產能使用率還不足30%。

也就是說,匯源拼命砸錢燒的工廠和設備壓根沒有用武之地。

匯源的“大農業夢”做的稀裡糊塗,每年土地成本和折舊的費用倒是異常清醒地蠶食著它的利潤。

最終,不僅匯源債臺高築,背上了114億的重債,朱新禮也被凍結41億資產,淪為老賴。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2.靠多元化發展?口碑丟了

從2010年後,匯源連續6年持續虧損。最近兩年,乾脆連財報也不公佈了。

長期揹負著債務,對匯源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造血能力不足了。

匯源當然意識到這一點了,於是加緊推新品。

僅在去年,匯源就推出了鮮果原汁、夢幻蓋利樂鑽、樂鹼天然蘇打水、木蘭山泉礦泉水等多款新品,甚至做起了普洱茶和雞尾酒。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這些新品一經上線就被消費者吐槽缺乏新意、沒什麼意思。

慘淡的銷量也證明了匯源失去了曾經的市場活力。

這條多元化的道路真不好走,大費周章地推新卻沒激起水花,還連累了兩款作為營收主力的老產品。

匯源的主打產品是百分百果汁和高濃度果蔬汁,最近5年,兩款主力產品的市場份額紛紛下跌。

與此同時,匯源的口碑逐年下滑。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曾報道,匯源果汁向果農收購未成熟、腐爛變質的水果。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面對質疑,匯源只是發了個不痛不癢的聲明:我們的水果都要經過11道關卡才流入市場。

身心俱疲的匯源,已無暇顧及品控。

匯源兜兜轉轉,舊病未愈又添新疾,這樣賭徒式的大肆投資擴張、毫無意義地推新,無疑是雪上加霜。

最終,匯源把自己的命都賭上了。

3、害死匯源的真正凶手:思想老化

朱新禮曾說:市場無情,波浪滔天,載舟覆舟,僅在瞬間。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但刀哥認為,並非是市場無情。

企業的癥結,還需企業裡的人去反思。

匯源之敗,皆於一點——思想老化。

在匯源深陷泥沼時,朱新禮首先想到了引進職業經理人來促進轉型,但挖來挖去,仍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匯源老舊的家族式管理思維,被請來的人,大都覺得得不到實權而離開了。

從可口可樂挖來的陳志強一腔熱血,乾脆帶著老婆一起進了匯源。然而,他很快發現匯源裡的朱氏家族把他逼得無處施展。

對此,朱新禮的態度也曖昧不明,三個月後,陳志強黯然離職。

除了陳志強,從達能派駐到匯源、負責戰略規劃的副總裁毛天賜也無奈自嘲:“我是匯源的首席模特”。

把核心團隊從李錦記帶到匯源的蘇盈福也有同款遭遇:“公司討論什麼決策,家族成員只要星期天回家一起吃個飯,基本都能形成共識。”最後,蘇盈福也在1年後離職。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蘇盈福

別看朱氏一家獨大,撐起了匯源的整個架構,但朱新禮還是唯一最高決策人。

他有濃厚的鄉土情結,整個公司裡的山東人佔到了70%,就連招聘的時候,朱新禮都會事先詢問應聘者的籍貫,並且會優先聘請山東籍的老鄉。

老舊的管理思維並不是匯源的唯一桎梏,匯源的營銷思維也同樣被時代拋在了後面。

互聯網經濟發展地如日中天,但匯源依舊對電商不屑一顧,直到2014年才入住電商平臺。

相反地,他揹著鉅額債務和利息,再一次投入央視的懷抱。

去年年末,匯源一口氣在央視買了5個廣告位。

這還遠遠不夠,央視的春晚,匯源也得講講排場。

2018年春晚,匯源成了“2018CCTV春晚指定飲品”,伴隨著劉謙完成了整個魔術,品牌曝光時長只屈居淘寶和新浪之下。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砸了這麼多金,銷量上來了嗎?並沒有。

而且,匯源2017和2018年的財報到現在還沒發佈。

老舊思維統治下的匯源寸步難行。

砸了那麼多錢,折騰了那麼多次,匯源脖子上的繩子反而越來越緊。

如今,距離匯源停牌已逾20個月,在明年1月31日之前,匯源如果不能達成所有復牌條件,就將面臨退市。

留給匯源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負債114億!昔日國民果汁,如何把自己坑成了老賴?

朱新禮一直有一個假設:

“假設在2008年,把匯源整個產業的三分之一,用24億美元賣給可口可樂的話,現在,匯源就是千億級公司了。”

殘忍的是,世界上沒有如果。

老舊的思想是終結企業的沼澤,

越是掙扎,陷得越深。

參考文獻:

商界識堂:《欠債一百多億,賣身可口可樂失敗,匯源果汁究竟發生了什麼?》

西姆股權觀察:《匯源果汁:家族性企業的最終桎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