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在兒時的記憶裡,

江南水鄉是河塘縱橫、水道逶迤,

是稻田滿陂、綠樹成蔭,

是人們歌詠贊嘆的詩情畫意,

是美的代名詞。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2019

“233”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碧溪新區組織發動幹部群眾實幹苦幹巧幹,共同整治村莊環境,描繪出一幅幅具有江南特色的田園鄉村畫卷。


李袁村 南塘南北兩岸

冬日的上午,李袁村村民薛順民正推著老伴在自家屋後的小道上散散心,呼吸新鮮空氣。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看著自家的小菜園,老兩口喜不自勝。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薛順民的屋後原先有幾間附房,還養了一些羊,雖然增加了一點收入,但卻影響了環境。“331”整治後,他下定決心,把這些全都拆除清理掉,騰出了一片空地,平整後種植蔬菜。如今,“自給自足”讓老薛滿是成就感和幸福感。


今年以來,

李袁村在前期“331”整治拆違的基礎上,

在南塘南岸和北岸投資約300萬元,

新建生態木樁駁岸、鋪設道路、

種植綠化、建設小遊園……

大力優化村莊環境。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整治前

整治後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整治前

整治後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整治前

整治後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如今,

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滸東村皂吉老村


讀過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人,大多對這一段描寫印象深刻。這也是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皂莢樹”這個名字。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皂吉老村小遊園


原先,這裡是一處村民的老宅,搬遷之後,雜草叢生。“233”專項行動開展後,村裡把這裡闢成了小遊園,深受村民歡迎。


這項舉措也贏得了村民的認可和支持,多位鄉賢慷慨解囊、積極捐贈,為村莊美化綠化貢獻一份力量。


皂吉老村黨員周根法捐贈30年樹齡皂莢樹,黨員曹同興捐贈15年樹齡皂莢樹,黨員山培坤捐贈皂莢樹下村標石。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如今,種植著皂莢樹的小遊園已經成為村民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與此同時,在“233”專項行動中,皂吉老村以“尊重村民、依靠村民’為原則,清淤暢流,修築駁岸,修建道路,增設停車泊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皂吉老村小橋、流水、人家相映成畫,充滿水鄉特色。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周涇村 河小壩組團

在周涇村河小壩組團綠化帶、河道邊等一些公共地帶,插在地上的紅藍兩色標牌十分顯眼。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這是村裡對基礎設施進行長效管理的新方法。村裡公共區域被分成了12塊,由黨員和村民們自願認領,認領的黨員和村民負責對認領區進行保潔和維護保養。藍色是村民認領區,紅色標牌則表示是黨員認領區。


通過黨員帶頭,農戶共同參與的方式,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這裡深入人心,人人都是建設者、參與者、管理者,也都是美麗水鄉的受益者。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共建共治共享,碧溪新區描繪江南田園鄉村新畫卷


村莊人居環境“233”專項行動是落實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惠民生、得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工程。


截至目前,

碧溪新區“233”專項行動三批

入庫自然村(組)共計137個

覆蓋21個行政村,共計3644戶

自然村個數佔全市入庫總量19.5%

共有46個自然村通過市級驗收,

計劃年度完成60個以上自然村的市級驗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