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朱棣登基後,建文帝的皇后和兒子,結局如何?

庭州行者


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後登基為帝,朱元璋以武得天下其年號都是洪武,朱允炆則想以文治天下,登基後年號則為“建文”,其身邊也聚集了像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儒等一批文人。

年輕的建文帝革除了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史稱“ 建文新政”。 同時他覺得自己那些藩王叔叔對自己是一個威脅,為了增強自己的皇權,他著手對付那些勢力較弱的藩王,以或有或無的罪名一下子廢掉了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

在削蕃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之後,建文帝開始對付燕王朱棣,朱棣自然不會束手就擒,於是爆發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建文帝在軍事上屢次失誤,所用非人,最終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一說自焚而死,一說趁機出逃。

朱棣佔領南京後稱帝,將建文帝的親信黃子澄和齊泰滅族,方孝儒亦滅族。建文帝的兄弟基本上都被其囚禁或變相害死,那麼建文帝的兒子們是什麼下場呢?

建文帝在18歲時取光祿少卿馬全之女馬氏為皇太孫妃,次年(1396年)其長子朱文奎出生,建文帝繼位後被封為皇太子,建文帝三年(1401年)次子朱文圭出生。朱文奎和朱文圭雖然作為皇室子弟,但是其命運坎坷還不如一般百姓的生活。

朱文奎出生在十月的晦日,也就是十月的最後一天,據說他出生後朱元璋很不開心,認為他的生日是“日月皆終,大凶之象。”後來朱棣攻入南京後,馬皇后自焚而死,年僅七歲的皇太子朱文奎和其父朱允炆下落不明。南明時期,福王朱由崧為朱文奎上諡號恭愍太子,唐王宗朱聿鍵又上諡號和簡太子。(《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

而當時年僅兩歲的朱文圭,雖然其叔祖父朱棣沒殺他,其實也不敢殺他,但是他的命運極其悲慘。朱文圭被朱棣幽禁於中都(鳳陽)廣安宮,號為建庶人。朱棣不允許他和外界接觸,從小沒有父母疼愛,沒有人相伴,只不過是一個只懂吃飯的行屍走肉罷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祖孫三代人忙於國政也逐漸忘記了他,知道明英宗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復辟之後,突然對他動了惻隱之心,這也許是心心相惜,因為明英宗也曾被禁閉南宮長達七年。

明英宗雖然昏聵的處死了有功之臣于謙,但是此時他不再忍心囚禁建庶人,在詢問大學士李賢之後,明英宗打算請示太后之後將其釋放。明英宗身邊的大臣則擔心此舉會帶來變故,此時明英宗倒是很有魄力,他說“有天命者,任自為之”

於是在被關押近五十五年後,朱文圭得重見天日,明英宗派人在鳳陽為其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還給他娶妻,以續其子,並派人照顧建庶人生活起居。 然而此時朱文圭已經是57歲的老人了,釋放時牛馬不分,與人交流困難,活脫一個痴呆兒,沒過到幾天自由生活就死去了。這也許是他對新生活產生了不適應,也許是太激動導致其過早死去。

《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記載:少子文圭。年二歲,成祖入,幽之中都廣安宮,號為建庶人。英宗(明英宗)復辟,憐庶人無罪久系,欲釋之,左右或以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大學士李賢贊曰:“此堯、舜之心也。”遂請於太后,命內臣牛玉往出之。聽居鳳陽,婚娶出入使自便。與閽者二十人,婢妾十餘人,給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幾卒。

不過怎麼樣,明英宗此舉算是明智之舉,也贏得部分大臣稱讚,認為這是有

“堯、舜之心”的舉動,明英宗後來又廢除了嬪妃生殉的制度,也算得上是個有仁心的皇帝。

明英宗天順三年,淮揚巡撫都御史滕昭又建議再次將建庶人、吳庶人(朱允炆三弟朱允熥)看押起來,但是明英宗不允許,其實此時朱文圭已死,可能是朱文圭的家人。到了明孝宗時有一個叫繆恭的老百姓上書明孝宗請求給朱文圭後人封王,以奉祀明興宗朱標,結果被捕下獄,後被孝宗赦免。可見朱文圭似乎是有後裔的,但是不見於史書記載中。到了南明時,他被追諡為潤懷王或原懷王。

朱允炆的兒子命運隨著朱允炆的倒臺而淒涼一生,令人唏噓!

參考文獻:《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建文帝,這位繼朱元璋之後的明朝第二位皇帝,在“靖難之役”之後結束了他的帝王生涯。在建文帝之後登基為帝的是建文帝的叔叔朱棣,即明成祖。那麼在朱棣登基為帝之後,建文帝的皇后和兒子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沒落到朱棣手裡的

其實對於朱棣來說,雖然他成功弄掉了自己的侄子,登基為帝,但是他心中並不是多麼的安心,因為在朱棣在當時攻入京城後,皇宮中發生大火,而建文帝在這場火中失蹤了。朱棣雖然讓人從火中找出了屍體,但是不能確定是否是建文帝本人。


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關於建文帝的皇后馬氏,據史書記載,這位皇后是在京城陷落之後,自焚而死。

惠帝皇后馬氏……建文元年二月冊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於火。


建文帝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太子朱文奎,一個是次子朱文圭。太子朱文奎和他爹一樣,在朱棣進入京城之後,人間蒸發了。

太子文奎……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

落到朱棣手裡的

建文帝的家人終歸是有落到朱棣手裡的,這個人就是建文帝的次子朱文圭,這個當時只有兩歲的孩子,被朱棣下令長期幽禁。

而這個朱文圭被結束“禁閉”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是在明英宗時期被釋放的,而自幼便被關了禁閉的朱文圭,在被放出之後,已經嚴重與社會脫節,據說,他連牛馬都不認識。一個皇家子弟,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也是可憐。

少子文圭。年二歲,成祖入,幽之中都廣安宮,號為建庶人。

做個小總結

從建文帝唯一落到朱棣手裡的兒子的下場來看,哪怕建文帝沒有生死不明,落到朱棣手裡,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畢竟朱棣要想坐穩皇位,他是要清除一些他認為的潛在威脅的。


參考文獻:

  • 《明史·后妃列傳》
  • 《明史·諸王列傳》

說與山鬼聽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新君上位,憂慮藩王勢力。聽從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削藩的建議,從而增強自己的實力。

首先建文帝朱允炆第一個倒黴的是周王朱肅(su),緊接著另外四個諸侯王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博以及岷王朱梗也相繼倒臺了。這些諸侯王都是勢力比較小,相對好對付的。之後其他諸侯王都膽戰心驚。其中反應最強烈的是燕王朱棣。



事實上,朱棣從第一個諸侯王被廢以後擔心自己是下一個目標。於是招兵買馬迅速擴充自己的實力。不久後,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事。從北平一路橫掃到了南京,實力相當給力。各路諸侯王也紛紛響應。最終這場皇位爭奪戰以建文帝失敗告終。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帝失敗後下落不明,他的妻子馬皇后在皇宮中自焚殉國。


建文帝朱允炆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朱文奎一個叫朱文圭。大兒子朱文奎和建文帝一起下落不明。次子朱文圭你年紀太小則被明成祖朱棣幽禁在北平廣安宮內。直到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後覺得總關著也不是個辦法。就安排朱文圭在朱家老家鳳陽安家落戶,並給他娶妻生子,過著平凡的生活。

以上觀點來自歷史有點酷。


歷史有點酷


建文帝自己“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朱棣在火中拉出一具屍體。假惺惺的哭了一場。並以天子之禮安葬了。據說這一具屍體就是建文皇后的屍體。

然後朱棣馬上著手清除建文曾經在位的痕跡。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人為的把建文在位的四年痕跡消掉。重修太祖實錄。論證自己是太祖嫡子。太祖生前就有意立自己為繼承人。只不過建文狼子野心,心術不正。

取消建文追封朱棣大哥的皇帝身份,朱標的正妃呂氏的皇太后身份也自然取消。呂氏不久就去世了。朱允炆的兄弟。封為吳王的朱允通也降封之後不久去世。

至於朱允炆的兩個兒子。七歲的太子朱文奎和父皇朱允炆一起失蹤。才兩歲的朱文圭一直被朱棣圈禁。直到明英宗二次復位。因為自己被弟弟圈禁了七年日子不好受。才把五十多歲的朱文圭放了出來。


丁強888


建文帝皇后姓馬,死於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建文帝的馬皇后名為恩惠。公元1396年,馬氏為朱允炆生下了長子朱文奎。同年十月份,馬氏被封為皇太孫妃。

公元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叔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率兵攻入南京。攻入南京之時,朱允炆已經下令放火火燒皇宮,之後建文帝下落不明,而建文帝皇后馬氏則自焚而死。因為馬皇后之死是在“靖難之變”中發生,正是這個特殊的背景,所以後世歷代史料中都很少提到馬皇后的事情。而有關馬皇后的事蹟是從《明史·后妃傳》、《諸王傳》及《罪惟錄》等書中的隻言片語中提煉出來,因此馬皇后的身影才一步步被揭開。

當時燕王朱棣進入南京之後,搜索宮殿三天三夜,目的就是要找到建文帝的屍體。宮人最終從灰燼中扒出一具屍體,這具屍體面目全非,連是男是女也分不清,就連朱棣本人也禁不住流下同情的淚水。然而這具屍體是真的是建文帝嗎?這具屍體的真實身份是建文帝皇后馬氏。在這場骨肉相殘的戰亂中,建文帝馬皇后成了明朝第一個殉國的皇后,而其他妃嬪不是被燕王殺死就是葬身火海,很少有人逃出宮。因此能夠在史冊記載的名列中只有皇后馬氏一人。

靖難之變之後,朱棣成了明成祖,然而建文帝朱允炆卻下落不明。那麼建文帝留下了後代了嗎?史書記載建文帝朱允炆實際上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為朱文奎,次子名為朱文圭。

朱文奎出生之後,朱元璋說:“日月皆終,大凶之象。”於是朱文奎很不討朱元璋的喜歡。建文元年時,朱文奎被立為皇太子。建文四年,朱棣叛亂舉兵進攻南京之後,建文帝不知去向,而建文帝的兒子朱文奎也一起消失不見,很有可能是建文帝帶著朱文奎一起逃跑了。

朱文圭是朱允炆的第二個兒子。當時朱棣實行“清君側”,率領軍隊攻破南京時,朱文圭只有兩歲,後來明成祖將其長期關在廣安宮內。明英宗復辟之後,不忍心再將建庶人(朱文圭)幽禁,於是想要將其釋放。明英宗當天就奏明太后,但是明英宗身邊的人害怕建庶人出來會有變故,但明英宗表示一切看天命。於是英宗下令讓建庶人住在鳳陽修建好的房屋裡,還給建庶人娶妻生子。這一舉動是明英宗的明智之舉,太監到鳳陽宮告訴建庶人,建庶人聽後非常高興。朱文圭被放出來的時候已經五六十歲了,因為他自小就被幽閉在宮中,沒有與外部接觸導致他連牛馬也不認識,實際上跟一個小孩子差不多。不久以後,朱文圭便逝世了。


跪射俑


對這個問題即便不瞭解史實也能猜測出來。靖難之役,皇宮失火,皇帝朱允炆失蹤,一說被火燒死,朱允炆長子朱文奎(時年七歲)和建文帝一起失蹤;次子朱文圭(時年兩歲)被朱棣困囿於

鳳陽行宮,直到朱棣去世也沒有釋放。朱文圭活到近六十歲,出來連牛馬都分不清,成了廢人。朱允炆皇后馬皇后在皇宮烈火中自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