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小說、散文5種體裁寫作要素特點與結構

No.1記敘文

1.六要素: 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人稱: 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更加親切)和第三人稱(更加廣泛)。

3.線索:①人線(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者事蹟)②物線 (某一有特意義的物品)③情線(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④事線(中心事件)⑤時間線 ⑥地點線

4.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分敘(平敘)。

5.劃分:按事件的發展過程、空間轉換、內容變化、人物、場景變化、感情變化、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劃分。

6.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環境等或正面,側面、細節)、議論、抒情、說明等 。

7.語言的特點:形象,生動,具體。

8.表現手法:描寫、襯托、渲染、對比、伏筆、鋪墊、象徵、比喻、以小見大、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卒章顯志、託物言志等。

A.如何找線索?

①文章的標題

②各段反覆出現的事物

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

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作用:文章內容井然有序地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來龍去脈。

B.記敘順序?

1.順敘:即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寫(時間先後)。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2.倒敘: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3.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比如:回憶往事)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深化了主題。

C.人物的描寫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2.語言(對話)描寫

3.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4.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D.修辭手法

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對比、借代、反語。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誇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5.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6.誇張: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作用: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7.對偶:它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作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8.反覆: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反覆的種類:連續反覆和間隔反覆。連續反覆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覆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9.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10.反問: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11.引用: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12.借代: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替整體。

13.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按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E.關於記敘文和文學作品閱讀題的解答主要從兩方面著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內容,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1)把握記敘文的要素,以寫事為主的應明確寫什麼事,寫人為主的應明確寫什麼樣的人。

(2)把握關鍵性語句,揣摩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人、事。

(3)分析層與層之間的關係,理清文章脈絡,然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弄清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結構特點及表現形式。掌握以下劃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時空變化劃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劃分

(3) 按記敘內容的變化來劃分

(4) 按描述角度的變化、事情發展的階段來劃分

F.文段在內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聯繫(思想感情)來答

在結構上:總分總

文段在開頭:總起全文、為下文做鋪墊、形成懸念、奠定感情基調、照應題目

文段在中間:承上啟下、照應上文、引起下文、

文段在結尾:總結全文或照應主題或首尾呼應、深化主題、昇華主題。

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小說、散文5種體裁寫作要素特點與結構

No.2議論文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1.特點: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可兼用其它表達方式;以鮮明的態度表明觀點或主張;以充分的材料證明其觀點或主張。

2.要素:①論點——對所論述的問題所持的觀點、態度。論點有中心論點、分論點兩種,有的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中心論點、分論點均有。

②論據——對論點進行證明的材料、依據。論據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類。

③論證——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論證有歸納法(個別到一般)和演繹法(一般到個別)兩類。

3.分類:立論文(從正面論述其觀點、說明其觀點的正確);駁論文(對反面論點進行駁斥,確立起正確觀點)。

4.結構 :

(1)基本結構:引論(開頭部分,提出問題);

本論(主體部分,分析問題);

結論(結尾部分,解決問題)。

(2)論證結構:

並列式(文章的層次、段落之間、論據之間是平行的、並重的);

對照式 (論述中把兩種事物作對照);

層進式(論述的層次一層比一層推進、深入);

總分式(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總-分-總 )

5.方法 :

例證法:運用典型事例說明觀點。

引證法:引用經典或名言、諺語等證明論點。

喻證法:藉助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論點。

對比法:用反向事例或對比說明論點。

No.3說明文

一般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兼用敘述、描寫、議論。以解說或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構造、功用、類別等或物理的含義、特點、演變等為主要內容。以客觀、準確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傾向。

1.類型: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2.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前提是準確,有平實和生動兩種基本風格等。

3.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是指依據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確定說明內容先後的。

時間順序:按照事理髮展過程的先後來介紹某一事物。時間順序在文章中使用恰當就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說明清楚,使讀者一目瞭然,所以在文章時間順序也是一種獨特技巧。

空間順序:即是按事物空間結構的順序來說明 ,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於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徵。一般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築物等),常用這種順序。

4.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下定義、列圖表、詮釋法、作比較、摹狀貌、做引用、分類別、列數字

(一)語言品析

1.對整篇文章語言的品析,一般從二個角度談:

A.準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言風格的角度談。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

規範性的答題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一句,就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像這樣的例子文章中還有很多。

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B.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

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有時是體現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後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或者加“如果去掉了就與實際相不符,用了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二)寫法分析

1.結合說明方法談

規範性的答題模式如下:

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

2.結合表達方式談

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答題的規範性格式如下:

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三)語段作用

這種題目答題的角度有三種:

(1)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前文。有時在文章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

(2)結合說明方法談:通過……的說明方法,怎麼樣地說明了……(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

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小說、散文5種體裁寫作要素特點與結構

考點之一:說明對象

考查類型:直接讓學生回答:“這篇文章(或文段)的說明對象是什麼?”

對策: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考點之二:說明對象的特徵

[類型1]:直接找出說明事物的特徵的句子

對策:

A.看題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類型2]:概括說明事物的特徵

對策: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考點之三:說明方法

[類型1]:直接讓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說明方法

對策:瞭解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的主要特點,然後根據文段內容分析判斷。

[類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運用何種說明方法,簡要說明它的作用?

對策:找出運用的說明方法,再根據下列說明方法的作用具體回答。

1.舉例子 :使文章更具體,更有說服力,使比較抽象複雜的事物變得通俗易懂,讓人信服。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2.分類別:幫助讀者掌握特徵,頭緒分明,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或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3.打比方:把抽象複雜的事物說得淺顯易懂,具體生動。這段文字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比作……,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的……特點……

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數字:使所要說明的事物準確化,以便讀者理解,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5.、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6.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或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或事理)。

7.列圖表:又稱畫圖表。把複雜的事物說清楚,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使讀者直觀,一目瞭然的瞭解事物的特徵。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9.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10.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或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引.....的例子,說明…….....的…….....的特點。)

11.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考點之四:說明順序

[類型]:本文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對策:1.瞭解說明順序的基本常識:說明文有三種寫作順序。⑴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築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⑵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邏輯順序的具體分為: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個別(特殊)、概括——具體、整體——局部、總—分

2.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考點之五: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詞好在哪裡?

對策: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格式: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格式】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一般、可能、有時、通常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合。(若是說明文再加上“原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1)表態(刪還是不刪)+(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答題模式:不能刪。因為"××"詞表示……,刪掉後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這與文意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準確性與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對策:找出語言準確的詞句,然後說明其作用。找準確詞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確數據的句子;②找有概數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詞語的句子。

[類型5]:指示代詞的含義類型:指示代詞如“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整篇文章語文的品析,一般從二個角度談:A、準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文風格的角度談。

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文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一句,就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類型6]: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幾句話)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對策: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從遠到近、由背影到面容等,視具體情況而定)的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下)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4)這些詞語的順序在語氣上是層進的,調換就不能體現了。

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小說、散文5種體裁寫作要素特點與結構

No.4小說

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一)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

1.人物形象: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又叫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包括;以他人言行來反映人物等(又叫側面烘托)。

2.故事情節: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3.環境描寫: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係等作描寫。

一、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

(2)交代人物的社會關係

(3)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二、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氣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動情節發展;

(4)暗示社會環境;

(5)深化作品主題

三、在不同位置的作用:

A.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B.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現衝突,揭示主題。

D.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二)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A.敘述: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作用:可以把描寫的各個方面聯成一體,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議論文中,作為事實論據,用來證明論點。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作用:能實現文學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和可感性。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作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某種主觀感情。起到渲染環境氣氛,強調人物性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感情)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作用:

1.在記敘性文體中,議論有兩種方式:先敘後議和先議後敘。前者見解獨到,令人深思,具有啟發性;後者可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注意。

2.議論在散文中會對形象的特徵或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議論在議論文中主要是闡述觀點。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作用:使讀者清楚明白地瞭解被說明的事物和特點。

No.5散文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幹的文學體裁。

(一)要把握文章"線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題旨、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句子或關鍵性詞語。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噴發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點,同時也對文章的結構起著支配統攝作用。

(三)要藉助想像領會作品的內涵

閱讀散文就要進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想像、聯想和補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豐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補文中的結構空間。

(四)要體會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感情,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達到情與物融合、意與景交織,以喚起讀者的聯想,產生動人的藝術效果。

1.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聯想和象徵手法的運用。

3.細處落筆,以小見大。

4.側面暗示。

(五)要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從修辭方法或者表達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語言樸實自然美。

2.品味散文語言的含蓄美。

3.散文語言富有音樂美,具有詩情畫意。

(六)散文特點:"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小說、散文5種體裁寫作要素特點與結構

No.6補充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託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後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象徵(託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徵。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

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徵。

(6)側面(間接)描寫:側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容前後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8)照應: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議論文:強化××論點。散文:反覆地抒發××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注: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侵請聯繫我們。

關注 不錯過你需要的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