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高校为挣经费撑门面纷纷争办医学院 专家吁勿盲目增体量

【侨报讯】近两年,中国高校又掀起一轮兴办医学院的热潮。专家指出,部分高校新建医学院的根本目的,在于扩大体量、增加经费、提升排名,多为利益的考量。

据不完全统计,在“双一流”建设名单发布后的两年里,中国自建或共建医学院的综合性高校已超过10所。医学院正在成为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标配。目前,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已有三十多所已有或正在筹建医学院。

高校为挣经费撑门面纷纷争办医学院 专家吁勿盲目增体量

2018年4月14日,天津大学成立医学部。(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兴办医学院高校名单不断拉长

北京《中国新闻周刊》6日报道,2019年6月10日,南方科技大学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在伦敦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正式启动共同筹建联合医学院。今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透露,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共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2018年11月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正式揭牌。10天后,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首个临床医学院在重庆设立,该校此前已于2015年成立了医学院。

这份兴办医学院的高校名单还在不断拉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大学等高校,从2018年开始也正在新建医学院。

“如果没有医学出口永远是瘸腿”

国科大医学院院长助理、重庆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吴亮其表示,现在无论是高校还是医院,科研的分量都很重,而医学领域又在科研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高校得医学院者得科研天下”一说。

据第三方高等教育数据服务机构青塔的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部分资助总额从2000年的1.1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17年的38.60亿元,增长近35倍。以2005年合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拥有13家附属医院的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2019年,其国自然总立项数达1199项,居中国高校首位,其医学类为632项,占比52.71%。相比之下,中科大医学类项目数占比则是极小一部分。2010年,医学类项目数仅占总项目数1.66%,这两年提升到9.97%。

而医学科研经费的获得又助推着大学排名的上升。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一位老师解释说,学科分类中,医科是一个单独门类,与“数理化天地生”打包形成的理科是对等地位,有了医科就等于多了一整个板块,对于一所没有医学院的大学来说,从零到有就是巨大的增量,“学校如果没有医学出口,这块永远是瘸腿的”。

据2017年US News的排名,世界前20位的高校中,仅有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两所大学没有医学院。而2017~2018全美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前20所医院100%依托大学或医学院而建。欧美顶尖高校中,生物医学的科研经费份额能占到50%。吴亮其也分析说,中国高校中,2000年左右合并了医学院校的综合性大学,在合并后排名都有提升。

高校为挣经费撑门面纷纷争办医学院 专家吁勿盲目增体量

高校建立医学院不仅对大学是福利,被收入大学的医院也受益。在11月10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作为中科大附一院的安徽省立医院,跃居到79名,较上一年提升了20位,位列安徽省医院综合排名第一。中科大生医部党委书记刘同柱说,中科大的品牌对于省医院人才引进和申请经费都大有裨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秦伯益认为,培养生物医学仪器研发人才是需要的,但是否要以建立医学院的模式来开展并不一定,医学院还应培养能治病救人的临床医生为主。

秦伯益称,有些高校只是借医学院的门面,搭医学院的架子,更根本的是为增加一个学科,多一份经费收入,高校也会得到来自地方政府、医院的各项支持。

对于高校办医学院,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高校应做前沿、擅长的事,参与竞争,而不应为了扩大影响,增大体量,盲目从众办医学院,这背后反映出学校决策机制的失灵。(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