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鰲拜輔佐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三代帝王,為什麼到康熙時,他就叛變了?

若只如初見9281


鰲拜自始至終都沒有叛變,相反,鰲拜一直都是忠於愛新覺羅家族,忠於大清王朝的。

鰲拜,是努爾哈赤開國“五大臣”之首的費英東的侄子,可謂是出身名門。

鰲拜發跡於皇太極時期,由於作戰勇猛,且對於皇太極忠心耿耿,鰲拜長期擔任皇太極貼身衛隊的衛隊長職務,在攻克皮島、明清松錦大戰,以及清軍入關後追剿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過程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單就鰲拜的軍功來說,就連後來位列首輔大臣的索尼,都是望塵莫及的。

鰲拜除了他的軍功外,最為人所認可的,便是鰲拜的氣節。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後,鰲拜與索尼、圖賴等兩黃旗的高級將領結成八拜之交,共同扶保皇太極的長子豪格,隨後又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繼位,堅決對抗多爾袞,進而引得了多爾袞的記恨。

多爾袞專政時期,多爾袞多次對鰲拜進行構陷和迫害,鰲拜被貶為庶民,甚至幾度險些喪命,即便如此,鰲拜始終沒有像多爾袞屈服。而這也引得了順治皇帝對於鰲拜的信任與器重,最終將鰲拜委以輔政大臣的重任。

而在康熙朝時期,鰲拜非但沒有想著叛亂,還為康熙朝前期的朝局穩定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首先,鰲拜等人有效的平定了南明小朝廷、李自成、張獻忠以及臺灣鄭氏集團餘部的勢力,維繫了國內局勢的穩定。

其次,鰲拜等人積極整飭吏治,精簡官僚隊伍,提升辦事效率,解決了一些列順治朝遺留的官場問題。

再次,就是鰲拜停止軍事行動,大力發展生產,其中最為著名的政策有兩個,一個是“湖廣填四川”,另一個就是“更名田”制度的推行。

由此可見,鰲拜對於整個愛新覺羅家族以及大清王朝,都是忠心耿耿,並且是功勳卓著的,並沒有任何的叛亂之意。

鰲拜一生之中最大的錯誤在於太過於貪戀權力,進而選錯了方式,也選錯了對手。

其實,從“四大臣共同輔政”,發展到“鰲拜專政”有著歷史的必然性。

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這四位輔政大臣之中:

首輔大臣索尼年老多病,長期告假,並且他與鰲拜同屬於兩黃旗,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鰲拜實際上就成為了索尼的代言人。

蘇克薩哈,出身於正白旗,本就與其他三人有著根深蒂固的矛盾,再加上蘇克薩哈當年在清算多爾袞時候的賣主求榮行為,更加引得大部分朝臣的不滿,因而蘇克薩哈遭到排擠與排斥也就成為了必然。

遏必隆,與鰲拜本就都出身於鑲黃旗,再加上他有勇無謀,更是長期依附於鰲拜。

在這樣的情況下才造就了鰲拜的專政。

但是鰲拜的擅權專政以及把持朝政,極大的威脅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權,特別是在康熙皇帝已經親政的情況下,鰲拜仍然長期把持著朝政,引得了康熙皇帝的不滿。而兩件事情的發生,更是直接導致了康熙皇帝下定決心要除掉鰲拜。

第一件事情,就是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受到鰲拜等人的打擊和迫害,畢竟,湯若望對於大清的皇室特別是康熙皇帝的能夠登上皇位是有恩情的,鰲拜的此舉極大的刺痛了康熙皇帝的內心。

第二件事清,就是鰲拜擅殺蘇克薩哈,讓康熙皇帝感受到了極大的恐慌和威懾力,因而也就此決心除掉鰲拜。

所以在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藉助索額圖等人的協助,終於除掉了權臣鰲拜,也除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重要對手,將權力收歸到了自己手中。

康熙為鰲拜定下了三十條大罪,但是仍然沒有殺掉鰲拜,只是將其囚禁了起來。

康熙智擒鰲拜後,當眾宣讀了鰲拜了三十大罪狀,原本要判處其死刑,但是念在鰲拜的功勞,康熙改為終身監禁。兩個月後,鰲拜在獄中鬱鬱而終。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將鰲拜的家人洗脫了罪名,進行了重新的錄用。而在康熙去世後,雍正皇帝繼位之後,更是馬上為鰲拜平反昭雪,恢復其名譽和地位,重新讓其家人襲承其爵位。到了乾隆朝時期,再一次重新平定了鰲拜的功過是非,最終中和了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對於鰲拜的評價及封賞,重新釐定鰲拜家族的一等男爵位。

而在對於鰲拜功過是非的評價中,自始至終,都沒有將叛變寫在鰲拜的罪名中,所以鰲拜只是專權,並沒有亂政,只是自視甚高,並沒有陰謀叛變。


雍親王府


鰲拜輔佐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三代帝王,為什麼到康熙時,他就叛變了?

  • 鰲拜,毫無疑問,是清朝戰功赫赫的一位將軍。被稱為是“滿洲第一勇士”,並且憑藉著真正的戰功封公爵。

可以說,鰲拜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勵志小說。

但是,鰲拜真的叛變了嗎?

沒有,鰲拜一直對清朝忠心耿耿啊!

  • 鰲拜作為真正的三朝元老,並且,康熙的父親福臨,能夠上位當皇帝,靠的,也全是鰲拜拼死效忠皇太極的子孫。

而且,多爾袞在戰功赫赫,具有完全優勢的情況下,沒有篡位稱帝,就是因為,鰲拜全心全意地聯合了一批臣子,支持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與多爾袞作對。

最終,才導致了多爾袞的妥協,並且扶立福臨上位,成為了歷史上的順治帝。

  • 鰲拜,也因為得罪了多爾袞,在多爾袞扶立福臨,掌權以後,遭到了多爾袞的殘酷打壓。


據記載,鰲拜在當時清朝立足未穩的情況下,曾經先後三次取得大勝,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多爾袞卻先後三次給鰲拜找茬,甚至多次想置鰲拜於死地。

多虧鰲拜命大,再加上確實戰功赫赫,一直熬到了多爾袞去世。

  • 多爾袞去世以後,順治帝親政,毫無疑問,鰲拜因為他的忠心耿耿,得到得到了順治的敬重,加官進爵,位高權重。


並且,在順治帝駕崩以後,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康熙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

四位輔政大臣排名第一的索尼,也是四朝元老,位高權重,但是年紀已經很大了,在很多事情上往往力不從心,所以,只是名義上的老大。

四位輔政大臣排名第二的蘇克薩哈,是多爾袞的屬下,一直是追隨多爾袞,在多爾袞死後,雖然立即告發多爾袞,得到了順治帝的信任,但是,毫無疑問,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對他都是仇視的。

四位輔政大臣排名第三的遏必隆,雖然也是出生名門,但是沒有真正拿的出手的戰績,而且,他和鰲拜都是出身鑲黃旗,毫無疑問是以戰功赫赫的鰲拜為首,凡事都是聽鰲拜的,只是一個傳聲筒。

  • 這就造成了,順治帝雖然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但是,真正能夠當家做主的,就是鰲拜,也就造成了鰲拜擅權的事實。

所以,在康熙親政以後,鰲拜就成了康熙需要剷除的對象。

並且,鰲拜終於忍不住,對他深恨的多爾袞的屬下,蘇克撒哈下手。在蘇克撒哈死後,鰲拜與康熙的矛盾徹底激化,成為了康熙心裡最大的威脅。

  • 但是,鰲拜真的沒有造反,一個想要造反的人,真的會放心的單身去皇宮,並且被一群小太監拿一下嗎?

我是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這個問題三哥來回答。鰲拜沒有反叛,是專權跋扈,他也沒有輔佐努爾哈赤,他主要活躍於皇太極、順治和康熙三代帝王統治時期。

戰功卓著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姓瓜爾佳氏。他的叔叔費英東是清朝的開國元勳,他本人也是一名戰功赫赫的勇將。崇德二年(1637),鰲拜跟隨阿濟格進攻明軍據有的戰略重地皮島,清軍久攻不下,鰲拜請為先鋒,向阿濟格立下軍令狀“不得此島,勿復見王”。戰鬥中,鰲拜大呼陷陣,勇敢博戰,最後攻克該島。皇太極聞報大喜,封鰲拜為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意為勇士)。

鰲拜後來還隨阿濟格進攻退守西安的李自成軍隊,又隨豪格入四川徵張獻忠,“鰲拜等奮擊,大破之,斬獻忠於陣”。

(鰲拜劇照)

雖然鰲拜戰功卓著,但在多爾袞執政時期,屢遭貶抑。清太宗皇太極在崇德八年去世,滿洲貴族內部因皇位繼承問題出現尖銳矛盾。鰲拜和索尼等人慾擁立皇太極長子豪格為君,而白旗諸王則力主擁立多爾袞,雙方僵持不下,差點就兵戎相見。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繼位的折中方案,避免了矛盾激化。多爾袞獲得執政地位後打壓反對他的兩黃旗,鰲拜曾經三次論死,有功不得議敘。

順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爾袞去世,福臨親政,鰲拜才得以翻身,位列公爵,既是議政大臣,又當了領侍衛內大臣。在順治十八年福臨去世後,年幼的康熙即位,鰲拜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成為輔政四大臣。

權高震主

自從成為輔政大臣之後,鰲拜專權的秉性開始暴露出來。四大臣中,索尼是正黃旗,排名第一,但他年老多病;遏必隆屬鑲黃旗,遇事沒什麼主見,與同屬鑲黃旗的鰲拜關係也比較好;蘇克薩哈是正白旗,雖然與鰲拜是兒女親家,但與鰲拜意見多不合。鰲拜儘管是四輔臣中排名最末的一個,但其強勢和擅權的個性卻使得他儼然成為四大臣中的首腦人物。

鰲拜對不肯黨附自己的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內大臣費揚古對鰲拜不那麼恭順,鰲拜便以費揚古的兒子——御前侍衛倭赫帶康熙去景山、瀛臺遊玩時,擅用御弓、擅騎御馬,而把倭赫及一起當班的另外三名侍衛全部處死;後又以費揚古對兒子被處死心懷不滿,而把費揚古及其子尼侃等也都處死,籍沒的家產分給自己的弟弟穆裡瑪。

如果說,權力是遵循守恆定律的,大臣權力的膨脹就意味著皇權的消減,這對於有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來說是無法容忍的,隨著康熙帝年齡的漸長,康熙與鰲拜的權力之爭必然要到總爆發的時刻。

有幾件事促使少年康熙對權臣鰲拜採取措施。

(少年康熙劇照)

第一件事是圈地換地之爭。清初圈地的時候,多爾袞偏袒正白旗,將本來應該分配給鑲黃旗的京東一帶的土地圈給了正白旗。康熙五年,鰲拜提出應該按照八旗排列順序,重新更換圈地,於是命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主持圈換工作,三人經過實地調查後瞭解到,旗民因為安業已久,並不願意換圈,上疏懇請停止圈地。鰲拜恨上了他們,欲置三大臣於死地,康熙拒絕批准處死三人,鰲拜竟然矯旨將三人處以絞刑。

三大臣被殘酷殺害的現實,再次讓康熙體會到大權旁落的危機。過了四十年,康熙提到這場冤獄,痛心地說:“鰲拜、遏必隆為圈地換地殺尚書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冤抑殊甚,此等事皆朕所不忍行者,朱昌祚等不但不當殺,並不當治罪也。”

第二件事是蘇克薩哈的被殺。康熙六年(1667),年滿十四歲的康熙帝開始親政,但鰲拜在“仍行佐理”的名義下獨攬大權。這時排名第一的蘇克薩哈(索尼已死)要求辭職,還政於皇帝。如果蘇克薩哈辭職,遏必隆和鰲拜勢必也要讓出輔政的職務,這對於不甘心退出政治舞臺的鰲拜來說難以忍受。鰲拜揚言:“今日歸政於皇上,明日即將蘇克薩哈滅族!”

在鰲拜的策劃下,蘇克薩哈及其子弟被逮入獄,鰲拜黨羽拼湊出所謂24條罪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方歸政於皇上,伊即欲往守陵,豈非不願歸政之意”,竟然把不願歸政的罪名加在蘇克薩哈的身上,要把蘇克薩哈凌遲處死並抄家。

康熙不同意對蘇克薩哈的判決,跋扈成性的鰲拜竟然在康熙面前揮拳捶胸,疾言厲色,對康熙恐嚇要挾,君臣爭辯持續了整整一天,最後還是決定將蘇克薩哈從凌遲改為絞刑才算了結此事。

還有一次,鰲拜裝病,康熙去探望他,御前侍衛從鰲拜的臥席下搜出一把利刃,場面一度尷尬緊張。康熙心裡一驚,但從容鎮靜地說道:“刀不離身,乃滿洲故俗,不足異也!”

智擒下獄

正是鰲拜種種驕橫跋扈的情狀,康熙決定早日剷除鰲拜集團。但康熙不能力敵,只能智擒,鰲拜黨羽甚多,連康熙的御前侍衛都被鰲拜收買,經常在康熙面前稱讚“鰲拜為聖人”,鰲拜本人孔武有力,久經戰陣,捉拿並非易事。如果康熙強行治罪鰲拜,激起後者反抗,難免不惹出反叛大禍。

康熙挑選了一批強壯的小太監,日夜在宮中練習“布庫”(即摔跤)。鰲拜上朝的時候也不迴避,以為是小孩子的遊戲,未加戒備。康熙同時召見索尼之子索額圖籌劃捉拿細節。某一天,鰲拜單獨入朝時,十幾個練習“布庫”的小太監一擁而上,將鰲拜摔倒在地,一代權臣就這樣被捉拿下獄。

康熙八年(1669),康熙顧念鰲拜歷事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兩朝,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在經歷形式上的兩年親政之後,康熙終於實現了真正的親政,從鰲拜手中奪回了大權。


如果大家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記得關注我的帳號 ~


聽三哥說歷史


鰲拜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叛變,他只是想做權臣,卻不是想做奸臣。

熟悉清史的人應該會發現這麼一個奇景,有清一代,在入關開國後和辛亥亡國前,清朝朝堂上的政局是大同小異的:同樣有幼主繼位,同樣有母后主政,同樣有親王攝政監國,同樣有以大行皇帝遺詔設立的輔政大臣,更有甚者還同時出現輔政大臣中都有被視為奸逆的存在。只得說,清朝就是一個神奇的王朝,它盛於女人、攝政王,也亡於女人、攝政王。



而我們剛才所說的輔政大臣中出現被視為奸逆的存在就包括鰲拜,當然鰲拜其實同另一位被被視為奸逆的輔政大臣肅順一樣,他也是被冤枉的,肅順被說成奸逆多半是慈禧說的,慈禧為了奪權,所以將肅順“打造”成一個奸逆,而實際上鰲拜也是如此,他被說成奸逆,多半是康熙說的,康熙這麼做目的,也是為奪權。

鰲拜,作為康熙初期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最初他只是地位最低的,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這三人的地位都要比鰲拜高,因此在最開始鰲拜在朝中的勢力並不大,更沒有到那種一手遮天的地步。但是,到後來,隨著索尼的老邁,蘇克薩哈的被殺,遏必隆又是見風使舵之人,因此鰲拜逐漸掌控康熙朝大權,朝中上下開始遍佈他的黨羽。



當然,鰲拜雖掌控清朝大權,但卻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造反,要奪康熙的權。鰲拜對皇太極一脈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當初若不是他聯合兩黃旗的將領用“兵諫”的方式讓多爾袞放棄爭奪皇位,改而同意讓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登基,即順治帝。再之後,在順治初期,朝政大權被多爾袞所控,而就在這時,在多數兩黃旗將領都或主動,或被迫投靠多爾袞時,鰲拜卻始終是堅守本心,即使是三次被多爾袞論死,他也始終是效忠順治,未曾改變。

憑藉著這等誓死效忠的忠心,順治遂對鰲拜極為敬重,將其視為心腹重臣。而後,因這等忠心,順治死後,他成為了四大輔政大臣之一。



想想看,鰲拜即使是死,他也未對皇太極一脈有任何的異心,因此就是這樣的鰲拜,他又怎會要奪康熙的權,造康熙的反呢?

而事實上,康熙恐怕也深知這點,他要對付鰲拜,只是為了奪回皇權,而不是因為鰲拜要造反,鰲拜是亂臣賊子,這點從康熙為鰲拜所列的三十大罪,沒有一條是說他要謀逆,也沒有一條說他要奪權,這三十大罪多數就只是說他擅權專橫、眼裡沒有皇帝、矯旨亂殺大臣。其實說白了,康熙針對的其實並不是鰲拜,而是以鰲拜為首的輔政大臣的勢力,他想要的只是鰲拜手中的權力。



如此,正是基於以上理由,鰲拜雖被康熙清算,但他的後世之名卻是沒有被汙。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念其舊勞,恢復鰲拜的名聲和爵位。雍正時期,鰲拜又被賜予祭葬,同時追封一等超武公,並准許世襲罔替。與其說,康熙等後世之君是念鰲拜的功勞才恢復他的名爵,倒不如說康熙等後世之君是覺得對不起鰲拜,這是在補償鰲拜,在彌補康熙所犯的錯。


澳古說歷史


鰲拜正是在天命、天聰、崇德、順治朝的積累,才有了康熙朝的實力強大,黨羽眾多。如果沒有皇太極當初的皇權集中、唯我獨尊,任由滿洲貴族勢力發展壯大,鰲拜怕是連接觸清朝權力中心的機會都沒有!

另外,鰲拜從始至終都沒有叛亂,說到底,鰲拜只是滿洲貴族勢力的代表,是對皇權集中的必然挑戰!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鰲拜,別的滿洲貴族勢力代表很可能也會跳出來挑戰一下皇權,畢竟後金政權和大清王朝的建立,滿洲貴族勢力做出了絕對貢獻!

清朝安穩以後,就將貴族勢力趕出權力中心的做法並不明智,但這是歷朝歷代皇帝為完成中央集權,維護皇帝威嚴的唯一選擇!

另外,順治皇帝任命的四個輔政大臣裡面,索尼年歲已高,希望通過遠離朝政的方式明哲保身;蘇克沙哈因出賣多爾袞起家,讓朝臣們所瞧不起,勢力不夠;遏必隆又是一個懦弱膽小的牆頭草,看著鰲拜的勢力逐步變大便投靠之。這直接導致了鰲拜的黨羽勢力逐步增強。面對年幼的皇帝,勢力龐大的鰲拜開始有恃無恐,他似乎覺得自己可以和當初參政議政的諸王貝勒一樣,擁有部分特權和地位了。

可是,偏偏他遇上的是“千古一帝”康熙!時也,命也!


正說清代十二朝


鰲拜我們都知道他是滿清初期聞名於後世的權臣。他作為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子,自小也是勵志報效祖國。當然鰲拜也沒有辜負期望,最終為滿清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自己也成為了三朝元老。

要說他輔佐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但為什麼到康熙他就叛變了?其實這和他手裡的權力有關。我們都知道,古往今來,各朝各代的權臣大多都落下個被君主殺害的下場,為什麼被殺呢?就是因為威脅到了皇權,而鰲拜也不列外。



說起鰲拜,早期的他在跟隨皇太極戰鬥時,在攻察哈爾部、徵朝鮮、滅明朝等戰役中就立下了赫赫戰功。之後順治期間也被順治皇帝重用,後來順治在順治十八年去世後鰲拜也被列入四大輔臣之中,輔佐年幼的康熙。

後來四大輔臣之首索尼年事已高,沒多久就去世了,索尼去世後按理說應該由當時的蘇克薩哈擔任首輔。但是鰲拜本來就和蘇克薩哈政見不合,而且鰲拜所在的黃旗和蘇克薩哈所在的白旗速來就有恩怨,再加上另一輔臣遏必隆為人庸儒,遇事無主見,常常在兩人爭執不下時附和鰲拜。所以漸漸蘇克薩哈被鰲拜打壓,鰲拜成為了獨攬大權的人。



漸漸的這位資格老,軍功高的三朝元老走上了擅權自重,日益驕橫的道路。這也使得他離危險越來越近了。由於他手握大權,年幼的康熙也只能聽他的,慢慢的由於鰲拜一再使康熙顏面盡失,使得康熙起了殺他之心。後來我們也都知道,鰲拜被康熙給除掉了。
而他被除掉的跟本原因,就是擅權自重,沒有意識到自己站的越高,將會摔的越慘。如果說他漸漸的一步步將權力還給康熙,使自己的權力越來越少,說不定後來會得到一個善終。


阿強的美好時光


事實上,鰲拜輔佐的是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在清太祖努爾哈赤創業的時代,鰲拜的年紀尚輕,還沒有嶄露頭角,談不上輔佐努爾哈赤。不過即便是到了康熙時代,鰲拜也沒有叛變清朝。康熙皇帝之所以清除他,是因為鰲拜專權犯上,阻礙了康熙皇帝親政和加強皇權。

鰲拜出身於滿洲的瓜爾佳氏,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屬鑲黃旗。在皇太極、順治兩位皇帝時代,鰲拜因為打仗勇猛過人,戰功卓著,所以晉升得很快。

在皇太極時代,還有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代善、豪格等“猛人”的存在,所以鰲拜並不張狂。順治皇帝繼位後(多爾袞攝政專權),鰲拜還因為曾經支持豪格與多爾袞爭權,遭到了多爾袞的迫害。直到1650年多爾袞死後,鰲拜才得以鬆了一口氣。

到了順治皇帝后期,那些能征善戰的滿洲宗室、開國老將已經相繼凋零,所以鰲拜逐漸一家獨大起來。順治皇帝去世時,給康熙皇帝留下了四大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既是讓他們相互制衡,也是為了讓他們共同輔佐康熙皇帝。

但後來索尼病死,蘇克薩哈被殺,遏必隆年事已高。在四大輔政大臣中,原本居於最末位的鰲拜居然一家獨大,鰲拜的野心才膨脹了起來。這個時候,滿洲開國元老已經相繼凋零,沒有人能夠制衡鰲拜,所以鰲拜才會仗著自己的軍功和資歷擅權自重,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放在眼中。如果代善、多爾袞等元老還在,哪裡會有鰲拜的地位呢?

換句話來說,正是因為自己戰功顯赫、資歷很老,所以鰲拜才會看不起年紀輕輕的康熙皇帝,但他並沒有背叛康熙。在鰲拜倒臺後,康熙給鰲拜羅列了30多條罪狀,但沒有一條罪名提到了鰲拜要謀反和篡位。事後,康熙還念及鰲拜年事已高且屢立戰功,所以只是軟禁了他。


世界人文通史


首先這個問題已經有一些專門研究歷史的人回答了,但是在這裡老貓想搞事,整點不一樣的出來。

在你準備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請你換個角度想一想,你在一個公司還是地攤的時候就跟著第一代老闆混,好不容易地攤變門店,第一任老闆掛了,可是他有一個兒子啊,得咧,衝著咱兄弟一起打江山的情誼,也衝著小傢伙是咱看著長大的,跟咱兒子一樣,我繼續給你賣命。

可惜,好景不長,小傢伙好不容易長大了點兒,店面也變公司了,也有了幾家連鎖了,可惜這傢伙不務正業被情所困,連公司和老孃都不要了。咋整?不管了?開玩笑,幾十年下來,這個公司就等於自己搞出來的,而且馬上就要上市了,得,你不管我管!

好嘛,這不公司剛上市一切穩定,可老戰友的孫子蹦出來,要幹掉我這個頭號功臣。這就是現實版的鰲拜,請問你怎麼選?

這也就是在封建王朝,在傳統時代,如果是在現代集團,你看股東會怎麼選?他們是會選擇一個乳臭未乾充滿不確定性的孩子?還是會選擇一個熟悉集團一切並親手打下大半個集團老功臣?結果不言而喻!所以說如果是在現代哪裡還有康熙什麼事兒啊


華山老貓


鰲拜輔佐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三代帝王,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只不過到輔佐康熙的時候被康熙拿下,這被皇帝抓了是不是就代表他叛變了?答案當然不是,鰲拜被治罪其實就跟多爾袞一樣,擅權專政。


滿清入關前兩個皇帝都是小小年紀就坐上了帝位,第一個皇帝順治在6歲就坐上了皇位,順治能坐上皇位,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與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爭奪皇位的幸運兒,本來小福臨是沒啥機會坐上皇位的,這起源於他的老爸皇太極毫無徵兆的死了,白天還在處理政務,夜裡突然猝死,當時皇太極才52歲,由於生前沒留下遺囑,也沒交待誰來繼承皇位,於是圍繞著皇位該由誰繼承起了一番爭執。

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時年35歲,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32歲,八旗各有擁護他們的人,所以這兩個可以說勢均力敵,而鰲拜和索尼、譚泰等八人是兩黃旗的,都是忠於皇太極的人,自然都站在豪格這邊,八人還在豪格府中立誓擁立豪格,“願死生一處”,鰲拜手握重兵,是這場皇位爭奪戰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會場上,兩方爭執不下時,鰲拜等人按劍而起,跟多爾袞說必須立皇太極的兒子,除非他們死了,最後雙方在劍拔弩張中各自妥協,改而推舉皇太極第九子、年僅6歲的小福臨繼承皇位,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為攝政王。


鰲拜因為忠於皇太極,所以在多爾袞掌權的時候一直被打壓,鰲拜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侄子,而自己也是軍功赫赫,有“滿洲第一勇士”之稱,長年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對皇太極忠心耿耿,因為在立皇帝這件事上跟多爾袞對著幹,在多爾袞掌權後也沒有阿附他,所以受到了多爾袞的殘酷打擊。

順治小小年紀當了皇帝,在滿清歷史上開啟了一個幼童繼承皇位的先例,由於幼童繼位,使得“攝政王”可以名正言順的存在,也成了皇權實際控制者,不過清朝在滅亡時也是幼童繼位,攝政王當權,真的是“以攝政始,以攝政終”,想想也挺有意思,在多爾袞的帶領下,滿清打敗李自成進入關內,入主中原後多爾袞逐步排擠了鄭親王濟爾哈朗,開始獨掌大權,隨後又汙陷害死了豪格,最終獨攬皇權,一切排場禮儀和皇帝等同,將自己的命令直接稱為“下旨”。


多爾袞對鰲拜進行過三次大的打擊,鰲拜在那時候是有功沒得賞,還幾次革職論死,最後一次論死是在順治七年,後改免死罰贖、降爵,這年十一月多爾袞因為狩獵摔傷醫治無效而死,順治得以親政,鰲拜也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成了順治的心腹重臣,鰲拜對順治能夠重用他也是感激涕零,盡心盡力的輔佐順治,隨侍順治身邊,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

順治因為心愛的董鄂妃病死而傷心欲絕,在董鄂妃死後幾個月也跟著去了,臨死前指定曾經出過天花的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又指定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


鰲拜雖然排在輔政四大臣最後一位,卻最終得以專權,有幾個原因,一是索尼年老多病,不想多管事,二是排第二位的蘇克薩哈是正白旗,原本是多爾袞的人,在順治要清算多爾袞的時候,蘇克薩哈就跑出來告發多爾袞,因此得到順治重用,但也讓人鄙視,三是排第三的遏必隆是個有勇無謀的人,沒啥主見,四是索尼、遏必隆和鰲拜都是兩黃旗的人,關係密切,加上鰲拜軍功高、資格老,最後得以擅權自重,走上專權的道路。

其實鰲拜和多爾袞一樣,都沒有叛變的心理,只不過人在得到權力後很少人會捨得撒手,多爾袞生前權力比鰲拜大的多,順治在他生前無可奈何,在他死後才將他清算,掘墓毀屍,用棍子打、鞭子抽,砍掉腦袋、暴屍示眾,直到乾隆時期才平反,而鰲拜比多爾袞好多了,鰲拜雖然沒有叛變之心,卻也是有欺君之罪,把小皇帝不放在眼裡,在康熙要保護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時,鰲拜卻矯旨把他們三個人都處死。


後來康熙親政,蘇克薩哈主動提出解除輔臣之任,這一招觸及到鰲拜的要害,如果蘇克薩哈解任,鰲拜也只能跟著解任,鰲拜就羅織了蘇克薩哈各種罪名將他處死,並誅其族,康熙雖然親政卻還是無力保全,這已經嚴重威脅到康熙的皇權,在後來鰲拜更是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在朝廷內外遍植黨羽,這對皇帝當然是大忌,在康熙眼裡覺得鰲拜再不除,自己就成為傀儡了,所以就設了局除掉鰲拜。

康熙年紀雖小,在孝莊皇太后的教導下深知“隱忍”的重要性,不動聲色麻痺鰲拜,招了些小孩子到宮裡練摔跤,鰲拜以為康熙好玩,還開心的很,等這些人練的差不多了,康熙就招鰲拜入宮,鰲拜絲毫沒防備,好漢架不住人多,就這樣被擒拿了。


後來鰲拜被定了30條罪狀,本來是要處斬的,只不過鰲拜在康熙來看他時,脫下上衣給康熙看身上的疤痕,康熙念在他過去勞苦功高,又對皇太極和順治忠心耿耿,對他進行寬大處理,免死禁錮,不過康熙也主要是看在鰲拜沒有篡弒之跡的份上,才有此安排,所以說鰲拜叛變是不切實際,然而驕橫跋扈結黨營私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在哪個朝代都是死罪,鰲拜能夠保留一條性命,也算是康熙的仁慈了!


歷史紅塵


我們都知道鰲拜是清朝的開國元勳。他本人隨皇太極征討各地,戰功赫赫。順治去世,遺詔命鰲拜與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為輔政四大臣之一。


鰲拜沒有叛變,他一直對清朝忠心耿耿。鰲拜因為得罪了多爾袞,在多爾袞扶立福臨,掌權以後,遭到了多爾袞的殘酷打壓。鰲拜成為首輔就開始獨攬大權。用人,用事完全自己說了算,這樣自然就挑戰了康熙的權威。

後來,索性把遞給皇帝的奏摺也攔了下來,無關緊要的送給康熙查閱,涉及到自己利益的就私自處理掉;他還利用計謀除掉蘇克薩哈,之後,再也沒有人敢正面對抗他!

上朝的時候,鰲拜轉身掃描一遍眾官員,大家都紛紛低頭,大氣不敢出,鰲拜見此情景,更是肆無忌憚,任意妄為!


鰲拜的手最終伸向了康熙爺,他的黨羽遍佈整個朝堂,甚至讓太監和宮女監視康熙的一舉一動,擅自制造文書、頒佈諭旨,並嚴控康熙的行程,康熙皇帝對此忍無可忍,決定對付鰲拜!

可以說,鰲拜是自取滅亡的,又或者說,他運氣不好,碰到了一位聖明又聰明的皇帝,最終在手握重兵的情況下,被康熙生擒,打入大牢,結束了他瘋狂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