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淵為何控制不了李世民?

歷史的天空2018


這一切要歸功於李淵的仁慈之心,李淵這個人對待敵人可以說是一點也不拖泥帶水,但是對待他的這幾個兒子,他是極盡的寵愛,他不想讓幾個兒子因為皇位鬧得不愉快,但是他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帝王之家是最無情的,沒有所謂兄弟情。

他做的最蠢的一件事情就是想要用天策上將來安撫李世民。他覺得給了李世民這一個相當於太子的職位,就能夠讓李世民心安,但是他錯了,李世民並沒有去感謝他,甚至還因為這些事這,在心裡埋怨他,因為整個唐朝可以說有一大半都是李世民攻打下來的,跟他李建成的關係可以說不是太大。

而且在後期的時候他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就是把李世民從長安調到了洛陽。但這樣並沒有阻礙李世民勢力的發展。照樣在朝廷當中安插了自己的很多親信,在之後的幾年還是回到了長安。要是換一個開國皇帝的話,有可能會直接把李世民的兵權給下掉,給他分一塊封地,讓他去這個封地裡面養老,但是李淵沒有這樣做,這也是他控制不住李世民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除此之外李世民手下的能人異士可以說是非常的多,無論是謀士還是能打仗的將軍。而且這些人對於李世民是誓死效忠的,他們對於李淵只是有禮節上的效忠。這些人就成為了李世民最後翻盤的一個很大的籌碼,要不然玄武門之變也不可能如此的順利進行。





南山農場主


李淵之所以控制不住李世民,有很多原因,主要分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接下來我為你仔細分析一下。


一、客觀原因

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打下大唐一半江山,李淵為了獎勵李世民,將他封為“天策上將”,這是一個無法再超越的職位,僅次於太子。

李淵有一步路走錯了,就是他原本答應李世民成立大唐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可是戰爭勝利之後他卻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他與李世民的隔閡由此產生。



雖然後來李淵為了彌補心裡的愧疚,給了李世民很多高級職稱,可是李世民並不買賬,因為他要的是天下。

也正是因為李淵在彌補李世民的同時,沒有平衡好太子與李世民之間的勢力,導致李世民功大壓主,實力一度超過李建成,危及到太子之位。

於是李建成為了保住自己太子之位,展開一系列的奪權之路,先是用一匹烈馬讓李世民騎,結果李世民多次從馬上摔下還沒事。

接著李建成又派人刺殺李世民未遂、毒酒沒能毒死李世民,最後打算利用昆明池送別來搞個兵變,結果被人走漏風聲。

李世民終於忍無可忍,打算先下手為強,從而發動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殺了,並且還殺了兩人共計10個兒子。

這時候李世民手下已經聚集了大批能人,比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謀士,還有尉遲恭、秦瓊等武將擁護,再加上李建成與李元吉黨羽馮立、王珪等看到尉遲恭將李建成和李元吉人頭提出之後,都該跑的跑,該投降的投降,如今李世民已經是勝券在握。

事已至此,太子李建成去世,李世民權利滔天,不管怎麼說也是自己兒子,李淵沒有辦法只能將太子之位傳給李世民。

這是客觀事實上李淵已經無法控制李世民的權利,只能出此下策。


二、主觀原因

前邊說過,李淵對李世民多少有些愧疚,所以內心總想通過彌補李世民來達到讓李世民不恨自己的目的,也正是這種原因,李淵沒法讓自己狠心去控制李世民。

其次,李淵眼看自己兩個兒子已經因為皇權之爭去世,作為一個父親,李淵十分傷心難過甚至絕望。

自己做皇帝也做了很多年,而且年齡也大了,是時候讓自己退休把權利交給李世民。要是自己不交出皇權,萬一李世民再來個逼宮,那自己不是得不償失。


即是為了自保,也為了讓李世民成為皇帝能夠名正言順一些,所以李淵也不想再去控制李世民,免得夜長夢多,惹來更多麻煩。

事實上證明,李淵的做法很明智,李世民不僅是一個明君,還將自己一手創立的唐朝發展的十分繁榮昌盛,自己安心做個快樂的太上皇,逍遙自在!


結語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很顯然,李淵作為一個皇帝,也是熟讀歷史之人,他自然明白,該放手時就放手,才能善終!



嗔痴歷史觀


李世民手裡的權力還有威望,是在戰爭中自己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不是李淵給的;

李淵雖然名義上是李世民的父親,實際上也是。但是李淵沒有李世民的眼光,就連起兵反隋都是李世民的鼓動下做出的選擇。

李世民培養了誓死效忠自己的隊伍,身為皇帝的李淵 不是不想動李世民,給太子李建成清理障礙,是李淵動不了。

大唐王朝將近一半的軍隊都在李世民麾下,就是李淵收回軍權,可軍心還在李世民那裡,李世民振臂一呼,軍隊還是聽李世民的。

李世民是個優秀的軍事家,知道怎麼籠絡人心、軍心,該發善心就發善心,該起殺心就痛下殺手。李世民做的多數事情都恰到好處,所以官民對他弒兄殺弟,軟禁李淵的事不在意,李世民也成了中國古代史中唯一一位士大夫和百姓都認可的一位皇帝。


過去即歷史


先說句題外話——李世民“寫”的一手好歷史!

李淵為什麼控制不了李世民?

一句話,李世民開府議事了!李世民的“秦王府”可不只是簡單一所大院子,李世民的秦王府是一種權力機構,是一個政治組織,是一個“合法”的朋黨組織。

我們來看看所謂的秦王府十八學士都是些什麼人吧!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薛收、褚亮、陸德明、姚思廉、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

恩,全是當時之世一等一的人才,這些人才全從李世民這裡領工資,這些人聚在一起作為合法的政治勢力生存在李淵的眼皮底下,李淵怎麼控制他們?

李淵怎麼也是一代開國帝王,自小就開始學習治國領兵的本事哪裡去了?竟然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他也是沒有辦法,因為太子那裡也有一大幫人馬,也在開府議事,李淵為了制衡太子才給了李世民搭建自家班子的權力,就是說,李世民和李淵本來是政治同盟者。

當然了,太子也是李世民的制衡者,李淵應該是左右逢源的最後“仲裁者 ”。

恩,事情就是這樣,親父子也逃脫不了權力圈子的運轉規律,權力需要互相制約,可惜李建成能力太小,心太軟,沒有想到親兄弟之間政治鬥爭也可以下死手。

李建成死,權力瞬間變成了兩方對決,李淵有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個“父親”身份。

不要說帝王家了,普通人家的父親人老了,也會失去權威的,除非這個父親手握著巨量的金錢,手握巨量金錢的父親自然也不是普通家庭了。

據傳說,有一個做水生意的大老闆女兒曾經開除了很多他父親手下的高管,理念不合嘛!後來大老闆還是又請回了幾個高管,你們說是為什麼呢?

反正是開工資,請誰做高管不是一樣嗎?不聽話可以扣工資嗎!親父女二人幹麼要爭這些呢?

當然了,也可以說是父親在替女兒把關,看你怎麼信了。


葭明通半瓶歷史


華夏五幹年的歷史,李淵為何控制不了李世明。先說一說朱棣吧,朱棣也是造反而成功的王爺,朱棣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國。而朱元璋選的接班人,朱允炆,只是一個文人而已,寫寫畫畫還可以,說打仗不行,說治國不懂,這樣的人怎麼能做一個大國的最高領導人嘛。而朱棣在當時和朱允炆交鋒打仗那個年代,在很多人眼中的印象,就是兇殘,暴君,靠造反奪取皇位,殺人無數。但話又說回來,朱棣還是功大於過的是一個好帝王,朱棣經過多次對元朝的作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保衛並擴大了中國的疆域領土,平這一點擴大了中國的僵域和領土,對中國的歷史作出了貢獻。在朱棣統治時期,國泰民安。他很有遠見,派鄭和下西洋獲得的財物都收入國庫,然後,利益讓天下老百姓共享嘛。再說李世民,唐朝的天下是李世明打下來的,而李建成是一個不誤正業,整天花天灑地,這樣的人怎能做國家的皇帝,還多次陷害李世明想治李世明餘死地,在這樣你死我和的情況下,李世明別無選擇,才發運了,玄武門之變!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門玄武門,李世明精心準備的突然襲擊,應用了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玄武門之變,打破了自古以來只有長子繼承皇位的傳統觀念。在李世明統一治天下那個時代,對國家實行以德治天下,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道不拾遺,夜蒲團付的好生活,讓各族人民友好相處,這是歷史上流傳的,貞觀之治,也就是唐朝盛世,李世明的功績足夠冠以幹古一帝。


卿烈鋒1


古代權力鬥爭是不重男女和血緣關係的。你在權力鬥爭場上,別人不會因為你是女人就會對你手下留情,也不會因為是父父子子、兄兄弟弟而網開一面。

(1)李淵不斷地封賞李世民,就代表著他本身不夠智慧:長子繼承製也是有前提的,作為深受少數民族文化影響的時代,誰的功勞大、誰強才是選擇根本

李淵家族的族源無疑是漢人,但匈奴、鮮卑、突厥對於陝西李家同樣有重要影響。從西晉到隋唐,北方強勢少數民族對於北方乃至全國漢人都或多或少有影響。

因此,傳統的“長子繼承製”並不穩固,連女皇帝都能接受,更何況“次子稱帝”。因此,隨著李世民功勞越來越大,“徵位之心”大起很正常。

(2)軍方大部分支持是李世民成功的關鍵,李世民看著武將的價值對李淵來說比誰當太子更重要

李世民的功勞主要建立在軍事領域,李淵建國後逐漸正統化,造成武將集團其實力強,李淵不得不對其封賞。

有人說李淵應該防著李世民,但問題是,說這話的人是不是因為自己得不到父親重視,而產生某種怨恨?才會說胡話?

父親對兒子的信任,肯定高於其他人。歷史上像李隆基那樣的父親並不多見。但其心裡基礎也是怕兒子掌權,自己失去權力。

綜上所述

李世民掌握軍權中的最強部分,是李淵不能制衡他的根本。也是李世民成功的關鍵。同時,武將們大部分也是按照對自己的最大利益行事的。

我們要理解,如果武將們包括李靖、徐茂公、秦瓊等人是按評書影視劇生活的話,他們也不會投奔過幾次“主人”。

生活在亂世的人都講究“投明主”,明主的評價也不是我們這些人中品德高尚、為人敦厚,而是誰做事明白,只可能帶領他們打下並坐穩天下的人。

很明顯,李世民不但比其哥哥強,也比其父強。在此情況下,李淵管不住李世民就很容易理解了。現實社會,爹能管住兒子的其實也不多。比如我。


坐古談今


講個關係相同,但是結果相反的故事。

唐肅宗的太子是長子李豫,即後來的代宗,而次子越王李系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用來制約太子的,防止太子想不開提前接班,

這個很符合唐朝的政治格局,即太子主政,親王主軍,相互制約。

而當初肅宗想用建寧王做李世民,來制衡太子的,但是建寧王卻做了李元吉,跟太子關係很好,於是就用越王李系制衡太子,

而建寧王后來想清君側,殺了太監和張皇后,李泌沒有阻止成功,於是建寧王就被殺了,

太子後來也想清君側,帥軍逼宮,殺了皇后和太監,李泌阻止了他,

肅宗臨死前,張皇后等人想著太子登基後難以控制,於是想廢了太子,改立越王李系,

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知道皇后的圖謀,於是帶兵到凌霄門,等候太子,保護太子到禁軍中。當晚,領兵到三殿,將越王系及內官等囚禁,又將皇后軟禁於別殿。肅宗因此而崩,元振等迎太子於九仙門,見群臣,行監國之禮。隨後,即皇帝位於柩前。

講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問題?

太子隨時都想著提前接班的,越王李系也想提前接班,建寧王也想幫太子提前接班。

這種關係跟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不是很像?

李淵打天下,太子李建成長期主政,李世民和李元吉長期用兵,李世民就是用來制約太子的。

李淵如果想避免玄武門之變,其實很容易,殺了李世民就行了,但是,把李世民清理出局了,太子想提前接班了,李淵怎麼辦?

李淵幾乎每天都能收到李世民想造反的消息,也能每天收到李建成想造反的消息,他怎麼判斷消息的真偽?判斷不了,

李淵對此,毫無辦法,不僅李淵,後來李世民、李治、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等,也遇到相同問題,都無法解決。

如果只是李世民人品的問題,那自然容易解決,但是,清理李世民,權力平衡就打破了。

李建成肯定也想過提前接班的,但是被謀士勸住了,沒有實施而已,


南朝居士


眾觀中國歷史,自秦漢到明清,歷朝歷代開國君主無一不是心狠手辣之人。“狡兔死走狗烹”,歷史上似乎除了唐朝的開國功臣是個例外,其他的每朝每代幾乎沒有一個好的下場,心狠的如劉邦,朱元璋幾乎殺盡曾經幫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就算仁慈的趙匡胤也是杯酒釋兵權,只有唐朝的開國功臣等到了他們應有的榮華富貴,得以善終。



李淵自太原起兵到入住長安建立唐朝時,所轄領土只限關中與河南一帶,全國尚未統一,因此他經常派遣李建成,李世民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利,可以說唐朝的天下是他的兒子們打下的,他更多是坐鎮中央,為一位守成自主。



李淵世代門閥,本身為人寬厚,自太原起兵,就命李建成,李世民各領一軍。唐朝建立,剩下的統一全國更多是李世民在完成,為了彌補李世民,冊封其為“天策上將”,僅次於太子李建成,這無疑助長李世民奪取更高權利的心思,在加上他本身的勢利,只得落得一個玄武門以後李世民為太子的事實。


A走走停停


史書上對於唐朝盛世的描寫中,有大量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的豐功偉績的描寫,世人也對於李世民推崇不已,但對於李世民的父親、唐朝的開創者李淵卻瞭解甚少,即使在許多典籍中有描寫過李淵也大多是一筆帶過。那是否李淵就有眾典籍上寫的那麼不堪呢?我覺得並不然。

個人覺得李淵就是一個被低估和忽視的帝王之一,論家世,其祖父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父親是北周時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世襲唐國公,母親是當時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而李淵本人在八歲就襲封唐國公。在這樣的家世下,光起點就比隋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高了不知道多少。在這樣的環境下,其眼界和所受教育也是極為的高。


亂世之中武力至上,在武力上野史中有過記載,李淵曾率數十騎與數百盜匪不期而遇,李淵臨危不懼搭弓射箭,連射七十多箭都箭無虛發,中箭的盜匪應聲而倒,盜匪見此嚇得肝膽俱裂,頓失軍心潰散而去。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李淵還是有一定武力的,而且其射箭也及準。

在政治方面李淵也不會比其他帝皇差多少,在接替隋朝僅僅幾年時間,就恢復了因戰亂而荒廢的農、商業。李淵在位期間被世人稱為“武德之治”,這是隋末亂世以後的第一個治世,也為後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打下基礎。

【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從任何現實標準來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從其結果來看,唐王朝已經打下了堅實的行政、經濟和軍事基礎。總而言之,唐高祖為他兒子的輝煌統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礎。】——《劍橋中國隋唐史》

那如此有能力的李淵為什麼後來對於自己兒子李世民卻無可奈何,最後眼睜睜的看著兒子間兄弟相殘的事情發生在眼前呢?我覺得原因如下:


一、李世民勢大,李淵力薄

李世民十七歲曾就加雲定興的的軍隊,協同去雁門關搭救被突厥圍困的隋煬帝。十八歲就跟隨其父李淵南征北戰,征戰期間因仁德和掌兵受到將領謀士和民眾的擁護。期間李世民逐漸勢大,且民心都所向於他。

再加上李淵稱帝后就專心於處理國家內政保障後勤,在太極宮中運籌帷幄。將軍權下放給李世民和李靖,任其掃蕩南北。我們都知道無論在那個時代,擁有軍隊就擁有了話語權,失去了軍隊的李淵顯然就也沒有了話語權,以至於後面無力制止玄武門之變。


二、李淵優柔寡斷

在李淵眾多子女中,李建成作為嫡長子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而李世民卻是最有能力當皇帝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將李建成立為太子,而又將李世民冊封為天策上將,其位置僅次於皇帝。

李建成雖為太子但李世民卻並沒有被李淵剝離軍權,且地位也與太子不分高下。就是李淵這樣對於繼承人方面的優柔寡斷,就致使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銳,最後誘發了兄弟相殘場面的發生。


潮汐探史


後世的人們都稱讚李世民為千古一帝,千年難遇的明君賢主,在很多的電視劇裡面也能看出他是一個很厲害很威嚴的皇帝。但是大家卻忘了李世民的宣傳工作做的十分到位,對於唐朝初期的這段歷史,我們至今都不知道真正的歷史是怎麼樣的,看透歷史的真相,李淵將帝位傳給了李世民,唐朝初年"玄武門之變"發生,李淵是這場政變的受害者。因為這場政變,他被迫下臺,當了太上皇。但是,不得不說,李淵又對這場政變負有極大的責任。正是因為他沒有控制好局面,才造成這一場慘劇的發生。那麼作為大唐的開國之君,為何連自己的兒子都控制不了呢?

李淵做的最蠢的一件事情就是想要用天策上將來安撫李世民。他覺得給了李世民這一個相當於太子的職位,就能夠讓李世民心安,但是他錯了,李世民並沒有去感謝他,甚至還因為這些事這,在心裡埋怨他,因為整個唐朝可以說有一大半都是李世民攻打下來的,跟他李建成的關係可以說不是太大。

史書之所以沒有記載玄武門之變中李淵真實的處境,怕是和李世民強迫史官修改史書脫不了干係。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一直心中有愧,他害怕史官將一些真實的細節流傳後世,於是一再要求史官給他翻閱有關玄武門之變的記載,並最終抹殺掉其中的很多細節。

大家認為李淵在兒子面前無能為力嗎?情況其實不是這樣的,他的三個心愛的兒子在戰爭期間失去了大部分生命。如果此時被廢除,他的許多有能力的追隨者不僅會被激怒和反抗,甚至整個唐朝的繼承候選人都沒有更好的選擇,他選擇默許一切為了國家財富的偉大事業,那個時候他的心裡應該也是十分的不好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