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教你如何提高魚苗成活率

魚苗從購買過來到放入池塘這一段時間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因為運輸其會導致魚苗比價虛弱,下塘的時候轉換環境有可能讓魚苗不適應。一些魚戶在這方面吃過不少虧,搞的每次買魚苗都要多買很多才能保證自己想要的養殖數量,那麼該怎麼提高魚苗下池後的成活率呢?

教你如何提高魚苗成活率


1、池塘消毒

初期魚苗的各方面能力都很差,人工提高其體質的方法有限,那我們能做的就是為魚苗打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來互補,提高其成活率。消毒則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一般都是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消毒,每個角落都要均勻地灑到位,沉浸一段時間後將水放出,再二次沖洗,然後閒置約一週左右。池塘消毒的時候對於池底的淤泥和周圍一些較大的雜物都要清楚掉。

教你如何提高魚苗成活率


2、控制水溫

水溫對於魚苗的影響是很重要的,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導致魚苗批量出問題。一般來水魚苗下池子的水溫在20-22℃左右即可,且在放入在下池之前養殖池的水溫和池塘的水溫最好比較接近,上下溫差一般不超過2℃。也就是說下池前的水溫是21℃的話,那麼水池的水溫最好在19-23℃左右,不然那容易出現應激反應,也就是魚苗不適應溫度而出現死苗的情況。

教你如何提高魚苗成活率


3、病害預防

魚苗下池後要做好寄生蟲的預防和氣泡病的出現,這是下池後最容易碰到的兩種情況。寄生蟲有車輪蟲、指環蟲等,這個用對應的藥劑治療即可,一般消毒做到位的出現幾率會小很多。而氣泡病的話引發的因素較多,比如水中溶氧較多,魚苗會增加氣泡病發病幾率,而氨氮之類的元素偏高的話,尾巴位置也有可能會引發氣泡病。降氨靈之類的藥物對於這個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教你如何提高魚苗成活率


4、養水分塘

魚苗下水前要先試水,看看目前的水質是否合適養殖,等確認可以後再全部下池。此時的魚苗可以考水中是的浮游生物之類的生存,所以下池之前最好可以先養水,讓水裡面的微生物更多一點,讓魚苗有更好的食物。其次下池後不是說立馬就魚苗整個池塘放養了,這樣會害死很多魚苗的。一般下池後需要讓在籠子裡面生活一段時間,一是讓其適應以後池塘的生活,另一個就是育肥,然後分塘,大一點的魚苗生存能力還是要強一點的,一般在3-5釐米左右時就可以分塘了。

喜歡作者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作者喲,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