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瞬間滅亡,這個瞬間是多長?

名字很難取的好嗎


雖然我們常說地球經歷過5次大規模生物大滅絕,以及無數次小滅絕,但實際上每一次滅絕都會經歷非常久的時間,比如恐龍滅絕,就經歷了非常久的時間。

恐龍滅絕

據目前主流理論,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是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但在小行星撞地球的那一刻,其實並沒有太多恐龍滅絕。

根據科學家研究,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威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70億倍(廣島原子彈由於具有核輻射,所以當地生態很難恢復),由於巨大的衝擊力,造成了地球上海嘯、地震以及火山大規模爆發。

之所以衝擊力會引起這些地質災害爆發,是由於地球地質層決定的。

我們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岩石層、軟流層、地幔和地核。其中軟流層對地球影響最大。

軟流層位於高溫流體的地幔與冰冷堅硬的岩石層之間,因此它呈熔融狀態的流體。

地球地殼分為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其中大陸地殼厚,但重量輕;而大洋地殼薄,但重量重。

兩個地殼由於受力不均勻,因此會導致軟流層的物質會因受力不均勻而移動。

軟流層在流動時,會帶動上方地殼一起移動,因此會發生板塊漂移。大多數情況下,板塊漂移的速度比較慢,會形成小型地震或者火山噴發,有時地震震級非常低,人類常常感覺不到。

但是小行星撞地球產生的衝擊力,與板塊漂移形成的地質災害不同,小行星撞地球產生的衝擊力作用在地殼上,地殼在移動時會帶動軟流層移動,也會引發各種地質災害。

不管是小行星撞地球時直接造成的死亡,還是小行星撞地球引發地質災害造成的恐龍死亡,其實這些只會造成少數幾個品種會滅絕。其他物種的恐龍滅絕時間會再靠後一些。

食物減少而滅絕的恐龍

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后的幾十年裡,由於地質災害頻發,大量火山灰進入大氣層,阻擋了太陽光線照射到地球上,會導致地球慢慢降溫。

由於氣溫降低,一些植物也會面臨生長緩慢,以及一些種子不發芽,這會導致食草恐龍的食物減少,一些體型較大,每天攝入植物較多的恐龍會首先滅亡,比如腕龍;緊接著一些體型適中的恐龍也會因缺乏食物而滅亡。

由於植物和食草恐龍都是食物鏈上的一環,當它們數量急劇減少時,以食草動物為食的食肉恐龍也會因缺乏食物而慢慢滅絕。

這裡注意一點,一些體型較小,攝入能量較少的恐龍可能會躲過這場危機,科學家研究發現,一些體重在0.5kg的恐龍可能並沒有滅絕,而是在之後的歲月中慢慢演化成其他物種,比如鳥類、蜥蜴等。

食物競爭失敗而滅絕的恐龍

有一些物種可能躲過了食物銳減的年代,但我們知道,地球上能夠供養的生物總量是有限的。比如說:100畝肥沃的土地能夠供養100頭牛。但環境惡劣時,100畝土地僅能供養10頭牛,其餘的90頭牛會在食物競爭中,因處於劣勢而死亡。

恐龍也是如此,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后,一些恐龍的食物雖然沒有滅絕,但由於與其他物種存在著食物競爭,處於競爭劣勢的恐龍會逐漸滅亡。

不過這個時間比較長,大概幾萬年~十萬年左右。

總結

  • 小行星撞地球的瞬間,可以導致極個別物種滅絕。
  • 小行星引發的地質災害會持續一段時間,地質災害會引發少部分物種滅絕。
  • 地質災害會導致地球食物鏈斷裂,一些倖存的物種會因為缺乏食物而大批滅絕。
  • 地質災害引起的全球變冷,會讓不適應嚴寒的恐龍物種滅絕。
  • 由於全球變冷,導致植物生長緩慢,一些恐龍會因食物競爭而滅絕。

從小行星撞地球,到恐龍滅絕,大概持續了幾百萬年時間,大多數物種在災難爆發後的幾萬年內滅絕,一些倖存下來的物種演化成了今天的鳥類以及爬行類。

從以上可以看出,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小行星撞地球產生的衝擊力,而是它所引發的一系列災難,導致地球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

其實,即使沒有小行星撞地球,恐龍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滅絕,這是因為地球很快就會進入大冰期,大冰期內全球氣溫降低,也會引起地球生態環境發生重大改變。


鍾銘聊科學


恐龍的滅絕並不是瞬間的,而是持續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一個過程。

6500萬年前,一塊直徑有10公里的巨大小行星衝破重重障礙撞擊到了地球上面,在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撞擊出來一個巨大的深坑。由於小行星直徑過於巨大,所以撞擊周圍的動物直接被衝擊波殺死,而撞擊後小行星直接四分五裂,巨大的反衝力把溫度極高的小行星碎片和大量煙塵帶入到了大氣之中,於是很多地方下起了火雨,原始森林被點燃,大量的煙塵漂浮於空中,大量恐龍死於火災。




剩下的部分恐龍雖然距離撞擊位置較遠,但隨著粉塵在空中越積越多,太陽光大量被阻隔,導致地球溫度降低,植被不能生長,生態鏈遭到破壞。體型巨大的恐龍終於在低溫和食物短缺的困境中慢慢滅絕,整個過程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




當然了,以上也僅僅是人們的一種猜測而已。到底這個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能否導致恐龍滅絕,是怎麼滅絕的,具體細節已經遺落在歷史的長河中了。甚至有人懷疑恐龍的滅絕根本不是一顆小行星可以做到的,到底恐龍是如何滅絕,到現在仍是未解之謎。


科學探秘頻道


不是瞬間,恐龍的滅絕從小行星撞擊地球后,還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期。

具體有多長,科學家都沒研究出來,但不只是幾十年,之前是幾百年甚至百萬年。


恐龍是什麼?

在這裡,我在重申一遍!恐龍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類爬行動物的總稱!這問題我以前就說過了,理解這一點是理解恐龍滅絕的基礎。

恐龍家族很龐大,有天上飛的翼龍,還有水裡遊的蛇頸龍,以及恐怖的“大陸殺手”——暴龍,又叫霸王龍,雷克斯暴龍。

除了這三種典型的,還有其他更多的,僅在中國發現的恐龍,就有100多種。

它們體型差異很大,各不相同。小的有鸚鵡龍,大的有馬門溪龍。

我們都說恐龍存在了2億年之久,但從單個物種來看,沒有一種恐龍存在持續那麼長。

暴龍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它在地球上當時的地位,更像是我們現在的人類,它是白堊紀末期恐龍種群之一。

但是,這樣一種恐龍,在地球上也只生存了300萬年。

所以,在恐龍統治的整個2億年裡,有很多種恐龍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前就滅絕了。

白堊紀末期的地球

並且在白堊紀晚期,當時的地球環境就變得很不“友好了”,各種自然災害頻發,整個生物界已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也就在6500萬年前,天災降臨,一顆10公里直徑的小行星撞擊了今天的墨西哥灣的尤塔卡半島附近的一片海域。

百米巨浪席捲整個北美大陸,併發全球性的大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以後的數月數年,揚塵遮天蔽日。

這一切,對於恐龍來說,就是雪上加霜。

恐龍的最後掙扎

最先遭受災難的,無非是食草動物,尤其是食量越大的。而後就是大型食肉動物,接著是部分雜食性動物,這個滅絕過程依據各恐龍具體的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

立刻死亡的,主要是在撞擊中心的,或者遭受直接的自然災害的,其他的都能苟存一段時間。


即便是後來的核冬天,全球性氣溫驟降,有些帶羽毛的恐龍也仍在堅強的活著,它們中的一支或許就存活了下來,並且演化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鳥類。

所以,恐龍的滅絕,應該說的是一類爬行動物的滅絕,而不是一種動物的滅絕。而且這種滅絕,從2.8億年前誕生的第一批恐龍開始,就一直在進行,他們中的有些因為大陸的分分合合,地理隔離到生殖隔離,又分化出了新的恐龍,有些則直接被自然淘汰。

而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只不過是致命一擊,加速毀滅而已。


科學新視野


6500萬年前一顆半徑5公里的隕石擊中了地球,落在了現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這並不是假說也不是猜測,而是目前已經發現的隕石撞擊痕跡。照理來說,一顆半徑5公里的隕石和地球的半徑6400公里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根據撞擊坑的痕跡判斷,當時隕石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速度達到了驚人的40倍音速,也就是1.36公里每秒,根據電腦建模計算,這顆隕石完全撞擊到地球表面時,它與大氣層摩擦留下的尾巴末端還在1萬米的高空上,1萬米的高空就是正常民航客機飛行的高度,你能夠想象這個威力嗎?

如果用數據來說,這顆隕石以40倍音速撞擊地球的能量相當於給地球投下了100億顆原子彈,相當於100萬億噸三硝基甲苯炸藥轟炸地球。直接導致地球發生10級大地震、海嘯和火山噴發還有地球地殼的地質活動,對於恐龍來說威脅最大的還不是這些,由於隕石撞擊地球揚起了大量的灰土塵埃,遮天蔽日,高度超過了15公里,植物無法光合作用就陸續死去,加上火山爆發噴出的濃煙和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完全摧毀了地球的生態環境,食草動物由於缺乏食物開始變成肉食動物,一些食草的恐龍也變成食肉恐龍開始互相殘殺,為求生存,整個生態鏈完全崩塌。

從地球上發現最晚的恐龍骨骼中瞭解到,整個恐龍滅絕的過程至少是花了100萬年的時間,並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樣一瞬間或者幾個月幾年就能完成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次隕石撞擊地球,才有了現在人類存在的可能,才有了現在高度發達的文明。嚴格來說,恐龍並沒有真正滅絕,很多是進化了。科學家認為現在的雞和一些鳥類是恐龍進化來的。


科學薛定諤的貓


恐龍曾經是地球的霸主,它們統治了地球大約1.6億年的時間。但是恐龍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了。恐龍是因為什麼原因滅絕的呢?恐龍的滅絕至今還是一個謎。目前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的解釋很很多種。得到大多數人認可的主流說法就是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造成了恐龍的滅絕。

科學家在現在的墨西哥優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發現了一個直徑超過180公里的巨大隕石坑。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個巨大的隕石坑出現的時間是在大約6500萬年前。這跟恐龍滅絕的時間相吻合。因此科學家認為恐龍很可能是因為這次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了。

但是6500萬年的恐龍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瞬間滅亡的嗎?這個很顯然不是。雖然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破壞力極大,但不可能瞬間就能夠毀滅恐龍的。如果這顆小行星能夠瞬間毀滅了恐龍,那麼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也會跟著瞬間毀滅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災難是持續性的。它會給地球的環境帶來很長時間的影響。正是這種長期的破壞才導致了恐龍的不適應突變的環境而滅絕了。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6500萬年前的某一天,地球上風和日麗。成群的恐龍在地球上叢林中盡情吃喝,享受著溫暖的陽光。這時一道白光劃破天際,一顆小行星撞到了地球上。小行星落到大海中,在海底砸出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海水瞬間汽化了,隨即產生了巨大的海嘯。生活在撞擊地區附近的恐龍和其它動物被巨大的海嘯捲入海中而死亡了。

這些災難看上去非常的可怕,但是並不會瞬間殺死地球上所有的恐龍。小行星撞擊引發的火山噴發以及撞擊產生的遮天蔽日的灰塵才是真正可怕的。它們可以懸浮在大氣層中好幾年不落下來,帶來了核子冬天,讓地球上的環境急劇惡化。很多植物因為失去陽光而枯萎,食草恐龍因此而餓死。食草恐龍死亡了,食肉恐龍就失去了食物來源。它們開始自相殘殺,同類相食。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那些體型巨大的恐龍相繼倒下。這個過程怎麼也得幾百年的時間吧!

這是關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一種說法。目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還有很多種說法。每種說法都有相關的證據,到底是哪種說更接近於真是的情況,目前還不清楚。但是那些大型的恐龍的確是在大約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了。恐龍並沒有全部滅絕,那些小型恐龍則度過難關進化成了鳥類。它們一直活到了現在。


兔斯基聊科學


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瞬間滅亡,這個瞬間究竟是多長?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說法,不過小編認為,這個瞬間的時間大約只有30分鐘左右。

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原因目前科學界最普遍的認知是一次規模空前的小行星碰撞。而且科學家目前已經使用掌握的資料模擬了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那場天災。模型顯示,一顆直徑大約在37-58公里的小行星當時以20公里/秒的速度猛烈相撞了地球,併發生猛烈大爆炸, 強烈的撞擊引發了足以改變地球地貌的10.8級地震,地震波傳遞數百公里,並持續了30分鐘,期間巨大的能量釋放甚至煮沸了海水。

隨後地球上的大量塵埃拋入大氣層中,致使數月之內陽光被遮擋,大地一片黑暗寒冷,植物枯死,食物鏈中斷,包括恐龍在內的很多動物絕滅。這次撞擊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的數十億倍投放到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直接在地球表面砸出了巨型火山口,並形成了寬達500公里的核心撞擊區域。

又據氧同位素的研究,顯示撞擊後大洋表面水溫下降約10℃。研究者估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地表平均氣溫下降約數攝氏度,導致全球冰川化,形成新冰期。那時的地球進入了漫長而黑暗的冬天,大地久久不見天日,地面急劇降溫,景況十分可怕。據說地球上要是發生了核大戰,其情景將與6500萬年前的那幕慘劇相似。所以說現代社會核大戰實在是打不得。

由於科學家已掌握了大量的證據,小行星現在已很難洗刷自己的“罪名”。然而,小行星真的是“屠龍兇手”嗎?如果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就會 一直繁衍到今天?小行星究竟對白堊紀末期的大絕滅事件負有多大的“責任”?這些仍然有待科學家的進一步確認。


天馬行文


恐龍是地球遠古時代一種霸主級別的生物,但是它也沒有逃脫滅絕的命運,作為地球第5次大滅絕的主要生物,恐龍的滅絕原因至今都是一個謎,最被大眾所認可的兩種滅絕因素,一個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另一個就是火山爆發,火山爆發大家都應該知道是有時間間隔的,而小行星撞擊地球就有點說不清了。



根據標題上的觀點,恐龍是被瞬間滅絕的!其實這個是不對的,只要不是和地球體積差不多的天體撞擊地球,恐龍就不會被瞬間滅絕,也是存在時間間隔的。隨著科學的進步,近些年也挖掘出了很多具恐龍的遺骸,根據龍骨的分佈情況來看,當時恐龍是遍佈全世界的,也就更加的可以肯定,小行星撞擊地球后,恐龍還是有一段時間是活著的。雖然恐龍最後滅絕了,但是這個滅絕過程也是有時間間隔的,具體是多長時間,我們可以換算一下:


假設當年撞擊地球的那顆隕石形成的力量大約為100億顆原子彈,大家是不是認為這個力量就已經很大了?其實不然,雖然這麼強大的能量可以摧毀一部分地球上面的生物,但是想全面消滅是不可能的,恐龍之所以會滅絕,是因為行星撞擊後所形成的一系列環境惡化,導致自然環境已經不適合恐龍繼續生存了,這時恐龍因為適應不了自然環境,才逐漸走向滅絕的。


總結:能夠瞬間摧毀地球上面所有生物的能量,也同樣可以瞬間摧毀地球。(再見)


諸葛半仙兒


雖然非禽類恐龍的滅絕是由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但在小行星撞擊的那一瞬間,直接死亡的恐龍其實不多,並非所有的恐龍一下子都滅亡了。因為小行星的撞擊並非全球性的,只有在撞擊地附近才有巨大的直接殺傷力,真正引發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小行星撞擊後導致的生態系統崩潰。

據推測,在白堊紀晚期,撞擊如今墨西哥灣的希克蘇魯伯隕石的直接至少有10公里。當它撞上地球時,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兩百萬枚當量5000萬噸的沙皇炸彈(氫彈)。如此巨大的能量,足以讓周圍的物質化為灰燼,倘若周圍有恐龍,它們肯定會隨之毀滅。但對於遠離撞擊點的恐龍,災難並沒有立馬到來。

在隕石撞擊之後,強大的衝擊波激起大海嘯,猛烈的爆炸把大量的高溫碎片吹入大氣層中,引發全球範圍出現嚴重的火災暴風。全球的大氣層充滿了灰塵,遮天蔽日長達一年的時間。結果導致植物大規模死亡,草食性動物隨之接二連三地滅絕。對於食物鏈頂端的物種,由於失去了食物來源,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部分肉食性動物也難逃滅絕的厄運,這就是第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據估計,當時地球上75%的物種都消失掉了。

至於非禽類恐龍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后生存了多長時間,目前還沒有定論,因為缺乏相關的化石證據。非禽類恐龍可能在撞擊後生存了幾個月或者幾年的時間(但不會是幾千年或者幾十萬年),之後才逐漸走向滅絕。另外,體型較小的禽類恐龍倖存了下來,它們逐漸演化成現在的鳥類。

如果當年那顆小行星早半分鐘或者晚半分鐘撞上地球,那麼,撞擊點將會是在太平洋或者大西洋,這樣就不會引發後來出現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1.8億年的非禽類恐龍很可能不會滅絕,它們將會繼續主宰地球,哺乳動物將沒有機會翻身,也就有可能沒有後來的人類。


火星一號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撞擊瞬間的速度為40千米每秒,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10億倍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能量。


有意思的是,作為地球上曾經的霸主——恐龍,也在6500萬年前左右集體滅絕,有關恐龍的化石最後也是出現在6500萬年前。所以這就讓人懷疑,恐龍的滅絕是不是跟這個隕石撞擊有關,事實也的確證明,這個隕石撞擊造成的影響不可忽略,甚至是它直接導致了當時地球上絕大多數物種的滅絕。

至於隕石撞擊是怎麼造成恐龍滅絕的,這是一個值得考究的問題。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以及臨近的海洋,有一個明顯可見的撞擊坑,坑的直徑達到了驚人的230千米,撞擊瞬間,可以說周圍幾十千米的生物瞬間滅絕,但是這還不足以影響到離得遠的大洲上的生物。其它生物的滅絕,還是隕石撞擊到來的後續影響。


撞擊中心周圍幾十千米的生物倒的確是瞬間就滅亡了,但是更多的生物是在之後慢慢滅絕的。撞擊帶來的影響,有火山爆發以及海嘯,而且是世界範圍內的,火山爆發使得地球上很多的地方成了一片火海,高達上百米的海嘯席捲全球各地,很多的生物都因此死亡甚至是滅絕。

但是這個卻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還要算撞擊激起的灰塵,在地球大氣的流動作用下,撞擊激起的灰塵高高飄在天空,而且流向世界各地。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裡,地球就被一層厚厚的灰塵蒙起來,遮天蔽日,造成了植物缺少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由此一來,大型食草恐龍就失去了食物,不就就滅絕了,而大型肉食恐龍,本來以食草恐龍為食,食草恐龍滅絕了,它們也就活不下去了。


要是說到恐龍滅絕的話,大型恐龍的確是滅絕了,但是那些小型的恐龍,其實真正意義上並沒有滅絕,而是演化成了今天的禽類,而大型的恐龍,的確是滅絕了。至於這個時間有多長,我相信不會很短,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恐龍才慢慢滅絕。事實不看這次小行星撞擊事件的話,恐龍也不太可能活到今天,在冰河期的時候,恐龍也是很難活下去的,只能說是這是物種演化的必然現象。


鏡像科普


我認為這個“瞬間”應該不是瞬間,而是很長的一段時間。

我們已經找到了這顆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

事實上,題目中的兩張圖都有點兒誇張了,造成恐龍滅絕的那個小行星事實上可以認為已經找到了,就是位於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外海位置,這個地點是一次石油鑽探中發現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隕石撞擊地點↑

所以說,這顆隕石實際上直徑只有十公里,並不像圖中說的那麼誇張。

這顆隕石產生的破壞能量有多大?

這個上古時代發生的遺蹟直徑達到了誇張的180公里,也就是到圖中的那個虛線位置。根據估計,這顆隕石直徑在10公里左右,產生的爆炸足足釋出高達4.2×10^23焦耳的能量,相當於100萬億噸黃色炸藥(10^14噸TNT當量)。

這個爆炸能量相當於什麼呢?

↑沙皇氫彈爆炸時的照片↑

人類歷史中最強的人造爆炸物是沙皇氫彈,爆炸威力只相當於5,000萬噸黃色炸藥;而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的能量是沙皇氫彈的200萬倍。下圖是沙皇氫彈爆炸時的照片,蘑菇雲的高度有56公里那麼高,要知道,這顆隕石相當於200萬顆這樣的氫彈同時爆炸。

↑隕石坑現在的位置和想象的撞擊後的情景↑

但是,即便是這麼強大的威力,其破壞範圍也是有限的。

雖然隕石撞擊地球跟核彈爆炸完全是兩回事,但是我們依然可以來估計一下這顆隕石產生的破壞範圍。

有一個比較經典的計算核彈破壞範圍的公式:

核武器有效殺傷距離是有計算公式的,一般來講,殺傷半徑= C × 爆炸當量^(1/3),C為比例常數,一般取值為:1.493885。

我們把100萬億噸當量的數據帶進去,可以得到,最後的殺傷半徑是3200公里左右。這個距離其實是非常誇張的,比如說我用地圖工具在隕石撞擊地點畫出來一個半徑3200公里的圓,可以看到,這個圓基本上把大半個北美洲大陸給框進去了。

↑模擬隕石造成的破壞範圍↑

雖然這個距離只是很大概的估計,但是隻會多不會少,因為核爆包括了輻射傷害、火焰傷害,而隕石卻沒有,所以實際破壞範圍應該比這個要小一些。

這個範圍確實很誇張,但是還沒有到一波帶走整個地表生物的程度,畢竟除了北美洲之外,其他還有大片的陸地。

隕石是怎麼讓恐龍滅絕的?

隕石本身沒有一波收走恐龍,但是最後導致恐龍滅絕了,這是因為隕石撞擊地球的時候把大量的塵土帶到了大氣中,造成了陽光沒有辦法照射到地面上——這個時間可能長達數百年,在這段時間裡,地球上的光照劇減,溫度降低,造成植物大面積死亡,從而造成了恐龍因為沒有食物而大量死亡;同時,隕石本身在撞擊地球的時候也帶動了地質運動,造成了當時大量火山的噴發,噴入大氣中的火山灰進一步加劇了地球的寒冷。

實際上當時並不是所有生物都死了,大量的哺乳動物得以存活,因為他們體積小、需要的食物少,只要少量的可以在寒冷環境下存活的植物就可以生存下來。

↑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

而恐龍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逐步滅亡的。有一個數據我沒有查證過,說是隕石事件之後,恐龍又硬挺了100萬年才滅絕的——這大概是有化石相關的證據支持的,反正我沒有查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