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撞击瞬间灭亡,这个瞬间是多长?

名字很难取的好吗


虽然我们常说地球经历过5次大规模生物大灭绝,以及无数次小灭绝,但实际上每一次灭绝都会经历非常久的时间,比如恐龙灭绝,就经历了非常久的时间。

恐龙灭绝

据目前主流理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但在小行星撞地球的那一刻,其实并没有太多恐龙灭绝。

根据科学家研究,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70亿倍(广岛原子弹由于具有核辐射,所以当地生态很难恢复),由于巨大的冲击力,造成了地球上海啸、地震以及火山大规模爆发。

之所以冲击力会引起这些地质灾害爆发,是由于地球地质层决定的。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岩石层、软流层、地幔和地核。其中软流层对地球影响最大。

软流层位于高温流体的地幔与冰冷坚硬的岩石层之间,因此它呈熔融状态的流体。

地球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陆地壳厚,但重量轻;而大洋地壳薄,但重量重。

两个地壳由于受力不均匀,因此会导致软流层的物质会因受力不均匀而移动。

软流层在流动时,会带动上方地壳一起移动,因此会发生板块漂移。大多数情况下,板块漂移的速度比较慢,会形成小型地震或者火山喷发,有时地震震级非常低,人类常常感觉不到。

但是小行星撞地球产生的冲击力,与板块漂移形成的地质灾害不同,小行星撞地球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地壳上,地壳在移动时会带动软流层移动,也会引发各种地质灾害。

不管是小行星撞地球时直接造成的死亡,还是小行星撞地球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恐龙死亡,其实这些只会造成少数几个品种会灭绝。其他物种的恐龙灭绝时间会再靠后一些。

食物减少而灭绝的恐龙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几十年里,由于地质灾害频发,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阻挡了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上,会导致地球慢慢降温。

由于气温降低,一些植物也会面临生长缓慢,以及一些种子不发芽,这会导致食草恐龙的食物减少,一些体型较大,每天摄入植物较多的恐龙会首先灭亡,比如腕龙;紧接着一些体型适中的恐龙也会因缺乏食物而灭亡。

由于植物和食草恐龙都是食物链上的一环,当它们数量急剧减少时,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恐龙也会因缺乏食物而慢慢灭绝。

这里注意一点,一些体型较小,摄入能量较少的恐龙可能会躲过这场危机,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些体重在0.5kg的恐龙可能并没有灭绝,而是在之后的岁月中慢慢演化成其他物种,比如鸟类、蜥蜴等。

食物竞争失败而灭绝的恐龙

有一些物种可能躲过了食物锐减的年代,但我们知道,地球上能够供养的生物总量是有限的。比如说:100亩肥沃的土地能够供养100头牛。但环境恶劣时,100亩土地仅能供养10头牛,其余的90头牛会在食物竞争中,因处于劣势而死亡。

恐龙也是如此,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一些恐龙的食物虽然没有灭绝,但由于与其他物种存在着食物竞争,处于竞争劣势的恐龙会逐渐灭亡。

不过这个时间比较长,大概几万年~十万年左右。

总结

  • 小行星撞地球的瞬间,可以导致极个别物种灭绝。
  • 小行星引发的地质灾害会持续一段时间,地质灾害会引发少部分物种灭绝。
  • 地质灾害会导致地球食物链断裂,一些幸存的物种会因为缺乏食物而大批灭绝。
  • 地质灾害引起的全球变冷,会让不适应严寒的恐龙物种灭绝。
  • 由于全球变冷,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一些恐龙会因食物竞争而灭绝。

从小行星撞地球,到恐龙灭绝,大概持续了几百万年时间,大多数物种在灾难爆发后的几万年内灭绝,一些幸存下来的物种演化成了今天的鸟类以及爬行类。

从以上可以看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小行星撞地球产生的冲击力,而是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灾难,导致地球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

其实,即使没有小行星撞地球,恐龙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灭绝,这是因为地球很快就会进入大冰期,大冰期内全球气温降低,也会引起地球生态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钟铭聊科学


恐龙的灭绝并不是瞬间的,而是持续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一个过程。

6500万年前,一块直径有10公里的巨大小行星冲破重重障碍撞击到了地球上面,在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撞击出来一个巨大的深坑。由于小行星直径过于巨大,所以撞击周围的动物直接被冲击波杀死,而撞击后小行星直接四分五裂,巨大的反冲力把温度极高的小行星碎片和大量烟尘带入到了大气之中,于是很多地方下起了火雨,原始森林被点燃,大量的烟尘漂浮于空中,大量恐龙死于火灾。




剩下的部分恐龙虽然距离撞击位置较远,但随着粉尘在空中越积越多,太阳光大量被阻隔,导致地球温度降低,植被不能生长,生态链遭到破坏。体型巨大的恐龙终于在低温和食物短缺的困境中慢慢灭绝,整个过程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当然了,以上也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猜测而已。到底这个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能否导致恐龙灭绝,是怎么灭绝的,具体细节已经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甚至有人怀疑恐龙的灭绝根本不是一颗小行星可以做到的,到底恐龙是如何灭绝,到现在仍是未解之谜。


科学探秘频道


不是瞬间,恐龙的灭绝从小行星撞击地球后,还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期。

具体有多长,科学家都没研究出来,但不只是几十年,之前是几百年甚至百万年。


恐龙是什么?

在这里,我在重申一遍!恐龙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类爬行动物的总称!这问题我以前就说过了,理解这一点是理解恐龙灭绝的基础。

恐龙家族很庞大,有天上飞的翼龙,还有水里游的蛇颈龙,以及恐怖的“大陆杀手”——暴龙,又叫霸王龙,雷克斯暴龙。

除了这三种典型的,还有其他更多的,仅在中国发现的恐龙,就有100多种。

它们体型差异很大,各不相同。小的有鹦鹉龙,大的有马门溪龙。

我们都说恐龙存在了2亿年之久,但从单个物种来看,没有一种恐龙存在持续那么长。

暴龙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它在地球上当时的地位,更像是我们现在的人类,它是白垩纪末期恐龙种群之一。

但是,这样一种恐龙,在地球上也只生存了300万年。

所以,在恐龙统治的整个2亿年里,有很多种恐龙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前就灭绝了。

白垩纪末期的地球

并且在白垩纪晚期,当时的地球环境就变得很不“友好了”,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整个生物界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就在6500万年前,天灾降临,一颗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撞击了今天的墨西哥湾的尤塔卡半岛附近的一片海域。

百米巨浪席卷整个北美大陆,并发全球性的大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以后的数月数年,扬尘遮天蔽日。

这一切,对于恐龙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恐龙的最后挣扎

最先遭受灾难的,无非是食草动物,尤其是食量越大的。而后就是大型食肉动物,接着是部分杂食性动物,这个灭绝过程依据各恐龙具体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立刻死亡的,主要是在撞击中心的,或者遭受直接的自然灾害的,其他的都能苟存一段时间。


即便是后来的核冬天,全球性气温骤降,有些带羽毛的恐龙也仍在坚强的活着,它们中的一支或许就存活了下来,并且演化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鸟类。

所以,恐龙的灭绝,应该说的是一类爬行动物的灭绝,而不是一种动物的灭绝。而且这种灭绝,从2.8亿年前诞生的第一批恐龙开始,就一直在进行,他们中的有些因为大陆的分分合合,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又分化出了新的恐龙,有些则直接被自然淘汰。

而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只不过是致命一击,加速毁灭而已。


科学新视野


6500万年前一颗半径5公里的陨石击中了地球,落在了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这并不是假说也不是猜测,而是目前已经发现的陨石撞击痕迹。照理来说,一颗半径5公里的陨石和地球的半径6400公里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根据撞击坑的痕迹判断,当时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速度达到了惊人的40倍音速,也就是1.36公里每秒,根据电脑建模计算,这颗陨石完全撞击到地球表面时,它与大气层摩擦留下的尾巴末端还在1万米的高空上,1万米的高空就是正常民航客机飞行的高度,你能够想象这个威力吗?

如果用数据来说,这颗陨石以40倍音速撞击地球的能量相当于给地球投下了100亿颗原子弹,相当于100万亿吨三硝基甲苯炸药轰炸地球。直接导致地球发生10级大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还有地球地壳的地质活动,对于恐龙来说威胁最大的还不是这些,由于陨石撞击地球扬起了大量的灰土尘埃,遮天蔽日,高度超过了15公里,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就陆续死去,加上火山爆发喷出的浓烟和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完全摧毁了地球的生态环境,食草动物由于缺乏食物开始变成肉食动物,一些食草的恐龙也变成食肉恐龙开始互相残杀,为求生存,整个生态链完全崩塌。

从地球上发现最晚的恐龙骨骼中了解到,整个恐龙灭绝的过程至少是花了100万年的时间,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一瞬间或者几个月几年就能完成的。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次陨石撞击地球,才有了现在人类存在的可能,才有了现在高度发达的文明。严格来说,恐龙并没有真正灭绝,很多是进化了。科学家认为现在的鸡和一些鸟类是恐龙进化来的。


科学薛定谔的猫


恐龙曾经是地球的霸主,它们统治了地球大约1.6亿年的时间。但是恐龙在大约6500万年前灭绝了。恐龙是因为什么原因灭绝的呢?恐龙的灭绝至今还是一个谜。目前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的解释很很多种。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主流说法就是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科学家在现在的墨西哥优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发现了一个直径超过180公里的巨大陨石坑。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个巨大的陨石坑出现的时间是在大约6500万年前。这跟恐龙灭绝的时间相吻合。因此科学家认为恐龙很可能是因为这次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灭绝了。

但是6500万年的恐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瞬间灭亡的吗?这个很显然不是。虽然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破坏力极大,但不可能瞬间就能够毁灭恐龙的。如果这颗小行星能够瞬间毁灭了恐龙,那么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也会跟着瞬间毁灭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灾难是持续性的。它会给地球的环境带来很长时间的影响。正是这种长期的破坏才导致了恐龙的不适应突变的环境而灭绝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地球上风和日丽。成群的恐龙在地球上丛林中尽情吃喝,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这时一道白光划破天际,一颗小行星撞到了地球上。小行星落到大海中,在海底砸出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海水瞬间汽化了,随即产生了巨大的海啸。生活在撞击地区附近的恐龙和其它动物被巨大的海啸卷入海中而死亡了。

这些灾难看上去非常的可怕,但是并不会瞬间杀死地球上所有的恐龙。小行星撞击引发的火山喷发以及撞击产生的遮天蔽日的灰尘才是真正可怕的。它们可以悬浮在大气层中好几年不落下来,带来了核子冬天,让地球上的环境急剧恶化。很多植物因为失去阳光而枯萎,食草恐龙因此而饿死。食草恐龙死亡了,食肉恐龙就失去了食物来源。它们开始自相残杀,同类相食。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那些体型巨大的恐龙相继倒下。这个过程怎么也得几百年的时间吧!

这是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目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有很多种说法。每种说法都有相关的证据,到底是哪种说更接近于真是的情况,目前还不清楚。但是那些大型的恐龙的确是在大约6500万年前突然消失了。恐龙并没有全部灭绝,那些小型恐龙则度过难关进化成了鸟类。它们一直活到了现在。


兔斯基聊科学


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撞击瞬间灭亡,这个瞬间究竟是多长?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不过小编认为,这个瞬间的时间大约只有30分钟左右。

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科学界最普遍的认知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小行星碰撞。而且科学家目前已经使用掌握的资料模拟了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那场天灾。模型显示,一颗直径大约在37-58公里的小行星当时以20公里/秒的速度猛烈相撞了地球,并发生猛烈大爆炸, 强烈的撞击引发了足以改变地球地貌的10.8级地震,地震波传递数百公里,并持续了30分钟,期间巨大的能量释放甚至煮沸了海水。

随后地球上的大量尘埃抛入大气层中,致使数月之内阳光被遮挡,大地一片黑暗寒冷,植物枯死,食物链中断,包括恐龙在内的很多动物绝灭。这次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的数十亿倍投放到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直接在地球表面砸出了巨型火山口,并形成了宽达500公里的核心撞击区域。

又据氧同位素的研究,显示撞击后大洋表面水温下降约10℃。研究者估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地表平均气温下降约数摄氏度,导致全球冰川化,形成新冰期。那时的地球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冬天,大地久久不见天日,地面急剧降温,景况十分可怕。据说地球上要是发生了核大战,其情景将与6500万年前的那幕惨剧相似。所以说现代社会核大战实在是打不得。

由于科学家已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小行星现在已很难洗刷自己的“罪名”。然而,小行星真的是“屠龙凶手”吗?如果6500万年前小行星没有撞击地球,恐龙是否就会 一直繁衍到今天?小行星究竟对白垩纪末期的大绝灭事件负有多大的“责任”?这些仍然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确认。


天马行文


恐龙是地球远古时代一种霸主级别的生物,但是它也没有逃脱灭绝的命运,作为地球第5次大灭绝的主要生物,恐龙的灭绝原因至今都是一个谜,最被大众所认可的两种灭绝因素,一个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另一个就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大家都应该知道是有时间间隔的,而小行星撞击地球就有点说不清了。



根据标题上的观点,恐龙是被瞬间灭绝的!其实这个是不对的,只要不是和地球体积差不多的天体撞击地球,恐龙就不会被瞬间灭绝,也是存在时间间隔的。随着科学的进步,近些年也挖掘出了很多具恐龙的遗骸,根据龙骨的分布情况来看,当时恐龙是遍布全世界的,也就更加的可以肯定,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恐龙还是有一段时间是活着的。虽然恐龙最后灭绝了,但是这个灭绝过程也是有时间间隔的,具体是多长时间,我们可以换算一下:


假设当年撞击地球的那颗陨石形成的力量大约为100亿颗原子弹,大家是不是认为这个力量就已经很大了?其实不然,虽然这么强大的能量可以摧毁一部分地球上面的生物,但是想全面消灭是不可能的,恐龙之所以会灭绝,是因为行星撞击后所形成的一系列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环境已经不适合恐龙继续生存了,这时恐龙因为适应不了自然环境,才逐渐走向灭绝的。


总结:能够瞬间摧毁地球上面所有生物的能量,也同样可以瞬间摧毁地球。(再见)


诸葛半仙儿


虽然非禽类恐龙的灭绝是由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但在小行星撞击的那一瞬间,直接死亡的恐龙其实不多,并非所有的恐龙一下子都灭亡了。因为小行星的撞击并非全球性的,只有在撞击地附近才有巨大的直接杀伤力,真正引发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小行星撞击后导致的生态系统崩溃。

据推测,在白垩纪晚期,撞击如今墨西哥湾的希克苏鲁伯陨石的直接至少有10公里。当它撞上地球时,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两百万枚当量5000万吨的沙皇炸弹(氢弹)。如此巨大的能量,足以让周围的物质化为灰烬,倘若周围有恐龙,它们肯定会随之毁灭。但对于远离撞击点的恐龙,灾难并没有立马到来。

在陨石撞击之后,强大的冲击波激起大海啸,猛烈的爆炸把大量的高温碎片吹入大气层中,引发全球范围出现严重的火灾暴风。全球的大气层充满了灰尘,遮天蔽日长达一年的时间。结果导致植物大规模死亡,草食性动物随之接二连三地灭绝。对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由于失去了食物来源,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部分肉食性动物也难逃灭绝的厄运,这就是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据估计,当时地球上75%的物种都消失掉了。

至于非禽类恐龙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生存了多长时间,目前还没有定论,因为缺乏相关的化石证据。非禽类恐龙可能在撞击后生存了几个月或者几年的时间(但不会是几千年或者几十万年),之后才逐渐走向灭绝。另外,体型较小的禽类恐龙幸存了下来,它们逐渐演化成现在的鸟类。

如果当年那颗小行星早半分钟或者晚半分钟撞上地球,那么,撞击点将会是在太平洋或者大西洋,这样就不会引发后来出现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8亿年的非禽类恐龙很可能不会灭绝,它们将会继续主宰地球,哺乳动物将没有机会翻身,也就有可能没有后来的人类。


火星一号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撞击瞬间的速度为40千米每秒,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0亿倍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量。


有意思的是,作为地球上曾经的霸主——恐龙,也在6500万年前左右集体灭绝,有关恐龙的化石最后也是出现在6500万年前。所以这就让人怀疑,恐龙的灭绝是不是跟这个陨石撞击有关,事实也的确证明,这个陨石撞击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甚至是它直接导致了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物种的灭绝。

至于陨石撞击是怎么造成恐龙灭绝的,这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以及临近的海洋,有一个明显可见的撞击坑,坑的直径达到了惊人的230千米,撞击瞬间,可以说周围几十千米的生物瞬间灭绝,但是这还不足以影响到离得远的大洲上的生物。其它生物的灭绝,还是陨石撞击到来的后续影响。


撞击中心周围几十千米的生物倒的确是瞬间就灭亡了,但是更多的生物是在之后慢慢灭绝的。撞击带来的影响,有火山爆发以及海啸,而且是世界范围内的,火山爆发使得地球上很多的地方成了一片火海,高达上百米的海啸席卷全球各地,很多的生物都因此死亡甚至是灭绝。

但是这个却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还要算撞击激起的灰尘,在地球大气的流动作用下,撞击激起的灰尘高高飘在天空,而且流向世界各地。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地球就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起来,遮天蔽日,造成了植物缺少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由此一来,大型食草恐龙就失去了食物,不就就灭绝了,而大型肉食恐龙,本来以食草恐龙为食,食草恐龙灭绝了,它们也就活不下去了。


要是说到恐龙灭绝的话,大型恐龙的确是灭绝了,但是那些小型的恐龙,其实真正意义上并没有灭绝,而是演化成了今天的禽类,而大型的恐龙,的确是灭绝了。至于这个时间有多长,我相信不会很短,几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恐龙才慢慢灭绝。事实不看这次小行星撞击事件的话,恐龙也不太可能活到今天,在冰河期的时候,恐龙也是很难活下去的,只能说是这是物种演化的必然现象。


镜像科普


我认为这个“瞬间”应该不是瞬间,而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们已经找到了这颗造成恐龙灭绝的陨石

事实上,题目中的两张图都有点儿夸张了,造成恐龙灭绝的那个小行星事实上可以认为已经找到了,就是位于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外海位置,这个地点是一次石油钻探中发现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陨石撞击地点↑

所以说,这颗陨石实际上直径只有十公里,并不像图中说的那么夸张。

这颗陨石产生的破坏能量有多大?

这个上古时代发生的遗迹直径达到了夸张的180公里,也就是到图中的那个虚线位置。根据估计,这颗陨石直径在10公里左右,产生的爆炸足足释出高达4.2×10^23焦耳的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黄色炸药(10^14吨TNT当量)。

这个爆炸能量相当于什么呢?

↑沙皇氢弹爆炸时的照片↑

人类历史中最强的人造爆炸物是沙皇氢弹,爆炸威力只相当于5,000万吨黄色炸药;而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的能量是沙皇氢弹的200万倍。下图是沙皇氢弹爆炸时的照片,蘑菇云的高度有56公里那么高,要知道,这颗陨石相当于200万颗这样的氢弹同时爆炸。

↑陨石坑现在的位置和想象的撞击后的情景↑

但是,即便是这么强大的威力,其破坏范围也是有限的。

虽然陨石撞击地球跟核弹爆炸完全是两回事,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来估计一下这颗陨石产生的破坏范围。

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计算核弹破坏范围的公式:

核武器有效杀伤距离是有计算公式的,一般来讲,杀伤半径= C × 爆炸当量^(1/3),C为比例常数,一般取值为:1.493885。

我们把100万亿吨当量的数据带进去,可以得到,最后的杀伤半径是320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其实是非常夸张的,比如说我用地图工具在陨石撞击地点画出来一个半径3200公里的圆,可以看到,这个圆基本上把大半个北美洲大陆给框进去了。

↑模拟陨石造成的破坏范围↑

虽然这个距离只是很大概的估计,但是只会多不会少,因为核爆包括了辐射伤害、火焰伤害,而陨石却没有,所以实际破坏范围应该比这个要小一些。

这个范围确实很夸张,但是还没有到一波带走整个地表生物的程度,毕竟除了北美洲之外,其他还有大片的陆地。

陨石是怎么让恐龙灭绝的?

陨石本身没有一波收走恐龙,但是最后导致恐龙灭绝了,这是因为陨石撞击地球的时候把大量的尘土带到了大气中,造成了阳光没有办法照射到地面上——这个时间可能长达数百年,在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光照剧减,温度降低,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从而造成了恐龙因为没有食物而大量死亡;同时,陨石本身在撞击地球的时候也带动了地质运动,造成了当时大量火山的喷发,喷入大气中的火山灰进一步加剧了地球的寒冷。

实际上当时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死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得以存活,因为他们体积小、需要的食物少,只要少量的可以在寒冷环境下存活的植物就可以生存下来。

↑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

而恐龙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步灭亡的。有一个数据我没有查证过,说是陨石事件之后,恐龙又硬挺了100万年才灭绝的——这大概是有化石相关的证据支持的,反正我没有查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