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過後,房價走勢是升還是降?適不適合現在買房?

WW佈施


疫情過後,房價下降,打工者生活有困難,那有錢買房子,先搞好生活!


順其自然171295


非必要性的,不買,我表妹東莞一套,中山一套,2019年中就想放掉任意一套,一直脫手不了,現在三線城市和地方鎮上,都蓋小區樓房,如果非必要買的,何苦攀比呢?我都準備回農村發展,因為自己在城裡賺不到錢,也沒啥硬技術,再搞套房,估計娃娃都不敢生了,量力而行吧


龜緣仁


疫情過後,房價是升還是降?適不適合現在買房?

今年2月13日起,恆大集團在網上開始賣房子,七五折銷售,僅用六天就賣出68019套,每天賣了11300多套。從這個勢頭上看,需求還很旺盛,目前看基本沒受疫情影響。估計這個趨勢是穩中有降。如果不是投資,是自住,可以擇機介入。





易k園


恆大搶跑,率先扔出王炸,房企陸續跟上,採取降價促銷的策略。

特殊時期,大部分房企都降價自救;一二線城市多地出臺政策救市;很多回家過年的三四五線城市年輕人無法返城;央媽降息將推動房貸利率進一步下調。

所以樓市好消息也越來越多,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對購房者來說,可能也是一個機會。

據恆大公佈3天賣47500套房,這讓其他房企措手不及,其實47500套房只是每套收了5千定金,在5月10日之前買房能抵扣2萬房款。

所以恆大很明顯已帶節奏,其他房企必須跟,新一輪降價比賽開始。

那麼疫情結束後樓市大概率會反彈,失去的小陽春可能會在金九銀十補充回來。



太原關先森


這個買房啊,個人覺得有3種人群:

1.生活在固定城市的首套房剛需人群,不管是什麼價位,只要你在這生活,早晚都得買,所以越早越好。

2.生活在固定城市的改善性住房,這是隨著生活條件提高,小的想換大的,大的想換別墅。

3.投資性住房,以前是為了掙快錢,趕上前幾年房地產的牛市,炒房的人也多了,有的地方都可說得搶房[捂臉],但是現在牛市沒了,對於有閒錢的人來說,投資性住房也還是地產業主力軍,只是區域選擇出現了改變,以前也不限購,加上現在的限購政策,還有一些的城市已經達到了頂峰,可以說基本沒有上賬空間了。

這個房價的走勢啊,

對於同一個城市以上3種人群來說:

1.剛需的,應該說是必買的,賬跌的應該說基本關係不大。

2.改善性的需求質量比較高,肯定手裡至少1套或是多套,套數多的,因政策和資金影像買新的可能會出部分舊的,

3.投資的因本地政策和當下房價問題,選擇基本都去大城市了

所以說三線及一下城市:

因人口問題剛需的不多了,

改善的買新的出舊的,

投資的去大城市了,

房子還一直在建短期內房子小幅度下調很有可能,但是應該也不會太大,土地成本,還有現在建的房子品質越來越高(洋房,疊拼)多了,同樣一塊地,高層可以建1000套,洋房也就500套,但是需求少了漲價也很難.

個人不從事地產業,也是局外人覺得新房短期小幅度下調屬於很正常,長期應該波動不大,以前高層的價可以現在買洋房

還有一部分破亂舊的,應該地段不錯,價格虛高成交估計很低





在看娛樂


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沒有什麼合適的時間,只有合適的經濟能力。簡言之,經濟能力扛得住的話,越早入手越好。

中國的房價,在過去二十年裡,幾乎大部分的經濟專家都預測錯了。很多人喊著一定會跌的,結果只有漲得快和漲得慢兩個結果,根本沒有跌過。我身邊的朋友,尤其是年輕人,我會建議他們攢點錢,有一定經濟能力了可以買個房子,哪怕年紀小點都可以。一方面,年輕人留不住錢,買房相當於攢錢了。更重要的是,你有了固定資產,之後就算是貨幣貶值,你有硬件在手裡。當然,不鼓勵超過自己經濟能力,挖大窟窿買房,只有十萬二十萬就要買一兩百萬的房子,那麼房子會成為你焦慮的根源,房價有個風吹草動你都睡不著,而且每天都會怕還不起房貸。

工作相對穩定,至少工作能力強,不怕沒有錢賺;不冒進買超過自己能力的房子,能夠接受房價輕微動盪,這樣的經濟能力和心理素質下,越早買,越好。

尤其是女性,你會發現,買套房子比很多東西都靠得住[呲牙][呲牙][呲牙]


我是小木頭啊


疫情結束,作為一名房地產銷售從業人員來預測,房價總體不會大跌,但是有部分房企會因資金週轉或者貸款到期因素,會短時間內跑量促銷,比如恆大,碧桂園等地產商,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還是會比較堅挺,因為人口才是房價的支撐的基礎。對於人口流動性較少的三四線城市可能會有一個時間段銷售疲軟,部分開發商急於回款回降價跑量,解決資金週轉問題。大概6個月左右需要,但是一旦資金週轉解決,就又會回覆到原有的價格上。畢竟土地成本,建築成本,規費,稅費等十幾項的費用成本是暫時不會讓房價降下來的。麵包總比麵粉貴嘛。所以總體來講2020年房價不會大幅度降價,只會是部分地區,部分樓盤,短時間內促銷跑量。這個時期如果遇到合適的房子,購買還是比較合適的。


房產蝸牛


疫情過後,這個房價到底怎麼樣呢?據我所知,大都數的人表示不買房,理由是收入下降和不看好房市。這說明買房是件大事,一旦決定了,輕易是不會改變的。還有小部分的人願意買房的。只是會調低預算,推遲購買的時間,希望在疫情過後能下降房價。

那麼就這個問題發表下自己的幾個觀點:

1、由於疫情的影響,社會經濟也受到影響。本來存錢,考慮買房,旅遊,消費啊等,現在只能呆在家中花老本,而且又沒有收入。

2、社會經濟不好,老闆會降低工資,甚至裁員,那麼工人就減少收入了。

3、企業沒賺到錢,員工收入減少,是問還能考慮買房嗎?

4、在這場疫情中,去世或得病的人都有,那麼人員減少,房子的需求就會降低,還有那麼多想買房的嗎?

因此,君哥建議,疫情過後需要買房的要謹慎。如果你現在購買,過段時間下降了,怎麼辦?心塞?還有就是,在這期間你得病了,怎麼辦?誰來還房貸。沒得病,那你能保證你的收入和以前一樣充實嗎?

這是君哥自己的見解,大家多多考慮,歡迎轉發,關注!謝謝!


湖南君哥


看情況,從總體上講,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對開發商的考驗也是比較嚴峻的。就市場的整體而言,應當是在疫情過後的三個月左右才能比較好的恢復。除非開發商選擇降價,不然,能在疫情過後三個月內得到恢復,就已經相當不錯。

1、過去的一年調控的效果開始顯現。房地產流動性降低至谷底,除了少數政府限價盤遭瘋搶外,其餘房產無論新樓舊盤,統統無差別的進入歷史最低迷時期。近一年的超低流動性對城市的財政收入是個巨大打擊。要知道一線城市中不少城市的財政收入中房地產超過40%。加之一二線城市的建設沒有看到放緩跡象。

2、所以判斷地方財政吃緊,迫切需要增加稅收來源,短平快的依然是樓市。如果適當放開,出現一波小陽也並無可能。判斷不是大漲,應該是微漲,或者緩增長穩增長。但在下半場初期,可能會出現一個小爆發!

疫情過後買房注意什麼

1、不要輕信售樓人員的一面之詞

對於置業顧問,顧客雖然是上帝,但是為了業績的產生,不少置業顧問會避重就輕。不能全信銷售人員的一面之詞,因為銷售員的答覆、承諾不能作為今後發生糾紛時的法律依據,一切以購房合同及補充協議為準。

2、均價非所買房之價

銷售樓盤一般都會有一個對外的均價,但往往消費者想買的房子與打出的“均價”會有很大差距,一般來說,多層的樓盤接近均價的戶型位於4層或5層。高層塔樓在6層~8層,戶型位置多為東、西向,一層二戶的多層樓盤單位面積最高價與均價相差5%~8%,塔樓是在15%~20%之間。

3、項目是否取得預售證、房屋質量是否有保障

預售證在簽訂購房合同前是必須要看的,以免開發商無證銷售,到時候房屋有問題可能會遇到麻煩。房屋質量在買房的時候必須實地看看建築工地用的鋼筋材料等,或者諮詢一下已經入住的業主,這都是簽訂購房合同前的必須要調查清楚的。


影視小生123


按供需關係來說。

疫情過後,很多實體店,小企業老闆都破產了,很多公司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大量裁員。

買得起房的人減少了,但是商品房總數沒減少。

所以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必須降價

最近恆大全國來了個75折,就是想先行跑路。

但是等經濟復甦,又會迎來一波反彈,甚至有些樓盤會成功疫情之前的線。

但是人們也不會買那個爛賬

於是又會小跌一點,再橫盤。

之後就看經濟發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