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您信嗎?這個村靠傳統農業走上了小康路!

在豫北滑縣,有一個二千口人的陶家村,人均耕地面積一畝半,這幾年就是靠傳統農業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很多農戶蓋起兩層小洋樓,也有農戶在縣城買了商品房。這個村基本上沒有外出打工的,也沒有人從事技木含量高的高效農業,他們就是靠辛勤的汗水,摸索出了"套種"、"輪作"、"一年多收"等"土辦法",走上了致富路。

村支部書記陶令勤說:“前幾年,我們也經常帶村民到外地考察高效農業,由於這些項目技術含高,投資過大,加上受市場波動帶來的高風險,村民興趣不大。近幾年大家摸索幾種傳統輪作、套種模式,這些模式簡單易學,科技含量低,投資少,風險小。只要肯吃苦,平均每年每畝地純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農戶比較滿意"。

從今天起我分期介紹他們這些"土模式"。!

模式一:白萊、玉米、白萊套種輪作

一、第一茬種甘藍(俗稱洋白菜):每年開春3月1日以後移栽小弓棚種植,6月1日前收蕕。平均畝產6000公斤,每公斤平均價格都在一元以上,收入6000元。

您信嗎?這個村靠傳統農業走上了小康路!


二、4月5日左右,白萊地裡‘套種上春玉米,畝產在750公斤以上,玉米每公斤價格在1.6元以上,每畝收入1200元。

您信嗎?這個村靠傳統農業走上了小康路!


三、第三茬再種上白萊。春玉米收穫騰茬後,種上冬白菜,每畝產量也在5000公斤以上。這一季白菜價格沒有春季一茬高,但每公斤平均也在0.6元,畝收入3000元以上。

您信嗎?這個村靠傳統農業走上了小康路!


三茬下來,每年每畝地毛收入10200元一,除去生產資料,每畝純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與豫北更古老的小麥、玉米模式,很顯然,這種模式的收入一畝能頂4到5畝地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