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黃慎《美人圖》軸,紙質,縱132釐米、橫64釐米。現藏河南博物院。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黃慎《美人圖》軸

黃慎(1687—約1772),福建寧化人。初名黃盛,字恭懋,康熙六十年(1721)更名黃慎,雍正四年(1726)改字恭壽,別號癭瓢、癭瓢子、癭瓢山人;另外還有放亭、硯耕、東海布衣、蒼玉洞人、糊塗居士等別號。黃慎一生多次寄居揚州,早年家境貧寒,決心刻苦學畫以維持生計。

圖中所繪女子呈靜立狀,身著飄逸長裙,雲帶飄拂,腰佩玉帶,頭頂髮髻呈結狀,髮髻上插花簪裝飾,耳旁一縷青絲向後飄逸。女子雙手掩蓋在衣袖之間,隔衣手捧一隻似乎受傷將愈的鴛鴦。女子氣質高雅,神態安詳,頭部微微下傾,雙眼凝視鴛鴦,流露出萬般憐愛,流露出一種“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意境。

人物形象憨態可掬,比例恰當;在筆墨的運用上,將草書筆法入畫,用筆潑辣,衣服線條抑揚頓挫,自然流暢,筆速迅疾狂放,墨色濃淡相宜,韻味十足。畫中女子樸實、素靜,雖無妖豔迷人的容貌,卻有一種含蓄優雅的氣質,這種淡形而神似的表現手法,正是黃慎人物畫的一大顯著特點。筆姿放縱,氣象雄偉,深入古法,亦偶有筆過傷韻者。用筆粗獷,頓挫轉折,縱橫排奡,氣象雄偉。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美人圖》局部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美人圖》局部

左上角自題草書七言詩一首,點畫紛披,散而有序。詩文如下:“芙蓉為帳金為堂,冷落流蘇百和香。額角有傷求獺髓,縣門無日化鴛鴦。軟風委地春花晚,明月當天繡戶涼。一自蕭郎相別後,舞衣閒疊合歡床。雙龍畫燭吐青煙,寶瑟閒揮五十弦。簪墜輕雲光殿角,袖牽飛燕落筵前。舞腰一尺愁難減,淚眼盈波見易憐。堪笑阮郎空悵望,藍橋回首即神仙。”款識“癭瓢山人寫”,下蓋“黃慎”、“癭瓢”陽文方印各一枚,畫面下方左右角分別有“東海布衣”、“蔚可亭鑑定”陰文方印一枚。書法外剛內柔,變化多姿,逸勢奇狀,不拘古人書法之規矩,自有古拙遒勁之貌,別具一格。書學懷素而兼擅其勝,其險絕在於用點的跌宕和結構的奇古。

比較研究

黃慎擅長人物、山水、花鳥,並以人物畫最為突出,題材多為神仙佛道和歷史人物,也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形象,多從民間生活取材,塑造了縴夫、乞丐、流民、漁樵等下層人物,以及民間傳說中的貧僧、鍾馗、仙佛、名士生活等形象。

黃慎在藝術上孜孜追求、不斷創新,反映在他的畫作上則是先由工筆入手,後楷書入畫,進而工寫結合,行書入畫,最終變法行書為大草,變人物為潑墨。這是一場循序漸進的紮實蛻變,簡直是無異於畫家的一次自身的艱難涅槃,其間的辛勤與痛苦、憂鬱與彷徨、挫折與振作、成功與喜悅,非經過者是無從體驗的。他在書法與繪畫之間相輔相成地探求出一種共通的方法,達到了氣韻的相通和技法的互用。黃慎的變法之路,我們通過以下幾件作品可以清晰視之。

黃慎早年曾向上官周學習人物畫,多作工筆,畫法極為嚴謹工細,人物比例準確,線條工勁流暢,佈景勾勒嚴謹。其山水宗元黃公望、倪瓚;中年以後,吸取徐渭筆法,變為粗筆寫意,並草書章草,嘗以狂草書法入畫,筆姿放縱,氣象雄偉,深入古法。晚年改寫畫寫意人物及花卉,同時精於狂草,其寫意人物以草書筆意入畫,線條蒼勁,意境奇絕,用筆簡略奔放而富有神采。黃慎筆下之人物,雖有寒酸流魄文人之氣,但與“揚州八怪”中的其他畫家之“俗氣”不同。他的俗,在畫面上一眼即可看出。這種俗是自然坦然之俗,無半點掩飾作秀,這主要是以其筆墨的自然放筆直接流露出來的。

黃慎早年人物畫,十分工細,基本上保持著上官周的風格面貌。《洛神圖》立意取自曹植的《洛神賦》。晉代畫家顧愷之曾畫過《洛神賦圖卷》,黃慎可能看過模本,但該畫卻是黃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圖創造了一個不同於顧作的洛神現象。顧愷之畫作呈現的是一位天真嬌媚、坦然自若的少女現象,此圖中洛神的年齡略顯稍大,神態上有一種深思自重的感覺,在心理刻畫上要比顧作深刻。洛神那種內心情動,凌波飄舉,彷徨不安,欲去復留的神情風姿,被黃慎十分成功地描繪了出來。黃慎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圖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洛神形象。背景的處理,成功地對人物內心的情感狀態做了詩意的渲染。在水的刻畫方面細緻入微,有一種柔和起伏的結構感。水面的空間迷茫曠遠,很好地襯托了洛神的形象。

畫幅右上節取自《洛神賦》的長篇楷書題詞同畫相映成趣,可以看出此時黃慎已經有意識地將書法藝術融入到其繪畫中,此時書法還是以工整的行楷為主,繪畫、書法均以工整纖細為主。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洛神圖》 黃慎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洛神賦圖卷》局部 晉 顧愷之(傳)

下圖所繪出自南朝梁代蕭統《陶淵明傳》。傳說陶淵明“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 黃慎所畫,即王弘派人送酒至,陶淵明“即便就酌”,放懷痛飲的場景。畫面雖未畫出大片菊花,但陶淵明帽上卻插有菊花,亦有唐人詩篇所述重陽登高插“茱萸”之意,暗示了正是重九賞菊之時節。陶淵明的豪飲之態,既誇張又十分寫實,把蕭統文章中所描繪的“率真”的性格特徵生動地表現出來。送酒的侍者正在為陶淵明斟酒,其姿勢給人一種非常緊張的感覺,似乎生怕來不及斟酒的樣子,很好地襯托出了杜甫詩中所謂“飲如長鯨吸百川”的豪情雅緻。筆法比較老到,但缺書法相襯。該畫已經十分接近黃慎晚期那種盡情揮灑的奔放風格,圖中酒罈用潑墨畫成,巧妙地表現了酒罈之上釉彩色澤。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陶令重陽飲酒圖》 黃慎

該畫出自《禮記 •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粗於絲者為綸。這句話的原意是說王者出言事關重大,因而不應輕易出言。後世多以“絲綸”來稱呼皇帝的詔旨,黃慎則以此借喻長輩與晚輩的關係。但又不僅僅是對封建倫理道德的簡單圖解,通過一老一少的勞動場面,對老人心理狀態深入刻畫,在老人滿懷憂鬱的表情中,又表現出對晚輩的慈愛,同時又反映出勞動人民的艱辛。黃慎幼年喪父,被母親單獨撫育長大,其中辛苦,不難得知。此作以畫幅的形式來寄託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畫右上題款一改早期工整之習,開始嘗試用行書題款,但畫法依然沿用工整畫風。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絲綸圖》 黃慎

《漂母飯信圖》《西山招鶴圖》兩幅畫的立意分別取自《史記 •淮陰侯列傳》和蘇東坡《放鶴亭記》的相關典故,畫家人物心理的刻畫極其成功,在用筆的刻畫上雖未擺脫上官周嚴謹的鐵線描,然通體已有一種飛動之感,縱橫交錯,疏密簡繁都得到了極有變化而富於節奏感的處理,融入了懷素草書藝術的技巧。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漂母飯信圖》 黃慎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西山招鶴圖》 黃慎

描繪漁民生活的《漁夫圖》及描繪文人生活的有《東坡玩硯圖》,其成熟後的代表畫風。題款用狂草書之,其書奇古險絕,氣勢雄偉。用筆跌宕遒逸,頓挫分明。結體婀娜多姿,錯落有致。真乃標新立異之作也,表現出強烈個性和創新精神。黃慎擅草書,書法學“二王”,更得懷素筆意,從章草脫化而出,其遒勁運筆亦用於繪畫之中,故畫面多幹枯、飛白和迅疾之跡,黃慎的草書,點畫紛披,散而不亂,評者說它像“疏景橫斜,蒼藤盤結”,具有“字中有畫”之趣。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漁夫圖》 黃慎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東坡玩硯圖》 黃慎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黃慎的畫由工筆而到潑墨寫意,他的書法由楷書至行而達狂草,他在書法與畫法之間相輔相成地探求一種共通的方法,或者說是探求一種氣韻的相通和技法的互用。他不同於前人,以結字的章法進入畫面,而是以書法的筆法直入畫法。這是黃慎的創造,提頓、跌宕、急緩、乾溼筆墨交雜,龍蛇飛舞。這些原本是書法的創作技巧,完全被黃慎巧妙地應用於繪畫的創作中,達到“寫”的效果,這是古人所未曾使用過的創作手法。但黃慎絕對不是技法的表現主義者,他傳神的天賦與特色一以貫之地表現在他終生的藝術活動中。

黃慎的人物畫題材多為市井平民,這與他的出身及生活環境有著重要的關係。通過這些畫,他對無情黑暗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抨擊。此類畫的代表作有《郭橐駝種竹》《有錢能使鬼推磨》《家累》《漁家樂》等。

下圖畫意取材自唐柳宗元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傳說郭橐駝乃一駝背的殘疾人,但非常擅長種樹,“凡長安豪富人家為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之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圖中所畫,即“豪富人家為觀遊”請郭橐駝來家種竹的情景,郭橐駝以從容熟練的動作在掘土,富人在旁邊極為好奇地圍看,觀察探究郭橐駝種植的絕技,間接畫出柳宗元文章中所說長安種樹者因歎服橐駝的絕技而“窺伺傚慕”的意思,不過,柳文的本意是在借種樹須“順木之天,以致其性”來說明治理國家亦需不擾民,方能國富民康的道理,而黃慎所畫的主旨則在讚美勞動者的智慧。這種思想通過旁邊窺視的富人的面部表情得到較好的表現,而橐駝的形象則是一個能幹、和藹且上了年紀的勞動者,他和黃慎筆下其他勞動者的形象一樣,具有非常真實的個性特徵。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郭橐駝種竹圖》 黃慎

下圖是一幅典型的諷刺黑暗世態的作品。黃慎的同時代人,《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曾以善於諷刺著稱於世,而這種諷刺、嘲弄以及詼諧的風氣,同樣也波及當時的畫壇。黃慎的照片中就有不少諷刺或者詼諧之作,耐人尋味,同近代流行的漫畫有異曲同工之處。該幅的諷刺是非常辛辣的,作者著重刻畫了那個推磨的似人而鬼的東西見錢眼開、垂涎三尺的醜態,而不是糾結在“鬼”字上做文章,單純把它畫成一幅猙獰可怕或者奇形怪狀的樣子。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有錢能使鬼推磨》 黃慎

下圖中擔負著全家生活重擔的一家之主變身成被鞭打的牛馬、囚徒,同車上正在安詳地縫紉的婦女以及嬉戲的兒童成鮮明對比;鞭打家主的主婦,其神態與其說是兇狠的,不如說是痛苦的。家主則顯出一副悲哀自責、甘受鞭打的神情。和《有錢能使鬼推磨》一樣,這也是畫家對人情世態的一種帶有諷刺性的描述,但不是無情的暴露,而是有情的嘲諷。黃慎一生深感家累之苦,在其詩集中有“我徒執詩書,一家尚八口。兀兀以窮年,西馳復南走。豐年兒啼飢,道在形吾醜”。此幅立意,有黃慎自己的切身體驗在內。對於家累之苦,能以如此誇張而又真實的形象表現在筆端,反映出黃慎的創造性。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家累》 黃慎

《漁家樂圖》是漁家生活的歡樂情景,但有不同於一般的漁樂圖,圖中漁婦指著大約是她剛從魚簍中取出的大魚給漁夫看,漁夫則歡欣雀躍地俯視觀看。漁夫看上質樸、健壯、精悍,純真如兒童,漁婦嫵媚而端莊,嬌柔而淑靜。

【國寶品鑑】黃慎《美人圖》軸

《漁家樂圖》 黃慎

李耀華,男,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古畫修復與鑑定專業,文博館員,現就職於河南博物院文保中心,主要從事院藏書畫類文物的保護修復及相關藝術品的理論研究工作。

許小麗,女,現就職於河南博物院保管部,文博館員,致力於書、畫等文物的保管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