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南省人民醫院防控戰線上的“幕後戰士”

在這場特殊的戰役中,有一群幕後工作者,他們雖然不是臨床醫務人員,沒有身處戰“疫”的最前線,但他們是防控戰線上的

“幕後戰士”,他們就是檢驗科工作人員

因為,確認患者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檢測病毒標本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危險的一步。

“在檢測病毒標本過程中,我們不僅距離病毒近、接觸的病毒濃度高,而且接觸時間較長,所以被感染的風險也較大。”河南省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李剛說,“可以說,我們每次檢測都如拆彈部隊闖關般危險。”

2月1日,河南省人民醫院PCR(聚合酶鏈式反應)實驗室建成投用,開始接收第一份疑似病例標本

截至3月3日,檢驗科共檢測417人次,檢測標本569份,做到了隨到隨檢,快速、準確出具檢測結果。

“幕後戰士”主動請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南省人民醫院檢驗科120多名工作人員全員到崗,特別是45名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投入這場阻擊戰。

河南省人民醫院防控戰線上的“幕後戰士”


“我們雖然不在臨床一線,卻是直面新冠病毒的‘幕後戰士’,我們加班加點高速運轉,只為儘快拿出結果。”李剛說,確診或疑似病例檢測標本的轉運、前處理、檢測、檢後標本處理等環節都會產生氣溶膠和接觸傳播,檢驗師既要快速準確地發出檢測報告服務臨床,又要做好自身防護避免感染。

1月26日,檢驗科增派許金玲、張琦、耿藝漫、範硯茹、張禕冉5位高職稱、高學歷、高年資人員作為首批隊員,進入隔離病房開展工作,使大部分檢驗項目不出隔離病房就能及時處理,同時調撥實驗器材專機專用,服務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儘量減少標本轉運環節。截至目前,該科共抽調20人進入發熱門診工作。

河南省人民醫院防控戰線上的“幕後戰士”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科的人紛紛要求到臨床一線工作,特別是劉豔紅,先後3次找我,要求到發熱門診工作,並在自己工作之餘主動替護理團隊分擔工作。”李剛說。

入職僅半年的劉豔紅是檢驗科一名檢驗員。她說,“非典”的時候,她還是一個被保護的孩子,如今穿上白衣就是疫情防控戰線的一員,現在自己能做的就是跟前輩學習,跟時間賽跑、跟疫情賽跑,快速出具檢測結果,儘量縮短患者的留觀時間。

同樣在檢驗科工作的谷學軍和許金玲夫婦先後進入隔離病區工作,兒子也在省醫疫情防控一線。3個人在一個單位工作,卻很難見上一面

河南省人民醫院防控戰線上的“幕後戰士”

得知同事身體不適,該科黨員趙少華火速進入隔離病房頂替,長時間戴防護面罩導致面部嚴重過敏,她仍然堅持不下火線;陳青珍的父親春節期間病故,她料理完後事毅然回到工作崗位上。

沒有退卻,面對疫情,他們都成了“幕後戰士”

在病例確診前,其疑似樣本要經過層層檢驗,核酸檢測報告是確診的重要依據,也是解除隔離和患者出院的標準。之前,標本只能送到疾控中心實驗室去檢測,檢測週期長,這樣使隔離病房的床位週轉壓力很大。

想要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建設P2級別及以上的基因擴展實驗室是關鍵一步。為了爭取時間,在院內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已迫在眉睫。

1月23日和28日,醫院新裝修後的基因擴增實驗室分別接受了省臨檢中心和鄭州市衛生健康委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評審備案,

成為具備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實驗室

河南省人民醫院防控戰線上的“幕後戰士”

1月26日,檢驗科全員學習新冠病毒生物安全操作流程及生物安全防護,制定發熱病人檢驗標本轉運處理流程,減少職業暴露風險。

同時,基因擴增實驗室負責人趙靜迅速組建檢測團隊,加班加點對儀器進行調試,多次模擬演練檢測流程。

2月1日,P2級別的基因擴展實驗室正式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河南省人民醫院防控戰線上的“幕後戰士”


“我們的實驗室早一天能開展核酸檢測,我們就能為疫情防控多爭取一點兒時間。”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李剛全程參與,連續堅守

36小時,直到2月1日凌晨看著第一張核酸報告發送到臨床,才在辦公室眯了一會兒。

最終,河南省人民醫院基因擴展實驗室成為全省醫院中率先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驗室。

每次檢測如拆彈部隊闖關般危險

投入使用後的實驗室的燈光一直未熄滅過。

因為要嚴格做好防護工作,所以每一次進入實驗室對檢測員都是一次重體力勞動。進入實驗室前,他們從頭“武裝”到腳,防護服、護目鏡、帽子、口罩、鞋套、手套等一件不落。

河南省人民醫院防控戰線上的“幕後戰士”


拆除樣本包裹,看上去簡單,其實危險重重。李剛說,所有樣本都來自疑似感染者,是被懷疑有高濃度病毒的樣本。提取核酸時如有不慎,病毒就可能通過溢灑、氣溶膠等不同方式對他們造成危害。每一次拆除包裹、打開採樣管、提取核酸的過程中,都需要如同拆彈般謹慎,防止感染物的外洩。

“病毒外面有一層衣殼,裡面包裹的就是核酸,我們首先要處理樣本,使得衣殼破裂,再用特殊的方式將核酸提取出來。”趙靜說,每一次值班檢測員都會注意操作細節,特別是在開蓋、提取核酸時,他們都會全力避免病毒不通過氣溶膠的形式“跑出來”。

檢測員從全副武裝進入實驗室後,至少需要操作4小時才能出結果。在此期間,他們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得忍到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

河南省人民醫院防控戰線上的“幕後戰士”


“最多的一次,我們一次性檢測了88份標本。”李剛說,“在檢測過程中,3名組員連續工作8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最終圓滿完成檢測任務。”

“新冠病毒十分狡猾,有時候需要返工兩三次。”趙靜說,實驗室裡的每個人都累得筋疲力盡,但沒人喊累,因為病人需要、疫情防控需要。

“雖然接觸不到患者,但我們時刻關注疫情,我們把檢測做得更快更準,就會更有助於控制疫情。”趙靜的話引起了同事們的共鳴。

我是省醫人,我願為您服務!

-總第44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