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李諺平


教育孩子和核心問題?

有三個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因素:

1、學習能力的培養,從小要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有條理,思路清晰,有效率。畢竟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限,社會環境一直在變化只有自身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適應。

2、思考問題的能力,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敢於接受新鮮事物,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可以辯證的看待事物,可以多維度思考問題,有長遠的眼光。

3、有正確的價值觀,有能力還要有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有才能,不該唯利是圖,知道什麼是善惡。知敬畏,懂感恩。


分享小助手


孩子教育的核心問題可摡括為兩個方面,即認知發展和社會化過程。

所謂認知發展,即孩子作為人對客觀世界的知識的學習和認識能力的建構。它表現為知識和健全的智力。O一6歲的孩子即有此潛能和需要。認知發展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精神條件。

所謂社會化過程,即孩子作為人要習得的語言、品德、愛、習俗等社會既有文化,並具有身體力行的能力和習慣。孩子由此具有了人的社會性本質。

認知發展偏重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社會化偏重於社會適應,兩者是人的發展所獲得和表現的能力的兩面。認知發展和社會化是孩子成長過程所獲得和表現出的最大成就。

第一,如何實現孩子的認知發展?

對於0一6歲孩子而言,基於感覺器官而獲得信息和知識,從生命獲得時即已開始。出生後,感覺器官所獲得的外在世界的信息、圖式建構了大腦的認知圖式,知識與技能同時獲得並發展。感覺、思維、語言、知識與技能,是認知能力的表現形式。為此,有關自然世界、社會及人的知識都需教育者幫孩子去感知和理解。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平衡能力、運動能力、語言習得、生活技能等都是教育者該關注和為之訓練的。西方學者安德森(L•W•Anderson)把認知教育目標分為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他把其中認知過程維度的目標的最高層次稱為創造。

第二,如何實現孩子的社會化?

社會化基於認知及其能力的發展,但它多表現為情緒、情感、心理、語言能力、品行和人格。一個孩子的社會化,某種程度上不表現為知識和技能,而表現為基於前者的對自然、社會和自己的接受和適應能力。善性、同理心、愛、幸福和奉獻社會是社會化發展的標誌。社會化的獲得是人的潛能得到良好發展的結果。人性力量發展完善,是人的社會化發展成就的標誌。

孩子教育的核心既然是人的認知發展和社會化成就的獲得,那麼品徳、智力、身體的全面發展即成為孩子教育的出發點和目標。在現階段的兒童教育實踐中,"孩子不能輸於起跑線"和忽視品德培養的觀念和做法,都只重視了認知發展,而忽略了孩子的社會化過程。

健全的人類個體是兩者和諧與統一發展的結果。


朝聖遠行


孩子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會有共識。尤其是今年的特殊時期,更讓我們大家意識到教育的核心——德育的重要性!

此次疫情讓我們看清了許多人的真實面目。當他人有難,集體有難,社會有難,乃至國家有難,有人捐錢,有人捐物,有人出力,更有人不惜獻出生命,儘自己最大的極限與時間賽跑,搶救他人的生命。從他們身上你看到了什麼?這就是中國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勇於承擔責任,勇於奉獻力量,甚至生命!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見了少部分人性醜惡一面。他們自私自利,一心為己,困難面前不是逃脫,就是汙衊,甚至叛國、賣國。

如果說前者是中國的希望,那麼後者則是恥辱。

說到這,相信你能明白為什麼說孩子教育的核心是德育——人格的培養。

一個於人,於社會,於國家無用的人終將會被拋棄。

而一個勇於擔當,勇於奉獻的人才是社會,國家的脊樑,希望!

眾所周知孩子是祖國希望,未來,因而,孩子的德育不能忽視,否則將來不僅對社會無用,還有可能成為社會的對立面,反叛社會,禍害國家。

我們常說的“德,智,體,美,勞”,這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德育。德育的內容非常廣泛,它包括愛的教育,愛國,愛家人,愛他人,包括良好性格的培養,自信心,毅力等心理品質的培養,責任心,義務感的培養等等。

因而,我覺得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人格方面的教育。讓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這才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

所以說對孩子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做人格的教育。首先,將孩子培養成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當孩子有了一技之長,他們才會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這也是我們對孩子核心教育的最終目標。

因而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抓牢孩子的核心教育。

與此同時,我們要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貫穿孩子教育之中。

這樣,社會才會進步,民族才會發展,國家才能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