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當心煩焦慮時,該找誰傾訴?為什麼?

英雄無淚135138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焦慮與心煩事,最好能自己“消化”掉。能“一語點醒夢中人”的人太少太少,不想聽他人倒苦水和是非之人卻比比皆是!誰都喜歡置身於晴空萬里,而躲避烏雲密佈的壓抑。所以,心煩、焦慮時,自己得想辦法調節,睡覺、健身、一兩天的小遊玩……總之,儘量不要依靠“傾訴”來排解!即使能有傾訴之人,也不可能總把自己的煩惱帶給別人,這太自私了!


他佈置的作業


心煩焦慮時,這時候吃飯都不香,反而不消化,這種情況容易得病,去坡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要不去公園唱歌,氣出不來可了不得,我一鄰居生了氣,長一身瘩瘩,有一天她家失火了,她爬床下邊去了,我媽救出她來,看了半輩病,去世三個孩孑,大不到十歲,太痛心了,所以老大沒念書,我媽告訴我壓住氣了,我一生雖說很難難,保持不生氣,身體健康是第一。


用戶6749300950


當心煩焦慮的時候我找閨蜜傾訴,閨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也同樣找我傾訴,我倆就像卸包袱一樣,倍感輕鬆。

生活中不免會遇到讓你心煩焦慮的事情。不論是工作上的還是家庭中的,遇到事情一味強忍,強制著自己慢慢消化,總會有一天消化不良得抑鬱症的。但是也不能不分清楚好壞人的,隨便說,如果這樣你將會為自己的口無遮掩買單,不懷好意的人會在你的故事裡添油加醋,一個不堪的你將會呈現在大家的腦海中。結果不僅沒有讓你解憂還會讓你更加添堵!所以我會找閨蜜傾訴一下。因為我和閨蜜相處很久了,彼此比較瞭解,她會適當安慰我,心裡上就好感覺舒服多了。

生活不易,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把心胸放寬,人只活一輩子,開心😃最重要。


nw來生不相見


我一般心煩焦慮時會找我姐姐和老公傾訴。反正不會找老爸老媽,主要是怕讓他們操心,所以我成年以後基本和他們都是報喜不報憂。就想讓他們天天開開心心就好。

當然,如果你沒有兄弟姐妹,那就和老公或男朋友或女朋友說。反正我不會和同事或同學或者好朋友說。

為什麼,因為這個人群后遺症比較多。

這個人群中,不知道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出於什麼目的,有心或無心的可能會說出去一些東西,所以還是不要了。


燁子媽媽的私房菜


我想這需要看煩躁和焦慮的程度,和是否能找到讓自己願意向對方傾訴,而對方又願意傾聽,甚至能夠幫助自己調整情緒的人。一般而言,我們不主張與他人傾訴與宣洩,我們主張用積極的方式調整煩躁和焦慮的情緒。


如果要傾訴呢,我有這樣四個建議:

第一、可以向自己信任的又願意幫助自己的人去傾訴

向自己信任的人傾訴,比如家人、朋友、閨蜜,你不會有過多的心理負擔,而對方又願意幫助你,也就沒人給別人增加負面的負擔。同時,對方願意幫助你,不但幫你分擔了焦慮和煩躁,還會給你提一些很好的建議。

第二、可以向那些能夠幫你調整情緒的人傾訴

有的人很有智慧又很寬厚,他不但能夠幫助你調整負性的情緒,還會給你指點正面的認知,讓你放下自己有害的執念,變得積極起來。

第三、你可以和自己傾訴

當然這是有心理技術的。你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坐下來,也可以放一段輕柔的音樂,比如,班得瑞的《春野》。輕輕地閉上眼睛,慢慢的做深呼吸,感覺氣流慢慢地穿過鼻腔,來到胸部,來到腹部,腹部慢慢地鼓起來,然後憋住,再慢慢地再呼出。同時,可以想象陽光慢慢傾瀉下來,感覺陽光從你的頭頂慢慢的溫暖你的全身。照到頭頂,感受到溫暖,然後放鬆下來;再到眼部、臉部、肩部、胳膊、手、胸、腹部,到背部,到大腿,到小腿,到腳,到腳趾。你會感到所照之處慢慢地溫暖、放鬆。再讓這種溫暖從腳慢慢的向上到頭,遍佈全身,再從頭到腳循環,讓它流動起來。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情慢慢的變得平靜起來。你去想一下:現在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讓自己現在感到煩躁和焦慮?真的是這些事情讓自己煩躁和焦慮的嗎?這種煩躁和焦慮的情況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那時發生了什麼?是自己在怕什麼?擔心什麼?也許會發現,是否是在你成長過程中,自己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讓自己敏感、多疑,總怕自己做不好,怕別人說自己沒有能力;或者是在兒時建立起一種“應該怎麼樣”“必須如何”等絕對化的觀念,而自己總放不下這些執念,成為制約自己的魔咒,無法逃離。於是,你會知道,原來是自己觀念出了問題,是自己沒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否試著把他放下?你會發現,一旦放下執念,你便被解放出來,變得輕鬆起來。

第四,你可以向專業的人士傾訴

可以找一個能幫助你的心理諮詢師,讓他從專業的角度,給你提供幫助,給你以心理專業的幫助和指導。這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總之,如果自己焦慮和煩躁的情緒不是長期的或程度很重的,找個人傾訴,我感覺是可以的,或許也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程度很重,焦慮時間很長,如果去找非專業的人傾訴,我是不支持的。其一會給別人製造負性的負擔,誰也不願意總吸納那些負性的東西,誰也不願意讓那些負性的東西,經常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時自己傾訴的過程,又會複製了,或者說加重了自己負性的程度,《祝福》裡的祥林嫂就是在這樣傾訴的過程中,被別人當作笑料,自己又一遍遍複製負性情緒,最終把自己弄瘋了,死掉的。

最後,祝你能找到自我調整煩躁焦慮情緒的方法,擁有一個快樂健康幸福的生活。如果你還有什麼心理困惑,請留言,我們一起討論解決。


何老師心理課堂


心情煩躁時,該找好朋友或者閨密?

一般情況下,很多人選擇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他們,分析一下,綜合各方建議,總結經驗。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答案是:看書、聽歌、放下、學會自我療傷!

具體:

1、心情煩躁了,有時候想找個人說說話,於是一遍遍翻看手機裡的電話簿,卻不知道可以給誰發個短信或打個電話,最後還是按下了“清除”……

2、心情煩躁時,其實很想找個人傾訴一下,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最終的最終是什麼也不說,告訴親愛的自己,明天自愈了……

生活像一隻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3、心情煩躁時,想想: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由自在……

4、心情煩躁時,感悟人生: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理解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5、心情煩躁時,告誡自己:切莫自以為是,地球離開了誰都會轉,古往今來,恃才放曠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綜上所述: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了,當你決定不再在乎的時候,生活就好起來了。

很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遺忘就是我們給彼此最好的紀念。

有時候,我們不要想太多,順著自己的心意就好了。

心煩時記住三句話:算了吧,沒關係,會過去的。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從現在開始,愛自己,享受生活並且微笑。

不要失去希望,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帶來什麼。

生命是自己的旅程,不要活成別人。

所以開悟了,才明白:

放心吧!即便再能幹,也一定要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如履薄冰、謹言慎行,是金子總總會發光!



跋涉者蘭州


焦慮有多種,得看情況!

大概分為三類:現實性焦慮、道德性焦慮和神經性焦慮。

雖都是焦慮,但又各有所不同,治療和傾訴對象自然也有所不同。

現實性焦慮

對現實生活各種危險因素產生的恐懼心理。比如,登山怕摔;開車怕撞;飛機怕掉;考試怕砸;陌生人不敢見等等。從內因來看,焦慮產生是對事物認知的錯誤和偏差,備受困擾的是你對事物的看法和執念,而不是事物的本身。

現實焦慮是比較常見的,焦慮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可以多跟你親人和朋友多溝通交流,求安慰求開導。

道德性焦慮

說白就是人做錯或自認為做錯事,而內疚、羞愧和自卑心理。包括內心有自認為不道德的想法,良心受到譴責和負罪感。比如,沒及時出手相救落水之人;看到漂亮姑娘就有性幻想;愛上已婚人士;出軌等等。

道德焦慮之人是對自己行為或思想與自己的行為準則相悖而產生不安。就是明明就是個俗人,卻硬把自己當成神仙。道德性焦慮糾結的大多是內心的情與欲,比較隱私,傾訴的對象可以是閨蜜、哥們等;如熟人不方便,那可以藉助網絡平臺來訴說,比如頭條、百度、微博等,反正都不認識你,罵你贊你都無所謂。

神經性焦慮

屬於功能性的焦慮,焦慮得無緣無故、不明不白,反正就是緊張恐懼。神經性焦慮不是傾訴就能解決的,主要是靠自己心裡控制消除。

比如, 及時叫停,什麼都不想;大口吸氣和呼氣,或者大聲唱歌;轉移注意力,先忙其他事。通過長時間的心理調節,焦慮情緒會得到控制。

你是哪種焦慮呢?

但不管是哪種焦慮,有焦慮症之人的性格大多是膽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顧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及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之人。

平常多注意自我能力的提高、多培養些興趣愛好、適量運動、承認自己不足和自我心理暗示:“老子天下第一” ,“我是流氓,我怕誰?”

想不通的時候來首楊坤的老歌《無所謂》:

無所謂,誰會愛上誰;

無所謂,誰讓誰憔悴。

……

破碎就破碎,要什麼完美?

放過了自己,我才能高飛!

……


摯愛木棉花


當心煩,焦慮,該找誰傾訴?

心煩焦慮的時候是很難受,很痛苦的,有的人希望找人傾述,認為可以緩解壓力,有利於康復,但實際並不這樣,很多微信群、qq群的焦慮症,強迫症患者,每天都傾述,述說症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重。中國的傾述大王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每天不停的述說,結果越來越重,越來越痛苦。

可以先了解適度運動,調整深呼吸對緩解焦慮的作用,最好是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求助,在諮詢師的幫助、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快的消除症狀,擺脫痛苦。


霍體清


問題詳述:

年過40,心煩意亂之時,翻開手機通訊錄找了一遍又一遍,卻沒能找到一個能傾訴的對象,是自己過於保守,還是怕打擾別人?還是自己做人失敗的結果?又或是男兒就應該這樣忍受孤獨?



英雄無淚135138


當一個人碰到心煩焦慮事情的時候,儘量不要一個人呆在家裡,多出去走走或者逛逛商場、公園,有經濟實力的可以出去旅遊,轉移一下心情,慢慢的就會將心情放下。千萬不要去找人傾訴,別人並沒有經歷你的事情,更不明白你的感受,你去找人傾訴,一百個人有一百個人說法,除了讓你更加心煩之外,沒有任何益處。所以,當一個人遇到心煩焦慮的事情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消化,自己解決,不要依賴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