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當某一天父母老去,孩子成年有了自己生活,你們會何去何從?

那些花兒127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年輕時為了孩子老人打拼,現在開始好好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有個健康的身體,因為這樣才能讓老人安心,孩子放心。


鑫龍桌球15942997188651


如果孩子成家立業了,並且父母老去了,我會和孩子分開住,是堅決的分開住,如果需要我照看小孩,可以,把孩子送到我那裡,他們下班了再把孩子接走,或者讓孩子在我那住也可以,我是不會和他們住一起的,因為三十歲的我目前已經看到過太多的家庭婆媳之間的矛盾,社會發展的太快,老人肯定跟不上年輕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都幾十年了,沒必要在最後幾年為了某些事或人改變,也不想連累孩子,很可能會找一家各方面都比較好點的養老院,有人說話,有人照顧,還時不時的有個活動,也挺好!死了把身體裡能捐的器官都捐了,然後就進公墓,孩子想念了就去看看[呲牙],趁現在父母健在,兒女還小,好好享受有父母疼愛,有孩子陪伴的幸福吧,多陪陪自己的父母,也多陪陪自己的孩子,餘生說長几十年,說短一瞬間!不要在失去時才後悔,那是毫無意義的!





小西143526363


現在設定的方向肯定是旅遊啊,玩啊。但到那時可能想法不一樣了,也會去超市搶便宜貨,拿免費禮物,每天哪裡打折到哪裡,為小輩們買這買那。還有每月15號等發工資。想到這裡,我突然想哭,應為我不想這樣快老去。😓😓😓😓


陳小姐在江南


父母老去,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

1、自由了

我們會感覺到特別輕鬆,高興:“責任擔子可以御下來了,剩下來的時間終於屬於我們,自由了。”

2、要優雅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那又如何!每天都要打扮精緻,即使老,也要優雅的老去。

3、學習

每天把時間安排滿,繼續學習,堅持寫作。

4、有自己的空間

不會跟孩子們一起生活,因為年青人不喜歡老年人去摻和他們的生活,在一起只會起矛盾,自討沒趣。

5、學會放手

孩子們有了後代,需要的時候可以搭把手,不參與他們教育後代,相信他們的教育觀比我們前衛。

6、多來往

有人說,家是一隻裝滿了水的木桶,父母是木桶箍,沒有了桶箍,木桶就散了。我不這樣認為, 多和姊妹們聚聚,拉拉家長,父母不在,血濃於水的親情還在。



7、晚年不留錢財給子孫

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 賢能的人多財,錢財留給子孫多了,只會損害他們的志向。子孫如果愚笨而錢多,只能增加他們的過錯。 當然普通人是達不林則徐的成就的,但是他提出的觀點。愚笨的我是非常贊同的。 8、旅遊

去沒有去過的地方小住些日子。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


9、寫書

寫一本傳記,記錄自己人生的成長經歷。 好吧!例舉了9條,看來還得繼續忙!


蒲公英樹洞


到了那一天,身上肩負的責任也就完成了一大半,我們也該好好的愛自己了。前半生的我們,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小的要撫養,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懈怠。後半生要多為自己而活,一直以來有個小願望:背起行囊走四方,沿途的風景一路走一路看。希望那個時候的自己能如願以償。



大朋愛生活


時間永遠不會停下腳步,當一個人盡完自己的義務,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責任,即父母已老去,子女已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生活,那麼餘生剩下的只有自已可支配的時間和自己的身體。必須要充分的利用自已可支配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喜歡做的事,比如我自己:

一、利用時間去強身健體,既提高了生活質量又減少了兒女負擔。

二、做自己年輕的時候奢望的事,如學習書法,學習畫畫,出門旅遊……

三、有規劃有規律地享受天倫之樂。

四、適當與三、五老友談天說地,回憶開心,樂也!





水淼淼77


父母老去,兒女輩的就沒了"家"。只有自己的小家,兄弟姐妹們感情好偶爾聚聚,不好的常年累月都不知道對方消息。

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你何去何從還用問嗎?給孩子們當保姆了,你以為現在的孩子成家後就獨立了,根本不可能的,雙方父母輪流伺候著呢,他們工作緊張,家務事老傢伙們全承包了,有孩子看孩子、有兩個小孩的,一個送大孩上學,一個照看小的,還得買菜做飯打掃衛生,沒閒著的時候,你剛從單位退休,馬上又有新崗位等著你們。一直到孫子輩上大學,你才能解放,想想這輩子就沒輕鬆的時候。


收藏伴我同行


自己留點藥或錢,二選一,我選藥,錢的事,只有自己留,靠兒女,是中國父母親最悲哀和愚蠢的事,若不信,等回去的那一天,自己也許會後悔[祈禱][祈禱][祈禱][流淚][流淚][流淚]


隨心隨意76064788


如果是我,我會跟我的老公一起計劃出去旅行。年輕的時候,總是工作,退休了趁身子還硬朗的時候,看看想看的風景,吃吃美味的各地小吃。

最好跟老公,兩個人開著房車,晚上睡在房車裡,數數星星,回憶下以前的點點滴滴。偶爾開到孩子的城市裡,給他們個驚喜。

其實年輕人不喜歡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又何嘗不是。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消費觀,不同的育兒理念,都會成為彼此的隔閡。

所以最好的選擇是大家都有彼此的生活,需要的時候又可以互相關心。


呆呆朱朱


當有一天父母老去,孩子也大了,這說明我們已是人到中年或步入花甲了,人類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延續,很多人就說給兒女看孩子吧,享受天倫之樂,我覺得我不是這樣想的,應該有自己的愛好興趣,人生苦短,不是為別人而活,活好自己是很關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