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60多了還有媽媽罵是幸福,也有人說是折磨,你認為呢?

緣份讓我讓識了你


中間多了個“罵”字,讓人覺得你的不嚴謹,亦或對回答者的不尊重。請修改或說聲對不起。不可能看不到的。但絕不可視而不見。

人活一百,還是有媽好。怎麼會理解為折磨呢?看著媽媽,知道自己根在何處,無論遇到多大的事,心中都有一種踏實感。一旦根沒了,何談幸福,恐怕有種浮萍的感覺了。



皇帝侃大山


六十多了,父母還健在無疑是幸福的。

我雖然還沒有六十歲,但我的大哥明年就退休了。父親八十五,母親八十二,還有一個九十三歲的伯母。

父母身體還算硬朗。伯母沒有兒女,大伯去世後,我便把伯母接過來一起生活了,她向來很愛乾淨,什麼時候都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的。她不愛吃肉,淨吃些蘿蔔鹹菜乾,這些年背更彎了,去年開始,伯母渾身疼,側躺在床上不敢動彈。醫生說是骨質疏鬆引起的,也沒特效藥。住院兩個多月,都是媳婦在照顧她,聽人說有種進口針劑對控制骨質疏鬆很有效,大哥千方百計託人買回來了,二千多元一針,一年只能打一針,最多打三針。打了一針之後,伯母說不那麼疼了,竟然能慢慢地起來,並試著挪步了,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全家上下都舒了一口氣,為了讓她接受更正規的治療,讓伯母入住了一家療養院,每個月三千多元的費用,有醫生、護士、護工,環境優美。三天兩頭地大家輪流去看望她,讓她不寂寞,每逢週末節假日就接回家住。

老話說得好,老人就是家中寶。有老人在,自有一種凝聚力,兄弟們更團結一心,勁往一處使,這就是幸福。

伯母活到百歲不是夢,這是我及兄弟們心中的願望。


家鄉氣象


我覺得60多歲了還有媽媽罵,那是種幸福。

無論你多大歲數,無論你發多大財,作多大官,在媽媽眼裡,你就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我曾看過一個視頻,一個百歲老太太去參加了一場婚禮,婚宴上的喜糖她沒捨得吃,而是揣進兜子裡。回到家裡,自己80多歲的女兒坐在椅子上等她。老太太便從兜子裡掏出這塊糖,遞給了女兒,女兒接過糖,高興地像個孩子,久違的幸福感讓人覺的好溫馨,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老孃從地裡幹活回來,拿著用一支狗尾巴草穿上的蟈蟈、擔丈,叫我:傻妮兒,燒野味吃啦。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她,眼巴巴地瞅著火灶,不一會娘就端來一小碗,真香啊!禁不住淚流滿面。我也評了一句話:

老太太說:妮子,以後要聽話,聽話了就給糖吃。

女兒說:俺知道哩。

家有一老,勝似一寶。我的老孃也快90歲了,每次回老家都對我訓話:閨女啊,你能不能穿點象樣的衣服啊,你看咱村裡大閨女小媳婦,燙著頭,穿著羽絨服,裙子,過膝蓋的長靴子,鞋跟還那麼高,多洋氣啊。我再看看自己,也對呵,短肥短肥的棉服,工裝褲還能再裝進幾個腿不成問題,運動鞋也沒帶跟的,長年的直髮不曾改變過。娘也沒辦法,我就跟娘說:娘,我習慣了,我站在人群堆裡好認。她開心地笑笑,然後長嘆一聲唉。

我覺的不是每個60多歲的人都有機會享受媽媽的罵,因為有的媽媽已經不在了,再也尋不到這種幸福了。做為父母可以為兒女捨棄一切甚至生命,做為兒女怎會因年事己高的媽媽的幾句數落而認為是折磨呢,以順為孝,在媽媽有生之年讓她開心、順心、舒心,安享晚年是我們每個子女的責任,因為有媽的孩子是塊寶。


英小臭蟲的憂傷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父母的壓力很大,有時候犯點小錯,被他們知道了,都是又打又罵。那時候,我特別盼望,能夠趕緊長大,離開家,再也沒有人訓我。

後來,我結婚以後,過的並不幸福。公婆完全不把我當一家人,挑撥離間,又不幸遇見了媽寶男。他畢業以後,無所事事在家混了很多年,不管孩子,沒有工作,甚至很多天都不回家,生活費也不給。我經常厚著臉皮,去爸媽家拿菜。一天一天,一月一月,我一個人孤獨的在家,動不動就哭,連說話的人都沒有。實在無聊透頂,我就開始聽收音機,內容不重要,只要有個人說話就好了。

那天,爸媽突然過來看我。坐在臥室的床頭,他們無言,我默默流淚。我知道他們很心疼我。支持我離婚,孩子就沒有媽媽了,不支持,我又確實過的不好。爸媽跟我一起流淚。那時候,我多想回到小時候。小時候,犯了什麼錯誤,爸媽打一頓,過後什麼都不擔心了。現在,他們老了,打不動我了,本是應該依靠我的年紀,可我自身難保。生活彷彿一個泥坑,一不小心踏入,卻怎麼也出不來。

結婚以後,才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父母,真正希望你好的,沒有幾個。當我在別人家,被排擠,被冷嘲熱諷,被各種苛求和苛待,我不止一次對比過小時候爸媽打我的時候,覺得即使被打,也是恨鐵不成鋼的愛,是打在你身傷在我心的痛,因為他們出發點,是希望我更好。好多年沒有捱過打,回不去的過去,揮不去的思念。

人生就是這樣,當時不明,等到懂得時候,什麼都失去了。珍惜當下,珍惜所愛!


筱筱竹葉笙


我就在兩週前被九旬的老母親整整“罵了”兩個半小時。雖然母親是冤枉我了,但當時我的心態很好;因為母親有力氣“罵人”,說明她的身體狀況還好。

事情是起源是我“刪掉了”母親智能手機上的“某某新聞App”。因為母親所用的手機配置太低,經常有垃圾軟件騷擾,使得老人家無所適從。

為此我想盡了一切辦法,都無法解決母親的難題,因為老款低配手機的音量特別大;即使買了中高端手機,其聲音都不是太響。為此跑了商店半年都沒有解決,將此稱之為“折磨”亦不為過。

母親的耳朵聽力很差,她很喜歡微信和看“某某新聞”;於是界面上往往跳出一些垃圾軟件,憑她的能力確實無法應對;常常搞得手機界面混亂,勿能正常使用手機。然而,這些道理無法能夠跟老母親說得清楚,說了她也不懂。

於是,我在刪去母親手機上的“某某新聞”App之後,她就無法收看各類新聞。在父親去世之後,母親一個人住確實生活非常單調。玩玩微信看看新聞,也是一種生活樂趣。我現在將此刪去,等於釜底抽薪,使得母親沒有生活樂趣了。

所幸表弟最近來探望母親,他們買了一段普通型的手機;還剛好音質很好,但是,暫時還無法確定手機上會不會有垃圾軟件跳出?

老年人被自己的高齡長輩罵,既是一種折磨,又是一種歡樂。子欲孝,而親不待。


陸燕青


我很羨慕你。60多了還有媽媽罵。我覺得是幸福。我現在想聽媽媽罵,也只能在夢裡了。

我今年也50多了,可父母已不在人世了。雖然我們在外多年,當媽媽在世的時,每年都要回去看望幾次。雖然滿臉皺紋,白髮蒼蒼,講話也不大清楚。可每次還是想多看幾眼,聽她老人家多嘮叨幾句。就怕哪一天見不到她身影, 聽不到她的嘮叨。現在一切都將成回憶了。俗話說家有一老勝有一寶。無論怎樣,在的時候還有一個媽,去世了,就再也見不到了。

父母把你養育成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罵你幾句也是應該的,別到時想罵都沒人罵了。父母在世的時還是多多孝敬,別到時子欲養而親不待。


人貴自知自明


走遠了,我思念媽媽的嘮叨

記得上初中時,我不喜歡聽媽媽嘮叨,為了顯瘦有時穿得單薄,早上推開門要走時,媽媽還在後面喊“多穿點衣服,外面冷。”我頭也不回就走了,冷也不回頭,即便媽媽說的對也不聽。

自從來北京後,我開始思念媽媽的嘮叨。並且現在開始願意聽媽媽的話,因為媽媽的話是有智慧的。

生二寶前,媽媽就來了,臨走囑咐我:“月子裡管好自己和孩子,其他什麼也不要管。你婆婆精心做飯伺候你,做多做少、做鹹做淡什麼都不要說,你個大人傢什麼不能吃。”

整個月子,我聽媽媽的話,抱著感恩的心,從沒有挑剔過,皆大歡喜。說真心話,我是一個會做飯的人,孩爸和婆媽就沒有做過特別應口的飯菜。媽媽的話,很樸實,什麼都不說是一種智慧。

在要二寶前,媽媽多次勸我要,我找出各種理由不要。媽媽說:“你們這些孩子考慮問題太長遠 ,幾十年以後的事都想到,人得閉著眼過日子,想多了沒法活。”

是啊,媽媽說的對,一天的難處一天當,閉著眼過日子勇敢,沒壓力。

媽媽能吃苦,她說:“再苦的日子熬著熬著就過去了。”媽媽這句話雖不是什麼名人名言,卻一直印在我心裡,能吃苦也成為我的一種品質。

以前年輕不懂得媽媽,現在歲數大了,越來越喜歡聽媽媽的嘮叨,媽媽從不讀書,她是活出來的智慧。



杏林心暖


60多了還有媽媽罵是幸福的,有媽,兄弟姐妹是一家,沒有媽,兄弟姐妹淪落天涯,有媽,說明60歲的人還在長大,人在來路上,沒了媽,說明60的人成長快到頭,正往衰老的方向,人在歸路上。60歲了,還有媽陪伴在左右,聽著媽的嘮叨,罵罵怎麼了?當然想不通是有的,我媽有嚴重的重男輕女傾向,可我逆來順受,會習慣給心靈找個出口,幸福感永遠佔上風,人生恨短啊,再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我主動在媽媽旁邊租了房子,每天有媽媽聲音在耳畔,日子過得很舒坦,也有不和諧的聲音,但是少了許多牽掛,我現在50多歲已這樣了,若到60歲了,有媽的罵,會更幸福,有媽的孩子,象塊寶!



紅酒99


幸福無處不在,重要的是你的心能否感覺到它,你能否真正的認識到它的存在.  我每天感到學習的苦悶,生活的乏味,極力追求我所要的幸福,我卻不知道它在何處,可是,在我的一次勞動之後,我真真正正的感覺到了他的存在.無論多大年齡,有媽媽都是幸福的。20歲,30歲,40歲,50歲,還是60歲,都 希望媽媽永遠健康。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眼淚就在眼眶中。因為我剛剛從媽媽那裡回來。

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就是我心目中的神。無論在外邊受了多少委屈,只要望見媽媽的身影,就立刻有了主心骨。媽媽的手是柔軟的,媽媽的肩膀是溫暖的,就是這一雙肩膀,撐起了我們的幸福之家。

我長大一些後,參軍去了部隊。戰士的生活非常艱苦,但是我從來不覺得,感覺過的很充實。在我當兵的第三年,媽媽來部隊探望我。看到媽媽的一剎那,我的眼淚一下子流出來,根本控制不住。這是三年來的第一次。畢竟是十幾歲的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離開過親人。

後來我上了大學。記得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媽媽正在廚房和麵。我把錄取通知拿給媽媽看,媽媽沒有說話,只是用帶著麵粉的手,拭去眼角的淚花。在那些年,上大學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媽媽應該是喜極而泣吧!

爸爸病了。媽媽沒日沒夜地守在病床前。一年多幾百個日日夜夜,一天都沒有離開過。爸爸離開的時候,我們都悲痛欲絕,媽媽反而安靜下來。告訴我們不要太難過,以後的日子還很長。

步入中年之後,我發現媽媽變得蒼老了。特別是近幾年,媽媽身體更加虛弱,頭髮白了,脊背駝了,記憶差了,上下樓都很困難。從前那麼堅強、果敢的一個人,現在也顯得十分脆弱。可是她仍然每時每刻關心著我們。問我的腰痛是不是好一點。 說看到我弟弟還沒有穿秋褲。說自己身上很多地方都不舒服。說年齡太大給別人找了許多麻煩。

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的。

我覺得60多歲了還有媽媽罵,那是種幸福。

無論你多大歲數,無論你發多大財,作多大官,在媽媽眼裡,你就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我曾看過一個視頻,一個百歲老太太去參加了一場婚禮,婚宴上的喜糖她沒捨得吃,而是揣進兜子裡。回到家裡,自己80多歲的女兒坐在椅子上等她。老太太便從兜子裡掏出這塊糖,遞給了女兒,女兒接過糖,高興地像個孩子,久違的幸福感讓人覺的好溫馨,我也評了一句話:

老太太說:妮子,以後要聽話,聽話了就給糖吃。

女兒說:俺知道哩。

我覺的不是每個60多歲的人都有機會享受媽媽的罵,因為有的媽媽已經不在了,再也尋不到這種幸福了。做為父母可以為兒女捨棄一切甚至生命,做為兒女怎會因年事己高的媽媽的幾句數落而認為是折磨呢,以順為孝,在媽媽有生之年讓她開心、順心、舒心,安享晚年是我們每個子女的責任,因為有媽的孩子是塊寶。

我相信,看過這一場面的人,都會心有所觸,心裡不是個滋味.所以我們必須意識自己是幸福中人.我告戒我自己今後再也不要叫苦叫累,再也不要再追尋我們自己所謂的幸福了,要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呆呆電影精彩解說


《其實我沒有家》

2019年11月9日

今天下午突然接到《引江社區志》總編張和平的來電,兩點有車接我去老家引江社區參加區史志辦主持的《引江社區志》初稿初審會,我立即收拾材料入包等待車到,不到五分鐘車來了。

車在市區幾分鐘進入鄉村,路兩邊的稻子收得差不多了,田間很少有人,幾分鐘就到了老家引江社區。

從會議室後窗向西眺望,隱隱約約能看到我家的老房子,不!準確地講是弟弟家的房子,因為母親去逝已經20年了(父親去逝已經54年了),我現在也已經70古稀了,老家的一切都給了弟弟,母親不在了,我沒有家了,這20年我很少回去,因為弟弟一家已經定居蘇州,平時房子鎖著沒人住,只有春節時弟弟一家人才回老家過年,有時甚至不回來。

在沒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鄉的客人,左鄰右舍的老人認得我,我也認得他們,只要遇見總是親熱地寒喧,邀請我去他們家喝茶吃飯。年青的相互都不熟,連輩分他們都分不清了,偶爾回去相互都不知道怎麼稱呼,弄得都很尷尬。

坐在引江社區會議室等待參會人員到齊開會,等待很無聊,玩手機又覺得不禮貌不妥當,突然想回老屋(老家)看看,可剛站起來倚窗遠眺老屋,去了看什麼呢?又沒有鑰匙,又沒有爸媽在,去了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時我才真正意識到沒有父母的家已經不是我的家,儘管我已古稀仍有戀(念)父母之情感,所謂老家只是個記憶罷了,人們歸納為鄉愁是多麼的確切。

老屋,老家,其實已經沒有我的家了。

你有老屋嗎?你有老家嗎?老家還有父母嗎?有父母就有家,沒有父母了就沒有家了,頂多算個客人。

我倚立窗前,我有點恍惚了,在不知不覺中又回到坐位上坐下來發呆。

還是回憶。

記得母親在時,我和愛人每週都要回去一次,送錢,送吃的,送穿的,送用的,有時也只是送藥去,有時什麼也不送不帶,就是回去看看,有時不打電話告訴母親,來個突然襲擊,樂得老人笑得掉淚,走時又大包小籃子裝滿瓜果蔬菜,有時候打個電話給母親說什麼時間到家,母親總是在門口的路邊等我們。

年少不覺家鄉好

年老方知鄉愁長

思鄉,念親,人之本能!

現在開會!

會議主持人的聲音把我從回憶中驚醒!

抬起頭,拿起筆,準備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