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中,大樹將軍馮異的綽號是何意義?

改瑕


東漢開國皇帝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是人類歷史上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本是河南南陽一帶一位沒落的皇族子弟,王莽篡權之後,他與哥哥起兵反對新朝政權,在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與挫折之後,31歲就成為了開國皇帝,是我國曆史上大一統王朝中最為年輕的開國帝王,而且他不然很好地打下了天下,完成了中國大一統的事業,還很好的治理了天下,以光武中興的磅礴氣象使得大漢王朝重新煥發出無比的榮光,她的愛情也十分美滿,和心愛的人女人麗華相伴終生,可謂是愛情事業雙豐收,說他是歷史上最為成功的人並不為過。



光武帝劉秀也有著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因此他的手下才彙集了眾多的人文臣武將,他與這些人互相扶助,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成大業,這些人中以雲臺二十八將最為著名,他們都是以戰功入列,而劉秀的親戚和同族等並未參選,在這28將中,有名的“大樹將軍”馮異非常突出。


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原為新朝潁川郡掾,屬於王莽政權,劉秀昆陽之戰之後遇到他,他被劉秀降服後歸順劉秀,從此一心侍奉左右,如劉秀所言兩人“義同君臣,恩猶父子”,在劉秀最艱難的河北逃難的時刻,馮異也沒有心生二意,那時候劉秀等人缺吃少穿,吃了上頓沒下頓,馮異總是能想辦法弄到吃的,以至於在劉秀打下了天下之後,都還沒有忘記馮異的這些小事,下詔對馮異說:“倉卒無蔞亭豆粥,虖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


但是馮異可不是隻會做一些小事的人,他可是兩漢之交著名的軍事家,是個有著雄才偉略的人,劉秀平定河北的時候,他就發揮了很大作用。劉秀稱帝並定都洛陽後,與赤眉軍有了衝突,開始的時候劉秀派鄧禹去對付赤眉軍,但是這個人雖然學歷很高,也很有戰略眼光,但是很明顯在軍事上並不十分在行,鄧禹在關中與赤眉軍征戰多年,屢次敗於赤眉,劉秀只好派馮異單獨率兵去協助鄧禹。



開始的時候,由於馮異聽從鄧禹的指揮,結果都被赤眉打得大敗,不過馮異沒有氣餒,這是總結經驗,又找到赤眉軍的弱點和戰術上的漏洞,收攏殘兵之後反攻赤眉軍,竟然取得了大勝。劉秀下詔稱之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馮異)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勳。”

後來劉秀定下了合圍赤眉軍的戰略計劃,馮異和鄧禹很好的配合了劉秀的行動,將十餘萬缺吃少穿走投無路的赤眉軍合圍於一處,劉秀答應赤眉軍只要放下武器可保生計無憂,之後赤眉軍全部投降。



馮異為人謙虛低調,處事謹慎小心,從不自矜功伐,出行的時候如果與別的將軍對面相逢,他就首先讓路。他帶領的部隊行止有節,進退有度,號令分明。每當打了勝仗宿營時,將領們坐在一起總是爭說自己的功勞,馮異卻從來不與眾人爭功,而是一個人躲在樹下休息,因此大家都稱他為“大樹將軍”。


後來劉秀委派馮異治理關中,他也很好的完成了任務,馮異文武全才,能征慣戰,又十分忠誠,為人又謙虛謹慎,深得劉秀的信任,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因此劉秀才說他們兩人“義同君臣,恩猶父子”,就是說他們兩個雖然名義上是君臣關係,但是相互之間的恩情就如同父子一樣。

建武十年(公元34年)時,割據西北一方的隗囂還未降服,馮異與劉秀派來的諸將一起攻打敵方佔據的落門,落門尚未攻下時,馮異病死於軍中,其戎馬一生,終馬革裹屍而還。劉秀得知後深為哀悼,並賜諡號為節侯。

劉秀和馮毅兩個人的故事也形成了很多成語,比如蔞亭豆粥、滹沱麥飯、功若丘山,偃旗息鼓,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披荊斬棘,巾車之恩,大樹將軍等等,他們的故事也豐富了我們的中華語言文化。


文史大世界


雲臺二十八將,指的是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二十八員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大將。東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28將的像。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馮異,字公孫,光武帝雲臺二十八將中最傑出的一個。馮異素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是可以獨當一面的文武兼備的戰將。他原本是王莽政權中的一名地方官員,劉秀進攻潁川的時候,他故意被劉秀活捉,然後勸說潁川五縣投降劉秀,此後一直為劉秀堅守父城。馮異雖為武將,身上一點土匪氣都沒有,他謹慎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看中了劉秀的為人,要知道光武帝劉秀也是允冠百王的人物,劉秀的高風亮節讓馮異折服,從此就一心一意踏踏實實地跟隨劉秀了。

馮異為人謙虛,懂得退讓,不會輕易和他人發生衝突。每當出行遇見其他將領的時候,馮異都會主動讓自己的馬車走在一旁。馮異進退有度,他的軍中號令整齊,常常身先戰陣,為諸軍先鋒。每逢大軍停下來,諸將坐在一起誇耀自己的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坐在樹下,因此軍中都稱呼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讚揚他。


我來讀歷史


他,是東漢開國功臣之一;他,是“雲臺二十八將”第十三位的徵西大將軍。他就是夏陽侯馮異。馮異,出生年月不詳,字公孫,漢族,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東)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光武帝雲臺二十八將中最傑出的一個。馮異原本是王莽政權中的一名地方官員,劉秀進攻潁川的時候,他故意被劉秀活捉,然後勸說潁川五縣投降劉秀,此後一直為劉秀堅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權。後來,劉秀任司隸校尉,經過父城。馮異立即開門奉獻牛酒迎接,被任命為主簿,跟隨著劉秀南征北戰的日子便開始了。

更始皇帝劉玄即位後,忌妒劉秀哥哥的劉縯名望,找個罪名殺掉了劉縯。此時儘管已經經過了昆陽之戰,劉秀立下了蓋世奇功,但在劉玄和更始眾將面前不敢顯露悲慼之情,更不敢居功自傲,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把這份屈辱和仇恨化為動力,只有這樣日後才能為自己的哥哥報仇雪恨。處境悲傷的劉秀,經常得到馮異的寬慰,並趁機進言,勸劉秀乘機收攬人心以發展自己的勢力。嚇得劉秀說:“卿勿妄言。”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劉秀決定放手一搏。

此後,劉秀採納了他的意見,到邯鄲後,巡行各縣,審理釋放囚徒,撫養鰥寡。馮異還暗中調查各郡太守對於劉秀是否同心,對劉秀可算是忠心耿耿,是個實幹家,當時劉玄想派劉秀去巡撫河北,遭到眾將的反對。

馮異作戰的特點,不急不躁,攻心為上,穩健沉著,減少風險,事實上後來戰勝赤眉用的就是馮異說的這個辦法。馮異和赤眉軍在華陰遭遇,雙方相持六十多天,接戰數十次,赤眉五千餘人歸順馮異,劉秀加封馮異為徵西大將軍。但馮異相當冷靜,知道赤眉戰鬥力強悍,恰在此時大司徒鄧禹引兵向東,遇到了馮異。

鄧禹在關中征戰多年,屢次敗於赤眉,他邀功心切,要求與馮異共同進攻赤眉。鄧禹是劉秀的同學,關係好的不得了,馮異心知肚明,他為了避免內部矛盾,沒有堅決抵制鄧禹的意見,結果被赤眉打得大敗,雖然戰敗,馮異依舊沒有氣餒,也沒有忙著去指責鄧禹,反而自己積蓄力量,招集散兵,與赤眉軍約定好日期後再戰。

為何這麼多人稱馮異為“大樹將軍”,這個稱呼又是從何而來呢?原來,馮異為人謙虛,從不自矜功伐,出行的時候與別的將軍對面相逢,就帶開馬車讓路。他帶領的部隊行止進退都有標誌性的旗幟,號令分明,在各部隊中號稱整齊 。每當宿營時,將領們坐在一起,總是爭說自己的功勞,馮異卻常常一個人躲在 樹下休息,部隊裡送他個美稱“大樹將軍”。

他既懂政治又懂軍事,既知戰略又知戰術,既能征慣戰又無比忠誠,既能夠上陣廝殺又能夠運籌帷幄,他還頗知做人之道,和同僚眾將處得相當不錯,唯一的遺憾大概就是他死得太早。建武十年,馮異與諸將攻落門,落門尚未攻下,馮異便病死於軍中。劉秀得知後,賜諡號為節侯。天妒英才,馮異這顆軍事天才就這樣隕落了。











小歌說歷史


馮異,字公孫,他是東漢的開國功臣,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他歸順劉秀後,隨劉秀征戰天下,立下赫赫戰功。他曾隨徵河北,平定河北後,馮異因功被封為應侯。後鎮守孟津,並勸劉秀登基稱帝。

馮異又曾大破赤眉軍,入關平定關中。劉秀稱帝后馮異被任命為徵西大將軍、陽夏侯。後來馮異因病去世于軍中,他去世後,朝廷賜他諡號為節侯。

馮異在劉秀建立東漢的過程中,是立下汗馬功勞的。不僅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而且後世對他也頗為推崇。比如唐朝追封的六十四位古代名將、宋朝追封的古代七十二位名將、《百將傳》中,馮異都是位列其中的。

馮異作為東漢的開國開國名將之一,但他卻有一個大樹將軍的稱號。那馮異為什麼被稱為“大樹將軍”呢?

因為馮異被稱為大樹將來,所以後來大樹將來通常是指謙虛、不居功自傲的人。馮異被有“大樹將軍”的稱呼,就是說他不居功自傲。

馮異在當時可謂是文武全才,他不僅有文才,自己治理地方有很好的政績,而且在武備方面也很突出,在雲臺二十八將中,是排在靠前的。在劉秀的這些功臣中,他們打仗之後閒暇之餘也會坐在一起聊天。

將軍們在一起聊天,多數聊的是戰爭打仗之事,要麼是說說打仗時的經過,也就是說著戰功。而每到講戰功的時候,馮異就一個人去大樹下面,所以馮異也就有了大樹將來的稱號。馮異戰功赫赫,卻不居功自傲,這也符合他大樹將來的稱號。


中孚鑑


王莽創立了新朝,馮異是潁川郡郡掾,和劉秀的哥哥劉演起義隊伍作戰,擔任保衛父城重任,屢敗更始帝劉玄軍隊。卻在回家路上被偶然被劉秀率軍從由南陽進軍途中俘獲。是有堂兄馮孝和同鄉人丁琳,呂晏說情。劉秀很喜歡馮異才能,希望他投降自己,並讓他勸父城縣長苗萌一同投順劉秀。他們私下成為好朋友劉秀放了他。昆陽大捷後,劉演被劉玄無姑殺害。他的部下雲散了。

馮異和苗萌一同在父城守衛,拒不投降更始帝劉玄政權,還是先後多次擊敗劉玄綠林軍隊諸將的圍攻。但劉秀以司隸校尉身份路過父城時,馮異就開城殺牛獻酒迎接入城,成為劉秀的主簿,他還推薦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成為劉秀髮展軍事勢力核心人才。從此跟隨劉秀到洛陽綠林軍中。

河北等地並沒有投附是東漢宗室的劉玄政權是劉玄的心腹大禍。有很多股農民起義軍。劉秀有傑出能力想去把他們招攬歸順,劉玄也想讓劉秀去河北鎮慰,又怕能力太大會獨立創業並不放心,猶豫不決。綠林軍諸將也認為不可讓劉秀去。馮異主動以給劉秀出主意,要讓拿大量財物交接左丞相曹竟,勸劉玄拿定主意,使劉玄決定浱遣劉秀前往河北。使劉秀脫離苦海在哥哥無故被殺自己還要謙虛慎重還說哥哥犯皇威該殺。劉秀在馮異的邦助下脫離劉玄控制來到河北。馮異勸劉秀乘機收攬人心,發展自己的勢力創業。

劉秀聽取他意見開始在邯鄲創業。馮異是劉秀獨立創業的唯一提議的核心人物。

在劉秀被劉玄任命的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去河北邯鄲召降了漢宗室劉林,並娶劉林外娚女郭小姐為妻,勢力發展很快。劉林也乘劉秀影響,在邯鄲在建立政權趙漢,卻又投降王莽殘餘勢力王昌政權,成為丞相。王昌併發布詔令,要。天下有人得劉秀首級獻朕者,賞邑十萬戶。

劉秀獨自招兵買馬壯大自己實力,有劉植耿純帶隊二幹人歸順劉秀,上谷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寵也派出突擊騎兵大隊也來支援劉秀作戰,使王昌在在河北各地連吃敗仗,劉秀從而入主邯鄲城。趙漢消亡。馮異為劉秀在河北招收兵馬成為偏將軍,跟隨劉秀擊破王郎,大敗鐵脛農民軍,平定河北站穩腳跟。

劉玄當然不會讓劉秀獨立,派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價,與河南太守武勳共率三十萬大軍向劉秀進攻。

劉秀為鞏固河北的統治,率軍迎敵共同抗禦朱鮪李軼進攻。馮異探得朱鮪李軼不和,分化瓦解,使原來是劉縯的朋友的李軼,在戰場自守想為自己留一條歸降的退路,不與劉秀交鋒,使馮異北攻天井關,攻取上黨。南下攻取河南成皋,有歸降者十餘萬人,打敗了前擊阻擋歸降者武勃於土鄉,將其斬首。

劉秀為進一步激化李軼朱鮪矛盾,故意洩漏李軼與馮異通信的內容,使朱鮪刺殺李軼,派兵進攻馮異,被馮異和冠峋合兵擊敗。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洛陽城下,圍城一週。捷報傳來使劉秀在河北稱帝。

劉秀稱帝后,以馮異代鄧禹經營關中領軍入關中主持關隴地區軍事,他從河南出發,受命西行,大張劉秀信義佈施威信,一路投順者眾多,與當時最大農民起義軍赤眉軍,從長安敗退,到華陰相遇。兩軍對峙二月後,收取降兵伍仟餘人。劉秀這時授馮徵西大將軍,與大司大徒鄧禹,車騎將軍鄧弘合兵一起進攻赤眉軍。初戰鄧弘進攻被赤眉軍擊潰,馮異和鄧禹一起救援,又被赤眉軍揮軍反擊,打得大敗。傷亡殘重,潰不成軍。鄧禹逃奔宜陽,馮異與數人棄馬步行回溪阪(澠池)收集殘兵敗將,整軍再戰。先以精兵伏之馮異令其身著赤眉軍服,假扮成赤眉軍,然後縱兵會戰。赤眉軍瘋狂攻打疲勞時,伏兵盡起,赤眉軍是不瓣真假自己驚惶失措大敗於淆底。餘眾十餘萬奔湧向宜陽陷入重圍之中,被迫投降。

劉秀嘉獎馮異。今其入關平定關中。當關中連年大旱人吃人時候,各地地主紛紛擁兵自守佔據郡縣,自稱為將軍互相攻擊,搶佔地盤。馮異領兵邊進邊戰屯兵於上林苑中,以延岑在關中擊破赤眉軍自稱武安王佔領關中。攻打馮異,馮異首戰將其擊破斬首幹餘級,俘獲很多。殘餘隨延岑敗走析縣,馮異令鄧曄於匡追擊。再次大敗,延岑其將蘇臣等八幹餘人向馮異投降。

劉秀從南陽運糧援助馮異,以糧招降地主豪強。對不叫從命令豪傑加誅滅打擊。對降附有功勞的表彰賞賜穀子及絹。威德盛行於關中很快平定關中。只有呂鮪,張郵,蔣震投降了蜀外。

馮異合趙匡之兵,去破公孫述派來程焉軍隊,到追漢川戰於箕谷再破其兵。回軍中攻破呂鮪,使蜀中公孫述多次派兵失敗。他招來百姓,申理冤屈,獨斷專行,殺了長安縣令,威大權重。自己卻深夜難寂,身感有禍,寫信劉秀明心事,劉秀回信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如父子,有什麼嫌疑,而老到害怕。劉秀平定關中,但蜀中公孫述,和隴右的隗囂勢力都相當大,與劉秀的政權成三足鼎立之勢,劉秀派遣的將領在隴右被隗囂打敗,又令馮異進軍。當時馮異正在京朝覲劉秀時,劉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說是達謝在倉卒困箏時無嫵亭送他的豆粥,滹沱河送他的麥飯的深情厚義很久沒有達報答。馮異叩頭稱謝,君臣情厚。在商議討伐公孫述問題時還沒有十多天,隗囂令王元,行巡率領軍隊進攻下隴,攻取栒邑,馮異立刻回去驅兵搶先佔據栒邑,進城關閉城。偃旗息鼓,行巡還不得消息而來。被馮異擊鼓殺出,驚錯失措大敗被追殺數十里。祭遵也大敗王元,使北地很多地方叛隗囂而降漢。

劉秀大為高興,特令嘉獎又令馮異進軍義渠並任北地太守事宜,馮異招降得青山胡萬人投降,攻破盧芳將賈覽,匈奴薁鞬日逐王。上郡安定投降後,他為安定太守,祭遵死去後劉秀令馮異代理討虜將軍率祭遵的人馬徵隗囂隗囂被得重傷身死失敗後,兒子隗純佔據冀縣,公孫述派趙匡救隗純,馮異進次趙匡近一年才打敗,劉秀諸將圍攻冀縣不下,回軍休整馮異堅持至到與諸將攻落門。落門尚未破。馮異病死於軍中。

馮異是同劉秀知心朋友,都是為人謙虛,懂得退讓,不會與朋友爭鋒衝突的人,他喜於獨立思謀,喜歡經常獨自坐在樹下,被稱為大樹將軍。


ww3721王建文




雲臺二十八將,指的是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二十八員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大將。東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28將的像。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馮異,字公孫,光武帝雲臺二十八將中最傑出的一個。馮異素好讀書,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是可以獨當一面的文武兼備的戰將。他原本是王莽政權中的一名地方官員,劉秀進攻潁川的時候,他故意被劉秀活捉,然後勸說潁川五縣投降劉秀,此後一直為劉秀堅守父城。馮異雖為武將,身上一點土匪氣都沒有,他謹慎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看中了劉秀的為人,要知道光武帝劉秀也是允冠百王的人物,劉秀的高風亮節讓馮異折服,從此就一心一意踏踏實實地跟隨劉秀了。


馮異為人謙虛,懂得退讓,不會輕易和他人發生衝突。每當出行遇見其他將領的時候,馮異都會主動讓自己的馬車走在一旁。馮異進退有度,他的軍中號令整齊,常常身先戰陣,為諸軍先鋒。每逢大軍停下來,諸將坐在一起誇耀自己的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坐在樹下,因此軍中都稱呼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讚揚他。


水墨鄂州


馮異,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第七位。

馮異追隨劉秀,征伐河北,鎮守孟津,平定關中,征討隴右,助劉秀稱帝,立下赫赫戰功。史籍評論說:中興名將立功名者眾矣,唯岑彭,馮異建方面之號,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之功,實為大焉。……故能克成遠業,終其全慶也。"

馮異最突出的功勞是平定關中。當時關中十分混亂,割據勢力很多。鄧禹經營關中日久無功,劉秀任命馮異為徵西大將軍,並賜以寶劍,令他全權經營漢中。

馮異文武兼施,賞罰並用,用了三年時間,徹底平定關中。關中百姓很擁護他。朝中有人上奏章議論他獨斷專行,被人稱為"咸陽王"。劉秀把奏章寄給他看,表示信任他。劉秀說:我與將軍,義為君臣,恩如父子,沒什麼可害怕的。馮異很感動。

建武十年(34年),馮異病死軍中。諡曰節侯。

關於"大樹將軍"的由來:

追隨劉秀的開國將領們,征戰間隙,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個個說自己的戰功,胡吹亂侃。這時候,馮異總是一個人躲到大樹下面,默不做聲。於是,士兵們便送了他一個“大樹將軍"的綽號。讚許他不居功自傲,風格高尚。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東漢永平三年(公元六十年),漢明帝劉莊把開國二十八位大將的畫像掛在洛陽南宮上,供後人瞻仰,史稱雲臺二十八將。大樹將軍馮異戰功赫赫,是東漢開國元勳中功勞比較大的,後來死在討伐西北軍閥隗囂的大營中,因為馮異為人處事比較低調,位居第七位。

馮異穎川郡父城(河南寶豐縣)人,是東漢初期軍事家,原先是王莽新朝穎川郡的官員。後來,有幸和劉秀相識,馮異文武全才,有戰略眼光。劉秀大哥劉寅被殺後,馮異勸劉秀暗中招攬人才,積蓄自已的勢力,劉秀深以為然。


劉秀做為大司馬巡視河北後,馮異追隨安前馬後,是初期從龍元勳之一。平定河北之後,馮異審時奪勢勸劉秀早日登基稱帝以安天下。馮異被封為徵西大將軍,破赤眉,平定關中,使割據西北的軍閥隗囂,蜀帝公孫述不敢輕舉妄動。有一次,馮異處死了犯罪的長安縣令,有人暗中打小報告,說馮異要當咸陽王。

這句話在古代是非常有殺傷力的,馮異非常慌恐。光武帝劉秀非常大度,對馮異非常信任。還把攻擊馮異的書信給他看,對馮異進行好言安慰: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如父子,有什麼嫌疑而感到害怕呢?


建武六年(公元三十年),馮異回京述職,光武帝劉秀給了他很多賞賜,並對滿朝文武說:“是我起兵時主薄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馮異回去時,光武帝劉秀讓他把妻兒帶回關中。劉秀的恢宏大度,歷代開國皇帝中非常憾見。後來,馮異病死在軍營中。光武帝非常悲痛l,原先是陽夏侯,諡號節候,馮異子孫也世代為侯。

馮異有個名號叫大樹將軍,怎麼來的呢?史載: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事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馮異居功不傲,行事謙卑低調,不擺官兒架子,不和同僚爭功。別人自誇其德的時候,馮異常站在樹下靜侯,人們稱讚馮異為大樹將軍。


關東俠客


劉秀是東漢王朝的開創者,雲臺二十八將是劉秀手下為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二十八位大將軍。其中有位綽號為大樹將軍的將領,他名叫馮異。而他的大樹將軍綽號,有三種含義:尊稱、雅號、愛稱。



尊稱說的是馮異手下的士兵們,對自己所尊敬、愛戴的將軍的稱乎。畢竟馮異是一位非常有才華,又非常謙虛,又喜歡在樹下思考人生的將軍。



雅號說的是與馮異屬於同等重量級的將軍,在談起馮異的綽號時,只能是以外號、綽號、雅號來談。畢竟大家都是一個級別的,尊稱談不上,愛稱又不夠格。



愛稱說的是馮異的主君劉秀,在說起馮異時,若以大樹將軍稱乎,那一定是愛稱。畢竟劉秀是馮異的君主,尊稱、雅號都不太適合他,只能是愛稱。



綜上所述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中,大樹將軍馮異的綽號有三種含義:尊稱、雅號、愛稱。


林子說歷史


在光武帝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當中,有一個人的綽號相當奇怪,這就是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獲得這個稱號,與他不爭不搶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在劉秀還征戰天下的時候,跟隨劉秀的開國將軍們,每當戰爭結束或者其他閒暇的時候,坐在一起閒聊,經常會數數自己的戰功或者互相吹噓一下自己的功勞,而每當這個時候,馮異都會默默的走到一邊,躲在大樹下面一聲不吭,於是士兵們便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雅號!



“大樹將軍”的由來,不僅僅是因為他經常躲在大樹下面的原因,還有對大漢王朝,對天下百姓的庇佑之意! 這個稱呼不僅是對他不居功自傲,不爭不搶性格的讚揚,還是對他功勞的肯定!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記得加個關注唄,謝謝您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