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每一個男人都有渴望成功的“野心”,尤其是抱有遠大理想的人更是這樣。他們關注升遷,珍惜榮譽, 希望在仕途上有很好的發展。作為36歲的馬歇爾上尉來說,和平時期軍人的晉升要論資排輩,他渴望戰爭,畢竟“亂世出英雄”。

美國宣佈參加一戰,馬歇爾抓住這個難得的參戰機會,隨陸軍第1師首批到達法國。然而,依然還是做他的參謀工作,戰爭時期的參謀,沒人關注。於是,他決定“另闢蹊徑”,希望得到潘興將軍的破格提拔,沒想到兩人的首次見面,卻是從一場爭執開始。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這還要從一場軍事演習說起。

初到法國的馬歇爾,主要還是負責第1師的戰前訓練。首次參戰的美軍,80%都是“新兵蛋子”,不要說上戰場,很多人連槍都沒有摸過,這樣的軍事素質,無論如何上不了戰場。儘管法國一再要求美軍出動,但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還是“無奈”的拒絕了。

強烈的責任心,讓馬歇爾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隊的訓練中,他從基礎做起,教官兵們如何挖戰壕、防毒氣、運動射擊等等,甚至找到法軍軍官,瞭解戰場實際情況,並總結出好的方法指導部隊。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美軍的戰鬥力進步很大,潘興決定檢驗一下。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馬歇爾感到這是一次表現自己的最好機會。巧合的是,師長和參謀長都不在,他作為代理參謀長組織了戰場演習。從演習方案到參演部隊的集結、從攻防戰術到後勤保障,都是馬歇爾自己設計的,連師長和參謀長都沒有見過。

潘興一干人等,來到第1師觀看了演習,成功與否不得而知,但在總結會上,潘興卻大發脾氣。原來,師長和參謀長剛剛趕到,沒有看演習,卻被要求進行講評。結果可想而知,倆人說的是“驢唇不對馬嘴”,潘興大怒,罵完以後,甩袖走人。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師長和參謀長很是難堪的立在會議室,在角落裡的馬歇爾也很尷尬。一方面,師長和參謀長不知情,顯然是“代他受過”,他認為不公平;另一方面,男人的仗義驅使他,必須站出來澄清事實,但有可能得罪潘興,晉升將化為泡影。

畢竟是“人微言輕”,在將、校官雲集的會場,他連講話的資格都沒有。然而,潘興不問青紅皂白的訓人,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全面否定馬歇爾的成果,這讓他怒火中燒,不能就這麼不明不白的算了,必須為自己和上級討一個說法。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馬歇爾鼓起勇氣,攔住了潘興的去路。

潘興一行人等走出會議室沒多久,突然一名上尉擋在他的面前,他為之一振,定睛一看並不認識,轉而狠狠地瞪了一眼,繼續向前走。馬歇爾徹底被激怒了,他不顧一切,向前大跨一步,拉住潘興的衣袖,再次攔住了去路。

“將軍,有些事情需要在這裡說清楚”。餘怒未消的潘興,這時也知道眾目睽睽之下,繼續前進有失將軍體面,他壓著火,冷冷地問道:“你有什麼要說的?”已經“豁出去”的馬歇爾,此刻反倒不緊張了,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首先,批評師長與參謀長,有悖公平。這次演習從頭至尾都是他一手策劃並組織實施。師長、參謀長臨時有事都不在軍營,一切過錯在於他個人,與師長、參謀長無關。言外之意,潘興事先不瞭解情況,就不明就裡地“亂放炮”,以權壓人。

其次,部隊要在2天內完成演習準備工作,時間太短。作為師團級的軍事演習,本來從計劃到準備至少需要10天,壓縮成2天,這麼短的時間,考慮不周的地方很多,不盡人意,也在所難免。也就是說,潘興做事欠考慮,不瞭解基層部隊實際,命令有“瑕疵”。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更為重要的是,這是馬歇爾幾個月以來,通過走訪前線法軍官兵,總結出來的新戰術,有很高的實用性和實戰性,不能司令一句話就全盤否定了。說白了,就是潘興的戰術思想已經過時,不能“與時俱進”,這樣下去,倒黴的是部隊。

馬歇爾一股腦說完後,周圍靜悄悄的,所有的將、校級軍官都看著潘興,看他如何收拾眼前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上尉。“說完了嗎?”“說完了,將軍!”馬歇爾立正回答道。潘興轉身上車離去,一句話也沒有留下。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所有的人都為馬歇爾捏了一把汗,看來情況不妙。

這件事在第1師迅速傳開,儘管師長和參謀長都為他的“仗義執言”表示感謝,但和大家一樣,因為他的魯莽可能會影響仕途,甚至會被開除軍籍,而感到惋惜。馬歇爾自己也沒有想到,與潘興的第一次見面,居然是這樣的結果。

“一吐為快”的馬歇爾,擔心之後反而輕鬆了許多。在他看來,自己堅持原則,沒有錯;如果被降級或調離出參謀崗位,去一線部隊當一個小排長,正是他高興願意做的事,因為可以親自帶兵打仗了。想到這裡,馬歇爾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回到司令部的潘興,怒氣都被震驚所代替,好奇心驅使他調來馬歇爾個人資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他居然有著“燦爛”的資歷,參謀軍校的優等生,海外服役2次,在陸軍14個單位幹過,評語更是一片誇獎。這次見面,印象更好:

一是,勇氣可嘉。一名小小的上尉,居然在將校級軍官雲集的會場,與總司令頂撞。說明他“不唯上,不唯書,只為實”,堅持自己的原則,敢於指出上級的問題,這對於那些“溜鬚拍馬”,唯唯諾諾的人來說,他這樣的“清流”不多。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二是,敢作敢當,為人正直,品行好。自己做的事情,敢於挺身而出,說明事情真相,勇於承擔責任。與那些明哲保身,不願招惹是非的人相比,這種在大是大非面前,敢做敢為,剛正不阿的品質,尤為顯得難能可貴。

更引起他注意的是,在師長和參謀長不在的情況下,居然在2天時間內組織了一場師級演習,這需要很強的統籌和指揮能力。更何況演習內容,都是他沒有見過的新戰術,說明馬歇爾是個敢於創新的人。這麼優秀的軍官,是個“可造之材”。

馬歇爾上尉憑什麼一年之內連升三級成上校?司令!不說清楚不讓走

就在全師官兵都在為馬歇爾擔心的時候,潘興再次來到第1師。與以往不同的是,他沒有召見師長等高級軍官,而是與馬歇爾單獨面談。談話結束後,潘興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馬歇爾知識淵博、參謀功底紮實,儼然就是未來的“將星”。

很快,馬歇爾在一年之內,從一名上尉晉升為臨時上校,在美國遠征軍司令部繼續施展他的參謀才能,組織和計劃上百萬部隊的調動。儘管不能親自帶兵打仗,但職位的升遷還是讓他看到了未來。馬歇爾“出人頭地”,潘興功不可沒。


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馬歇爾》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