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瀋陽這兩處皇陵古鬆近400歲,命運堪憂,均來自遼寧這座山


瀋陽這兩處皇陵古松近400歲,命運堪憂,均來自遼寧這座山

@遼寧有歷史

不胡說 不戲說 不深說

世界上,很少有像瀋陽這樣一座城市,擁有面積這麼大、數量這麼多、樹齡這麼長、距離市區這麼近的完整古松林。

這個評價,來自英國的一位園林專家。

這位英國園林專家所說的“古松林“,位於清福陵,也就是俗稱的“瀋陽東陵”。其實,在清昭陵(瀋陽北陵)也有大面積的古松樹林。現在這兩個地方的古樹總量,佔到瀋陽全地區的85%。

今天,“遼寧有歷史”就來說一說這兩處清朝皇家陵寢內的古松樹。

瀋陽這兩處皇陵古松近400歲,命運堪憂,均來自遼寧這座山

皇陵裡栽植松樹的習慣據說要從秦始皇算起。這個習慣,可能得益於松樹四季常青、莊嚴肅立,與皇陵氛圍一致。秦漢之後,皇帝的陵寢內大都要栽植松樹。

遼寧有歷史”先來說一說瀋陽東陵裡的松樹。努爾哈赤的陵寢是由皇太極建造的,建造時,他也延續了過去皇家陵寢的習慣,在整個陵寢內栽種了大量的油松。據考證,當年清福陵一共栽植油松3萬多棵。

天柱山旁,參天松樹,紅牆黃瓦,這樣的景緻美不勝收,因此,清朝文人遴選出的“盛京八景”之首就是“天柱排青”,說的就是天柱山下成排的青松這一美景。

不管是清福陵還是清昭陵,裡面栽種的油松都來自鞍山市的千山森林。樹木的選擇比較苛刻:樹齡必須達到10年以上;樹形必須端莊肅立;樹木必須長勢良好;所選樹木必須根部帶土,等等。

選樹認真,栽種更講究。在皇太極的清昭陵內,在

隆恩殿兩側共栽植8棵古松,這被稱之為“站班松”,代表著皇太極生前8位心腹大臣。

此外,在昭陵紅牆內,還栽種了成排成趟的松樹,這被稱為“趟松”,也就是一趟一趟的意思,後來取諧音,也被稱為“蕩松”;紅牆外,也栽種了大量的松樹,被稱為“海松”。

瀋陽這兩處皇陵古松近400歲,命運堪憂,均來自遼寧這座山

大清滅亡前,歷代大清皇帝都格外看重瀋陽這兩處皇陵內的松樹。不僅每一棵樹都有檔案記錄,而且樹木枯死後,守陵人嚴禁私自砍伐、挪移。這些松樹的變化,主管大臣每年都要按照“

增、減、遷、退”這四種情況上報。

然而,這些古松最終並沒有擺脫砍伐、枯死的命運。大清王朝覆滅後,這些古松成了守軍、周圍居民大肆砍伐的對象,數量銳減。同時,由於這些古樹臨近生命的晚期,這也是導致它們紛紛死亡的原因。按照統計,瀋陽這兩處皇帝陵寢1965年還有古松樹6800多棵,14年後,死亡了21%。有園林專家擔心,受多種因素影響,十幾年後,瀋陽這兩陵存續下來的古松可能全部死亡

時間就是這樣無情,它碾碎了一個朝代,也終將碾碎見證一個朝代的松樹,最後,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瀋陽這兩處皇陵古松近400歲,命運堪憂,均來自遼寧這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