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漢宮春秋(4)——竇太后

【閱讀本文前,請點擊:古今看天下,再點擊關注,每天免費分享,你我共同成長】

在我國西漢的歷史上,竇太后是影響力十分巨大的三位皇太后之一。今天,我們來看看竇太后吧。

一、以平民之身入宮侍從呂太后

竇太后,是漢文帝劉恆的嬪妃,稱“竇姬”。名漪房,是清河郡觀津縣(今河北武邑縣)人。父母早亡,與兄、弟相依為命。據說,被選進宮時,還為弟弟親自洗過頭髮,又弄了些吃的,才戀戀不捨地放下心離開。她進宮後,因為乖巧伶俐,侍從呂太后。當時,呂太后專權,她自是萬般小心,竭力侍候,自然也耳聞目染學到很多。後來,呂太后要放出一批宮人,便把其中一些姿色好的分賜給了諸侯王,竇姬便在其中。

漢宮春秋(4)——竇太后

陳莎莉飾竇太后

竇姬家鄉近趙國,想去趙國。她央求宮中管事的要求把名字列到去趙國的宮人名單中。不曾想,到底還是弄錯,來到了代國,成了代王劉恆的一名姬。好在,代王劉恆對她也很寵愛,先後生下一女二男。而代王太后薄姬也是出身平民,對竇姬同病相憐,十分照顧,日子還很溫馨。

二、母儀天下的漢文帝皇后

漢宮春秋(4)——竇太后

漢文帝像

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太后病逝。周勃、陳平等平定諸呂之亂。西漢後少帝因不是漢惠帝親子,被廢,誅殺。代王劉恆和王太后薄姬因“仁愛”、“謹慎”、“親民”的美聲,以藩王入即皇帝位,即漢文帝。次年,有司奏請立太子。因代王后及四個皇子早亡,竇姬所生的劉啟即位長子,被立為皇太子。又次年,有司奏請立皇后。竇姬因“母以子貴”被封為皇后,自此,母儀天下。

薄太后按例追封竇後父為安成侯,追封其母為安成夫人,命清河郡設設二百戶的園邑,由郡長丞侍奉看守。封其弟竇廣固為章武侯。其兄,早死,封其子為竇彭祖為南皮侯。其弟,章武侯,因早年失散,後聽說姐姐封為皇后,以早前舊事相認,成為一段悽美佳話。漢文帝安排姐弟相聚宮中,並命周勃和灌嬰,把竇氏族人遷居長安,並安排學問高品德好的人與之相處,使竇氏族人學品長進,不致驕橫。

三、權傾天下的皇太后

漢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75年),漢文帝病逝。漢景帝劉啟即位。竇皇后被尊封皇太后。自此,竇太后權傾天下。

漢宮春秋(4)——竇太后


(1)獨尚黃老之學,“無為而治”

漢初,天下初定,百業凋弊,國家推崇黃老之學,實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與民“休養生息”。竇太后繼續執行漢初的政策,對黃老之學更加崇尚。當時,儒家學說也重新興起,而國家的發展也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竇太后堅持不變,從國策到人事,竭力排斥黃老之學以外的人和事。

竇太后好讀《老子》一書,博士官轅固是儒家學者,是當時知名大儒。竇太后詔來轅固請教疑難,道不同不相為謀,轅固指著《老子》一書說:“這是奴僕書,不值得讀。”竇太后大怒,說:“你讀的書是罪徒書!”命令轅固下到猛獸圈裡去和野豬搏鬥。景帝認為這是學術問題,轅固直言,並無死罪。竇太后正怒,也不好說什麼。就給了轅固一把利劍。轅固下圈後,拿劍直刺野豬,野豬應聲倒斃。竇太后默默無語,也不好再加罪。轅固在景帝的同情和幫助下,躲過了殺身之禍。

竇太后常想景帝封外戚王皇后的兄王信為侯。景帝按先例,想留給太子即位後再封。後來,景帝與丞相周亞夫商量,周亞夫說:“高祖有約:‘非劉氏不可封王,無軍功不可封侯。’王信雖是王皇后的兄長,但沒有功勞,不可封侯”景帝值得作罷。

竇嬰是外戚。七國之亂時,景帝考察竇氏唯竇嬰才高,封竇嬰為大將軍,率軍守滎陽,頗得信賴,有戰功。竇太后想等竇嬰為丞相,對景帝常有埋怨之情。景帝說:“難道我還捨不得給他一個丞相嗎?他這個人容易沾沾自喜,行為輕浮。丞相必須老成持重,他難於勝任。”經過慎重考慮,還是拜衛綰為丞相了。

(2)干預景帝立太子

漢宮春秋(4)——竇太后


竇太后生有一女二男,長女,劉嫖,館陶長公主;二男,長男,漢景帝劉啟,次男,劉武,封趙王,遷淮南王,後遷梁王。竇太后最愛梁王。景帝即位後,七國之亂時,梁國正擋在叛軍進攻都城長安城的道上。吳楚亂軍把梁國作為首當其衝的爭奪目標,梁國在平叛作戰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犧牲。竇太后有意讓梁王將來繼承皇位,經常說給景帝。景帝很守孝道,他不好違竇太后的心意。一次酒後,握著梁王的手,說:“等我百歲之後,把帝位傳於梁王。”竇太后很高興。竇嬰給景帝遞上一杯酒,說:“江山是高祖皇帝爭來的,漢家制度規定父子相傳,陛下怎麼能傳給梁王呢!”家宴興致一掃而光。竇太后深深怨恨竇嬰,把竇嬰除去外戚名籍,竇嬰也因而辭去官職。

梁王也因有竇太后維護,進出護衛和儀制可比皇上,梁國的建造規制也超越皇室。景帝也不好嚴究。每次進京,梁王進出與帝同車。他的近侍官員也持有皇宮特有的同行證,隨便進出。

自景帝答應傳位梁王之後,竇太后和梁王后來就慢慢認真起來,想讓景帝確立梁王劉武為繼承人。大臣袁盎等知道後,說明其中厲害,說必須傳位給兒子。景帝也就改變了想法。梁王知道後,就在楊勝和公孫詭等的謀劃下,派人進京,刺殺了袁盎等十幾位大臣。此事驚動朝野,經有司調查,系梁王所為。在巨大的壓力下,梁王殺死楊勝和公孫詭,交出屍體。又在竇太后和館陶長公主的維護下,梁王戴著刑具進京入宮請罪。竇太后不見梁王,又哭又鬧,怕景帝殺了梁王。梁王也因此事,讓景帝內心疏遠。此後,梁王因受冷落,有病而亡。

館陶長公主有一女,名阿嬌。長公主想把阿嬌婚配太子劉榮。太子母慄姬不答應。長公主見皇子劉徹,說把阿嬌婚配給他,不想,劉徹滿口答應,說:“我娶了阿嬌姐姐,要給她建一個金屋子,給她住。”劉徹的母親王姬也滿心歡喜,答應了這門親事。

慄姬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嫉妒心強,對別的嬪妃滿是嫉妒和恨意。景帝因有呂后之鑑,很為將來百年之後皇子和諸嬪妃的安全著想。一次,想與慄姬託付,不想慄姬醋意大發,滿嘴恨意,沒有答應景帝的託付,讓景帝很失望。

館陶長公主和竇太后經常給景帝說,劉徹和王姬的好話,說慄姬的不好。王姬也很有心機,做一些滴水不漏的事。她知道景帝對慄姬很失望,就暗中派人說通一位官居大行的朝官,上奏催立慄姬為皇后。景帝見奏,大怒。說:“這是該你管的事嗎?”,誅殺大行,降太子劉榮為臨江王。不久,立劉徹為太子。慄姬和劉榮被逼殺。

(3)扼殺漢武帝初期的新政

漢宮春秋(4)——竇太后


漢武帝即位,竇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

漢武帝16歲登基,作為一個英俊少年而又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很想有所作為,大幹一番事業。即位之初,選拔人才,任命官員,特別是“賢良對策”,把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定為基本國策之後,漢武帝任命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申培為太中大夫。漢武帝準備推出一套新政,改革國家稅制、法治、教育等方面的革新,並準備做反擊匈奴的部署。這一系列的措施,觸犯了漢初黃老之學的國策及舊軍功集團的利益,竇太后十分不滿。

建元二年(前139年),御史大夫趙綰又上疏建議,不要再讓太皇太后干預國政。這等於取消竇太皇太后的特權。太皇太后大怒,迫使漢武帝取消新政,罷免丞相竇嬰、太尉田蚡,關押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送走太中大夫申培。不久,趙綰和王臧獄中被迫自殺。漢武帝的新政被迫中斷。繼任的丞相許昌,御史大夫莊青翟,郎中令石建,他們都是太皇太后黃老之學的親信之人。自此,漢武帝不得不耐心等待,做一些不經意的準備工作。

建元六年(前135),竇太皇太后病逝。漢武帝擺脫了束縛,立即罷免了丞相許昌,御史大夫莊青翟,消除了竇太皇太后在朝中的親信,任命田蚡為丞相,韓安國為御史大夫,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四、結束語

竇太后,是西漢歷史上很有影響力的一位皇太后,經歷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君臨天下四十多年,對漢初期的休養生息國策有巨大貢獻。同時,她也不同程度地干預了朝政,只是有一定的限度,沒有完成大的偏頗。好了,您有什麼見解呢?

(於2020.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