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從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

fanliz飯粒


思維的轉變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之上的,財富的本質是資源,而不是金錢。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沒有資源,而不是因為沒有錢;富人之所以富,因為擁有資源,而不是因為有錢。富人沒有錢,只有可支配的數字,在這個年代,錢不代表財富,數字背後的資源才代表著財富。

馬雲沒有錢,他只有數字,只有圍著他賺的淘寶用戶或者支付寶用戶,他掌握著這個吸引力,這就是他的財富。

比爾蓋茨沒有錢,他只有技術和產品,你只要用著他的技術或者產品,他就掌握著這個吸引力,這就是他的財富。

孫宏斌也沒有錢,但他有地和樓,你只要買他的樓,他就掌握著這個吸引力,這就是他的財富。

窮人的眼裡只有錢,而沒有讓他們變現的資源,這就是物質帶來的侷限性。窮人總想有了前後大把的花錢,富人總想有更多的投資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資源。

所以,窮人有了錢也會沒有錢。

只有擁有資源,才能與富人平起平坐,才能談成功。

成功是資源的獲得,你獲得了資源,你就成了富人。

雖然你沒有錢,但是你有獨有的技術或者專利,技術或者專利就能為你帶來財富。

雖然你沒有錢,但是你有別人對你的信任,信任就能為你帶來財富。

雖然你沒有錢,但是你老家套老院子,一拆遷,老院子就能為你帶來財富。

要想有錢,先有資源,然後再讓錢獲取更多的資源,財富才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小民談


答案很簡單——變富。


還記得我小時候很窮很窮,其實也不是窮,就是父母是老一代人,提倡節儉,借鑑到在阿迪耐克普遍流行的年月裡,我還在穿哥哥姐姐穿剩下的;上學的時候,吃飯從不允許在外面吃,必須回家吃,因為“便宜,衛生”;除了書本費,一切費用都沒有,因為“學生娃兒不需要其他開銷”。


在讀小學的時候,我旁邊坐著一個妹紙,她媽在外國開餐館,經常往家裡寄美元,所以她用的所有的文具都是日本進口的西瓜太郎,美國迪士尼,韓國晨光,而對於我這個在旁邊拿摺疊小刀削鉛筆的同桌,經常被她鄙視,她常常蹦出來一些單詞類似於窮鬼,你們全家都是窮鬼一類的。而所謂的市重點小學的班主任女老師非但不協調,很顯然更是偏袒著她的,糾結全班一起羞辱我。


在學校裡受了侮辱,我回到家找爸媽要錢,爸媽說不要比這些,你不管他們就行了,當時我很生氣的一摔門,說,看來你們真的都是窮鬼。


然後爹媽就在家長會上給班主任反映這個事,班主任於是當著全班又一次把我批判。


是的,她不去批判那個最開始罵這句話的同桌,而是批判我。



窮,本來只是因為富而襯托出來的狀態,但是在今天這個社會,彷彿卻居然是一種原罪。只是當時我還小,當人家無數次羞辱你的時候,你不知道怎麼反抗。


記得在我讀初中的時候,父親給我看他的工資條,上面寫著,800。我當時真的也就信了。其實實發工資真的只有八百,但是還有職務津貼,獎金,年終獎,各種補貼。但是我並不曉得。所以很多時候,我還在想怎麼幫爹媽節約。初三要中考了,在學校中午有自習,沒時間回家,別人能吃餐廳,我就只能吃鍋盔,2.5元肉鍋盔,1.5元素鍋盔,我就點素的,裡面是切成絲的四季豆,為了佔老闆便宜,我就多加她免費的辣椒麵。或者是幾個同學出去吃米線,點一碗米線和湯別人吃,米線是可以續的,我就吃那碗可以續的米線加辣椒麵和桌上的醋。


最窘迫的是,生長在城市公務員家庭,我是不該窮的,但是父母提倡“借鑑是美德”,所以在經濟上奉行卡死政策,要錢可以,自己去掙。所以一直到我成年,離開家,都非常窘迫。


在現在這個社會,沒有錢,就什麼都不能幹,青少年長期的貧窮,會限制一個人的思維,一方面,他任何問題都會先考慮經濟基礎,這個叫生意頭腦,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視野,他任何事情都只考慮眼下的經濟基礎。也就是隻看到現在我能不能獲利,手上這個饃吃完了,我就萬劫不復了。這,就是所謂的窮人思維吧。


帶著這種窮人思維,我高三就開始創業了。性子非常急,然而最終是以失敗告終的,任何一次創業,我只會去算成本,利潤,工作時間,眼睛全部鑽到錢眼裡,根本不知道關係,背景,科技,渠道,合作,以及整個時代的大勢大方向。


後來我出國讀博了,在海外漂泊了十一年,先後流浪美洲,歐洲,看別人掙錢,而我始終在讀書,也始終比較窮,窮到一年不敢給自己添一件新衣服。我無數次地去想,父母幾千塊的工資,是如何供我讀書這麼多年,如果我要是不能按時畢業怎麼樣。


然而,隨著知識和閱歷的增加,我開始獲得了更多賺錢的渠道——寫稿子,寫廣告,上課教學生,培訓家教,策劃,慢慢的,收入開始增長。大概在2014年左右,也就是過了27歲左右,每個月收入勉強達到了2000歐元。這個在國內大概就是一個一萬多元的水平,在國外就只能算中低收入了。之所以說收入,是因為這還不是一份固定工資,是幾部分薪酬的合成。



在手上有了錢以後,我才會去留意蘋果的Mac book原來還要分多少個G,格子的衣服原來還有不同的剪裁和產地。


第一次去蘋果店買手機的時候,是看到蘋果4的促銷打折價,那個時候5都火了好久了,門店打折價是1999。我就湊了1999去,結果結賬是2699,我就問服務員,哎你們這個宣傳不是1999麼,服務員說哦,你想要1999呀,行,於是轉生給我拿了一個。我買著心滿意足就回家了。然而回家以後,真的用蘋果才知道,1999我買了個最小內存的,下幾個程序以後,根本就啥也不能幹了。


窮,會限制你的視野,讓你根本無法去想象,什麼是富,讓你不懂如何去支配錢。因為你根本就沒有體驗過支配錢是什麼感覺。


後來隨著收入的增長,我給自己買了第一臺頂配的MACBOOK, 第一套上萬的格子大衣。真正用到這一切的時候,才發現,一分錢確實一分貨。


家裡的臺式機,為了省錢,用了10年,有點事情就是緩一緩,修修補補,開機以後一萬多個彈窗,開個機要半小時,下載一個圖片,要一分鐘。我爸媽就是為了節約,一直用這個機器,還炒股!


當我第一次打開蘋果的電腦的時候,16秒,這一刻,我才明白,你不富,就不懂得有錢的好。


還有一次是買格子大衣,在網頁上看,所有的Burberry的衣服的衣帶扣,很反光,看上去像是塑料,我下來還在給朋友吐槽,還什麼世界名牌,還不一樣是廉價塑料生產的。朋友們笑而不語。後來我真的有錢買得起Burberry大衣的時候,自己拿到手才知道,那是小牛皮外包金屬扣。


剛剛有錢的年月,各種手機,奢侈品,恨不得把自己牙全部敲了換成金子的向左鄰右舍每一個人炫耀——你看我,有錢了,不窮了!一天可以頓頓吃肉了!特愛攀比,特愛彰顯。這,也是窮鬼精神,不管你富不富,刻在了骨子裡。而真正的天生富人,是深怕別人覺得自己有錢,買個手工定做限量版都是不露掛牌的。


自己有錢以後,就會進入有錢人的圈子。其實可怕的不是有錢沒錢,可怕的是,錢,決定了你活動的範圍,社交的圈子。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什麼樣收入的人自然而然就和什麼樣收入的人聚在一起,聊一樣的話題,做一起做的事。


剛剛有錢的人,會讓自己所有的外表都表現得有錢,而真正和有錢人在一起之後,才會發現,特別有錢的人,思考的是怎樣投資,合作,活得更多的錢,到了一定程度,錢對他們只是數字,只是一種成就的量化體現。錢是推動事業的燃料,幫助自己理想實現的催化劑。而那個時候開始,就不再為手機,汽車,首飾,皮包這些流於表面的消費品而自豪了,開始尋求投資的樂趣,比如,這幾十萬放在哪裡,一年以後獲得多少收益,那幾百萬能吸引多少風投。


目前我正努力奮鬥,走在這條道路上。富人和窮人思維的更大差別,窮人因為條件限制,往往只能專注於消費,節約,而富人需要專注於投資,甚至投機。而只有在有條件,有能力溫飽,手有多餘的資本的情況下,才可能談得上投資和投機。在這條路上,我可以說算是很後進的,因為專業的限制。而很多優秀的人,二十出頭,就已經身價過億了。


其實每當和一些年輕創業的老闆交流,我就會發現,他們身上沒有窮人思維的影子,所有要想撬動巨大數字的人,自信,膽量,擔當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我天生沒有那種勇氣。


有人說窮是罪惡,這是不對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邪惡的因素造就了貧富差距,這,是每個人的命運。面對命運,每個人都有一雙手,去實現自己的富裕,在於努力,認真,堅持,運氣。


我不敬佩那些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天生貴族,卻很羨慕也很敬佩一些身價上千萬,上億的創業者,比如老乾媽,比如頭條的張一鳴。他們用自己的努力,換來對無數人的責任和對這個社會的貢獻,讓更多的人因此而過得更好,我想,這就是最有價值的富人思維。



人生短暫,不管命運如何,搏鬥向前,最沒有遺憾,願每一個人,只要是一息尚存,就努力奮鬥,願每一個人,在此生此世,通過自己的奮鬥,富起來!


HannibalLecter


什麼是“富人思維”?相信你也看了不老少的雞湯營銷文章,他們告訴你:富人就是會投資,眼光準,資源足,人脈廣。

富人思維就是把時間看的比錢重要,拿金錢換時間,借力打力。這思維你能拿來用嗎?兜比臉乾淨,你花錢買時間?有事讓別人給你做?那你幹嘛?顯然不適用啊。富人也是計算過的,他們花錢買時間,也得符合這個原理:一件事的機會成本高於付錢請人 而窮人呢,自己做是因為機會成本太低了,不值得。

其實思維這東西,很玄乎,各說各有理的如果非要下個富人定義

我個人認為是:風險投資的思維投資知識投資眼界投資人脈這些你並不能馬上看到或給你帶來利益的東西,這也是風險所在,因為可能長期沒有利益。 知識帶來高深見解,提升眼界看清本質,人脈起到節點作用富人本身有強大的財力去玩這些投資,抗的住這些風險廣撒網式的用大數定律觸發小概率事件,比如說產生新興風口,上手就是賺

那什麼是“窮人思維”?美國學者穆來納深在《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裡分析:因為稀缺,我們會短視,會產生只關注當前的“管窺之見”,會陷入貧窮的泥潭。“管窺”就是用自己所有的資源去做一件事比如說你一天工作8小時甚至12小時,除了吃飯睡覺,這十幾個小時就是你的所有資源你必須把這些資源拿去工作,不然都過不去眼下生活這個坎。而就是因為這樣的“管窺”讓你失去廣闊的視野,更沒有多的“資源”去嘗試和佈局,日復一日,勉強生活著。

所以,如何從“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需要轉變的不是什麼思維,轉變主觀的認知並沒啥卵用,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懂上面的“富人思維”,富人嘛,有錢可以拿錢賺錢。真正需要改變的是經濟狀況對於窮人來說,就四個字:開源節流先實際解決“稀缺”的問題勤快點,多做點,節省一點,省到就是賺到,手上存點錢,先打破這個“管窺”和“稀缺”這樣在機遇機會出現在你面前時,你有這個能力和“資源”空間來做抉擇。與此同時,必要的學習還是免不了,一些基礎的經濟學知識,事物的辨別能力,提升自己的避坑幾率。這個學習過程可以通過網絡和書籍還有交流,低成本高效率一步一步,穩穩當當我認為這就是過渡的起點,能有多大的造化各看本事。至少這樣的起步對大多數窮人來說,最穩定。



波段皇后


如何從窮人思維走向的富人思維,我認為首先得明白什麼是富人思維,什麼是窮人思維,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自我保護心理。

通俗的說你看到馬雲爸爸的阿里巴巴,你內心羨慕的同時也會在想他成功道路上是不是有高人相助,是不是因為他運氣好剛好碰上了互聯網時代,乘上了時代的諾亞方舟。

或者你身邊的同學獲科技獎的時候,心裡想的是不是因為他的父母是科學家,所以獲獎變得如此容易,你身邊同事升職加薪的時候,心裡想的是不是他的人際關係好,巴結好了老闆,所以得到了升職機會。

這個就是保護心理

窮人思維把他人的成功歸結為客觀因素,是幸運,是高人相助,是關係戶,然後茶餘飯後,品頭論足一番便煙消雲散,之後該幹嘛幹嘛,追劇的追劇,打遊戲的打遊戲,完全沒影響。

富人思維把他人的成功歸結為主觀因素,考慮的是“他能做到,我為什麼不能,我到底差在哪裡”,從而去改變,當然一時的改變並不會有多大的變化,要的還是堅持,時間會告訴你,你的苦沒有白受。

當然保護心理也不全是壞的,凡事都有兩面性,也正是因為有保護心理的存在,大大減少了世界上抑鬱自殺的人群。

至於怎麼從窮人思維走向富人思維,上面已經提到了,就是要不斷的改變,同時還要堅持,一點一滴地向成功靠近。

希望我的答案能夠給所有想要改變的人一點小小的幫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想要改變,就從現在開始。

喜歡就關注我~


啦啦啦豆芽


窮人是什麼?物質金錢上對於一個人的評價,富人反之。

有窮人的存在就會有窮人思維模式,窮人思維是形容一個人不上進,不善思,鼠目寸光,做事為人只顧著自己眼前利益,更不懂得感恩和互贏。

舉例說明,窮人很少去思考如何去賺錢賺大錢,也很會逆來順受,知命認命,認為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不相信自己可以,沒有勇氣面對一切。富人呢,從出生懂事那天開始就認為自己不是一輩子的窮人,富人才是他的人生,他會有強烈的賺錢意識,然後再以不同方式去行動,即使再苦再累也會一往直前。



從窮人到富人也就只有一條路走,那就是改變自己的想法,做一個感想的人,有想法的同時也要做一名行動派,努力執行自己的每一個目標,然後不斷的達成。多讀書提高修養的同時還可以放寬心態自己提升自我的眼界和格局,還是要始終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當機立斷的面對機遇和挑戰,有一顆越挫越勇的心,總之就是相信自己,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相信目標終歸會實現。


莫等纖塵染


如何真正地從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提出這樣的問題有點難回答。從群體思維來說,窮人永遠是大多數,窮人思維一般是大多數人的思維,富人思維一定是少數人思維,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但問題是,少數人思維有多種,其中多數也不是富人思維,要從這些思維中識別人富人思維,本身就是難中之難的事情。在富人中去找,有不少富人至富的人是命,熱門的事情搶不過別人,幹上了沒有和他搶的事情,等他把事情乾熱了,人脈關係也積累夠的時侯,他乾的事情又冷變熱,他的位置正好在風口,那怕他是條豬也會被風吹起來,他的富不是因富人思維而富,而是命中有這一富,所以富人富的原因有多種,改變思維可能會小富,大富之人一定是富貴命,命中註定有這一富,不是思維能改變的,但無論如何,在思維上如果是大眾思維的人,他的思維不會屬於富人思維,富人思維屬於敢做大家不看好,做別人不敢做,有膽量做去的這一類人。敢做是前提,去做的人大多數會死在路上,剩下的就是命中有這一富的人。


龍一歐


學習!

思維模式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成的,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訓練自己的思維,準確的來說應該是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探索自我,認識自我。

窮人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窮忙,因為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只能被動的聽從他人的安排,從事一些重複性,機械性的勞動,來換取一點點的報酬,沒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很多情況下做的事情都是不賺錢的,目標不夠明確,做了很多大量的無用功。

窮人非常痴迷於空手套白狼的故事,到處打聽各種零成本投入又能賺大錢的事,這樣一來就被有心人利用,心甘情願的做韭菜,等著別人來收割自己。

而富人的思維從來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富人做生意從來都是講究投資和回報,先投資出去才可能會有回報,不用投資,坐等收錢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富人們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從來都是考慮準備投什麼項目,或者是看別人在投什麼項目,自己要不要也投一點玩玩。研究的都是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資金賺更多的錢。

這就是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從窮人思維轉變為富人思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學習。


王龍說財


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是一種跨越,需要勇氣。

一個人沒有錢的時候,往往想著解決溫飽,如何逃離貧困。如果你跟他說,我們買一套房子投資,或者買一堆股票投資,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窮人的思維,很多時候也是對自己的生活考慮。只是時間久了,很多人眼光變短淺了,想問題的路子窄了,這種思維才是需要改變的。

在富人的生活中,往往想著如何賺錢。在窮人的世界裡,往往想著如何養家。一個想著賺更多的錢,一個想著如何才能養家。窮人有錢了往往存錢養老,富人有錢了往往滾雪球擴大資產。目標不一樣,行為不一樣。


在世界上,人本來是一樣的,只是出生不一樣,手裡的資源不一樣,導致出現了思維偏差。窮人如何做到富人思維,首先要擺脫自己的生活思維,學會從事情的本質上看問題。


舉一個例子。

小軍家庭條件差,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外企做高管,工資待遇很不錯,2000年時已經有了幾十萬的存款。

阿麗跟小軍在同一家公司,阿麗家裡比較富裕,工資待遇也可以,但比小軍少,2000年時阿麗也有了二十幾萬的積蓄。

小軍每月的工資都存了起來,打算在老家修房來讓自己高大上一回。

阿麗的想法就是,錢不能存,買債券,買基金,哪種路子利益最大化就哪一種。阿麗發現當時房地產行業興起,並且可以零首付購房,膽大的阿麗竟然一口氣買了兩套房子。一套作為開發商的樣板使用,每月給出不低的租金,另一套阿麗將房子裝上基礎水電,出租給一戶外來的家庭。兩套房子以租代供,不足的錢自己補足。很多人都罵阿麗是個瘋子。

5年以後,房價開始上漲,很多人想著也能賺到利潤,阿麗將其中一套賣掉,又買進了一套商鋪。當時商業旺季來臨,商鋪租金節節攀升。至2010年止,阿麗手中一套房子,一套商鋪,市值300多萬,手中還有50萬左右的現金。

回過頭來看看小軍,他修房子花了20多萬,在家鄉風光了一把。加上連年的存款,現在有餘錢60萬元左右。家裡的房子用不上,也不升值,現在市價30萬可能都沒有。




這就是說,思維方式不一樣,行動起來產生了不一樣的效果。10年時間,小軍資產近100萬,阿麗資產近400萬,這就是差距。

我們很多的人,想問題時往往從近處著手,步步為營,走一步看一步。而有的人往往從遠處著手,先畫一個圈,然後把圈填滿。當目標一旦實現,就是華麗的轉身。

所以說,無論哪一種思維方式,都要學會在大環境裡淘金比較好!順應潮流,順勢而為!


我將與你同行


我覺得對我影響最大的富人思維是做好自己。

其實窮人和富人是相對的,那麼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也是相對的。經濟學第一個假設就是理性經濟人的假設。而對於理性經濟人來說,充實他們人生的主要是兩個部分,工作和閒暇。

工作和閒暇總有一個最優解,在最優解上,不論是工作還是閒暇都獲得了效用的最大化,達到了一個平衡點,不管是工作多一點還是閒暇多一點,都會使得經濟人的不開心多一點。所以說每個人的需求、慾望不同,所以他們對於最優解的解讀和選擇也是不同的。

所以說,富人和窮人是相對的。就像窮人永遠會羨慕富人的財富自由,可以想買什麼買什麼想去哪裡去哪裡,但是同樣的富人也會羨慕窮人,可能他們有一個快樂簡單的家庭,有一個團結一心積極向上的家庭。

做好自己是對自身影響最大的富人思維。做好自己,其實就意味著,人生並不能翻盤重來,重新選擇開牌是什麼,那麼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將一手牌儘量打出精彩。

很多情況下,富人賺錢比窮人賺錢容易的多,這有幾方面原因:

1、富人接觸的商業知識更多,他們耳濡目染的就是如何去賺錢,他們結交的人也在告訴他們如何獨立、合夥賺錢;

2、富人的財富積累要比窮人容易,從0到一萬難,從一萬到五萬更難,從五萬到一百萬更是難上加難。

3、富人獲取項目更容易,具備一定的財富基礎後,選擇的餘地更多。所以你看,開牌都不一樣,又怎麼可能打的比別人更好?

所以我認為,窮人思維、富人思維並不非要去變換些什麼,在牌不夠好的時候強迫自己使用富人思維方式去出牌可能會造成反面的效果。


50計劃


這個問題,可以讓自己思考一下,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件事情是真的不好改,習慣不好改。思維更是不好改。

1.我們十幾年,幾十年的思維慣性不好改。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種思維的本質



從上圖可以看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就是思維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窮人思維:從小被家長教育你好好上學,博士學歷後好好工作。最後來買房買車娶妻生子。最後一屁股的債。自以為是資產的東西每個月都要為他還錢還貸款。

富人思維:注重的是什麼資產?房子車子?每天因為房貸車貸還錢為保障自己不被餓死去拼搏。不是這樣的以上的資產我們可以歸為負資產。而什麼叫做正資產。很簡單。把錢裝自己兜裡,這資產沒有什麼貸款壓力負債沒有。錢都能在自己兜裡這就是正資產。

把思維轉換,就是把資產注重轉換為正資產這就是轉換成功了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