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中政治學業水平測試選擇題知識點總結

商品交換的實質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商品的基本屬性:①使用價值 ②價值

貨幣本質:一般等價物

影響價格因素:價值(決定或根本)、供求關係(直接)、氣候時間地域等(間接)。

商品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與物價總水平(主要)、經濟發展水平(根本)。

綠色消費:①核心:可持續性消費 ②主旨: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樑與紐帶:分配和消費

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消費

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間的矛盾

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解決我國現階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實現和維護勞動者權益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性質

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民經濟主體。

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支柱,在國民經濟起主導作用。

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

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經濟發展

勞動者享受權利是以履行勞動者義務為前提。

自覺履行勞動者義務是獲得權利,維護利益的基礎。

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

商業銀行基礎業務:存款業務

商業銀行主體業務、銀行營利主要來源:貸款業務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發展水平。

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

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國家組合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財政收入最重要來源:稅收

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稅收的基本特徵:①強制性②無償性③固定性——區別於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誌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主要來源、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資源配置兩種基本手段:計劃和市場

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規範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

市場調節侷限性:①自發性②盲目性③滯後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

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在要求:加強宏觀調控

加強宏觀調控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

宏觀調控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家收支平衡

宏觀調控手段:以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科學發展觀:

①第一要義:發展 ②核心:以人為本

③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④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經濟全球化表現:①生產全球化 ②貿易全球化 ③資本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載體:跨國公司迅速發展

世貿基本原則:非歧視性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交易原則、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最重要原則:非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

對外開放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對外開放基本戰略:“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對外開放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思維與存在何者為本原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

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精神上的精華,因為它正確的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正確的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馬克思主義哲學:①階級基礎 ②自然基礎 ③直接理論來源

科學性:在於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

革命性:在於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是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最新成果)

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與基礎。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自覺選擇性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唯一來源、發展的動力、檢驗其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目的和歸宿。

真理的基本屬性:客觀性

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認識運動的反覆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系統的基本特徵:①整體性 ②有序性 ③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發展的實質:事物的前進與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與舊事物的滅亡。

聯繫的根本內容、發展的源泉與根本動力:矛盾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矛盾觀點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

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唯物辯證法總特徵:聯繫的觀點與發展的觀點

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對立和統一

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新事物的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

辯證的否定是聯繫的環節

辨證否定實質:“揚棄”

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二者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矛盾

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社會生活本質:實踐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根本觀點: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

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統一)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前進的、上升的,發展過程是曲折的。

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鬥爭

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動力:改革

人民群眾:歷史創造者、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及成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

對一個人的價值評價主要看其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國家根本屬性:階級性

人民民主專政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民主特點:①廣泛性 ②真實性

我國立國之本、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包括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在內的四項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新要求:擴大人民民主,實行依法治國,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改善民主,推進公平主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公民享有權利: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基本民主權利、行使這個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誌)②政治自由 ③監督權

公民政治義務: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實現公民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

②遵守憲法和法律(公民根本行為準則和應盡義務)

③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公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 ④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①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②權利和義務統一 ③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

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

間接參與民主決策方式:民主選舉

基層民主管理的形式:農村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

基層民主自治機構(組織):農村村民委員會和城市居民委員會

村民自治基礎、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自己選舉當家人

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政府的基本職能: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①②③④)

政府宗旨:為人民服務

政府工作基本原則:對人民負責。

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

國家性質決定政府權威。

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覺的認可和服從,是區別有權威與無權威政府的根本標誌。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大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

人民代表大會職權:①立法權 ②決定權 ③任免權 ④監督權

人大代表權利:①審議各項議案 ②表決各項決定 ③提案權 ④質詢權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政權組織形式(政體),我國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民主集中制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是由它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性質: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中國共產黨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①科學執政 ②民主執政 ③依法執政(基本方式)

中國特色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多黨合作: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人民政協主題:團結和民主

人民政協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民族的團結、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是社會穩定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證。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權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與核心:人民當家作主

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

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

國際關係內容:政治關係、經濟關係 、文化關係 、軍事關係、

國際關係的基本形式:競爭、合作、衝突、

國際關係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

我國國家利益:①安全利益 ②政治利益 ③經濟利益

當今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

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徵:經濟全球化

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南北發展不平衡

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當今國際形勢突出特點: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

國際競爭實質: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

21世紀相當長時期內國際鬥爭的焦點: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鬥爭

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由國家利益和國家性質決定)

外交政策宗旨:維護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外交政策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外交政策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對外交往關係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世界範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鬥爭

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

文化對人影響表現在:①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與交往方式

②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①潛移默化 ②深遠持久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誌。

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慶祝民族節日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

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文化多樣性

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傳播途徑:①商業貿易(文化交流重要途徑)②人口遷徙③教育

大眾傳媒(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報刊、廣播、電視、網絡

維繫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傳統文化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特定功能:選擇、傳遞、創造文化。

文化發展實質: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社會實踐

推動社會實踐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重要追求:體現時代精神

文化創新基礎:文化多樣性

文化創新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

中華文化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漢字與史學典籍

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漢字

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史書典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包容性(求同存異與兼收幷蓄)

民族精神核心:愛國主義

新時期愛國主義主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精神文明建設根本目標:培育“四有”公民,即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核心:為人民服務

原則:集體主義

重點:增強誠信意識

基本要求: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著力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

目標: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