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未來中國的哪些銀行最有“前景”?一個規律,看出哪些銀行必靠後

我國的銀行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殊在股東背景,資金來源,發展路徑,企業誕生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不信你可以看五大行的歷史及股東情況,再瞭解下那幾家全國股份制銀行的誕生歷程,最後再看看各地的城商行、農信社是在什麼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未來中國的哪些銀行最有“前景”?一個規律,看出哪些銀行必靠後


金融科技的發展程度決定了一家銀行未來的發展前景。

一、擁抱互聯網的口號不難提,但是這句口號背後所帶來的是銀行不得不面對的一系列問題。

資金層面的問題:

銀行已經習慣於給員工高薪,習慣於將利潤分給股東,還並未習慣於將利潤投入到可能一時半會兒無法見效的科技投入上;

未來中國的哪些銀行最有“前景”?一個規律,看出哪些銀行必靠後


人才層面的問題:

銀行招收人才總是青睞商學院或者金融學院,現在擁抱金融科技就要求銀行必須對計算機學院、數學學院的學生有更多的關注;

戰略層面的問題:

以前一家銀行的首要競爭對手是另一家銀行,現在一家銀行的競爭對手變成了p2p,變成了以支付寶未首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現在的形勢要求銀行必須要進行戰略轉型。

未來中國的哪些銀行最有“前景”?一個規律,看出哪些銀行必靠後


二、正是面臨著上述種種問題,很多小銀行在邁向金融科技的路上踟躕前行。

小銀行想發展金融科技,有的時候也是力不從心。大銀行一年可以拿出利潤的10%來發展金融科技。小銀行受限於盈利規模的影響,就是拿出20%的利潤出來,也未必趕得上大銀行的投入。更何況,銀行的利潤還有不良撥備 的需要,拿出10%的利潤來進行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麼大的固定開支,光說服銀行的董事會就是一件難事兒。

未來中國的哪些銀行最有“前景”?一個規律,看出哪些銀行必靠後


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不是市面上招幾個懂科技的人就能拉開陣勢開乾的。目前市面上的任何一家互聯網巨頭,都是多年人才積累,技術積累形成的結果。發展金融科技“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配方。今天多猶豫的一天,很有可能就是被大銀行接管的第二天。

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沒有被毒死,就一定有後福。

在面對問題時,往往是那些最早動手的人最先解決問題。當我所在的城商行還在考慮要不要把金融科技當做戰略提出來的時候,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已經開始成立對應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向城商行輸出科技力量了。這些大行致力於將自己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就開始研究的金融科技成果向城商行或者更小的銀行輸出。一方面輸出技術有利潤,另一方面大行對小行就有了更深層次的掌控。

未來中國的哪些銀行最有“前景”?一個規律,看出哪些銀行必靠後


對於城商行來說,拿些資金投入金融科技並不是什麼難事兒。令人恐怖的是大行對小行在科技力量上的掌控。以後在市面上就不再談論某某地區的城商行,而是在談論建行系城商行,招商系城商行了。

未來中國的哪些銀行最有“前景”?一個規律,看出哪些銀行必靠後


總結:
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下,再過若干年,這些跑的快的大行就會不停的跑馬圈地,所有的小行就開始像小弟一樣成為這些大行的附屬銀行。慢慢的大行越來越強勢,小行越來越弱化。再到後來,小行就會逐漸被大行同化,最終逃不過“大者恆大”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