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鄧太后:看似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實則把老鄧家一步一步送上黃泉路

衣賜履按:我將東漢部分劃分為三個單元:光武中興,講光武帝劉秀;明章之治,講明帝劉莊、章帝劉炟、和帝劉肇;短命皇帝,講安帝劉祜之後除獻帝劉協之外的所有皇帝,獻帝歸到三國裡講。從這一回起,我們進入新的單元——短命皇帝。本單元命名為“短命皇帝”,出於兩點考慮:一是皇帝們集體短命,最小的一歲多就掛了,壽命最長的也才三十出頭兒;二是皇帝們做不了主,太后、外戚、宦官說了算。章帝、和帝雖然壽命也不長,但在他們治下,外戚、宦官只是偶露崢嶸,權力運行還在皇帝的控制之中。和帝死後,東漢才正式進入外戚和宦官的時代。

我們以和帝的老婆鄧太后開局,因為她不但將太后專權發揮到了極致,而且奠定了和帝之後東漢政權的總基調——“娃娃皇帝+外戚”或“娃娃皇帝+太監”。

公元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漢和帝劉肇在章德前殿去世,享年二十七歲。

歷史,輪到鄧太后表演了。對鄧太后而言,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抓權。

劉肇去世,應該有一個兒子來繼承皇位。

劉肇有兒子嗎?

有。

不但有,還很不少。

劉肇生了十幾個兒子,但不曉得什麼原因,總是養不大,不斷夭亡。後來,再生了兒子就秘密送到民間散養,群臣無人知曉。劉肇去世後,皇后鄧綏把僅存的兩個皇子從民間接回。大的叫劉勝,據說身體不好,得了不知什麼怪病,難以治癒;小的叫劉隆,看起來倒也健康結實,但才出生三個多月。鄧皇后等人認為,劉隆的病難以痊癒,不適合做皇帝,就立劉隆為皇太子。劉肇去世當天夜裡,劉隆即位為皇帝,是為漢殤帝(殤讀如商),鄧皇后升格為鄧太后,臨朝攝政。

鄧太后:看似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實則把老鄧家一步一步送上黃泉路

【漢殤帝劉隆,連撒尿和泥的年齡還沒到,就當皇帝啦】

衣賜履說:劉肇沒有指定太子,說明,劉肇基本上也是暴死,來不及交待後事。“殤”的意思是未成年而死,劉隆在中國歷史上幾百個皇帝中佔了兩個“最”:年齡最小的皇帝,死得最早的皇帝。劉勝患有什麼疾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讀到後面,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病很可疑,未必就完全治不好。

公元106年,正月十三日,鄧太后任命太尉張禹為太傅;任命司徒徐防為太尉,參錄尚書事(參與管理宮廷機要)。皇帝劉隆太小,鄧太后琢磨著得找一個重臣住在宮裡幫著打理政務,於是下詔,命張禹留居宮中,五天可以回一次家;每逢朝見,都專門為他唱名,讓他單獨就座,不與三公同席。

隨後,封那個倒黴的皇子劉勝為平原王。

正月二十五日,任命光祿勳梁鮪(讀如偉)為司徒。

三月九日,打發幾個年長的諸侯王回封國去。鄧太后擔心劉隆養不大,得有備胎,而此時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劉慶是劉肇的哥哥,本來是太子,後來被老爹劉炟廢掉,劉肇當了太子。祜讀如戶),剛十三歲,鄧太后覺得這娃娃還不錯,就讓劉祜和他的嫡母耿姬留在京城,住在清河國駐京辦(清河邸)。耿姬也是名門之後,她的曾祖父是耿況(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耿弇【讀如眼】的老爹)。劉祜的生母是犍為郡(四川省宜賓市)人左小娥。

四月十九日,鄧太后任命老哥虎賁中郎將鄧騭(讀如智)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待遇與三公相同。任命鄧騭的弟弟、黃門侍郎鄧悝(讀如虧)為虎賁中郎將,鄧弘、鄧閶(讀如昌)二人皆為侍中(宮廷隨從)。

衣賜履說:“儀同三司”官稱,從鄧騭開始,以後一直沿用。鄧騭儀同三司,指他的辦公機構設置、各種待遇,與三公完全一樣。

鄧太后確實做到了未雨綢繆。八月六日,劉隆死了!當天夜裡,鄧太后派老哥鄧騭持符節,到清河國駐京辦把劉祜接來。鄧太后登上崇德殿,文武百官都穿上吉服陪同出席。劉祜被引導上殿,鄧太后先封他為長安侯,然後下詔,將他立為和帝劉肇的嗣子,接著又撰寫了冊立皇帝的詔命。宣讀冊立文告之後,太尉徐防獻上皇帝的御璽,劉祜正式即位,是為漢安帝。

鄧太后仍舊臨朝攝政。

鄧太后:看似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實則把老鄧家一步一步送上黃泉路

【這誰選得演員?連我都要出離憤怒了!】

鄧太后為了維護老鄧家的形象和名聲,專門給司隸校尉、河南尹(首都洛陽市長)、南陽郡(河南省南陽市)太守下詔,要求對鄧家人嚴格管理、不得徇私。詔書說:

我查閱前代往事,發現皇后家族及其賓客仗勢橫行,讓正派官員陷入混亂,給老百姓帶來災禍,這都是因為對他們執法不嚴、網開一面造成的。如今,車騎將軍鄧騭等雖然恭敬順從,但家族龐大,親戚眾多,賓客奸詐,多有違法之輩。現命令對鄧氏家族的不法行為,發現一起,嚴辦一起,絕不姑息!

從此以後,鄧氏家族親屬犯罪,官員都不予寬免。

衣賜履說:加強對家人和賓客的管理,鄧太后認為是鄧家能夠長期掌握權柄的一個配套措施。鄧家的人主要居住在京城及周邊地區,鄧家祖籍南陽郡,所以這詔書專門下給司隸校尉、河南尹和南陽太守。

鄧氏兄弟,老實說,確實挺謙遜收斂的。和帝劉肇死後,鄧太后就讓鄧騭兄弟住在宮中。鄧騭覺得老住在宮裡不是個事兒啊,就一再請求要回家,一直到

公元107年年初,鄧太后才批准。

鄧太后:看似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實則把老鄧家一步一步送上黃泉路

【車騎將軍鄧騭,相當低調】

四月,鄧太后將太傅張禹、太尉徐防、司空尹勤、車騎將軍鄧騭、城門校尉鄧悝、虎賁中郎將鄧弘、黃門郎鄧閶全都封為侯爵,全都一萬戶食邑。鄧騭因協助冊立皇帝有功,另外增加三千戶。鄧騭兄弟集體拒絕,鄧太后不準。於是他們躲開朝廷的使者,繞道兒前往皇宮大門,前後五六次上書拒封,鄧太后這才應允。

衣賜履說:張禹封安鄉侯,徐防封龍鄉侯,尹勤封傅亭侯,鄧騭封上蔡侯,鄧悝封葉侯,鄧弘封西平侯,鄧閶封西華侯。

《通鑑》此處記錄過於草率,東漢時列侯分為縣侯、鄉侯、亭侯三檔,縣侯采邑最大,亭侯最小,比如,關二爺被封為漢壽亭侯,聽起來滿上口的,但一個“亭”字就決定了,關二爺的封戶,最多也就幾百戶。張禹、徐防應為鄉侯,尹勤是亭侯,他們的封地斷達不到萬戶。而鄧氏兄弟則都是縣侯,鄧氏兄弟各封一萬戶,鄧騭功大,一萬三千戶。但通過上下文看,鄧氏兄弟並沒有接受這次封侯,做到這點挺不容易的。

《後漢書·徐防傳》載,公元107年,張禹因定策功封為安鄉侯,食邑千二百戶,與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受封。

九月一日,太尉徐防因天災、天象異常和民變而被免職。三公因災異免職,徐防是第一個

九月二日,司空尹勤因大雨水災被免職。

鄧太后任命太傅張禹為太尉,任太常周章為司空。

周章一上任,就搞了一個大動作,我猜這事兒給鄧太后蒙上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周章當太常的時候,死看不上太監。他見大長秋(皇后宮總管)鄭眾和中常侍蔡倫等太監,手中權力太大,時常干預朝政,心中火大,就多次向鄧太后反映,但鄧太后不理。後來,鄧太后以平原王劉勝患有痼疾為由,收養劉隆為子,立為皇帝。但是,劉隆很快就死了。此時,絕大部分朝臣都認為,劉勝的病沒有傳說中那麼重啊,完全可以治好嘛,於是,立劉勝為帝的呼聲很高。但鄧太后因為先前沒立劉勝,如果這次把他立為皇帝,恐怕這小子會懷恨在心,等長大了來個反攻倒算就麻煩了,於是,堅持不立劉勝,而是立劉祜為帝。周章把一萬個不服埋在心裡,等他任司空後,覺得為劉氏正朔立功的機會到了,就找了一幫人密謀,打算髮動政變,關閉宮門,誅殺鄧騭兄弟及鄭眾、蔡倫,脅迫尚書寫詔,罷黜鄧太后,貶謫安帝劉祜,立平原王劉勝為帝。可惜啊可惜,事情洩露。十一月十九日,周章自殺。

鄧太后:看似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實則把老鄧家一步一步送上黃泉路

【鄧太后:跟老孃鬥,你們還差點火候!】

衣賜履說:估計周章的圖謀,把鄧太后嚇個半死。之後,又發生一件事,很可能讓鄧太后心理失衡。

和帝劉肇登基時,十歲,竇太后攝政;扳倒竇氏集團後,劉肇親政,時年十四歲。安帝劉祜登基時,十三歲,由鄧太后攝政。《後漢書·杜根傳》載,公元107年,杜根被舉為孝廉,任郎中。鄧太后臨朝聽政,國家權力都在外戚手中。杜根就和其他幾個郎官兒一塊兒上書,說安帝年齡已經大了,應該親政了(杜根等人上書的時間,可能在公元107年,也可能稍後)。鄧太后看了奏書,差點背過氣去,勃然大怒,下令把杜根等人裝麻袋裡,就在大殿上當場打死!執法官估計比較敬佩杜根,就告誡行刑的人,這幾位都是君子,別給打死了。行刑者手下留情,板子高舉輕放,杜根逃得一命,被拉出城外扔到荒郊。鄧太后不放心,又專門派人檢查杜根的屍體,看他死透了沒有。杜根就躺在那裡裝死,硬是躺了好幾天,眼睛裡都生了蛆,總算矇混過關。

鄧太后:看似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實則把老鄧家一步一步送上黃泉路

【裝死也是個技術活兒】

衣賜履說:我估計周章政變未遂和杜根要求安帝親政,這兩件事對鄧太后的影響非常之大,從此,她絕不允許有人對她攝政說三道四,也即因此,直到公元121年她去世,史書上再沒有這方面的記錄,而安帝劉祜在親政之前的履歷,也幾乎是一張白紙。

公元118年,平望侯劉毅上書,認為鄧太后實在是皇德昭著,體現天地的厚德,比娥皇、女英、文王母、武王母這些為後世稱頌的“國母”級人物都要強,應該命令史官著《長樂宮注》、《聖德頌》,廣為宣傳,把鄧太后的功德,刻在石碑上,萬古留芳,以表示陛下的孝心。

劉祜批准。

衣賜履說:劉毅的這份奏書,又臭又長,馬屁拍得山響,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通鑑》原文。我猜,劉祜看了劉毅這道奏書之後,心頭立即飛過一萬匹草泥馬!老子當皇帝整整當了十三年了,老子今年都二十五歲了,一次板兒也沒拍過,一句話都沒說了算過,你這廝現在讓老子給老巫婆歌功頌德,我呸!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劉祜和劉毅演了一出雙簧兒,大拍鄧太后馬屁,畢竟,以鄧太后的實力,廢掉劉祜重新立個皇帝,也就是分分鐘的事兒。而且,史載,隨著劉祜年齡漸長,鄧太后對他確實越來越不滿意了。


但是,不管是哪種情況,劉祜現在對鄧太后恨得咬牙切齒,則是千真萬確的事兒。

公元121年,鄧太后去世,劉祜終於舒了一口長氣,正式坐上自己的位子。

鄧太后:看似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實則把老鄧家一步一步送上黃泉路

【劉祜:朕終於可以自稱“朕”了!】

衣賜履說: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慈禧太后來,這老巫婆也是把持了幾十年朝政,光緒皇帝估計早就盼著她死,但是,但是,老巫婆死前,先把光緒給弄死了!我懷疑慈禧死之前,還真看過鄧太后的故事。

鄧太后:看似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實則把老鄧家一步一步送上黃泉路

那麼,鄧太后死前是否想過要廢掉劉祜呢?

我覺得很可能有過。

史載,劉祜小時候,聰明伶俐,鄧太后對他也很喜歡。但隨著年齡增長,劣根性暴露出來,變得非常邪惡,鄧太后大為失望(這也可能是鄧太后不肯還權給劉祜的原因之一)。鄧太后死後,以前受過處罰的宮人,向劉祜誣告鄧太后的幾個兄弟,曾經向尚書索取罷黜皇帝的檔案,打算改立平原王劉翼為帝。史書上雖說是“誣告”,但未必鄧太后沒有動過這個心思。

那她為什麼沒有付諸行動?

我想,換皇帝畢竟比殺一條狗要嚴重得多,有了想法,也未必一定實施。另外,有個細節似乎可以給出一種解釋。

《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載,公元121年,二月,鄧太后臥病日漸嚴重,便乘著輦車到前殿,接見侍中、尚書等人,然後到皇太子宮轉了一圈,返回後,大赦天下,云云。三月十三日,去世。

這一段有什麼深意嗎?

我感覺,鄧太后可能確有廢劉祜之意,但一直下不了決心,臨死之前,專門到太子宮看了看太子,即後來的漢順帝劉保。此時,劉保七歲,正是聰明可愛的時候,估計鄧太后感覺劉祜雖然不怎麼樣,但這個皇孫還不錯,最終沒有下狠手吧。

《通鑑》刪掉這個內容不記,想來司馬光等沒有看出其中的玄機,呵呵。

鄧太后,可以說除了不能不死之外,基本上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但是,她死了,一貫謙遜低調的鄧氏兄弟,將會面對什麼樣的命運?實際上,鄧太后到死都不還權給皇帝的做法,已經為鄧氏兄弟輔好了黃泉路。從十三歲登基,到二十七歲親政,安帝劉祜,忍了十五年,這積攢了十五年鬱悶、屈辱、仇恨,找誰發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