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期間有些地方給物業補助,有些物業要求提高物業費,你覺得合理嗎?

業委會科技


疫情期間,政府給物業公司補助,我感覺合情合理,但是要提高物業費顯然不合理的。

因為在疫情期間,物業會投入人力物力,對小區內的居民進行疫情防控,加大啦員工的工作強度,同時給政府部門及社區減輕負擔和壓力,政府會對物業給予獎勵,這個我們大家都會贊成,同時也會感謝那些冒著生命危險戰鬥在一線的物業員工。

但是因為疫情期間的付出,就要把平時的物業費提高,明顯違背了防疫時初心,居民也不會答應,政府也不會支持物業公司提高物業費,這個是涉及到民生的問題,災後好多事情要全社會去承擔疫情期間帶來的經濟損失,這個時候物業公司還想提高物業費,不是在老百姓傷口上撒鹽嗎,我想政府會下狠手治理那些借災情來發財的公司和個人,在這裡奉勸全國的物業公司,既然我們已經都當英雄啦,就讓這個英雄的榮譽掛在老百姓的心裡吧,別去破壞它。


朱哥房車漫遊記


我是物業公司的,疫情期間,一直沒休息,負責環境衛生,消毒工作,垃圾清運,衛生打掃,自1月19日至今。沒有怨言,從職業角度上,我該做。物業費,很多業主沒有交,還在挑刺服務。將心比心,我覺得,都是掙錢,他們過了。


郝鋼2


我從法律的觀點剖析該問題:

①如果物業執行的是“酬金制服務”,那這種理念無可厚非,因為酬金制的主要訴求點就是提供服務,根據服務結果支付服務所產生的費用。這次疫情這麼嚴重,雖然有其突發性,以至於國家發文聲稱屬於不可抗力。但因為物業的服務工作確實屬於實際投入了,且產生了大量費用,只要物業平時是嚴格按照“酬金制”制度定期公佈收支,讓業主明白自己繳納的費用都花在什麼地方了,那多支出的費用理應由業主進行買單,但物業同樣要將此項支出單列出來,做詳細的支出明細及收取費用報表,業主也可以對支出進行監督。

②但現在大部分的物業執行的都是“包乾制”服務,“包乾制”服務最主要的論點在於自負盈虧,且”包乾制”可以不向業主報告收入支出明細表。作為文科出身的我對於自負盈虧的理解是,收取的物業費支出的少,因為錢是之前商量好的,剩餘部分他人無權要求返還。收取的物業費不夠支出了,應該是自己掏腰包補上吧,而不是通過其他收費項補這部分差價,用來彌補自己的損失,如果能彌補怎麼叫自負盈虧,這與法律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馳。總不能說物業就不能吃虧,賺錢了行,不賺錢花銷大了就得有人給補,你怎麼不提平時賺走的利潤呢。

③對於物業這項無理要求個人不敢苟同。也不能說你所在的區域年年都有類似大數額的非常規支出,今年賠了明年通過盈利彌補就是了。如果物業此觀點有效,是不是說業主可以每年要求物業公佈賬目,要求對支付結餘進行統計,以便來年對物業費進行重新計算,降低物業費支出呢。

④就和我與不想繳納物業費的人說的一樣,你不想繳納物業費就別在有物業的小區買房子。

敬告想趁疫情非法提高物業費,或者亂收費得物業,國家是有《物權法》及《物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的。你如果感覺入不敷出,可以提前三個月向社區及業委會提出退出申請(沒有業委會的需要向社區提申請),從小區管理上退出,在小區對新物業進行招標時再以更高的物業費標準應標,這樣才是在法律條件下最正確的做法,也更容易讓業主接受。


Cream陳


疫情期間提高物業費有涉嫌“發國難財”之嫌疑 。這次疫情對國家、企業乃至個人的打擊是空前的,全民齊心抗疫之時,有的捐款捐物,有的逆行而上,舍小家而顧大家,國難之時傾力而動!若此時不能站好崗、比奉獻,而是求加薪、抬物價……,感覺不妥!



天生勵志LC


如果物業做的是份內事,只是增加了工作密度或強度而已,沒有給物業公司造成經濟壓力,就沒必要給予另外的補助,畢竟,小區內發生公共安全事故,責任在物業管理方,這方面國家也有相關法律法律規背書。

如果因此,物業公司要求業主追加或者提高管理費,顯然是不合理的,若果有超出預算的費用產生,也要分清解決途徑,象這次新型肺炎防範中所產生的物資、人力等,政府部門是有統籌安排的,無需業主買單。如果是其他費用,即使真的需要追加或提高,也得通過業主委員會討論決定,並履行公示程序,然後報上級物價管理等部門審核,方可施行,切不可擅自主張,否則,非常容易與業主發生擦槍走火,最後搞得水火不容。

事實上物業的經費是可控的,如管理得當,經濟應該綽綽有餘。在物業費中有一筆叫做“設施維護費”,是一筆在物管費中佔較大比重的資金,通常情況下,這筆費用,基本上都被物業公司挪用了,只是好多業主不明白其中緣由而已。

特殊時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大家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同舟共濟渡難關,還是別太自私為好。


春歌嘹亮


#健康發佈# 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和重點防控物資保障政策落實效果如何?【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權威發佈會系列問答】

1

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將獲得哪些財稅政策支持?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財稅政策,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早日復工復產,這些政策大體歸納為三點。

第一,讓企業少繳一點。財政部除了落實稅收減免政策外,最近又出臺了社會保險費減免政策,減輕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負擔,企業的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階段性降費實施以後,預計2020年可以減輕企業負擔5100多億元。同時還指導地方在確保醫保基金長期可持續的情況下,減徵部分職工醫保單位繳費,又可以減輕企業負擔約1500億。加上去年財政部把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由20%降為16%的政策實施,全年僅社會保險費減負就會減輕企業負擔超過1萬億元。

第二,讓政府多補一點。普遍放寬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標準,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同時財政部還加大職業培訓補貼的支持力度,積極地推進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對疫情防控期間一些中小微企業在停工期、恢復期開展線下或者線上培訓的,也按規定納入補貼範圍。

第三,讓融資成本多降一點。增加貼息資金的規模,加大對重點保障企業專項貸款財政貼息的支持力度,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這樣能夠保證這些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不高於1.6%。據向人民銀行了解,目前已經貸款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還要更低一些。

這些政策的落實將會有效地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度過難關,早日復工復產。

2

復工復產的稅費優惠政策如何落地落實?

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先後出臺了三批助力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稅費減免政策。這些政策在2月份出臺,有的是要追溯到1月份實施,有的是當月實施,晚一點的也是3月1日起實施。為讓納稅人和繳費人及時享受國家政策的支持,稅務總局黨委提出“聚焦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非接觸式'辦稅要添力,數據服務大局要盡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力”的“四力”要求。

就優惠政策的落實來說,稅務部門堅決做到“四個及時”。

一是及時抓好宣傳輔導,通過網站、熱線、微信、短信等渠道第一時間向納稅人、繳費人推送政策,並利用在線訪談、視頻輔導等方式為納稅人、繳費人答疑解惑,也為稅務人員開展業務培訓。目前已經發布了6期130個稅收政策熱點問題解答。

二是及時制發操作指引,每一項政策出臺以後,稅務總局都及時制定徵管操作辦法,目前已經形成涉及支持防護救治、支持物資供應、支持公益捐贈、支持復工復產四個方面稅費優惠政策的操作實施指引。

三是及時調整信息系統。稅務總局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研究出臺政策的同時,提前做好信息系統調整的準備工作,確保政策一出臺,信息系統就能夠順暢地對接。

四是及時強化督導考核。稅務總局把政策落實情況納入績效考評體系,壓實各級稅務機關責任,加強督查督辦,嚴肅工作紀律,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的好政策能夠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3

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和重點防控物資保障政策落實效果如何?

患者醫療費用和重點防控物資這兩項重要保障政策,目的就是要確保人民群眾不因費用問題而耽誤救治,確保各地不因經費問題而影響疫情防控。目前,這兩項政策執行比較順利,總體情況良好。在患者醫療費用保障方面,財政部明確了確診患者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兜底,其中中央財政補助60%,對疑似患者的治療費用,按規定支付後由就醫地來制定補助政策並安排資金,中央財政酌情給予補助。截至3月2日,各級財政安排的疫情防控資金已經達到1087.5億元,現在看來醫療費用的保障是比較充足的,人民群眾不會因為醫療費用問題而延誤救治。

在重點醫療物資採購保障方面,充分發揮中央政府儲備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間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比如醫用N95口罩、醫用防護服等,由政府兜底採購收儲,解除企業生產後顧之憂,鼓勵重點企業保質保量增加緊缺重點醫療物資的生產。可以說這兩項兜底的政策,實際上是兩顆“定心丸”,也是兩針“強心劑”,讓患者和相關企業消除了顧慮,增強了信心,有力推動了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

4

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的稅費優惠政策有哪些?

在今年疫情發生以後,國家先後出臺了三批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的稅費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一是在支持防護救治方面。對於取得政府規定標準的疫情防治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個人取得單位發放的預防新冠肺炎的醫藥防護用品等免徵個人所得稅。

二是在支持物資供應方面。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納稅人提供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運輸收入免徵增值稅。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及居民必需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免徵增值稅。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購置設備允許企業所得稅稅前一次性扣除。對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組織進口的直接用於防控疫情物資,免徵關稅。

三是在鼓勵公益捐贈方面。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應對疫情的現金和物品允許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捐贈應對疫情物品,允許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無償捐贈應對疫情的貨物,免徵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另外擴大了捐贈免稅進口範圍。

四是在支持復工復產方面。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延長到八年。稅務總局階段性減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還有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的繳費,階段性減免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職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階段性減徵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單位繳費。鼓勵各地通過減徵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方式支持出租方為個體工商戶減免物業租金,這些出臺的稅費減免政策對於助力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正在發揮積極的作用。

稅務部門將堅決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確保國家已經出臺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同時不斷優化“非接觸式”的辦稅繳費服務,讓納稅人、繳費人實實在在的享受到這些政策優惠。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網


每日實時熱搜榜


不要混浠,物業公司不是法定抗疫主體,社區可以吸納更多志願者。不要當機會主義者同業主矛盾加深。上班是你工作職責,三班倒有問題嗎,你這樣說沒休息暴露平時人員不足,混點。其實封小區後多個門變成1個門,怎麼還會不能輪休,並且有志願者協助。


水電好匠


疫情其間補助與否是由物業公司決定。第一,個人認為應該給予適當象徵性的補助,以提高責任心與積極性,畢竟疫情其間保安也的確辛苦,第二,要把這個費用轉嫁到業主身上還得經過業委會通過,應得到業主支持和同意才行,個人認為不應該,國難當頭不是以種種理由爭加業主負擔,而是從各個方面樹立起物業公司的正面優良形象,對公司來的發展壯大會起不可估量的作用。


專科治腦殘1


物業公司有腦子呀?見縫插針。還是不是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了?你一個小小的公司就想剝削勞苦大眾了?堅持自治


刪滁俄你有過痛


給予適當補助是可以的,疫情期間的確物業人為了廣大業主的平安,舍小家顧大家,忘記了自己的安危,不計報酬,還偶爾受到各種不懂事理業主或外界人的辱罵,補助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提高物業費畢竟是一個社會一個小區全體業主長久付出的事情,要考慮到高,中,低各個層次的業主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和大多數人要需要購買的相應的物業服務問題,提高標準就要提高服務,物業也要提高成本,雖然我是物業人,但是我還是不提倡因為疫情的付出就提高物業費這一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