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紀


刻於東漢熹平二年(173)

碑文7行,行25、26字不等,共計173字。

今在漢中市博物館。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04


此刻於東漢熹平二年(173),全稱“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紀”,亦稱“楊淮碑”。楊淮、楊弼兄弟是《石門頌》中司隸校尉楊孟文(楊渙)之孫。東漢熹平二年(173)二月,同郡卞玉過石門,見《石門頌》,有感於楊氏祖孫業績,因作此表紀,故又稱《卞玉過石門頌表紀》。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楊淮表記》原石局部一


《楊淮表記》為摩崖隸書,碑文7行,行25、26字不等,共計173字。該碑書法奇逸古雅,與《石門頌》相近。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楊淮表記》原石局部二

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評此石雲:“潤澤如玉,出於‘石門頌’,而又與石經《論語》近,但疏蕩過之。”誠如康氏所言,“楊碑”最大的書法特色就是古奇縱逸,疏蕩天成,後世之《爨龍顏》、《靈廟碑》大由所出,其字樸拙真率,巧奪天工,觀之則生迥出塵寰,飄然物外之感。 但凡古隸,尚欠周正規矩,唯獨於此,天人合一,而古意存焉。日常臨寫,心摹手追,渾思度外,可矯帖學習氣之弊。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楊淮表記》原石局部三

《楊淮表記》書法雄古遒勁,筆勢開張,用筆沉著紮實,結字參差古拙。其章法,因石勢而書,縱成列,橫不成行,字態因字立形,疏宕天成。如第六行“也”字,為此行末字,故形體較大,第七行“過、此、追、述”四字,波筆舒展,極盡開張之勢。石壁上部寬而五、六、七行行距遠,下部窄而行距密,渾然天成。若將此刻與《石門頌》、《開通褒斜道摩崖》等視為一組,與同時期山東曲阜一帶《史晨碑》、《孔彪碑》等廟堂碑相較,則見兩地迥異之地域書風。

漢 楊淮表紀 欣賞


以下推薦的是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梁啟超舊藏)。張祖翼題簽。鈐:“逖先”、“任公”、“嗣 私印”、“啟超” 等印。張祖翼、梁啟超遞藏,附梁氏題跋。系清道光年間拓本,為所見清拓中最優者,以下局部圖為申屠衛政先生裁拼為便於臨習製作的冊頁。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楊淮表記》整拓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漢 楊淮表紀欣賞,感謝分享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