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古代史”積累的那些事!「常識積累」

“古代史”積累的那些事!「常識積累」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讓眾多考生頭疼的題目非常識莫屬了,所謂常識需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所以很多考生在複習的時候完全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學習常識,中公教育就對此進行答疑解惑。


在常識中包括兩大類別:一類是科學技術,另一類是歷史人文

科學技術包括的範圍比較廣,基礎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都可以考察(查看 );另一方面歷史人文表面上看起來也是龐雜無序,但稍加分析會發現歷史也有其自然規律。

根據社會形態的變化,歷史可分為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三個階段。

1840年以前為古代史,處於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期間;1840年到1949年為近代史,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期間;1949年以後為現代史,處於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期間,但一般考察歷史的時候,不會將範圍擴到現代史中來,所以我們重點學習古代史和近代史即可。

關於古代史:

整個古代史其實就是個封建制度逐漸成熟的時代,因此在學習古代史的時候應重點把握封建制度。整個古代史以秦朝作為分水嶺,秦朝以前屬於奴隸社會,秦朝以後則為封建社會,所有的朝代我們可以通過歷史朝代歌先瀏覽一遍: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兩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根據這首朝代歌我們記住,古代史朝代一般從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這幾個朝代。縱觀古代史,會發現歷史潮流中朝代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那麼朝代在大統一和混戰時期可考察的內容也有所不同。

往往一個大統一的朝代下,會有完整的制度體系,因此在西周、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時期我們應該重點學習該朝代的制度,比如說西周有分封制、井田制、禮樂制。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就有了諸侯國,西周時期周天子與諸侯國共同治理國家,因此西周時期屬於分權制的國家,並不存在君主立憲制,到了東周政治局面發生扭轉,周天子權威日漸衰落,而諸侯開始強大並且爭霸,於是就有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局面,併產生了相應的一些列典故和成語。那麼我們既可以考察這一制度本身,還可以考察在這樣制度下產生的歷史事件,比如我們可以考察在分封制下週朝是否是統一集權制的,各諸侯國之間爭霸時產生了諸如退避三舍、尊王攘夷、圍魏救趙的故事與主人公的對應。除了西周的制度,還有諸如秦朝的三公九卿、隋朝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廢丞相設三司等制度都可以採取這種方法去相應的瞭解。

在一個混亂時期時,由於政權的不穩定,自然也就沒有完整的國家制度,而與之相反文化卻能夠大放光彩,因此在歷史中混亂的時期我們往往可以考察文化。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東漢末年的三曹七子、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和謝靈運、宋詞。唐朝雖然是個統一的朝代,但因為思想相對開放制度相對鬆弛,所以唐朝文化璀璨,因此我們就有了唐詩。那麼在考察這些詩詞歌賦時我們可以考察詩詞的內容、派別、作者的對應、或者詩詞中某字詞的含義。比如說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中落下與孤鶩齊飛中“鶩”指的是?

那麼按照這種有時間順序有主次重點的去複習古代史,能夠讓考生事半功倍哦。



更多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相關知識,請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