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家风,一个古老而久远的话题,又被今天的我们热议,那是因为它永恒不变的价值被时代重新认识,赋予新意。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可谓道破家风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一个人的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都能体现出家风的传承。家风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举止修养和行为具有非常深刻、持久、独特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力量。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早学习的榜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等,都会体现出父母的影子,家庭的烙印是通过父母的加热和过滤而传给子女的。在家庭中最好的或最坏的道德熏陶下,在善良或邪恶的品格影响下,孩子的性格渐渐成型,所以家庭又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在这所“工厂”里,我们带着被打造出的不同的“模板”走向社会进入新的家庭。我们在新的生活中,感受原生家庭家风的完美和缺陷,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修为弥补自己的人生。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品格的孩子。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更直接影响到他们自己的生活。家庭关系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孩子感受到的是和善和美好,就会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他们未来的生活就会有阳光的照耀。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在我接受咨询的案例中,有一对年轻夫妻,婚后经常吵架,在妻子怀孕100天的时候,妻子在自己父母家养胎,俩人为了小事当着父母的面又吵了起来,女方的妈妈看到了,就当着女婿的面对女儿说,我早就说过,你跟着他要吃很多苦。女婿气不过,离开了家,有两星期不和妻子联系,连个短信都没发,妻子为此每天都在哭。

男方说,平时只要一到岳父母家,他就特别容易发火,平日小两口吵架大都是因为妻子提及他父母而引起的。他们结婚时岳母有个条件,就是孩子要姓他们家的姓,从他俩的情况看,俩人结婚,男方明显无法融入女方的家庭,所以他们吵架大都是因女方父母引起。矛盾激化以后,岳父母明确要求女儿和丈夫离婚,双方家庭都开始介入了,男方的哥哥连夜开车两个小时赶到北京,带上弟弟一起去赔礼,可女方的父母说什么也不肯原谅。这样疲惫的生活状态维持了三四个月,最终也没有结果。男方来咨询,这样的婚姻还要不要继续?

其实,生活中因为处理不好和双方父母的关系,而影响了小家庭的生活甚至最终结束婚姻的年轻夫妻,不是少数。我想说,一个人的成熟意味着他是独立的,独立往往是相对完整的表现;独立不是特立独行,特立独行是失衡的表现。凡事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坐标开展,也只能说明你很少把自己放在家庭成员的位置上,而是把自己孤立在家庭之外,以“我”、“她们”来把自己和家庭区分开来,作为一个点评者对家庭里的事和人来进行评判,而不是作为一个当事人来感受家人和家庭生活。

一个人的个性成熟意味着他是可以相处的、有弹性的、不麻木、表里如一。与家人的相处可进可退;对待家事有弹性,能屈能伸;面对爱人和家人备受伤害,富有怜惜爱护之心;所想所说所为有一致性。

如果一个人在家庭中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并且找不到自己的家庭位置,他言行上飘浮于家庭之外,而感觉上又希望容纳于家庭之中,这显示出他对家庭生活不适应。一方面内心渴望美好的家庭生活,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去成全美好家庭。对亲人的内心反对或反抗也是他自卑与无助的表现,但他不甘于或者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内心缺失,以虚拟的强势来迎战家人的不满,有的把自己建树成高尚不俗之人,有的逃避现实表达自己与世无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真实的自己与怯懦的自己的角斗,结果有三种可能,一种是自己越来越真实;一种是自己越来越怯懦;还有一种是真实自己与怯懦自己和平共处,自己会越来越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