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EMPAcc18期學員專訪

人生至善,就是對生活樂觀、對工作愉快、對事業興奮。

——布蘭登

程秋高:我有我的小信仰 | EMPAcc18期學員專訪

程秋高 EMPAcc18期學員 上海良信電器財務總監、董秘

“我們到外面採訪吧,在這裡該打擾別的同學休息了。”採訪程秋高是在週五“企業兼併與收購”課的午休間隙,這是一番寒暄後他的第一句話,讓筆者印象深刻。

他戴著厚如酒盅的圓眼鏡,談鋒很健,態度卻謙和。談及生活和工作,有一種飽滿而樂觀的感情洋溢,很能感染人。他是“八零後”,是那種能把理想和激情結合起來,保持持久工作、學習、生活熱情的人。不說凌雲壯志,卻著實有一些小成長;不說膽大心雄,卻著實有一些小勇氣。他好學習、他敢拼搏,他有他的小信仰。

我有我的小成長

“小時候家裡的木桌子抽屜裡總會有一些賬本,類似於分類賬,紅紅綠綠的,只覺得怪有意思的。”

2007年,剛剛踏出校門的程秋高從深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成本會計起步,開始了他的財務人生。談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程秋高用了“有幸做了成本會計”的說法。在他看來,成本會計在財務領域是一個技術型的崗位,尤其在大的製造型企業中,比如富士康、比亞迪、華碩這樣的代加工企業,往往與IE(工業工程)相結合,跳脫出單純的會計領域,能夠增進對公司、工廠以及現場管理的瞭解。自己的職場第一步——在比亞迪擔任成本會計的從業經歷,不論從眼界還是專業技術上,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初步入職場,程秋高和很多年輕人一樣,面臨著必須從頭學起的窘境。“剛開始的時候,我進去做的工作和我們學的東西基本上不怎麼搭尬。我們上的ERP系統,裡面需要維護一些數據,和財務、總賬、分錄關係都不大。”當然,對於一個“有心人”來說,每一份工作都不怕從頭學起。程秋高接受的第一個任務是協助創建公司的成本中心以及維護物料價格,這個任務本質上屬於ERP的設置,更多牽涉到前端運營業務。程秋高看準了其中的實操機能,下功夫、花力氣,勤上車間走動,一來二去和車間主任、技術工程師都建立了聯繫,從中瞭解並一步一步吃透公司業務和實際運營情況。在程秋高看來,這樣的工作也許不像編表、做財務分析那樣駕輕就熟,但幫助了他從公司的業務角度出發來理解財務與會計工作。甚至,一定程度上幫助他提前進入了管理會計的領域,因為成本會計本身就是管理會計的一部分,它與提升企業經營業績(即減少損失、降低成本)是密不可分的。

程秋高選擇會計作為專業並非一時興起,很有一些家庭淵源。他的外公是縣城衛生院的老會計,他的爸爸在村委會一管賬就是幾十年。彼時的會計不比現在豐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出納、管錢,偶爾也能做個簡單的預算。兒時的程秋高並不知道什麼是會計,對於長輩的職業只有“記賬”的模糊印象,但卻對數字有天生的敏感,數學成績一直是拔尖的,背加減乘除、撥弄算盤從來不在話下。那時候的他並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也會成為父輩那樣的“賬房先生”。後來考上大學,報志願前夕,也許冥冥當中有這樣一種念想,想起了小時候家裡那張木桌子抽屜裡花花綠綠的賬本,想起了父輩撥弄著算盤、一筆一劃在賬本上記下的數字,他在志願表上寫下了“會計學”三個字,從此和它結下了不解之緣。

程秋高:我有我的小信仰 | EMPAcc18期學員專訪

我有我的小勇氣

程秋高:我有我的小信仰 | EMPAcc18期學員專訪

“當時很年輕,相當衝動,就是覺得自己不喜歡做這個事情,就要馬上去做出改變,根本沒去考慮,在上海又要租房子又要吃飯有多大的壓力。”

程秋高在比亞迪工作了三年,先是負責管理手機零部件事業部下各工廠的成本月結,提供成本核算、成本還原邏輯,統一工廠彙報口徑;後來擔任了SAPFICO關鍵用戶,實施過BI項目、三星工廠上線、模具工廠上線、衝壓工廠上線,同時負責SAP系統核算架構的搭建、成本相關主數據維護以及其他數據檢查。單純的成本會計已經不能滿足程秋高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他毅然從比亞迪這個在旁人看來穩妥的大企業中跳槽到了“捷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事實上,從比亞迪出來時,程秋高面臨著職業生涯的岔路口,是否要轉頭去做正吃香、偏IT化的財務ERP顧問,程秋高有過迷茫。但是在重新找工作的過程中,程秋高逐漸認識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選擇繼續在財務這條路上深耕。

捷普科技是一個製作電子線路板的外資企業,程秋高在那裡如願拿到了“BU會計”的職位(BU,Business Unit的簡稱),真正踏入管理會計的範疇。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後,程秋高就發現,外企層層上報的規章制度讓自己在工作上的主觀能動性大打折扣,專業發展的職業天花板也較低,不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四個月後,程秋高毅然決然“裸辭”了。

在比亞迪工作三年後跳槽,跳槽四個月就“裸辭”——沒有找到下家,當了一個月的“無業青年”,滋味並不好受。“當時很年輕,相當衝動,就是覺得自己不喜歡做這個事情,就要馬上去做出改變,根本沒去考慮,在上海又要租房子又要吃飯有多大的壓力”。回想起當年的決定,程秋高自己都訝異於曾經的年少輕狂。用現在的理性來考慮,他覺得“當時不應該那樣,還是應該有下一家的意向再去辭職,當時太沖動了。也是因為那時沒有家庭,顧忌相對少。”

裸辭後,程秋高海投了近一個月,接到了“上海良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面試電話,一番面試下來,HR對於程秋高的專業能力與工作經歷很是認可,終面是財務總監,總監直接端著電腦,打開了一套管理報表,問程秋高懂不懂、懂多少。程秋高訝異於這樣獨特的面試方式,更被這位特立獨行、富於實幹精神的總監所折服,最終決定試一試這份工作。

從浦西閔行漕河涇到浦東最北邊的外高橋保稅區,程秋高開始了自己的嶄新旅程。先是作為高級核算會計主任,從半成品的成本分步核算做起,牽頭細化、完善了公司的成本核算體系,規範了公司的庫存盤點流程、模具付款登記管理流程、輔料核算辦法,為管理報表提供準確數據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一年半後,公司的財務經理離職,程秋高順理成章接任。

畢業五年,近三十而立,程秋高登上了屬於自己的新臺階,“上了這個崗位之後,屁股決定腦袋,見識確實就不一樣了”。 隨著職位的晉升,眼界越來越開闊,考慮問題的角度也發生了變化,從單純地從會計角度考量,到綜合考慮稅務、資金、與其他部門的溝通以及公司的特殊需求等等。

如果沒有當年毅然決然的“裸辭”,程秋高會不會有後來的際遇呢?世事沒有“如果”。我們很難用現在的理性評判過去的選擇。也許,正是因為年少時的孤勇,促成了現在的“他”。

程秋高:我有我的小信仰 | EMPAcc18期學員專訪

我有我的小信仰

程秋高:我有我的小信仰 | EMPAcc18期學員專訪

“我認為我們工作包括生活,都是有一些信仰的,信仰不只是宗教的東西,信佛或者信基督,它在我的理解裡是一種信念。”

財務經理是程秋高事業的另一個起點,短短五年時間,他又升任了財務總監,更兼任了董事會秘書。職位的升遷讓程秋高在學習與個人提升上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2016年,程秋高參加了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首席財務官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那次學習對我的事業是一個階段性的拓展,我對學習的願望,從那個時候重新被點燃了。”在程秋高看來,單純從財務的眼光看待事物是狹窄的,“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提高了核算的效率,這促使財務人必須實現轉型,朝著更專業化的角度邁進。IT技術的成熟是解放財務人,還是讓財務人失業,關鍵在於個人的能力與應對。一個財務人,如果不好學、不求變的話,他只能被淘汰。要想不被淘汰,只有加快學習的腳步,把自己的路越走越寬,走精英型財務的路子,才能在職場上受到青睞。”

和SNAI的緣分並沒有隨著首席財務官班的結業而結束,程秋高在上課時候瞭解到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的EMPAcc項目,當即決定報名,並順利通過了EMPAcc18期面試。

提起已過半程的學習時光,程秋高變得滔滔不絕起來:EMPAcc這個學位性價比非常高,不單純指價格,而是就時間的投入跟產出、學位本身的含金量綜合而言。歷次母校的課程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學校的師資力量、課程安排非常優秀,夏大慰教授和我們講的博弈論,那是我第一次聽,原來都不大知道這個東西,聽得真的是很入神;李扣慶院長講企業戰略讓我非常受用;劉勤副院長講的會計信息化讓我印象尤其深刻,他說所謂會計電算化根本不是手工賬搬到系統裡這麼簡單,而是從前端讓業務部門把初始的數據帶著業務一起先錄進去,實現聯網,不需要再人工對賬、盤點,從根本上杜絕了作假的可能,也大大提高了數據分析效率……

在學校汲取的知識程秋高並不只將他們停留在考試,而是反哺到工作中去,“我知道了會計信息化已經發展到一個什麼程度以後,回到工作中也會反思,然後去跟IT交流,研發的系統可以實現什麼樣的提高,我們財務的系統,HR核算工資的系統……這些都是可以串聯起來,實現聯動的。”

十年工作,十年學習。“在學校的時候想不到太多,也很難想到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只在心裡有一個大概的方向,知道以後就是做某一類職業的。充其量再從別人嘴裡道聽途說,知道哪一個細分的崗位會好一點。”十年前的程秋高剛從南昌大學會計學專業畢業,和很多人一樣,這個少年人感到迷茫——對人生選擇的迷茫、對生活不確定性的迷茫。

隔著十年望回去,今天的程秋高對於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明晰的目標:“下一步我想考高會,另外在明年上半年順利拿到EMPAcc的學位,同時保持閱讀的習慣,年紀越大就越感覺讀書的時間變少了,但是要讀的書卻變多了,時間太少,要做的事情太多,時時都感到一種緊迫感”。對於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更切實的感悟:“我認為我們每個人終究都是要有一些信仰的,信仰不只是宗教的東西,信佛或者信基督,它在我的理解裡是一種信念——你活著是為了讓什麼東西變得更好。比如,讓你的家庭經濟環境更好,讓你的父母更舒心、更放心、不操心。我覺得人活著,這種小信仰還是要有的。活得開心一點、讓家裡人也開心一點,讓全家人負擔小一點、平安快樂,這就是我現階段的小信仰。

常年與數據打交道,容不得半點馬虎;不斷湧現的新技術、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變革,隨之而來的工作壓力可想而知。程秋高坦言近幾年自己運動都變少了,學生時期的籃球、游泳時間,現在除了被繁忙的工作擠佔,還被家中的“大寶”和“二寶”甜蜜佔領。“有了大寶、二寶之後,大部分週末時間就在孩子身上,一手一個,逛逛公園、去遊樂場玩耍、去海邊遊個泳什麼的,工作之外的精力都放在了他們身上。”談及此,程秋高搖搖頭,化不開的笑意卻爬上這位年輕父親的臉龐……


撰稿:吳周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