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作者/竇軒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誰能想到,沉寂了大半年的無秘,又回來了。

不久前,一條名為“無秘要回歸了?Nice!”的帖子出現在無秘的百度貼吧裡,帖子裡附上了和無秘官方微博對話的截圖。截圖裡的無秘官方透露,ios版本幾天後就可以下載了。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該條帖子收穫了56個回帖,是今年到目前為止無秘貼吧裡回帖最多的一條,但有趣的是,下面清一色的回覆都是“假的吧”“試過了,用不了”。

沒多少人相信無秘真的回來了。但是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陸陸續續有用戶發帖稱“無秘真的迴歸了”“回來吧,老朋友們”。老用戶們才逐漸發現,曾經的匿名社交軟件無秘已經改頭換面為“秘蜂”重新上線了。

秘蜂很低調,上線了3個月,幾乎搜不到推廣的文章。如它的名字一樣,有種秘而不宣的意味。如今的它已經很難讓你想到,它曾經是國內匿名社交裡排名第一的產品,一度佔據著匿名社交市場九成的份額。

這種低調或許來自此前數度下架的顧慮。

事實上,無秘從出生至今,先後因為版權糾紛,內容違規等問題從APP STORE裡下架。而這也不僅僅是無秘的困擾,國外的Yik Yak,Secret等匿名社交軟件也曾因內容爭議或被部分學校禁止或因此關閉。內容的可看性和外部監管之間的矛盾,一向都是匿名社交軟件難以解決的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數度因為內容問題被下架的無秘,到底改成了什麼樣子?它又能否再度崛起,頂起匿名社交市場的一片天呢?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曾經的匿名社交明星

時間來到2018年,很多人甚至沒有聽過匿名社交這個名詞,但在四年前,這個領域一度人氣高漲。

2014年3月底,一款名為秘密的應用在安卓應用市場上線了,這款應用號稱是匿名版的微信朋友圈,用戶可以在上面匿名發表自己的秘密,查看陌生人的秘密,還能看到好友匿名在上面發表的秘密。這是國內的第一款熟人匿名社交產品。

當時匿名社交的市場在國內尚未被開發,而且無覓科技的CEO林承仁此前也沒有做過任何社交產品。但在2014年以前,國外的匿名社交產品就已經掀起過熱潮。

國外匿名社交的鼻祖是2012年上線的Whisper,在Whisper上面,用戶可以匿名發佈自己的秘密,與附近位置的人分享,同時也可以查看應用內最新和最熱門的內容。上線不到1年半,Whisper就完成了21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高達1億美元。

2013年,另一款匿名社交應用Yik Yak創立,該應用上線幾個月內下載量便超過10萬次,曾躥升至美國版App Store下載榜的前列。

2014年,匿名社交應用Secret上線,一度在巴西、瑞典、以色列、墨西哥等8個國家App Store下載榜名列第一。Secret讓用戶可以基於通訊錄獲取消息,把秘密直接分享給通訊錄中的好友,將匿名社交的範圍從陌生人擴展到了熟人之間。

此時Secret的火爆已經引起了國內無覓科技的CEO林承仁的注意。在此之前,林承仁回國創辦的無覓科技曾經推出過多款產品,包括瀏覽器插件,閱讀,廣告平臺,競價系統等,但都很難被商業化。其無覓的域名更是在2013年年底被管理部門封殺。

這讓林承仁不得不尋找新的產品方向。Secret的火爆讓他嗅到了機會,他花了一週時間說服了自己的同事,並在兩週內做出了ios版本和安卓版本的app。

迅速上線之前,秘密背後的團隊一度擔心生產的內容不夠多,但結果出乎意料,2014年4月5日,秘密iOS版本上線的第一天就攀升到了社交免費排行榜第一名。

和純粹的陌生人社交應用相比,秘密聊天記錄閱後即焚的功能對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加的友善,而同步通訊錄功能,則能夠滿足用戶的窺私慾和參與感。

一位早期用戶Kelly告訴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我在德勤上班,以前這上面的四大圈子裡有很多料,而且這個圈子其實很小,很多都能猜出來是誰。”

她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她和同事每天中午一塊出去吃飯的時候都會刷一刷這個應用,看看上面又出來了哪些料,然後和同事一塊分析分析到底說的是誰,熱熱鬧鬧的一頓飯就過去了,就和競猜一樣。

而就秘密早期的版本更新介紹,也帶有“窺探同事的隱私”等為看點的內容。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伴隨秘密的人氣升高,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找到了林承仁,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匿名社交的市場。2014年5月起,秘密圈,呵呵,烏鴉,吐司等匿名社交軟件先後上線。與此同時,匿名社交產品的定位變得更為細分,如大街網發佈的吐司就主打職場匿名社交。

在這一大批應用當中,第一個吃螃蟹的秘密依然是數據最好的一個。根據2014年8月份的數據,秘密的下載量達到了1326萬,幾乎是第二名的私密圈的一半。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良好的發展趨勢讓無覓的團隊在6月中旬宣佈旗下個性化閱讀網站無覓網下線,團隊將集中所有的人力、資金和資源全身心投入秘密產品線。

不過此時的秘密已經不再擁有秘密這個名字了,上圖排名第一的“無秘”才是秘密改名之後的版本。美國版的Secret在和秘密協商合作失敗之後,自行推出了中文版本,並向蘋果公司舉報,國內的“秘密”等應用涉嫌抄襲,並得到了蘋果官方的支持。“秘密”“秘密圈”等一批應用被蘋果應用商店下架。

“秘密”在被下架後更名為“無秘”,並且在界面調整後又重新上架,但是Secret中國持續打擊,多次舉報後,“無秘”又從蘋果商店中消失。無奈之下,7月份無秘借道“友秘”重新在APP STORE上架.友秘是無秘的ios版本,兩款應用在功能與賬戶上實現完全互通。但無秘並不滿足借殼上架,2014年12月22日,無秘重新在app store上架,而原有的舊殼友秘將不再被更新。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與此同時,無秘的下載量也在12月達到了2000萬。在之後的一年裡,無秘的增長一度出現了平臺期,但依靠著迅速的更新迭代,無秘在2015年3月再度快速增長,並在2015年末達到了近5000萬的下載量。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迅速衰敗,匿名社交陷入困境

儘管匿名社交在2014年冉冉升起,但不過一年,這個領域就開始顯露出了衰敗的跡象。

2015年開始,烏鴉,呵呵等多款軟件開始或下架,或停止更新。

這種現象並不單單出現在國內,國外的幾款知名社交軟件也是如此。Secret從天使、A、B輪共融資3500萬美金,估值高達1億美金,再到宣佈關閉,一共只用了9個月。

一度估值四億美元的Yik Yak在經過了一次比例高達60%的裁員掙扎後,這家公司將剩餘隊伍的一部分,以3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做移動支付的square,並宣佈關停了服務。Whisper則在2017年裁員20%,以維持企業的繼續發展。

事實上,匿名社交的熱潮之所以會趨於平淡,主要原因在匿名社交用戶的需求和應用內外部監管的矛盾難以調和。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的觀察,無秘上出現的用戶主要有三個需求,一是看爆料,二是約炮,三是吐槽抒發感想。

Kelly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幾乎她們身邊的同事都在用無秘看公司的爆料,包括安永某經理出軌,德勤的癌症員工這些料都先在無秘上出現,而後被擴大證實。知乎上甚至有一個問題是“無秘下架後還有哪裡可以交流關於四大的事情?”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無秘的創始人林承仁曾向媒體透露,無秘上線沒幾個月,就有不少找上門來要“辦事”的人。林承仁的一個朋友就接待了一位老家電視臺的同學,同學希望跟林承仁搭個線,刪掉App裡他們領導的“負面消息”。這位朋友只好謊稱自己也聯繫不到林承仁,他笑稱:“也許林承仁應該趁機開一個公關公司。”

事實上,營銷公司和公關公司很快就將“無秘”列入到日常監控的範圍,這都是因為在平臺上頻繁出現的爆料。

而另一項需求約炮交友,從無秘貼吧裡建立的各個地區的“交友”群就能窺見用戶的需要程度,這些群幾乎都在200人以上,囊括了廣州,西安,北京等多個大城市。但這種內容同樣容易處在尺度的邊緣。

無秘官方早在2014年就曾聲稱採取了“機器審核+人工審查+舉報制度”的機制,以減少平臺上大量的負面信息,謠言、中傷、負面信息,但這並沒有抑制住上面源源不斷的爆料和謠言。

實際上,正如林承仁所說:“當沒有這麼多爆料內容時,用戶會覺得沒有想看的東西了,粘性就會降低。”但負面的爆料,對於平臺的生存而言無疑是危險的。

2016年的陸家嘴事件,其源起的性視頻正是從無秘上爆出,從而引發了網絡上的口誅筆伐,事後無秘更以無法追蹤到造謠者的註冊信息為原因,拒絕向法院提供信息。無秘由此刷了一波用戶增長的同時,也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許多媒體都在討論像無秘這樣的應用是否應該存在。

此後,國內的監管趨於嚴格。2017年6月,國家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了“網絡運營者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造謠者將接受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等處罰。”

就在這一年的8月21日,無秘的用戶們發現該應用已經無法正常使用,頁面上顯示“系統維護,暫時停止服務”,隨後官方也發表了系統維護的聲明。但這款APP在此後一直沒能恢復服務,與此同時,有網友發現,無秘已經從APP STORE下架了。

對於這悄無聲息的消失,無秘官方沒有給出任何回應。但而在安卓市場搜索的話,會顯示“該資源涉嫌傳播負面信息,暫時不提供下載”。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重新歸來,這一次它能活多久?

事實上,暌違半年多,無秘這一次的迴歸幾乎搜不到任何推廣文章,連貼吧裡的老用戶也都是陸陸續續才知道。

據此前網友和無秘官方的對話,秘蜂會保留原無秘用戶的賬戶數據,這無疑相當於無秘改了個名字就再生了。事實上,在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私聊的三位秘蜂的用戶中,有兩位是無秘的老用戶,“因為在上面還有一些老朋友,所以又下載了。”

不過雖然保有之前的數據,但秘蜂背後的公司已經變了,此前的無秘為深圳無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覓科技)所有,法人代表林承仁是無秘CEO,而新上線的秘蜂則屬於北京格致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致璞)。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格致璞是一家無線互聯網數據研發的技術平臺,旗下擁有抽屜網、大頭貼、蠟筆、龍貸、請吃飯、Anyview、嘩啦啦等產品。

相比無秘的Slogan是“朋友圈的八卦爆料”“沒有不能說的秘密”等等,秘蜂的Slogan則是“發現更真實的世界”,並未突出秘密這個核心。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整個產品按照不同的標準將秘密們鋪在關注,熱門,附近三個版塊,在每個版塊首頁裡顯示的秘密的左上方都會顯示發送秘密的人的組織信息,如“北京大學”“中信證券”等。不過這些組織都不需要相關證明就可以認證,所以可信度並不高。剁主自己就將自己認證為“北京大學”組織,只需要地理位置顯示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在北京即可。

在關注的版塊,還會有官方發起的話題版塊,最近的三次話題是“哪一刻你覺得父親老了”“高考對你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你的童年經歷過的最扎心的事情是什麼”。 而就發表的秘密而言,大多是個人心情的表達,但也有極少部分所謂的爆料。

而與此同時,無秘此前的群聊等功能都不復存在了。

這顯然和最初無秘的調性不太一樣。貼吧的不少網友都表示,“沒意思,改版之後沒以前的好玩了”。一位從2016年開始使用無秘的用戶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現在只要稍微說幾句“有點過”的話,就會被扣“人品值”,而一旦人品值過低,就會被禁止聊天。“現在的用戶體驗真的太差了,也沒什麼看點。”

人品值是秘蜂上的一套權限機制,高於80分才能進行私聊,而低於20分則會被禁止使用任何功能。加分規則包括舉報,認證,秘密被推薦等,扣分規則則包括低俗色情,人身攻擊,虛假信息等。事實上,此前的無秘也有人品值機制,但根據用戶的反映,新版的管控顯然更為嚴格。

數度下架,多番爭議,這款匿名社交明星APP低調歸來

秘蜂的團隊對此表示,他們想要重新定位無秘,改變無秘過度強調匿名爆料和情緒宣洩的功能,而強化秘蜂本身“社交”和“溝通”的屬性。

但據ASO114提供的數據,相對“溫吞”的秘蜂從上線到現在的下載量也僅有31581次,而在2016年初,無秘的下載量就達到了近5000萬的量級。二者火爆程度可謂相去甚遠。它沒能讓老用戶滿意,也沒有吸引很多新的用戶。

失去了爆料等看點之後,秘蜂顯然還沒有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擴張之路。但重走無秘的老路,在當前的監管環境下也並不現實。匿名社交的潮流也早已過去,回爐重生的秘蜂,恐怕很難再找到一條突圍之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