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馬未都:古玩文玩怎樣盤

馬未都:古玩文玩怎樣盤

“盤”在古玩界也是術語,辭典上查不到的。《說文解字》盤就器皿,引申它義七八種都是後來的事情,由圓形器皿本身,引至類似的東西(如磨盤),再引申迴旋纏繞(如盤旋),再引申仔細追究(如盤查),等等等等,但凡此種種,就是沒有古玩界所說的“盤”。

馬未都:古玩文玩怎樣盤

此盤非彼盤,大致是講古玩在手中把玩之際,將其變得瑩潤可人,因此盤玉為第一,盤木為第二,其它就隨主人意了。可以把玩的器物經過“盤”,除了瑩潤之外,更多了一層親近,這層親近的文化含義豐富,讓東西顯得細膩熟舊,也算是另一種“包漿”。

馬未都:古玩文玩怎樣盤

但此種包漿與自然形成的包漿有所不同,視覺上有差異,敏銳者一望便知,遲鈍者反覆觀察也如墜五里霧中。盤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最細膩最耐心的打磨。過去工匠製做文玩,打磨耗去大部分時間,故有三分做七分磨之說。玩主如嫌磨工還不細,就自己準備一個小口袋,依次放入蕎麥皮,穀糠,細麩,甚至棒子麵,層層遞進,直至寶光四射才算心滿意足。清朝的遺老遺少就是這麼遊手好閒過日子的。

這兩年由於文玩小件風靡,盤被好事者分為“文盤”、“武盤”,聽著就知前者文明些,後者生猛些,依我看這類文武大可不必分清,本來也分不清,人文則文,人武則武,與東西不相干。你光脊樑穿褲衩站馬路當間兒,手裡拿一個物件,怎麼也“文盤”不了;反過來,你一個人躺在床上,左手夫人,右手把件,想“武盤”夫人也不幹哪!

盤就好好盤吧,虎踞龍盤今勝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