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同為劉邦妃子,戚夫人下場悲慘,薄姬一生平安,為何呂雉放過薄姬?

常青


劉邦死後,他生前最寵愛的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下場悲慘。而另一位妃子薄姬,卻一生平安,最後還當上了皇太后。這個事件,很多地方說的很清楚,有書君就不贅述了。


同為劉邦妃子,呂后為何放過薄姬?



這個問題有書君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


一,呂后方面:


薄姬雖是劉邦嬪妃,卻並不受劉邦待見。唯一的一次同房還是因為劉邦在她的兩個小姐妹,管夫人和趙子兒的取笑中,起了好奇心,一時興起所致。


沒想到這次同房就有了身孕。懷孕以後的薄姬並沒有改變劉邦對她的熱情度,還是備受冷落,繼續在後宮坐著她的冷板凳。


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抵制強大,同情弱小。


更何況是深陷愛情囹圄中的呂后。年輕時從富家小姐嫁給混混劉邦。前半生貧困交加,顛沛流離,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和劉邦一起打下了江山,回過頭來丈夫卻被其他女人搶走了。



她心中那個氣喲,可想而知,只是礙於劉邦在世沒有發作而已。劉邦一死,情況就不同了,凡受劉邦寵愛的女人都被她囚禁。


但是對處境不如自己的薄姬,呂后心裡不但沒有怨恨,反倒有些許的同情,倒更願意網開一面。


再者薄姬出生貧寒,沒有家世背景,又不得寵,完全就是被邊緣化的一個存在。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呂后作為一個精明的政治家,自然沒有必要把精力放在一個對自己沒有任何威脅的人身上。


二,薄姬方面


薄姬出生貧寒,自幼喪父,靠魏氏宗親接濟長大,自小就知道生活的艱辛。後來嫁以魏豹為妻。魏豹對她倒是極其寵愛,可惜好景不長。魏豹被劉邦戰敗,薄姬作為戰犯家屬被髮配去織布。



經歷了顛沛流離,死裡逃生的薄姬,認清了生活的真相,變得對生活越加謹慎,凡事不爭不搶,只求安身立命。


有了兒子劉恆以後,她更是把重心全部放在了兒子身上,過著清靜,與世無爭的生活。連兒子劉恆也養成了謹慎的性格。


劉恆雖為代王。代地卻是封地裡最偏僻最貧困的一個地方,又和匈奴交界,是個危險之地。當時很多人不願意去,劉恆亳無怨言,不聲不響,一待多年,這完全得益於母親的教導。


地域的邊緣化和他們不爭不搶的性格,使得呂后對她們母子既無怨恨之情,也無戒備之心,反而成全她們母子一起生活。薄姬母子得以保全。


從呂后對待戚夫人和薄姬的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到幾點啟示。


女人沒有一定的實力,僅靠長相就想憑藉男人上位,是極其危險的。美貌不是終極武器。

人活在世上要懂得審時度事。當你沒有能力,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夢想時。你只能做好你自己。


凡事不可強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得勢時不驕傲,失勢時不絕望。保持良好的心態,低調做人,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不知有書君說的觀點,大家是否認同?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因為歷史走的是現在這條軌道,所以我們覺得戚夫人弱勢,下場悲慘,其實也就差一點點,這麼悲慘的可能就是呂太后了。

戚夫人是個有政治野心的人,在劉盈的太子位,在商山四皓出山之前,一直都不穩當,而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則咄咄逼人,幾度讓劉邦改變心意。當時的呂后,也是朝不保夕,戰戰兢兢的。

後來劉邦終究沒有成功的換掉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這個時候戚夫人失勢,被囚於永巷。這個時候戚夫人仍然存有幻想,還自己編了一首歌: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相伍!相離三千里!誰當使告汝!

徹底激怒了呂后,呂后於是毒殺了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把戚夫人挖去雙眼,斷了手足做成了人彘放在廁所裡,終致其慘死。

而薄夫人本來就不得寵,只是偶然的和劉邦春風一度,生下來了一個兒子劉恆,後來劉恆被封到了偏遠的代地,薄夫人也跟著自己的兒子一起去了,遠離了政治漩渦。其實如果不是後來功臣發動政變,劉恆會一輩子做代王,薄夫人也會一輩子就做個代國太后,對呂后和漢惠帝也沒有任何的威脅,呂后本也不是無道之人,又怎麼會動薄夫人呢?


經史通義


想詳細的瞭解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知道她們三個和劉邦之間的關係怎麼樣?

呂雉是劉邦的髮妻,她嫁給劉邦沒幾年,劉邦就開始走上了反秦的道路。

這時候的呂雉就和劉邦逼不得已分居了,呂雉留守在老家,劉邦是到處打仗。兩人成了異地戀,就是這種原因,致使劉邦和呂雉之間沒有什麼感情的。

後來,劉邦又開始和項羽爭霸天下,呂雉就被項羽抓走當人質去了。

呂雉的這個人質差不多當了有四年的時間。

劉邦在呂雉當人質的期間,因為當時的他是漢王,身邊的女人自然少不了,就是在這個期間他又認識了戚夫人。

戚夫人是混娛樂圈的,別管唱歌跳舞都是樣樣精通,在加上她年輕貌美。

劉邦見到她之後,基本上就不怎麼看其她的女人了。

結實戚夫人之後,劉邦打仗無論打到哪裡,他都會帶上戚夫人的,兩人形影不離,感情自是別人不能比的。

到了劉邦打敗項羽,呂雉回到劉邦身邊後。呂雉發現劉邦身邊的女人太多了,個個都是年輕貌美之輩,尤其是戚夫人,天天和劉邦在她面前秀恩愛。

此時的呂雉已經是人老珠黃了,劉邦是不大可能招她去侍寢的。

這時候對於呂后來說,兒子就是自己的命,自己的天,只要兒子在,劉邦百年後把帝位傳給兒子。

她自然就是皇太后了。這時候的呂雉早已想清楚,劉邦的愛不要了,只要兒子能繼承劉邦的江山就好。

偏偏也是在這個時候,戚夫人仗著劉邦對自己的愛。她開始惦記起來了皇太子之位。戚夫人想讓劉邦把皇太子的位置讓給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劉邦鬼迷心竅竟然答應了。

若是這樣的話,呂后肯定不幹呀。

呂后沒有本事說服劉邦不要換太子。但是,呂后有一樣戚夫人沒有的本事,那就是她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的關係都不錯。

呂后開始找到張良,張良給她出了一個計策。張良告訴呂雉,只要你能把商山四皓請來輔佐太子劉盈,劉邦就撼動不了太子的位置了。

呂后依張良的計策去實施了,果然如張良所料,在劉邦看到商山四皓站在劉盈身後時,他就告訴戚夫人,如今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了,他就像高飛的鴻鵠,即使我有弓箭也不能把他怎麼樣了,之後,劉邦再也沒提過換太子的事情。

到了劉邦去世後,呂雉的兒子劉盈繼承皇位。這時候皇權就等於落到了呂雉的手中。那個當年受劉邦寵幸的戚夫人,和他兒子爭奪太子之位的戚夫人,就成了呂雉最恨的人。劉邦剛死,戚夫人就被呂后抓了起來,呂雉不但殺了她的兒子劉如意,還把她做成了人彘。戚夫人是必須死的,要不呂雉解不了恨。

在說漢文帝的母親薄姬,薄姬也是一個可憐人。她和呂后一樣是不受劉邦待見的一個妃子。薄姬本來是魏王魏豹的妃子,當年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把魏豹給滅了之後,就把魏豹的妻子薄姬納入了自己的後宮之中。

劉邦也就是僅僅和薄姬有過一夜情而已,就是那一夜,薄姬懷了身孕,生下了後來的漢文帝。

在劉邦死後,呂后掌權了,她念及到薄姬也像自己一樣,可憐的很。

所以,她發了惻隱之心,就把薄姬打發到了自己的兒子代王劉恆那裡,享享清福去了。這就是呂后沒殺薄姬的原因。


史學達人


別看薄姬後來生下了漢文帝,其實她並不受劉邦的寵愛,所以不會激發呂后的嫉妒之心。呂后也沒有來得及傷害她,反倒是戚夫人備受劉邦寵愛,而且還在劉邦統治時期不斷作死,拼命為自己的兒子爭取太子的位子,而且甚至差點就成功了。這讓呂后肯定就記住了戚夫人,當呂后的兒子繼位之後,也就會千方百計的迫害戚夫人而不是薄姬。

在史書的記載裡,薄姬受到劉邦的寵幸只有一次,就那麼一次讓她生下了漢文帝。當時誰最受寵愛呢?正是戚夫人,她經常陪伴劉邦,因此也遭到了呂后的妒忌。

戚夫人還有一件事做得非常過分,那就是在呂后的兒子立為太子之後,戚夫人拼命為自己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爭取太子之位。呂后當時急得火燒火燎的沒有辦法,去請張良幫她想辦法。張良想出了一招,請來商山四皓為太子站臺,呂后的兒子也就是當時的太子才保住了。劉邦也才認識到呂后以及太子的厲害,這樣戚夫人想要把自己的兒子扶上太子之位的事情就沒有得逞。

所以呂后和戚夫人的矛盾是你死我活的矛盾,等到呂后全面掌權之後,自然要先迫害戚夫人。至於薄姬,她的存在感非常弱,而且她的兒子漢文帝當時也比較老實,乖乖聽話,沒有得罪呂后,也就逃脫了被呂后迫害的下場。


葉子評論


薄姬此人,實乃大福之人。她的一生,充滿了玄學意義上的不可思議。她遇上的所有大富貴,全都不是她主動爭取的,而是富貴主動找上門的,推都推不走,不要都不行。

薄姬本不是劉邦的女人,而是魏王豹的。

魏王豹是誰呢?是滅秦後項羽所封的十八個諸侯王之一,雖說實力倒數,但大小也算是個人物。

魏王豹女人無數,唯獨對薄姬情有獨鍾,最為寵愛。這並不是因為薄姬多有魅力,而是因為一句神秘的預言。

當時,有一個名氣很大的女相師,名叫許負。許負善於相面,據說準確度極高。

有一回,她被魏王豹請去玩耍,偶然遇見了薄姬。結果許負大驚,指著薄姬對魏王豹說:她將是天子之母。

當時正逢亂世,大家都在你爭我搶。魏王豹聽聞此言,樂得嘴都歪了:老子的女人若是天子之母,那麼老子不就是天子之父嗎?

從此之後,魏王豹野心大漲,積極加入了爭奪天下的隊伍之中,做起了“天子之父”的美夢。可是不久後他的封國就被劉邦滅掉了,他也被殺死了。臨死前,他還怪許負騙了他。

按照慣例,魏王豹的女人們都歸了劉邦。薄姬當然也不例外。

但劉邦並不喜歡薄姬,很長一段時間對她不聞不問。有一回,他聽到宮裡的女人在議論:聽說那個薄姬將是天子之母,可她連皇帝的面兒都見不著,咋生天子啊?呵呵,呵呵呵。

劉邦這個人,特別討厭勢利眼。別人嘲笑薄姬,他偏偏要幫一幫薄姬。

於是,當晚他就召來薄姬侍寢。但就這一回,薄姬就生了兒子劉恆。

此後,劉邦又把薄姬淡忘了。畢竟,助人為樂的事情不可能天天做。

而此時最得劉邦寵愛的,是戚夫人。

失寵的呂后對戚夫人恨之入骨,但對同樣不得寵的薄姬產生了同病相憐之感——這就是呂后沒對薄姬下毒手的原因。

薄姬舒舒服服地跟著兒子劉恆去了他的封地代國,繼續過著幸福而與世無爭的好日子。

這時候,皇宮裡卻發生了變故。呂后死後,周勃等功臣發動突然襲擊,滅掉了呂氏家族的勢力,並廢掉了他們扶持的小皇帝。

新皇帝選誰呢?他們一盤算,劉恆不錯。於是,劉恆就成了新的皇帝,史稱漢文帝。

而薄姬搖身一變,成了萬眾敬仰的皇太后。許負的預言,在這一刻終於實現。

不得不說,薄姬真是個洪福齊天之人。


趣談國史


性格決定命運,我覺得這句話用在這裡是合適的。

我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說,劉邦和呂后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夫妻關係,而更像是一同創業的合夥人,在一開始劉邦還籍籍無名的時候,呂太公就相中他,認定這個人以後一定能出人頭地,並把女兒嫁給劉邦而不是沛縣的官員。正因為岳父不是一般人,所以呂后也不僅僅是劉邦的妻子,她也有自己的班底。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

劉邦後期寵幸戚夫人,其實是拿戚夫人當擋箭牌去和呂后爭權,因為劉邦晚年多病且時常南征北戰,大臣們也開始站隊避免秋後算賬,呂后不知不覺中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勢力,等劉邦發現時為時已晚。於是他用戚夫人和劉如意去壓制呂后一派,只可惜戚夫人胸大無腦,對政治一竅不通,只知長袖善舞,劉邦也因為商山四皓和張良的倒戈而感到巨大的壓力,放棄了易儲的想法。畢竟劉盈軟弱也是自己的兒子,不虧。

戚夫人當年寵冠後宮,自然不把呂后放在眼裡,早已是呂后的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再加上還有一個劉如意虎視眈眈是王位的隱性繼承人。所以劉邦一死,呂后就快刀斬亂麻收拾了戚夫人以免夜長夢多。

薄姬之所以能逃過一劫,那是因為她感情之路很不順,也算是因禍得福。事實上並不只是戚夫人,其他在劉邦生前得寵的妃嬪也多被呂后處理了。薄姬當年被劉邦寵信了一次就生了文帝劉恆,她早就感覺到呂后的野心勃勃,於是請求和兒子前往封地,呂后一方面覺得她沒有威脅(畢竟不受寵),另一方面也可憐薄姬被冷待(感同身受),所以放了薄姬一馬。

以上。


周天無極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當時作為劉邦原配的呂雉來說,小三、小三、小三戚夫人和薄姬(人妻)就都是現在我們經常熱議的小三話題了。

劉邦打仗的時候經常讓戚夫人隨軍出征。開始的時候,呂雉還不是在項羽那邊做人質嗎?可劉邦就在另一邊和戚夫人這樣那樣的,你說作為原配的呂雉能樂意嗎?你說她樂意嗎?


那時候呂雉肯定經常吃醋,也經常想“這劉邦,我還在這裡為你當人質,你卻和另一個女人,你說是不是如果我遭遇不測的話,你是否會用她來取代我的意思呢”?

劉邦的稱帝后,雖然呂雉的兒子劉盈被立為太子,但是當時的已經很少來臨幸呂雉了。但是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還是不比以前。

再說了,戚夫人也有兒子,劉邦當時也疼非常的疼愛她的兒子如意,也有想換如意當太子的念頭。當時的呂雉肯定還是經常在暗地裡吃醋,對戚夫人越來越不爽的感覺,同時她也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地位正在受到威脅,而威脅的那一方就是戚夫人。



所以當時的呂雉心裡非常的不平衡,她或許也經常這樣想“當年你還是小混混的時候,我不惜拋棄千金小姐的身份下嫁於你,可現在好了,你成功了之後,卻對我這樣,又對她那樣”。對於任何一個女人來說誰也接受不了這種現實。


所以在呂雉掌權之後,肯定會除掉戚夫人這種小三的了。那我們再來看看薄姬這邊,薄姬這個人先前早就是人妻了,只是當時劉邦殺掉了她的老公魏王之後,就順便霸佔了薄姬,不過對於薄姬慶幸的是那一夜情之後就懷孕了。

之後劉邦也對她和她的兒子非常的冷淡,她也是老老實實安守自己的本分。對當時的呂雉構不成威脅。這是我對呂雉為何不放過小三戚夫人,卻放過了小三薄姬的看法?你們怎麼看呢?


悅讀038


劉邦死後,太子繼位,呂后專權。她為了報復,將戚夫人做成人彘,造成人世間最為慘烈的刑罰。同時呂后還將戚夫人的兒子趙如意毒死,這些行為令人髮指,連她的兒子都覺得為有這樣的母親而羞恥,從此也喪失了對朝政的興趣。

那麼同為劉邦妃子的薄姬,同樣也有兒子,為什麼能夠躲過呂雉的屠刀,並且後來居上,成為漢朝的太后乃至太皇太后呢?這應該從幾個方面來解釋。

一、薄姬在劉邦時期並不得寵

薄姬原本是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被滅後,薄姬被劉邦搶入宮中,一年多都沒有臨幸。可見,劉邦並不喜歡她。後來是因為薄姬與同入宮的管夫人、趙子兒交好,三人約定誰受寵互相不忘記,也推薦她人。然而,管夫人、趙子兒得寵後,便將約定忘到九霄雲外。劉邦聽說了這件事,出於可憐薄姬的心理,才臨幸了她一次。雖然這一次就讓薄姬懷孕生子,但從此就再也沒有寵幸過。

這說明薄姬無論在形象上、氣質上都沒有過人之初,無法吸引劉邦的注意力,同樣也就無法引起呂后的妒忌。反觀當時的戚夫人,春風得意之時,差點讓劉邦廢掉太子,立劉如意為儲君。呂后在那個時候,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對戚夫人母子自然懷恨在心。

二、薄姬對呂后恭敬

大概是因為常年在冷宮,薄姬沒有資本恃寵而驕。相反,她低調做人,處處忍讓呂后,這讓呂后也覺得她是個可憐的女子。不僅沒有殺害她,反而對薄姬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感覺。呂后認為她和薄姬一樣,都是被那些狐狸精所害。因此,在大權獨攬後,她大發善心,允許薄姬到她兒子代王劉恆的封地做王太后。

三、薄姬清心寡慾的思想救了母子性命

正當薄姬逃過了虎口,來到代國做王太后時,還有種種考驗。當時呂后氣焰囂張,為了讓呂家人得勢,她竭盡全力打擊劉氏宗族子弟。劉邦的許多兒子都被呂后以種種藉口殺害了。

然而,薄姬深受黃老之學的影響,主張清靜無為,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她的兒子代王劉恆。當呂后準備將很多人虎視眈眈的趙國賜給劉恆,讓他做趙王時,劉恆卻真心實意的拒絕了。他上表告訴呂后,代國雖然貧窮,也遠在邊境,深受北方遊牧民族之苦。但他身為漢室的子孫,願意留在這裡,世世代代為漢室鎮守邊關。

這樣可歌可泣的理由,自然打動了呂后,沒有讓他擔任趙王,而此前此後的幾任趙王,都落得不得好死的下場。

四、苦盡甘來

呂后死後,周亞夫等人平定諸呂叛亂,尋找漢朝皇帝的合適人選時,驚訝的發現,劉邦的八個兒子,只剩下了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淮南王是呂后一手帶大的,當然不能選他。於是,劉恆就成為了唯一可能的接班人。

這樣劉恆繼位成為漢文帝,薄姬一下子由王太后變為了皇太后。


靜說歷史


劉邦的妃子很多,最受寵的大概就是戚夫人。在歷史上被後人記住了,除了他的皇后呂雉和他寵愛的戚夫人,還有一個薄姬。同樣是劉邦的妃子,作為皇后的呂雉為什麼對戚夫人不放過,而對薄姬卻很寬容?

最主要的一點原因,是戚夫人妨礙到了呂雉的利益,而薄姬沒有。戚夫人在劉邦那裡受寵,她恃寵而驕,想讓自己的兒子趙王如意當太子,這觸犯了呂雉的底線。當時的太子劉盈是呂雉的兒子,更是呂雉以後的靠山。在古代後宮,一個女人最大的資本就是有一個當太子的兒子,這樣,她可以在皇帝歸天后可以靠兒子。戚夫人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這等於是要逼死呂雉,這是呂雉決不允許的。因此,在劉邦死後,呂雉迫不及待地把戚夫人趕到永春巷舂米。可戚夫人不識趣,還想著讓自己的兒子來救,呂雉一氣把砍去手腳,做成人彘。

薄姬是漢文帝劉恆的母親。關於薄姬能懷孕,還有一個比較好玩的故事。和薄姬一起進宮的管夫人和趙子兒三人曾經約好,誰先得到劉邦的寵愛都要互相提攜。可是,管夫人和趙子兒得到了劉邦的寵愛,她們不但沒有按約定,向劉邦介紹薄姬,反而在背後笑話她太天真。結果倆人的話被劉邦聽到了,劉邦一時心軟,就寵幸了薄姬。不過,一夜之後,劉邦很快就忘到腦後了,薄姬卻懷了孕,生下劉恆。劉邦對薄姬和她的兒子基本上處於不聞不問的狀態,薄姬有了兒子也別無所求。一個不受寵的女人,對呂雉造不成什麼危害,呂雉就放過了薄姬,讓她跟著兒子去了封地。後來,劉恆當了漢文帝,薄姬也當了皇太后。

關於戚夫人和薄姬的遭遇,也說明了一個問題,要求太多會物極必反,招來殺身之禍,清心寡慾有時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讀史坊


其實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就是戚夫人受寵,而薄姬不受寵,所以呂后才會對戚夫人和劉如意下手,而放過了薄姬與代王劉恆。劉邦對薄姬和戚夫人的待遇差別極大,那我們來看看到底這個差距有多大。

薄姬原來是魏豹的妃子,當時的名相士許負給薄姬相過面,許負說薄姬將會生天子,而魏豹開始是跟隨劉邦的,聽這麼一說,認為薄姬會生天子,那不就是自己要拿天下嘛,於是就離開了劉邦,與項羽講和,坐觀楚漢相爭。

劉邦自然不會放過魏豹了,就派曹參和韓信打敗了魏豹。魏豹死後,薄姬就被送進了宮中的織布房,成為一名女工。而劉邦有一次經過織布房,看到薄姬還有點姿色,就將薄姬收入後宮,但說實話,跟劉邦的其他妃子相比,還是差遠了。

所以劉邦就差不多將薄姬給忘了,薄姬連劉邦的一面都沒能見著。薄姬有兩個兒時的好友,叫管夫人和趙子兒,三個人就一起約定:以後誰先富貴了,不要忘記其他人哦。管夫人和趙子兒應該要比薄姬長得漂亮,所以就得到了劉邦的寵幸。

漢高祖四年,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人在聊天,就聊起了這個兒時的約定,讓劉邦給聽到了,劉邦聽了還有點感動,才想起,後宮還有薄姬這麼一個人,劉邦就決定去見薄姬一面。

薄姬看到劉邦十分的開心,她對劉邦說:我昨天夢見,有一隻蒼龍盤在我的肚子之上。劉邦一聽,很有意思呀,說:這是個好吉兆,那讓我圓了你的夢吧。劉邦當夜就寵幸了薄姬,只能說薄姬的運氣太好,就懷孕了,生下了劉恆。

劉邦與薄姬就只見過這次面,劉邦對薄姬也沒有啥印象,而呂后對薄姬自然也沒啥印象了,劉邦的其他妃子都受過寵幸,尤其戚夫人,呂后十分記恨她們,所以都幽禁起來。而薄姬呢,就讓她隨代王劉恆一起到代國去。

而戚夫人可不是一般的受寵,劉邦甚至想要廢黜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可想而知,如果劉如意真的被立為太子,那麼呂后與劉盈的下場也好不了,好在群臣和列侯們強烈反對,才打消了劉邦的念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