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肝臟被上百條蟲掏空,有這個習慣的你要注意了!

對於部分人喜歡吃魚生一類食物的人來說,這樣或許更能體會食材的鮮美。但病從口入,有些東西不能亂吃,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會讓蟲子有機會“住”進體內。

肝臟被上百條蟲掏空,有這個習慣的你要注意了!

近日,廣東中山的一位朱先生,因為腹部疼痛不止,到醫院檢查。本以為是小病,但沒想到醫生在檢查中,驚訝發現他的肝內居然藏有數百條近兩釐米長的小蟲子

這些蟲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對人體又有何危害呢?

醫生懷疑病人肝內的蟲子,很可能是肝吸蟲,立即安排病人進行檢驗,結果顯示肝吸蟲抗體。

肝臟被上百條蟲掏空,有這個習慣的你要注意了!

為了幫朱先生排出體內的蟲子,醫院立即為他安排了手術。術後給病人留置了一條膽道引流管,同時口服打蟲藥。

肝臟被上百條蟲掏空,有這個習慣的你要注意了!

最終,經過導管引流出來的蟲子,足有上百條之多!

在醫生的細問之下,朱先生坦言自己有吃魚生的習慣,之所以感染這種肝吸蟲病,可能與該習慣有關。

什麼是肝吸蟲病

在我國很多地區,“魚生”已逐漸成為一種飲食文化。將精選的淡水魚除鱗、剔骨、切片,輔以生抽、麻油和芥辣等蘸料,食客就可以享受新鮮魚肉原本的滋味。

肝臟被上百條蟲掏空,有這個習慣的你要注意了!

但是,這種吃法也隱藏不少隱患。其中,肝吸蟲病就是一種需要注意的健康隱患。

肝吸蟲蟲卵喜歡“躲在”淡水魚蝦等體內,隨著人們吃魚生、未熟透的魚蝦等方式悄悄潛伏進人體,使人患上肝吸蟲病。

肝臟被上百條蟲掏空,有這個習慣的你要注意了!

人在早期感染肝吸蟲病時症狀不明顯,主要是腹瀉、腹脹、上腹部疼痛、身體不舒服、食慾不佳、乏力等。如果不加以及時控制和治療,肝吸蟲病的

重度感染者可能發生膽管炎、膽結石以及肝硬化等併發症。

我們應該怎樣抵抗肝吸蟲病菌

坊間傳聞食用芥末、白酒、醬油可以抵抗肝吸蟲病菌,但其實毫無科學根據。

肝臟被上百條蟲掏空,有這個習慣的你要注意了!

殺死肝吸蟲最好的辦法,就是高溫!把魚肉煮熟煮透,殺死寄生蟲。

預防寄生蟲病,關鍵是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記住下面這兩點:

1.淡水魚生最好不要吃

2.生熟食存放和切割都要徹底執行生熟分離,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

出品: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科學+”微平臺

製作:北京科技報社

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