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湖南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少年说》在网络爆红,其中有不少孩子的“吐槽”成了朋友圈中的热门内容。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比如这位刚刚上初中的小姑娘袁璟颐,她的吐槽对象就是自己的妈妈。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她说她的妈妈让她很“受伤”,因为她总拿自己跟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联盟第一的学霸女同学比较,每回成绩出来都拿她最差的说事,却从来看不到她的优秀和努力。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但是面对孩子的痛苦和伤心,母亲的回答又是什么呢?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在母亲的眼中,自己的女儿需要接受“打击教育”,她并不认可女儿口中的“委屈”,并且语气异常固执,总是把“我认为”挂在口中。

她丝毫没有想过女儿站在这里对她进行“天台告白”,并非是对她进行反抗,而是在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沟通方式。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小姑娘本来是充满期待地走上节目,最终却掩面而去。

而台下有很多同学也都心有戚戚焉,这样的事情看来并非只发生在袁璟颐一个人的身上。

然而在母亲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女儿的呢?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在学霸女同学的眼中,袁璟颐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她的勇敢和善良无可替代,让她艳羡。

每一个孩子都是落入凡间的天使,只是有很多父母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节目的最后,袁璟颐的母亲虽然态度有所缓和,但是依然没有放下“盛气凌人”的姿态,还是将学习成绩挂在口中。

接下来的一场“告白”更加令人“啼笑皆非”。

一个酷爱舞蹈,并且有很强舞蹈天赋的女孩子,被母亲不分青红皂白地阻挠,将其和学习成绩强行挂钩。她希望母亲能够支持她的梦想。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母亲说可以考虑女儿的建议,但是非得让女儿保证学习成绩进入全年级前100名。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这显然有些强人所难,这可是一所重点高中,女孩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成绩。女孩子当场就急哭了。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情急之下,她哭着让母亲给她“打个折”,要了个前200名。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可母亲并不买账,最后竟然“讨价还价”,要求女儿至少达到全年级前150名。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可即便如此,女孩子还是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类人能忍受你的臭脾气,第一类是爱你的人,第二类是怕你的人。

如果把这两类人相结合,TA的名字就叫孩子。

在父母面前,害怕做不到最好,害怕失败,连被喜欢、被肯定也害怕。这是长久活在打击下的人都会经历的心理挣扎。

很多大人的教育方式是相信“夸赞让人骄傲,骄傲让人退步”,相信“谁痛苦谁改变”。 但实际上,无原则的打击是一个不断削弱人力量的过程。到最后就变成了,“我努力有什么用,反正到最后都没意义。”

有位朋友曾经说,“偏激一点说,中国大多数父母根本不合格。”我不同意他的判断。但我的确听过很多故事,知道一些爸妈严苛起来,能把自己的孩子逼到什么份上。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同事赛赛和我说过她特别能找茬的妈妈:“到现在还记得,省英语演讲比赛里拿了一等奖,结果我妈一看照片:看,所有女孩里就属你最丑;

Eileen 在单亲家庭长大,妈妈会在外人面前夸她,但回到家却总是不停挑刺:“也许只是因为我梳头发掉了几根头发在水池里忘记清理干净。

S小姐说,自己今年已经 31 岁了,但爸爸还是没有放过她:“你发现没有,你身边没你好看没你能干的,都比你受欢迎。就是你自己不行。

养育孩子是一件让人焦虑的事,但父母的确是最早能告诉孩子“你是谁”的人。

当孩子既爱着你,又害怕面对你时,父母们请给他们这样的爱。

妈妈,为什么我越努力,你越不爱我?

第一,尊重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教养。

中国式父母很怕孩子打破自己的权威,误将“懂事”、“听话”当做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

但是,没有什么千人一面,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聆听他们内心的真实的想法。

这样,你或许可以从中发现孩子的很多“隐藏天赋”。

第二,学会沟通,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龙应台说:“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父母孩子一场,有多少是不珍爱彼此的呢?

但是有时候,父母常常用自以为是的爱代替了沟通,让彼此产生深深的隔阂,却美其名曰“代沟”。

第三,凡事不着急,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就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为人父母无须看到别的花早早的怒放,无端端做出“揠苗助长”的昏招。

花有千百态,花开不同时。静待花开便好。

最后送上美国教育学家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中的一段话:

“假如我们对家人抱有无条件的爱,知道即使犯错也不会受到不公对待,我们就能徜徉爱河不再恐惧;

假如我们都能关注彼此,赞赏各自的优点,那么我们就能收获积极的心态;

假如我们尊重差异,没有人要求我们只服从一个信仰,那么我们就能自由展示出各自的与众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