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莆田北岸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 藍天白雲有“氣質”

莆田北岸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 藍天白雲有“氣質”

北岸山亭鎮高速路出口處,可見海天相接,碧波萬里。陳強 攝

東南網6月28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漢兒 通訊員 黃漢業 林國華 林清)近日,北岸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林修嵐帶隊到東埔鎮等地調研生態環保整治工作,他強調,要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切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北岸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區河長於曉棟指出,各鎮各有關部門要深度剖析區河長制工作存在的不足,認真研究改進方法,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促使河長制工作有力推進。

近年來,北岸開發區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把生態文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組合出擊、綜合施策、精準治汙,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藍天白雲有“氣質”

“上月,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6.7%,位居全市第一。”22日,據北岸開發區環保局局長蔣瑞棋介紹,近年來,北岸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長期位於全市前列。

“這兩年,開發區迎來大開發大建設高潮,環境保護問題備受關注。其中,群眾關注度最高的兩個項目當屬賽得利和國投湄洲灣火電廠。”蔣瑞棋告訴記者,“早在2016年,賽得利公司的環保提升項目已多數完成,國投湄洲灣火電廠的大氣汙染物排放濃度目前也遠低於國家燃氣機組超低排放標準。”

驅車前往位於北岸東埔鎮的賽得利(福建)纖維有限公司,穿過一排隔音牆,記者來到正在施工建設的賽得利環保提升改造項目現場,只見200多米高的排氣塔正冒著白氣。

據安環部經理吳兆飛介紹,該公司在生產過程排出的廢氣主要有工藝廢氣和鍋爐廢氣兩種,其中,鍋爐廢氣已通過15日完工的WSA尾氣處理項目進行日常爐外脫硫處理。

“我們所看到的在建項目,便是專門用於處理工藝廢氣。項目建成後排氣塔內的氣體先引入電廠焚燒再排出,每年將減排300噸二氧化硫,H2S、CS2氣體達到零排放。”吳兆飛告訴記者,該項目投資1.4億元,預計8月底完成。

賽得利(福建)纖維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設計最為領先的纖維素纖維生產基地之一,總投資5億美元,擁有4條生產線,設計產能為每年20萬噸。自2013年項目投產以來,該公司便投入數億元,不斷對環保設施進行提升改造。目前,各項排放指標全部達標,主要汙染物CS2、H2S的排放量只有國家標準的3.9%、0.36%以及環評批覆標準的16%、1.5%。

“大企業有實力、有意識投資環保生產,小企業則需要由我們來規範,特事特辦。”蔣瑞棋說。2016年,北岸開發區便在全市範圍內率先對轄區石材廠實行環保備案,責令其封閉生產,防止噪音影響周邊群眾,同時,每家石材廠都必須配置沉澱池,禁止直接外排汙染物。2017年,石材行業被要求全面退出莆田,北岸開發區又迅速亮出“成績單”:全區共有石材加工企業90家,已全部關閉,拆除補助款1479.5萬元也已發放到位。

“我們在市裡的要求上再提高,淘汰轄區所有石材廠,且全部復墾,連石渣、邊角料都清理得一乾二淨。”蔣瑞棋說。

清水綠岸高顏值

盛夏時節,藍天無垠,雲淡風輕,由東埔鎮往火電廠方向行去,一道清清綠綠的水渠出現在眼前。走近一看,水渠之上架著小橋,橋頭是北岸開發區區級河長公示牌。牌上顯示,這條西山排洪渠總長度1.267公里,除河道基本信息外,區、鎮級河長,流域河長和河道專管員也被一併公佈在列。

憑欄綠水上,河道兩側是蓊鬱的木麻黃,綿延逶迤。仔細往水中一看,竟還有寸長的小魚輕輕遊弋。據周邊村民介紹,渠道內的水多為附近倒灌的海水,早期,河道兩側全是淤泥,偶爾還有各類不知來源的生活垃圾,政府請人清淤拓建後,還配了河道專管員,現在整體環境得到改善,排洪渠也添了生態景觀功能。

據瞭解,北岸境內無河流經過,共有12條主要排洪溝、渠,分佈於12個村莊,總長15.937公里,西山排洪渠為其中唯一一條區管河道。

“去年全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開發區自加壓力,將轄區內12條溝渠列入河長制管理範圍,以此為契機全面開展溝渠水汙染治理工作,有力提升轄區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北岸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副河長姚麗玉說。

北岸在全區範圍內開展河道汙染整治及改造提升工作,各鎮村紛紛響應:山亭鎮港裡村通過排洪溝兩岸生態加固和建立擋水壩,達到保持水量、淨化水質和美化環境的效果;東埔鎮東埔社區發動群眾捐資投勞,開展生活汙水截汙、治汙工作,破解村內河道治理難題;忠門鎮安柄村在“水清、河暢”的基礎上加強順安河兩岸綠化,打造“岸綠、景美”生態圖景……

進入北岸,常常可見碧波萬里、天水相連的海景,靜謐的海水被綠蔭、海灘環繞,十分清爽。“湄洲灣港是‘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航運樞紐港,具有航道深寬順直、岸線資源豐富、港灣不凍不淤、地質條件良好等獨特優勢。”北岸開發區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世珍說,深水良港的天然優勢,決定了北岸海水“靜謐、清藍”的特點。

在北岸開發區,日常有12名清潔員分3個海域打撈海漂垃圾,每年還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對於調整海域物種平衡、修復海洋生態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北岸實施漁業船舶更新改造,因新船對環保的要求更高,進而能更好防止海洋汙染。數據顯示,北岸開發區鋼製漁船建造數位居全市第一。

鳥語花香好風光

時隔一月,記者再次來到山亭鎮東烏垞村,作為今年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範”美麗鄉村試點之一,東烏垞村容又煥新顏。

行駛在海防執勤道上,整齊的洋樓別墅排排向前,道路寬暢、整潔,兩側均種上了四季常青的香樟樹。據山亭鎮黨委副書記伍進峰介紹,年初的黨日活動上,30餘名黨員幹部、群眾共同在海防執勤路沿線1公里長的綠化帶內種下了100株香樟樹,如今枝葉逐漸茂密。

拐進村間小道,記者驚喜地發現,許多村民家門前竟添了一個個小型“後花園”。

“我們把原先堆了垃圾的地方都收拾乾淨了,種上蔬菜,村、鎮還統一幫這些小菜園砌上了磚。”東烏垞村黃厝自然村村民黃亞咮說。黃亞咮的家門口,種著四季豆、絲瓜、茄子等蔬菜,綠瑩瑩的一片,十分清新;還有些村民則選擇種植月季花、三角梅,花枝迎風舒展,為小村莊增色不少。

伍進峰告訴記者,這一個個口袋“花園”好比是小型生態農業園,既能徹底改變舊時村民在門前堆放生活垃圾的陋習,又能裝點房前屋後,因地制宜,環保美觀。

除了岸上垃圾整治,農村生活汙水也是北岸治理的一大重點。“今年,開發區共安排汙水治理村莊8個,新建、改造標準化三格式化糞池893戶,目前已完成462戶,12月前將完成全部驗收工作,使各汙水治理村莊三格式化糞池合格率達90%以上。”北岸開發區住建局局長許春富告訴記者。

農村生活汙水由三格式化糞池收集後,還將統一處理,達標排放。莆田市港城新區汙水處理廠位於山亭鎮西烏垞村,設計規模日處理汙水3.5萬m3,目前,土建項目已完成,正採用EPC總承包模式對其進行提標改造。

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汙水處理廠的一部分圍牆已被拆除,提標改造完工後,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將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屆時,全區的農村生活汙水將通過230公里長的汙水管道送到此處集中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