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拍完這部勇氣之作,導演收到了「死亡威脅」

為了表達對作品的不滿,觀眾常常會留言「給導演寄刀片」

從字面上理解,這是一種死亡威脅

但其實,僅僅是一種調侃和吐槽。

不過,歷史上還真發生過這樣真實的悲劇。

意大利著名大導帕索里尼,將法國最臭名昭著的色情作家薩德的著作搬上了大銀幕。

也就是位列世界十大禁片之首,影史最遭非議的《索多瑪120天》

電影剛在法國上映沒多久,帕索里尼就被一個17歲的男妓亂棍打死,震驚世界。

由此可見,導演也是一份非常危險的職業。

魚叔要介紹的這部以色列新片,導演就被寄死亡威脅信

狐步舞》

Foxtrot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一開始,魚叔是被它騷氣的封面吸引過去的。

年輕人的士兵,仰頭做作的姿勢,這自嗨的狀態莫非是嗑藥了?

那隻莫名其妙的駱駝,以及車上斑駁的曼妙女郎畫像,怎麼看怎麼歡樂。

然而魚叔錯了。

明亮的顏色下,隱藏著的是整個國家的悲痛故事啊。

這部影片在以色列國內引發了極大爭議

以色列的文化部長公開指責這部影片,因為其中有一個段落,描繪以色列國防部士兵誤殺了巴勒斯坦平民,並用大卡車掩埋了罪惡的證據。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有人認為這是在惡意抹黑國防部,導演塞繆爾·毛茨因此還收到了死亡威脅信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塞繆爾·毛茨)

不過《狐步舞》還是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極好的聲譽,獲得了 2017 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雖然被以色列文化部長點名批評,但依然作為以色列的「申奧片」,參加了今年奧斯卡角逐,並拿到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的

最佳外語片獎

就連一向對文藝片苛刻的豆瓣,也給出了 7.8 的不錯分數。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狐步舞》用三幕式的戲劇結構,講述了一則荒誕幽默的戰爭故事。

1、兒子的噩耗

高檔公寓內,一對夫妻被2個士兵告知,他們參軍的兒子

約翰森執行任務時死了。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這個噩耗,一瞬間擊倒了母親。

士兵對這種情況似乎習以為常,極其熟練地給她注射了鎮定劑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來不及傷痛,母親就昏睡過去。

士兵們隨即對一旁的父親進行檢查,給他開藥,讓其鎮定。

「多喝水對你有好處」,他們說著,把左手按在他的肩膀上,右手端著杯子,幾乎命令式的,讓他喝水。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父親幾乎沒有時間悲傷,就要被推上去處理一大堆出殯事宜的繁瑣細節。

這是連悲痛的縫隙都不留給這個家庭啊。

看似體貼入微式的關懷,透露出的精確控制,最令人感到不安。

這種強力壓制下,父親只能將自己鎖在衛生間裡,任由滾燙的熱水灼燒皮膚,用自殘的方式轉移感情上無法承受的劇痛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然而在傷心了幾個小時後,赫然發現是軍方弄錯名字了,兒子還活著

2、跳跳舞殺殺人

一處荒蕪戈壁的崗哨,駐紮著四個年輕士兵,其中就有約翰森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他們對來往的車輛人員進行檢查,剩下的就是漫無邊際的無聊和閒扯。

偶爾皮一下,腦補曼妙的音樂,與自己的重型機槍翩翩起舞,鮮亮明快地彷彿並不在戰場。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題眼「狐步舞」,就出在這裡。

這是一種用於社交的雙人舞,尤其婚禮上新人常跳,輕盈歡快,簡單而不失優雅。

然而戰場上的年輕士兵,只能和自己的重型機槍共舞。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這個看似寧靜的氣氛,被一次意外打破。

約翰森用機槍錯殺了一車的巴勒斯坦平民。

這也是被以色列文化部長指責的地方。

3、弄假成真

父親動用關係,讓約翰森退出駐守,趕緊回家。

誰料,約翰森在歸途中出了車禍,當場死亡。

母親認為是父親的偏執造成了兒子的死亡,二人分居,無法撼動的悲劇感籠罩這個家庭。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三段故事,環環相扣。

狐步舞的步伐很像在地面上畫一個方塊,幾個角輪流走。這其實像極了本片的敘事,閉環結構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三幕劇都發生在小範圍的空間內,對白極少,安靜得不像是一部戰爭片。

一般人對於戰爭的想象,大概是《珍珠港》那樣的大場面,無堅不摧的堅船利炮,硝煙滾滾裡走出英雄。

穿著筆挺制服的英俊軍官,甜美性感的女護士,再來段物是人非的三角愛情,轟轟烈烈。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珍珠港》劇照)

又或者像《拯救大兵瑞恩》,就算死,也是悲壯的犧牲,供後人追悼。

然而看完《狐步舞》之後,魚叔十分懷疑戰爭大片裡所渲染的這種「浪漫」的真實性。

大部分時候,

戰爭或許只是茫然的枯坐和守候呢?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導演毛茨本人,就是戰爭的親歷者:他曾在 20 歲的年紀,作為一名坦克的瞄準手,參加 1982 年的黎巴嫩戰爭。

毛茨的第一部長片處女作《黎巴嫩》就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藍本,用極端個人化的視角,還原了一種真實的戰爭體驗。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黎巴嫩》劇照)

《黎巴嫩》獲得了當年威尼斯金獅獎。

是的,就是這麼牛。處女作就拿下金獅獎,第二部作品拿下銀熊獎。

影史上像毛茨這樣的導演,也是絕無僅有了。

他的兩部作品都是關於戰爭。

上戰場,是需要殺人的。

如果你稍微細想一下,就會發現其中詭異之處:

在正常社會里,「殺人」被看作罪無可赦的惡行,然而戰場上「殺人」的軍官回到國內是被熱烈歡呼的。

對於普通人而言,這矛盾似乎不需要被咀嚼,因為反正是保護自己安全的手段,靈活一點又何妨?

總而言之:又不是我殺人。

身處其中的士兵,則大不一樣。

你想,自己本來是一個善良懂禮貌的年輕小夥,左鄰右舍誇你是個好孩子,然而這一天你被徵召入伍進入血腥的戰場,殺人的那一刻你就

遠離了原來的自我。

從一個提倡溫和儒雅的環境,進入弱肉強食的叢林,在雙手沾滿鮮血之後又要重新裝扮成和善的樣貌承接文明社會的褒揚。

如果是你,難道不困惑嗎:到底哪一頭的世界才是真實的?

整個過程裡,士兵們要經歷價值觀的撕裂與重塑,摧毀的很有可能是他們對於人類本身的信心。

所以有那麼多人在經歷戰爭後,患上應激創傷症。

這就是導演毛茨一直以來關心的議題:

當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道德,禮貌和善良,在戰場上被叢林法則迅速取代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當生存本能佔據主導時,人類的靈魂要如何安放?

《狐步舞》中最震撼的場面,是約翰遜端著機槍,瘋狂掃射的一刻。

當時他們還繼續八卦著女人,討論兔女郎跟兔子到底是什麼關係這類問題。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一輛車過來,裡面是幾個同齡的年輕人,副駕駛坐著一位美麗的巴勒斯坦姑娘。

她驚恐地轉過臉來,目光與約翰森相遇,兩個年輕人頓時有點羞澀,好像滋生了類似心動的情緒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證件檢查完畢,姑娘的裙子被汽車門夾住了,她打開車門將裙角拉回來,不料從車裡滾落一個東西。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車後的另一個士兵驚恐地大吼「手榴彈!!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約翰森立馬做出本能反應,用機槍瘋狂掃射。

可事後人們發現,從車裡滾出來的不過是一個空啤酒罐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徹頭徹尾的誤殺

剛剛下過暴雨,子彈發射的能量在車內蒸騰出綿綿不斷的熱氣,像魔咒一般日後將會永遠縈繞在約翰森的腦海裡。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戰場上,人的「年輕」就是這麼一瞬間死掉的。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最後約翰森也因為一場意外而死亡。

當時他乘坐回家的卡車,一頭駱駝出現在了路中央,卡車躲避不及,翻落在山谷裡。

是的,僅僅是因為路中央出現了一頭駱駝。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荒誕嗎?

戰爭本身就是一出荒誕劇。

全片最有趣的一段,就是約翰森向戰友描繪父親給他的「傳家寶」,

一本色情雜誌。

封面上是一個豐腴的金髮女郎,全身赤裸,唯獨乳房上畫上了兩個大叉叉。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傳家寶是這麼來的:

他們家的傳家寶,本來是一本希伯來聖經,在家族中流傳了十代人。

奶奶還在集中營時,從父親手中接過來,並帶著聖經從大屠殺中死裡逃生。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約翰森的父親 13 歲時,在街上看見了那個乳房上畫著大叉叉的雜誌,一下子被它迷上了。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他兜裡沒錢,於是回家把聖經偷出來,換來了這本雜誌。

從此以後,這本雜誌就成為了他們家的「傳家寶」,父親繼而將其傳給了上戰場的約翰森。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這當然是對宗教意義的質疑。

在一個普遍悲痛和荒誕的時代,性慾反而能比宗教更能靠近人性,甚至,拯救人性。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約翰森死了,傷痛並沒有消失,承擔者是他的父母。

《狐步舞》運用了好幾次鳥瞰鏡頭。

平靜而壓抑的畫面裡,士兵們的身體越來越小,他們就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控制的一顆顆棋子。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這手是神明的,還是政府當局的?

渺小的普通人根本無法看清其中的奧秘。

有時候,人們會把戰爭當做達成經濟利益甚至「出氣」的手段。

當你在顱內代入了統治階層的視角,「雖遠必誅」才會聽起來威風八面。

但對於每一個奔赴前線的個體來說,戰爭帶來的傷痛是持續且致命的。

而且很有可能就如約翰森一樣因為一頭駱駝而荒誕地死去,毫無榮譽和崇高可言。

好的電影教會我們如何愛這個世界,以及警醒「以愛之名」的暴力。

當有人高聲宣揚熱愛什麼的時候,請你一定一定要退一步好好想想:

它真正想表達的,是愛,還是控制呢?

拍完这部勇气之作,导演收到了「死亡威胁」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