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城江湖哥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宗法文化、農業文化、血緣文化。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
特徵: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普洱攻略
"你能想起多少中國傳統文化"?看到這個題目,感覺這是個很大的題目,腦海裡首先呈現出來的是"四書五經"、"詩詞歌賦"、"五行八卦"等等具體的文化內容。細想起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既形成了完整嚴密的思想文化體系,又有不同時代的表現形式和內容重點。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和。
首先應該明白,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一直是儒、佛、道三家文化。儒家以仁義教化為核心,為歷代儒學者尊崇;道學以順應自然為核心;佛學以慈悲、大愛、解脫為核心,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揚道德旗幟,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和最終的精神歸宿。
其次,應該知道,由儒家、道家、佛家三家文化衍生出來傳統文化非常廣泛,豐富多彩。具體來說,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再之後是逐步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等。而各地區、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又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經過數千年的傳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日益凸顯,主要包括“八端”、“八法”、“三達德”和“五常”。
"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孔子德育內容的精髓。孝,就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就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長,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是報兄長的恩。忠,就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盡忠是報國家的恩。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篤敬,不可失信用。禮,就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應該鞠躬,不行禮就是野蠻的行為。義,就是義氣,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無條件援助,絕無企圖之心。廉,就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佔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就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八法",是指醫學、武術、書法、法制等方面各自應遵循的"八種方法"。其中,①中醫分治療"八法"和針灸"八法"。中醫在辨證論治原則指導下的八種基本治療大法的總稱,它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消法、補法。②武術"八法",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種方法的總稱。③書法"八法"。漢字筆畫有側(點)、勒(橫)、努(直)、趯(鉤)、策(斜畫向上)、掠(撇)、啄(右邊短撇)、磔(捺),謂之八法,多以指書法。 ④吏治“八法”。明初吏部考察官吏,不稱職的分老疾、疲軟、貪酷、不謹四項;成化年間加才力不及一項。清代分貪、酷、疲軟無為、不謹慎、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足八種情況,而分別加以處置,稱"八法"。
"三達德",是指“ 智”、“ 仁”、“ 勇”三大品行。"三達德”的說法出自《中庸》。最早,孔子以“仁、智(知)、勇”為核心,建立起他的基本道德規範體系,其基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和規範一種理想的主體人格。孔子認為具有仁、智、勇三種德性,才是完全的人格。所以,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具備這三德,成為真正的君子,進而要求學生“通習六藝,臻於三德”。孔子之後,《中庸》從理論高度進一步將“仁、知、勇” 概括為“三達德”。“達”是通達的意思,“達德”指通行不變的道德,“三達德”則意指“仁”、“智”、“勇”為三種古今通行天下的品德。
“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它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人們的文化水準越高,認識能力越強,越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如今,需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5000年的歷史沉澱,有著厚重的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涵蓋的面也很廣泛。比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傳統節日,中醫,中藥,民間藝術,戲曲,漢字漢語,武術等等。今天,到了大力傳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了。
重視傳承傳統文化。要採取多種方式讓人們認同傳統文化,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比如,因為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民族傳統節日納入假日安排,使國人看到這些傳統節日的重要,既讓傳統文化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也使傳統文化得以弘揚傳承。
保護和修復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文化中的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湮滅。這既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比如傳統古建築是別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如果不及時保護修復將逐步消失。
宣傳和研究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精華要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強化宣傳,引導人們共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如傳統美德、文學藝術、醫藥武術、家訓家風等等。要鼓勵和引導各界深入研究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強化傳統文化教育。既要有對國民共同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又要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內容要求。特別是要通過對年輕人的傳統文化教育來弘揚中國文化。要讓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讓傳統文化在一代代人中生根。
總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國人不可能人人全面搞懂傳統文化所有內容,但要珍視它,要結合實際學習它,要運用其精華為建設美好生活服務。
風雨無懼
您的這個問題我非常感興趣,蒹葭堂主人來回答。
先釐清傳統文化的含義:傳統文化有相對的界限,那界限應能涵蓋歷史上的精神與物化了的精神的主要領域。
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侷限於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研究傳統文化,首先要追尋既成事實的真相。就文化史的研究來說,最迫切的問題,在於清理歷史事實。
中國傳統文化,指的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澱的文化。
我能想起的中國傳統文化太多了,現分門別類列舉如下:
一.歲時節令
二十四節氣(略)。
傳統節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等。
民俗節日:財神日、人日、上元、社日、乞巧節、浴佛節、祀灶日等。
二.神仙鬼怪
佛教類:如來佛、四大菩薩,十八羅漢等。
道教類: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乙真人、西王母、城隍神、土地、山神等。
民俗類:財神、關帝、門神、灶神、鍾馗、白蛇、狐仙等。
三.衣冠服飾
袍、裘、衫、襖、馬褂、裙、褲、帽、襪、鞋、靴、巾、帶、被、褥等。
衣料:一是絲織類:錦、繡、綾、羅、素、絹等。二是棉織類:棉衣、棉襖、棉鞋、棉褲等。三是毛織類:毛衣、毛褲、毛背心、毛圍巾、毛襪子等。
首飾:釵、簪子、耳環、鐲子、項鍊、項圈、戒指等
脂粉:唇脂、面脂、粉、黛、胭脂等。
四.飲料食品
飲料類:茶、酒、漿汁、果汁等。
食品類:飯、粥、面、包子、粽子、饅頭、餃子、年糕、點心、油條、油餅等。
調味類:油、鹽、醬、醋、糖等。
珍饈類:燕窩、熊掌、海參、鮑魚等。
抽菸類:紙菸、旱菸、雪茄、鼻菸等。
五.居住交通
住宅類:別墅、公館、堂、廳、臥室、客廳、廚房、書齋等
玩賞類:樓、閣、亭、臺、宮、殿、園、囿、寺、廟、觀、庵等。
交通類:旅店、橋樑、轎子、船、馬車、驛站等。
六.器用雜物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針線女紅:剪刀、針、頂針、針線盒等。
日常家用:扇子、拂塵、鏡子、梳子、篦子、鍋、碗、瓢、盆、杯子、盤子、筷子、水壺、燈盞、茶几、寫字檯、案板、凳子、椅子、箱子、床、炕、炕桌子、擀杖、枕頭、簸箕等。
其他雜物:尺子、秤、便盆、馬桶等。
七.遊戲娛樂
遊戲類:圍棋、象棋、麻將、牛九、雙陸、蹴鞠、相撲、摔跤、雜耍、魔術等。
娛樂類:舞蹈、歌唱、相聲、京劇、秦腔、豫劇、川劇、變臉、評書、彈詞、電影等。
八.農耕文化
五穀六畜:稻、麥、菽、粱、黍、稷、馬、牛、羊、豬、狗、驢、騾等。
蔬菜瓜果:蔥、韭、蒜、香菜、香蕉、木耳、桃子、李子、杏子、蘋果、梨等。
各種農具:耒、耜、鏟、鐮刀、斧頭、鋤頭、犁等。
市商貿易:市、墟、集、會、牌匾、字號、幌子等。
手工工匠:木匠、竹匠、泥匠、瓦匠、鐵匠、石匠、織匠、染匠、皮匠、銀匠、陶匠、鞋匠、剃頭匠等。
九.中醫國粹
中醫四珍:望、聞、問、切。
六經八綱: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陰、陽、表、裡、虛、實、寒、熱。
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胃、大腸、小腸、膀胱、膽、三焦。
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針灸學說
中藥炮製
十.四大發明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要說的實在太多了,一時半會也說不完,今天就說到這兒,希望對他人有用。
(參閱了書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文化知識精華》、《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細說萬物由來》、《古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