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國家意志推動科技板塊你不得不看

去年11月份開始,我們先後寫了多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對科技成長股的交易邏輯做了剖析,從上週的走勢看來,我們的觀點得到了完全的驗證,芯片半導體、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泛科技成長股確實是熱點所在、中流砥柱,錄得遠遠超越指數的收益。

自我們的年度策略《擁抱美麗新藍籌》開始,我們即率先看好政策扶持疊加結構重構後科技創新成長板塊的交易機會,在2月初中小創被拋棄、創業板一度跌至1600點之下時,我們再次發佈《科技+成長,是噴薄而出的大機遇》的策略報告,再次明確以芯片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成長股是正確的交易方向。

在特朗普簽發“貿易戰”清單的第一時間,我們及時發佈《特朗普的“大禮包”與A股交易邏輯推演》的策略報告,在報告中,我們明確指出,對於“中國製造2025”所覆蓋的方向、領域,美國打擊的越厲害,中國的反彈就越強烈,扶持力度就越強大。中國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奪取科技制高點,為未來全球領導權打牢物質基礎,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特朗普的“貿易戰”,對中國的科技股的打擊,恰恰是交易者的大機遇,“當天上下金雨的時候,要用大桶接”。特朗普的貿易戰進一步凸顯了我國發展相關高端技術行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芯片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成長股,有望進一步獲得政府扶持而快速發展。

當前,經過貿易戰的調整與波折後,科技成長股的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從本週的政策面來看,實際上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地速度更快了:

近日,四部委發文定向減免集成電路企業所得稅,就是實質性的一大利好。

3月3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 《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意見》,其中規定,符合國家戰略、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認可度高,屬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先進入上市通道,為泛科技企業的上市融資打開方便之門。

解讀證監會的舉措,不難發現政府扶持、支持泛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殷勤、緊迫的心態。在政府產業政策、融資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的鼎力支持下,中長期來看,泛科技成長股的創新發展是不可阻擋的。

在過去的文章中,考慮到“嚴緊防”的金融監管政策,考慮到今年流動性偏緊的現實情況,我們認為市場難以出現整體性“牛市”,而更可能呈現以科技成長股為主線的結構性行情,這就叫“大體則無、具體而有”,從近期的市場表現看,完全驗證了我們的觀點。

從當前的市場發展態勢來看,我們仍然看好科技成長股這個方向,比如芯片半導體產業鏈,長期受益於國家大基金全產業鏈投入的帶動,疊加行業景氣週期,這個方向上的“結構性牛市”仍有進一步深入延續的可能。

具體到板塊方向,我們一貫看好的人工智能板塊,有望再度成為泛科技的中堅力量。

人工智能是國家戰略,也是我國不多的全球領先行業之一。2017年3月5日,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7 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標誌人工智能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10月,發改委發佈《關於組織實施2018年“互聯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的通知》,人工智能重大工程將獲國家資金直接支持。

有產業政策的大力傾斜,有政府的著力扶持,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必將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春天。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人工智能市場將以近25%的年均複合率增長,2018年預計規模約361億元,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是一個有確定性交易機會的領域。

此外,5G這個方向,我們仍看好以中興通訊為代表的5G全產業鏈的機會。生物醫藥這個方向,創新藥這部分受到政策變革推動的力度極大,疊加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消費潛力,生物醫藥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此外,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仍然是著力的方向。

不過,應當注意的是,今年的股市大概率是“存量博弈、主題推動”的風格,泛科技成長股的強勁表現,並不意味著整體市場的回暖。今年的內外環境異常複雜,股市的不確定性風險,比如商譽減值、業績變量、股東質押減持等等,尤要謹慎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