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你覺得英國人正直嗎?

很多的人認為西方的人很正直。

這種正直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

經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英國的宗教基本退出了權力的分配,成為了單純的人們的信仰。

但是英國的宗教又明顯的不同於歐洲的其他國家的宗教,像法國就是天主教,德國,荷蘭這就是新教,英國的聖公會本身就是新教與天主教妥協的產物,英國的宗教比起其他國家的宗教來說更具包容性,在英國有清教徒,有聖公會,有傾向天主教的,後來天主教也被承認合法了。

你覺得英國人正直嗎?

孟德斯鳩曾經說過,英國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在歐洲我個人認為,英國是最務實的國家,或者說是最現實的國家,在利益面前,什麼都可以拿來當遮羞布。

而工業革命則加劇了這種信仰的缺失。

首先,隨著宗教的世俗化,聖公會的教士們也開始庸俗化,他們關心自身的利益與地位,甚至於基督教義的傳播,他們把大量的時間用於交結鄉紳或當權者,而不去關心基督教義的傳播。他們利用與當權者的友好關係,壟斷著很多的教區,他們拿著這些教區的高額的俸祿,卻不履行自己作為教士的義務,然後再去底薪聘請一些見習牧師打理他們的教區,見習牧師由於理論知識和收入的微薄,又不得不去做一些兼職來養活自己,而那些高級牧師,雖然熱衷於向那些受教育較高的,或者有錢的人傳播教義,但是由於專業的荒廢,他們那種教條式的純理性的說教已經不能滿足這些上層人士的需求,這些受過教育層次較高的人,希望傳教的人道德高尚,用高尚的道德情操給他們以思想上的啟迪,從而去接近上帝。

你覺得英國人正直嗎?

其次,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英國的人口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昔日人口繁華的地方,成了田地牧場,昔日的田地牧場,由於工業的興起,聚集了大量的工業人口,這些人背井離鄉,大量的聚集於此,由於生活條件的惡劣,沒有教士願意到這些地方傳教,即使那些低等的牧師也不願意到那種骯髒,沒有什麼收益的地方來傳教。這些新興的城市由於生活條件的惡劣,信仰的缺失,成了正經的下流城市。而那些靠自己奮鬥取得成就的中產階級,更不會相信那些教士的鬼話。

工業革命的時代是英國信仰缺失的時代,國家從上層到下層,在道德情操與信仰方面整體處於缺失與滑坡狀態,這種狀況引起了英國的一些有識之士的關注,尤其是那些篤信上帝的人,開始著手去改變這些現狀。

你覺得英國人正直嗎?

衛斯理畢業於牛津大學,他本來有希望爬上聖公會的高級教士的職務,但是他卻選擇了去向那些被國教所忽視的地方的人去傳教,同時他也注意到了基督教義相對於時代的落後,他吸收了路德與加爾文的神學,主張世人釋罪得救,不是因為世人的善舉,而是由於基督的憐憫,誰能對基督有信心而成為聖潔的人,誰就能得救,對於芸芸眾生而言,他們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信仰衛斯理的教義可以獲得全身心的改觀,從而重拾對基督的信心,使自己在行為道德上達到所謂的至善的境地,以期獲得耶穌的拯救。

衛斯理是一個非凡的人,他個子矮小,衣著整齊,恭謹自持,臨危不亂,他是真切的關懷著那些保守苦難珍貴而又脆弱的靈魂。

他走進那些骯髒粗俗的地方,向紡織工人,造船工人,制鐵工人去宣講他的教義,他們嘲笑他,譏諷他,辱罵他,朝他扔垃圾與石頭,他們把衛斯理推來推去,他們把衛斯理從講臺上推下去,教士們在臺下煽風點火,治安法官對衛斯理的遭遇視而不見,一天4到5次,衛斯理被從臺上轟下去,衛斯理毫不畏懼,繼續向他們宣講他的福音。憑藉篤定的信仰,頑強的意志,慢慢的他的思想在下層獲得接受,慢慢的人們接受了他,18世紀50年代衛斯理已經頗受人尊重了,等到衛斯理去世的時候,全英國有8萬人每星期花1便士去參加衛斯理公會的活動。

在衛斯理極其繼承者的推動下,衛斯理公會,極其宣揚的福音主義,在英國迅速的蔓延開來,尤其是法國大革命之後,英國的上層人士,意識到如果他們在那麼荒淫放縱下去,那麼下一個被砍頭的就會是他們,他們開始慢慢接受福音主義,進而默許支持福音主義的傳播。

你覺得英國人正直嗎?

1797年威爾伯福斯撰寫的《實用基督教》大受歡迎,這本書從神學功力上來說倒也一般,關鍵是他的嚴肅的態度,堅定的虔誠和道德觀,消除了因為信仰缺失所帶來的混亂,後來威爾伯福斯後成立世風促進會,以全副熱誠去改進道德,救濟困苦,傳播福音,其他的社團也行動起來救濟困難職工,挽救妓女,促進節制慾望,慰問貧苦,創辦各種學校,使人道主義與慈善成為當時非常具有影響。

威爾伯福斯是當時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的朋友,在維爾福波斯與福音主義的努力下,英國開始著手廢除奴隸貿易,廢除奴隸制度。

你覺得英國人正直嗎?

廢奴運動的主要推手威廉威爾伯福斯

福音主義成為一個巨大的力量,他改變了教區,改革了道德,慰藉了貧苦,解放了奴隸,挽救了走入迷途的靈魂,他們也締造了一種以堅實的個人主義為基礎的社會思想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德行是簡樸,節制,正直,遠見,自勵,勤勞,在一個自由的經濟制度下,這些德行產生了最完美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