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如果多活十年劉邦項羽會滅秦得天下嗎?

富元製作


小編認為秦始皇如果多活十年,劉邦和項羽沒有機會。

1.首先秦始皇既然可以滅掉六國,那自然也就不在乎六國的遺孀了,秦始皇此人是心高氣傲的,不然也不會和三皇五帝並稱。但秦始皇又是十分有能力的一位君王,能力出眾,也有天子的威嚴。

2.秦軍的戰鬥力是十分高的,北方還有蒙恬的30萬大軍,如果真的有反秦勢力出現,按照秦始皇的性格直接就是滅殺掉了,不會讓你壯大起來的。

3.秦始皇多次出巡,目的也就是為了看看百姓們過得如何,有沒有人有想法反秦,不然最後也不至於病死在沙丘了。

4.劉邦當時只是個亭長罷了,在秦始皇眼裡啥也不算,項羽雖然是楚國名門之後,可是如果真的在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叛亂,按照秦始皇的鐵血手段,項羽多半也是以失敗告終的。

總結:針對這個問題來說,秦始皇多活十年,小編認為劉邦和項羽是沒有機會的。但是歷史沒有偶然性,已經發生過的那才叫歷史,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尊重這段歷史。


以上就是小編自己的見解了,喜歡小編的可以點點關注,謝謝大家。


小空話歷史


秦始皇再活10年,劉邦項羽就不能滅掉秦國奪取天下。

秦始皇死的時候49歲,這一年劉邦46歲,項羽22歲。

秦始皇再活10年,秦始皇59歲,劉邦56歲,項羽32歲。

作為帝王,最關心的是自己的王位是否牢固。秦始皇作為一代雄主,肯定會採取策論鞏固自己的統治。

郡縣制提高了中央權威,使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統一文字、貨幣,使全國經濟文化依存性更強。統一度量衡使全國標準同一。上述任何措施都會使地方對中央產生依賴,中央政府的權威得到強化。

用十年時間,秦始皇可以使中央政府對地方控制更加深入,可以消滅地方勢力。

在過10年,劉邦56歲,項羽32歲。在古代56歲肯定是老年人了,劉邦身體精神會差很多,他早已經沒有了鬥志和血氣。項羽自己孤軍奮戰也會失敗。

秦始皇作為霸主,威信大,能夠控制住軍隊,政府。

劉邦項羽反抗秦始皇的統治,結果只能是被消滅。

用十年時間,秦始皇完全可以讓繼任者得到培養,得到鍛鍊。即使秦始皇活著的時候沒有消滅劉邦項羽,他們也不會壯大力量。秦始皇的繼任者會消滅劉邦項羽。





話史人


假如秦始皇多活十年,劉邦項羽絕對不可能奪得天下,亦無亂局之機,大秦王朝絕不會二世而亡。如果秦始皇仍然健在,那麼大秦將國祚長久,立國時間至少不會短於西漢。因為,大秦有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優勢、秦始皇有執政能力優勢這兩個優勢,確保大秦盛世不衰

假如秦始皇仍然健在的歷史走向猜測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創建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領導制定了一系列治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功莫大焉。

假如秦始皇沒有暴斃,如趙高、李斯等宵小之人、陰謀家當然不會得逞,也就不會有昏聵無能的秦二世上臺。

天若假於秦始皇多十年生命,憑始皇帝的雄才大略,在驅逐外患,平定內亂之後,秦始皇將會專修內政,彌補秦法之不足,法治將會進一步傳播和實現。

公子扶蘇將成為大秦的後繼之君,扶蘇行仁義之道,被百姓寄予厚望。君不見,陳勝、吳廣這兩個秦朝的掘墓人,不就打著扶蘇的名號起事的嗎?可見百姓對扶蘇愛戴之深。

公子扶蘇繼任為君,休養生息,在法治與德政之間找尋平衡,為秦法超強的凝聚力將把中國整合成一個強有力的國家共同體,逐步開創大秦盛世。漢朝不會有,楚漢爭霸不會有,“漢人”也將成為“秦人”。

秦始皇沒能在統一後繼續長期執政,秦法尚未待進一步完善,很多政策沒有持久的發揮作用,人心聚化的作用還沒能很好的得以落實。

始皇暴斃,秦政失去了一個自我修補的機會,其身後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秦朝傾覆於起義和復辟的洶湧狂潮中了。

大秦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優勢

秦國掃六合而一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團的大帝國。自“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以來,依靠的就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五大優勢。

簡而言之,秦法的優勢在於,它的治理體系是簡明的,社會組織能力是空前的。

  • 重視法度。自商鞅首開法治道路,一直沿襲成為秦國傳統。法律條文是秦國唯一的法度,是治理國家、裁判民事的唯一遵循。在秦法下,人人不敢觸犯法律,違法的代價極高,一家有罪,九家必須連舉告發,若不告發,則十家同罪連坐。法律被嚴格執行,所以秦國萬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國策的執行力極強。
  • 舉國一體。秦國文化具有著“上下合一,紀律嚴明”的軍事作風,秦國沒有關東諸侯那樣的舊貴族階層、舊官僚利益集團,貴族不掌握政權。秦國治理,主要依靠君主選拔任命的官吏,官吏與君主的關係是法治關係,而不是其他國家那樣的宗族關係、親戚關係、世家關係。舉國一體,“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對於凝聚國力的意義自不待言。
  • 獎勵耕戰。秦國率先廢除陳舊落後的井田制度,擴充畝制,重農抑商,獎勵男耕女織,鼓勵墾荒,禁止私鬥,收成好的可以同打仗立功一樣授予封爵。秦軍兵卒在戰場上,斬敵人首級一個,授爵一級,可為五十石之官,因此人人尚武,聞戰則喜,被六國稱為“虎狼之師”。
  • 引進人才。南宋的洪邁在《容齋隨筆》裡,盛讚秦國在引進外來人才方面,決心最大,力度最強。秦國積極招募東方賢能之士佐助秦國厚植國力,這些人被統稱為“客卿”,“客卿”中的佼佼者如商鞅、呂不韋、張儀、范雎、蔡澤、蒙恬、李斯在大秦為將為相,全權賦予將兵攻伐、謀議國家大事,並且絕對信任,天下英才兼收幷蓄,“客卿謀國”成為秦國的一大優勢和強項。
  • 風清氣正。“官無常貴,民無終賤”、“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乃是秦人民風。秦人百姓安心生產勞作,建功立業。秦國曆代君主崇尚節儉,嚴禁臣下為自己祝壽,厭惡貪圖虛名的不實之風。秦國君臣上下同心,政治清廉,尊奉法度,為後世建立了世所罕見的清明政風。

因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五大優勢,使秦國具備超出六國、超出時代的組織先進性。

秦始皇的執政能力優勢

對於秦始皇,給予再高的評價和讚譽都不足為過。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所做出了重大貢獻,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任人唯賢。秦始皇知人善任、禮賢下士、重用人才,蒙恬從齊、李斯從楚、尉繚為魏,“天下英雄盡入吾彀”。秦始皇虛心納諫,滅楚時,一開始放棄王翦老成謀國之計,錯用李信之謀而遭敗績,秦始皇放下身段,親自致歉。韓非為敵國宗室之貴族,始皇禮敬韓非,討問國家治理之策。求賢若渴之心、重用賢人之量,世所罕見。
  • 謀慮深刻。統一前,不少腐儒之人鼓吹“保留六國之社稷”,始皇致力華夏一統,遠交近攻伐交、伐謀,最後伐兵,深思熟慮、步步為營。統一後,廢分封、置郡縣,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在心理上剷除六國分裂的根源。經過始皇的鍛造,中華民族才真正孕育而生。
  • 雷厲風行。秦始皇致力於修馳道、修長城,拓南越、開北邊,這些大工程並不單純是好大喜功,更是厚植國家實力的必然選擇,一旦篤定目標就堅決實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種執政風格,可以說是終結分裂、走向統一、實現富強的必要條件。
  • 眼光長遠。始皇生前,已在考慮身後之事,他刻意栽培長子扶蘇,在自己重病而岌岌可危之際,寫遺詔讓扶蘇回咸陽,說明早有立扶蘇為繼任者的願望。扶蘇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寬仁。始皇讓扶蘇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名為監督,實際上是讓蒙恬栽培和保護扶蘇,給了扶蘇尋找到了有力的靠山。

秦始皇雖然在歷史上一直被罵為暴君,但是他所發明的制度,卻得到後世的一致追捧和堅決擁護,“百代都行秦政法”實際上已經很好的說明了秦法的可貴之處。

欣慰的是,後世百代皆承秦制,大秦亦是延續千秋萬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