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北安國:盤活村集體資產 農民成“股東”

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盤活村集體資產 安國農民成“股東”

“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股東’,享受到村集體的分紅。”近日,河北省安國市石佛鎮東寇村村民寇俊利說起村裡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事兒,興奮不已。

集體土地、路燈、機井……東寇村黨支部書記汪亞軍翻開清產核資賬本,村裡的各類集體資產一目瞭然。在摸清家底後,村裡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村民成為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成員,每年可分得紅利。

盤活集體資產,打通增收渠道,東寇村發展農村新經濟組織的實踐是安國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為目的,以發展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為導向,探索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保障農民財產權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我省試點縣市,2019年初,安國市以石佛鎮為試點,先後啟動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量化、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等工作。到2019年9月底,安國市全部完成改革任務。

在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考慮到各村情況千差萬別,安國市將權力下放,堅持以村委會為單位開展清產核資,不打破原集體所有界限,對村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實行市級領導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制度,構建了市、鄉(鎮)、村“三級書記”抓改革的責任體系。

安國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福增介紹,安國市農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大部分村甚至沒有集體經濟。為此,該市探索了村企共建、土地統籌經營、集體資產打包等8種模式,通過邊改革邊發展來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關人員先後到河南、山東、北京等地考察辣椒、生豬、肉牛、牧草、飼料加工、林木、有機農業等項目,搭建農業農村發展平臺,通過內引外聯,尋找適合安國農村發展的種植、養殖、加工、商貿物流等項目資源。

安國市緊緊抓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機遇,激發村集體發展活力,充分發揮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重要作用,制定並出臺《安國市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管理辦法(試行)》《安國市支持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的指導意見》,規範和鼓勵其健康發展。利用本村土地引入菜市場、花卉市場項目,成立勞務公司,激活各類生產要素。同時,建立了“安國農村發展論壇”微信群,通過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發佈項目信息,為優質項目落戶牽線搭橋。目前,已有10多個項目落戶安國。(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