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貧困戶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擺脫貧困?

蝸牛的每一天


農村貧困戶擺脫貧困其實並不難,關鍵是貧困戶要懂得感恩,要自強奮進。也就是說貧困戶要有內生動力,要有擺脫貧困的願望,信心,決心和行動。

哪些途徑能擺脫貧困?首先要看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針對原因,加強幫扶,因戶施策。是沒有勞動力,還是子女教育負擔重?是家庭有精神病患者,還是有其他重病患者就醫致貧?是沒有合適的產業支撐家庭收入,還是缺少農業生產技術?是因為交通不便,還是環境惡劣?在摸清楚致貧原因基礎上,針對性的開展幫扶,加上貧困戶自身的努力,一定能擺脫貧困。

在我的工作實踐中,主要通過以下一些途徑幫助引導貧困戶脫貧。一是發展產業,這是基礎,也是長久之計。比如我聯繫的貧困村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區,交通不便,土壤貧瘠,荒山荒坡多,好耕地少,沒有特色產業,傳統農作物就是玉米、紅苕。產值極低,畝產純收入也就三五百元。村民非常辛苦。所以,我在尋找產業上下功夫。通過合作社試種,實踐,確立了發展藤椒產業的方向。確立發展方向後,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宣傳,組織村組幹部和村民外出參觀考察,引入技術員授課等方式,堅定村民發展信心。同時,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對種苗進行補貼,引導村民開荒種植。目前全村共種植藤椒1070畝,按目前市場價,正常投產每畝純收入在5000元以上,種得好的達到10000元以上。家裡只要有幾畝地,僅此一項,輕鬆脫貧沒有問題。在長遠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發展短平快的蔬菜種植、生態土雞養殖、傳統的生豬等產業。確保每戶有2項以上的產業支撐,確保收入有保障。二是就業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家庭,通過就業培訓,介紹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增加勞務收入。少數外出打工,年收入都在20000元以上。多數村民則利用農閒時間打短工,一般每天打工收入在100元至180元之間。如果累計一年有60天打工時間,收入也達到幾千上萬。對一些無法外出又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適度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按1000元/月算,一年也有12000元,對三口之家來說,僅此一項就能脫貧。三是教育幫扶。對有子女讀書的貧困戶家庭,從幼兒園到大學,在脫貧攻堅政策階段,每名學生每年有500至4000元不等的補貼,大大減輕了貧困家庭的就學壓力。四是衛生幫扶。貧困家庭成員免費加入農村合作醫療。在縣域內住院,貧困家庭成員就醫自付費用一般控制在10%以內。大病還有醫療救助、民政救助、慈善救助等。五是住房保障。對貧困戶家庭房屋存在安全隱患的,採取重建、維修加固、環境提升等方面進行改造提升並給予政策資金補助。六是幫扶解決用水、用電、收看電視等方面的困難。七是對於無法通過產業發展脫貧的特殊困難人群,政府通過政策兜底實現脫貧。比如納入農村低保、五保等方式實現財政保障。八是動員社會力量幫扶。

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甘於貧窮,可怕的是好逸惡勞!只要貧困戶堅定信心,自強不息,有這麼好的政策幫助,有廣大幫扶部門幹部和社會各界力量的關心幫扶,相信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戶全部脫貧,最終實現全面小康,實現鄉村振興!


都市家庭的鄉村樂園


我始終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重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解放思想

思想的貧窮,比物質的貧窮更可怕。要想脫貧,先要解放思想,貧窮的思想會限制其脫貧的行動。鼓勵貧困戶從小目標開始,讓他們一點點嚐到脫貧的樂趣和甜頭。

二、技術等支持

很多人貧窮不是樂意,而是可以利用的資源有限,包括資金、技術、管理等匱乏。與其給他們輸血,不如提高他們的造血能力!

三、產業引導

要做好政府搭臺,貧困戶唱戲的工作。可以把貧困戶都往要打造的產業的方向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加大優惠政策普及,一旦產業形成規模化、集群化,扶貧就成功了一大半。

四、深加工

一旦產業化形成規模,就要考慮深加工。鼓勵有條件的困難戶先上,提供必要的配套支撐。深加工一旦形成,就不在存在貧困戶了。

五、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

以種養殖業為基礎,發展三產融合,打造支柱產業鏈,這就叫“水到渠成”,貧困戶順利脫貧,三農問題得到有效發展。


啡茲笑


最新的農村貧困戶評判標準為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低於3200元,且家庭中的成員沒購買私家車和房子等,讓真正的貧困戶享受到精準扶貧帶來的福利。那麼,農村貧困戶通過哪些途徑來擺脫貧困?

第一:勞動

農村貧困戶大多是由因病致貧所導致的,貧困戶在住院期間,其住院的醫療費用的報銷比例高達90%以上。對於農村裡的貧困戶而言,如果他們在病癒後還有基本的勞動能力,那麼,村裡可以安排他們從事村中的保潔工作,這樣一個月的收入也有1000左右,一年就有一萬多元,從而使貧困戶基本擺脫貧困的邊緣。

第二:福利傾斜

對於農村的五保戶而言,他們都是上了年紀且無兒無女的老人。由於他們的勞動能力有限,故而在老人能以種地自給自足的生活基礎上,為了使老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對五保戶的福利傾斜也是無可厚非的。在“保吃、保住、保葬”等基礎上,逢年過節五保戶也是會得到村裡福利的,例如過冬棉襖、棉被的發放事情。

第三:培訓

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其手腳還是很利索的。基於這個現實情況,村裡可以組織他們進行傳統手工藝編織的專項培訓工作,然後聯繫上游的買家,確保他們有貨可售。畢竟,純手工編織出來的東西,不僅美觀而且耐用,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人購買傳統手工編織品的當下,村裡是可以考慮培訓貧困人員從事這個方面脫貧的。


贇子曰


農村貧困戶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擺脫貧困?

雖然說國家扶貧中,對應貧困戶脫貧有十幾項指標,但我覺得,農村貧困戶要擺脫貧困,主要從三個途徑來解決。

一、扶貧先扶智:

一是主要是通過培訓、政策宣講等方式,提高貧困戶思想上的積極性,讓貧困戶有發展意識,而不是隻有等靠要思想。如果思想上沒有轉變過來,那麼不管怎麼扶都是扶不起來的。二是加大教育扶貧,讓貧困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以來大學畢業工作後,可以緩解家庭貧困壓力,也通過子女的先進思想改變家人的思想,比干部宣傳更有效果。

二、產業扶貧:

通過合作社、種養殖大戶帶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金融支持等方式,促使貧困戶發展適合當地的各種產業,雖然見效比較慢,但是確實是長期發展的主要途徑,個人認為產業扶貧比其他的都靠譜。

三、基礎設施建設:

這項扶貧政策主要是以村為單位實施,但是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了當地全體群眾的發展。一是大家一起發展,貧困戶也會跟著潮流發展;二是我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通過村社道路的建設,對貧困戶在產業機械化運用等方面提供了條件和便利;三是通過村級文化廣場、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等場地的建設,加大了農民的交流和政策接受效果,促進貧困戶趕超先進等思想轉變加快脫貧步伐。

純粹個人見解,不妥請噴,噴也是一種交流。


隴中無極



貧困戶通過哪些途徑來脫貧?這是我經常下鄉思考的問題。每次思考都要到農村予以檢驗。一則是證明思考的正確性、可行性;二則是還有哪些新的致貧因素及對策。在思考與實踐中,認為,貧困戶脫貧有這麼幾個途徑:

一是依靠政策,用盡政策,但也要自身努力。

有勞力沒技術的貧困戶,要積極參加集體組織的技能培訓,不僅要參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付諸行動,要有耐心。如參加果園管理技術培訓,這類培訓在我們這都是田間地頭現場培訓,而且都是眼下生產管理要用的適用技術。學了就要用,而且要有耐心,農業生產是有周期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的貧困戶就想立竿見影,對週期性的生產技術培訓不感興趣,聽了就完了,不應用!

二是依靠知識,學習互聯網,依靠電商脫貧。有的貧困戶年輕有知識,卻無有思路。建議這些貧困戶,學習電商,微商,通過互聯網來銷售本地產品,這是最為主要的,開電商、微商的目的是要多銷售自己的產品,這是重點,而不是為了購買方便學習電商。這也是目前農村電商的一個弱項。通過電商購買的多,銷售的少,不僅不能脫貧,而是越買越窮。

三是針對自己實際,尋找政策幫扶。扶貧政策很多,關鍵是要和自己的實際結合。如上學致貧,就要應用教育扶貧政策;有勞力,有土地,就是知不知道怎樣經營,那就要依靠產業扶貧政策;家有大病致貧,那就尋找大病救助政策。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四是要勞動,要付出,通過自身勞動,在政策的幫扶下勤勞致富。有的貧困戶只想或者只看國家能給多少錢,把錢給自己讓子拿上錢去致富。這樣的想法很難實現,政府不會把現金給到你手,讓你去花的,一般都是先生產再補助。所以,不要有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實實在在的勞動致富。

網友們,貧困戶脫貧的方法很多,你知道的、想到的還有哪些?歡迎發表!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我來自農村,對於農村的情況比較瞭解,針對“農村貧困戶通過哪些途徑來擺脫貧困?”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觀點。



農村貧困戶,我這裡主要是指2015年開始進行精準扶貧以來識別的出來的貧困戶。他們或因家庭成員中有人患大病而導致貧困,或因孩子上學吸引較大學費開支而貧困,或因家庭之中殘疾人多個而勞動力少導致收入低負擔重而貧困;或因所處的生活環境較差而貧困,等等。

因為致貧的原因不同,擺脫貧困的途徑也是略有差異。但是,總體上有以下方法:

發展產業,增加經濟收入

農村的貧困戶,每戶都至少有些田地。為順利實現脫貧,需要充分利用這些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具體的方法,就是改變以往的種植方式。比如貧困戶以前都是種植玉米,靠玉米獲取一點收入。然而,玉米價格很低,0.9元/斤,一畝地一年下來1000斤左右,折算成錢才是900元。一年900元,連自己都養不活,何來養全家。要是玉米遇到乾旱或者洪水,產量下降,收入就更低了。



所以,要改變以前的種植方式,進行大膽創新,否則會陷入越種越窮的怪圈之中。以我這裡的情況為例,為了實現脫貧,大力發展種桑養蠶業、甘蔗以及水果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為實現脫貧打好了基礎。

免費培訓,提供就業

不少的貧困戶,有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在家待業的,有缺乏技能只能夠賣力氣賺取微薄工資的等等,針對這一部分的貧困人口,可以免費給於就業前的技能培訓,我們這邊叫“兩後生”培訓。免學費,還給予生活補助,學成之後出來,包分配工作。

經過培訓之後的貧困學生出來實現就業,每個月工資3000元以上,家庭收入立馬就提高了,脫貧效果立竿見影。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如果有說的不周到或者不正確的地方,歡迎評論指出來。


終歸農村


針對你這個問題,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農村貧困戶脫貧,主要還是要找準原因,即導致其貧困的原因。導致貧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因病致貧。這裡的病可以分為可治癒的,不可治癒的,也可以分為花錢多的和花錢少的等。這就得結合各級的醫療政策,貧困戶貸款政策等,當然,也要考慮經濟的承受能力和一些因素:比如說不可治癒的花了很多錢也不起作用,這還不如放棄治療(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

二、因學致貧。這類也是最容易脫貧的,只要讀書的孩子成長成為正式勞動力,自食其力,就可以脫貧。但也要考慮一些實際的情況,比如他家真是貧困,但學生本人卻老是想讀書,甚至想出國留學讀個博士文憑,家長沒辦法。像這種情況,就應該考慮實際的東西,讓學生轉變思想,將來想深造,得靠自己。

三、思想、觀念等貧困。這就要費一番功夫了,經常做思想工作,帶出去看看,實在是老一輩的不行,就培養下一代。

四、幾種原因交織的貧困。就得對症下藥,一“病”一醫,分類治療。


那年揚起帆


脫貧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上進心,願意與命運拼搏,勤快,有的那些懶惰之人,身體健康,沒病沒災,沒子女上學的壓力,在外打工多年,有存錢,回家也不想就勞累,光靠政府補貼賴以生存,整天遊手好閒,導致的“窮”,應該取消補助,把國家的補貼給那些身體不好的,家裡有特殊情況的,有子女讀書導致沒有打工能力的勤快,愛勞動的貧困家庭,政府要選誰貧困,首先擬定一個標準


砂輪玫瑰254524685


農村貧困戶,首先要利用當地的優勢,來開發當地的農副產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食品,充分發揮人才, 來開發當地的資源利用,象山區種值業,談水養殖,遊旅業,從而帶動當地的就業,國家應當對於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象高鐵,高速公路等,從而使物質流通,|來帶動經濟,和區域地方性經濟發展。使貧困地區產業興旺起來,來解決貧困戶長期貧困的局面。


國興1147


對於農村貧困戶通過哪些途徑擺脫貧困的問題:致貧困戶因素兩種:其一確有終身殘疾和無勞動能力之戶形是有難度擺脫貧困的;其二:雖說家庭貧困,但有勞少勞隨便混日等缺少志氣的情況,確也不易擺脫貧困。總之對整個貧困戶採用思想開導;工作指點;開辦經濟門路;國家扶助的多功能進行擺脫貧困戶,走向平安和諧的康莊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