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美國情結”為何深?只因對美國的認識誤區太多

“美國情結”為何深?只因對美國的認識誤區太多

(一名無家可歸的男子在美國紐約街頭冒雪行乞。)

當前,國內一些人有很深的“美國情結”,如,某些公知經常在議論熱點事件時以美國對比中國,認為中國這也不足,那也不對,最後總結得出“美國的體制就是比中國好”。事實上,這些對美國盲目推崇的看法,與美國的實際有著巨大偏差,它們多源自某些人自以為是的誤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片面強調美國的繁榮,卻忽視貧困問題。據官方數據統計,2017年美國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12.5%,但國內意識到美國有這類問題的人卻不多,大多都認為美國比較富裕。從成因上看,國內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輿論導向,與美國媒體和部分國內媒體的宣傳有一定關係。一方面,美國媒體對窮人的關注度並不高,就算報道也有一定的套路。其實,美國的各大城市都有規模不小的窮人區。在窮人區,學校是最差的,住房多半年久失修,秩序混亂,搶劫、槍殺層出不窮。在首都華盛頓,也常常會看到街道兩旁“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拿著紙杯子討錢的窮人。但是,美國的主流媒體卻很少關注這些,即使報道了也經常將他們定性為“窮是因為懶,沒必要同情”。對於這類描述,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暢銷書《我在底層的生活》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都曾有過批評。奧巴馬認為, 一些媒體的報道並未真實記錄“窮人的生活狀態”,它們忽視了為養家餬口而不辭辛勞卻依然度日艱難的人,應“改變報道方式”。艾倫瑞克則表示,根據她的生活體驗,很多窮人都不是懶人,但即使他們身兼多份工作也依然因現有的經濟體制而養不活自己。另一方面,國內的部分媒體出於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更願意多報道美國的先進之處。這樣的報道多了,就令人感覺好像整個美國都沒什麼社會問題似的。

二是對美國“自由”概念的界限認識不清,憑想象解釋美化“美式自由”。這一點在國內,是誤解最深的,也是爭論最大的。一部人將“自由”概念理解為“想說什麼說什麼”,這其實是對美國行業規則、法律缺乏基本認識的表現。以美國媒體為例,別看它們平時的報道五花八門,也曾揭露尼克松“水門事件”、克林頓“拉鍊門事件”,但是如果事關國家利益,主流媒體就會眾口一詞,一致對外。美國多家主流媒體負責人都說,每天早晨一上班,頭等大事就是看《紐約時報》的社論。不為別的,就是要為自己的報紙“定方向”。由此可見,美國媒體的“報道自由”是有標準的,新聞界的一致認識是:美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凡是美國做的事都是對的,和美國不一樣的想法就是錯的,不照美國規矩行事的國家都是邪惡的。另外,在美國,即便是在自己家裡,也有很多法律限制,不能隨心所欲。如,美國各州政府對砍伐樹木有著不同的法律規定,因此,對自家院子裡的樹,在砍伐之前,也需要了解清楚有關法規,不然的話,就會觸犯法律,吃上官司 。再如,當警察要對你進行檢查時,一定要按照警察的要求做,讓你搖下車窗,你就搖下車窗;要你出示駕照,你就拿出駕照,千萬不可有多餘動作,否則警察有權向你開槍。

三是部分國內人群依然抱有較為強烈的自卑心理,認為和美國相比,處處不如人。對“洋”東西既崇拜又恐懼的心理,在部分中國人的意識里根深蒂固。不止在改革開放初期,直到現在,都還有人認為“月亮還是外國的圓”。如,個別中國留學生甚至稱“美國的空氣都是甜美的”。再如,在腐敗問題上,一些人宣稱“美國沒有太多腐敗”。但實際上,根據美國的體制,競選活動的背後其實就是政界人士和企業的權錢交易,所以美國不是沒有腐敗而是把腐敗漂白公開化了。

綜上,在這些錯誤認識的誤導下,部分人群過於美化美國及其體制,從而也就把一些不足和社會問題給徹底地掩蓋了。

(參見:《海外華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美國:誰在忽悠中國人崇拜美國?》《奧巴馬批媒體醜化窮人惹爭議 被指破壞新聞自由》《中美窮人數量對比:美國貧困人口高達12.5%,原因出人意料!》《這19件事在中國習以為常的事,在美國是犯法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