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懸壺濟世 妙手仁心——記延長縣鄭莊鎮郭旗村醫生孫立強

他紮根農村,忠於職守,為改變鄉村醫療衛生面貌盡心盡責,為村民醫療健康傾心服務。從事鄉村醫生工作24年,憑著精湛的醫術,為村民除疾祛病,排憂解難,守護著當地村民的健康,贏得了廣大村民的信賴和讚譽,多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表彰和肯定。他就是延長縣鄭莊鎮郭旗行政村鄉村醫生——孫立強。

紮根農村,立志衛生事業

1991年,孫立強高中畢業時,正值大學招生量少,錄取率低,考慮到農村缺醫少藥現狀,他決定去學醫。在陝西中醫學院學習三年,1994年畢業後,他就回到本村行醫。在給鄉親們治病時,不管村裡村外,他隨叫隨到。有一次冬季,郭旗溝劉某5歲的兒子深夜突發高燒,神志昏迷,手足抽搐,生命危在旦夕。患兒家長於凌晨敲門求醫,他立刻起床,二話不說,頂著嚴寒,步行3公里路,來到患兒家中進行救治。因救治及時,病人終於脫離高燒危險。像這樣風雨無阻出診的事情舉不勝舉,騎壞了自行車和摩托車共計有七八輛。樂善行醫,以“救死扶傷”為天職,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這個孫立強一直秉持的理念。行醫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光憑一腔熱血還很不夠,給人看病,不能敷衍。

在行醫閒暇之餘,他抽出時間不斷學習中西醫結合理論知識,經常向鄉鎮衛生院及縣醫院的大夫、專家請教,豐富了實踐經驗。90年代的鄉村醫生不好當,社會地位低,工作環境差,勞務報酬又低,整個郭旗鄉有好幾個鄉醫都改行另謀出路,而他立足農村不動搖,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無怨無悔地利用自己所學的醫療知識技能為當地村民解除疾病的痛苦。24年來,他恪盡職守,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從未出現過醫療糾紛記醫療事故。始終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由於鄰村的幾個老村醫的退休,孫立強同時還承擔了其它幾個行政村的醫療服務,共計服務人口約4000人左右。誰家孩子該打預防針了,誰該量血壓了,誰該測血糖了,他都一清二楚。走村入戶開展預防接種和婦幼保健工作,近幾年來在村計劃免疫建卡、建證率達到l00%,國家規定的疫苗接種率達到98%,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是全縣鄉村醫生隊伍中的楷模,在衛生系統人的眼中孫立強是一個愛崗敬業、務實工作的好村醫。

情繫農村,健康扶貧

郭旗村有451戶,1244人,現住326戶,765人,外出125戶,479人。貧困戶共83戶,貧困人數149人。其中因病致貧48戶,92人。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孫立強與衛生院扶貧團隊堅持每月上門服務,宣傳扶貧政策,並免費為有病貧困家庭發放藥物,進行健康指導。為70個慢性病患者每月免費發放藥物,並進行用藥指導,提供康復指導。現已47歲的郭旗村牛四傑,20歲時不幸發生車禍,導致腰椎骨折高位截癱,從此臥床不起,身體多處壓爛,好多鄉醫都不願上門救治換藥。1994年,剛從事鄉村醫生的孫立強聽說牛四傑的事情後,主動去他家查看情況,發現由於長期臥床,身下褥瘡拳頭一樣大,而且腿部和雙膝關節處也出現了嚴重的褥瘡。他當即採用中醫療法給予救治,並結合西醫療法進行消炎輸液,通過一年多的治療,使得所有褥瘡得到好轉。由於牛四傑臥床缺乏活動鍛鍊,體質差,每月至少需要一次輸液保健,孫立強都是隨叫隨到,只收藥品成本價,二十多年來一直如此。

2009年,牛四傑的父親牛繼生患上了淋巴癌,其母親也長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到2015年兩位老人相繼去世,期間孫立強一直為他們監測保健,輸液理療,中藥治療,所有的藥品都按照成本的八折收取。2017年6月衛生扶貧以來,在孫立強的協調下,鄉衛生院免費為牛四傑提供藥物和醫用材料,院長方慧朝每月堅持到病人家中看望,詢問並指導用藥。包扶單位延長縣醫院為其贈送了活動床和醫用材料,孫立強則隨叫隨到,免費義務為其每月至少做兩次輸液換藥護理。最近牛四傑病情嚴重,孫立強又幫他在縣醫院辦理了住院,並把病情詳細告訴了主治醫生,併為其送上營養品。同時,孫立強還與王倉年輕的鄉醫李田田結對幫扶,在工作中給予其技術指導,幫助其快速成長。

技術過硬,關心愛護鄉民,口碑極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精心醫治的人,都誇孫立強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崇尚醫德,投身公益

作為鄉村醫生,孫立強時刻把醫生職業道德放在心中,除了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外,還對經濟困難的病人及慈善公益事業伸出熱情援助之手。抗擊“非典”,身先士卒。不顧個人安危,積極為鄉民家中消毒,篩除病情,並積極宣傳如何預防。抗洪救災,不辭勞苦。2013年,延長縣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他主動配合鄉政府、當地衛生院,積極投奔災區,承擔起了醫療救護的工作,並且每天為災區人民檢查,防止疫情發生。災後,他又主動承擔本村及鄉鎮街道的消毒、防病工作,保證了群眾生命安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幾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鄉醫崗位,孫立強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初心和使命,用高尚的醫德、良好的醫風、過硬的醫術,解群眾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為百姓無私奉獻青春熱血。贏得的不僅是組織信任,更贏得群眾的心,書寫了懸壺濟世,妙手仁心的無私大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