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請點擊關注。

胡哥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內容轉載授權請點擊(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key=F82ED45ED46DD68B530ADFC67D549978)

長治市上黨區最南邊的鄉鎮西火鎮是“中國鄉村旅遊最佳目的地”、“山西省文化先進鄉鎮”。榮譽稱號的背後,是風景優美的地理環境、眾多的名勝古蹟,以及一個個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莊。這其中就有一個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小村莊——平家莊村。

如果望文生義地看,平家莊村得名應該是和平姓人家有關,其實不然。村子裡固然有平姓人家,但村子的得名卻是和其地理位置有關。據資料記載,平家莊村唐朝就有村莊雛形,坐落於一大片平地之上,取名莊平。後來村子裡的財主們聽從風水大師的建議,將村子搬遷到老雄山西麓的半坡地帶,又是修廟,又是建城牆,村名也改為平家莊村。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進村的古寨門。上面是三清閣。

平家莊村在著名的鐵府蔭城鎮南邊,間距10裡,往南是西火鎮政府,距離不到5裡,是個很小的村子,村民人口還不到600人。可別看它小,在歷史上,平家莊村卻是很有名氣的一個村子。據有關碑文記載,公元1900年,這裡曾有過平家莊鄉之稱,村內商鋪林立,行政、金融、教育樣樣齊全,管轄著東蠻掌、西蠻掌、西源、山後、峰北底等村,由此可見平家莊村在歷史上的地位。

村子位於兩大商業古鎮之間,西靠老雄山,東臨到陵川縣楊村的橫楊公路。有便利的交通,又臨近發達的商貿古鎮,在歷史上,這就是一個半農半工的村子,自古就是鐵府蔭城鎮的鐵貨供應商之一。加之位於老雄山下,村內松柏成林,林木茂盛,風景優美,村容村貌小巧而精緻,新村整齊美觀、靚麗顯眼,老村古建林立、古韻猶存,是一個春季賞花、盛夏避暑的好去處。

去年夏季和今年春季,胡哥兩次到平家莊村訪古探幽,親身感受了這個歷史悠久的小村莊的獨特魅力。

一、一道古牆保境安民

從長陵公路拐入橫楊線,往西火鎮政府行駛,沒多遠就能看到路邊豎立的一塊石頭,上面刻著大紅的“平家莊村”標誌。一路朝西緩坡而上,兩邊的民房整齊靚麗,路面平整、牆繪鮮豔、便道整潔,一個美麗的鄉村展現在記者眼前。

這是明顯的靚麗新農村,傳統古村落在哪裡?同行的葛良筆主任說:“別急,往前看。”哦,正前方,一座頗有氣勢的城樓樣建築矗立在前方。寬大的拱券門,紫紅色的外牆顏色,高大的城牆上面,是一座三開間的廟宇——三清閣。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城牆券門從內向外看。

我們一行的尋訪就從這座城牆開始。這一道城牆,是分割平家莊村新舊村的界限。在古代,平家莊村為防盜防匪,於清乾隆年間,就建起了高聳寬大的防禦性城牆,眼前的這一大截是僅存的。在東面開有出口,比一般常見的古代上閣下券的拱券門要寬大許多,高5米,寬3.1米,長有14米。

整個城牆全部塗刷了紫紅色的塗料,看起來莊嚴肅穆。券門上有一塊匾額,依稀可辨“挺凝”兩字。穿過券門,彷彿就是內外兩個小世界。一座座青磚灰瓦、略顯滄桑的清代房屋,就佔滿視野,在春天蕭索的樹木中,流露出蒼涼的意味。偶爾的一些新房子彷彿蓋錯了地方,倒顯得突兀的很。想起去年夏天來時,樹木青翠,枝繁葉茂,無論新舊的房屋都在房前屋後林木的掩映下,看不出全貌,反倒比現在協調得多。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破敗的三清閣正面。

繞過券門,從北邊繞到城牆上去詳細查訪。三清閣坐落在券門正中之上,現存建築是清代遺構。三開間的大殿坐東朝西,屋瓦殘破,枯草蓬生。門不存,窗殘缺,外露的高大石柱和斗拱依稀可辨,石柱上還陽刻著一副對聯,字跡凸起,但辨認不全。額枋上還有如意雕花,兩邊雀替是垂蓮柱。閣內已無神像,破磚爛瓦滿地,已廢棄多年。除此之外就是個小院子,遍地是荒草,齊腰高,觸目是荒涼的氣息。難以想象昔日香火旺盛時曾是如何模樣?

這算是保存比較全的廟宇了,其他像村東北有關帝廟、西北有奶奶廟、村中有菩薩廟、村西還有山神廟等廟宇,但都規模很小,大都殘缺不全,有的僅剩遺址。

由於村莊建在半坡上,四周建有城牆,這個三清閣下的拱券門就是對外交通的唯一要道口。過去每到天黑,券門關閉,全體村民就在城牆圍起來的安全環境下安然入眠。在舊社會不太平的年代,大小廟宇各路神仙給村民們帶來精神上的安慰,城牆則帶給村民物理上的安全感,小小村莊就在雄山腳下安穩地挺立著,經受著歲月的洗禮。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趙家大院。

二、百年老宅暗藏精神

別看平家莊村小,只有150來戶人家,但保存至今的清代古民居卻有不少。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有趙家三連院、朱家大院、王家排樓、平家大院、韓家大院等。佔地面積大小不等,大的有五畝、小的也就半畝,基本以四合樓院為主,西邊坡頂處,則為下窯上樓結合的窯樓院。除了這些數得上名字的地主財主的大院,作為一個人少的村子,自有它自己的精華建築,村裡著名的五棚樓就是典型一例。

那座五棚樓就是五層的樓房,這在清代民居中是十分罕見的。當時是整個村子的行政文化中心,最高一層是瞭望哨,設有警鐘,一層樓下挖有地道,高寬約1.5米,據說直通四五里之外的趙家下莊村。可惜的是,這座聞名的五棚樓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被拆除,現在僅存根基遺址和地道口。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高聳的平家大院。

五棚樓不存了,但是村裡還有其他值得一看的清代民居。從閣下朝西望去,不遠處的南邊,有一棟高大的房屋矗立在道路邊,巨大的條形砂石壘起的根基就坡取平,地基高處有3米多高,低處也有2米多。堅固的根基之上,是三層樓房,兀然挺立。這就是保存比較好的平家大院。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精美的座山影壁。

除此以外,其他的韓家大院、趙家大院都是兩層居多的,保存狀況不錯,至今還住有人家。像趙家西院,同樣是坐落在一人高的石根基上,連排七間樓房,中間三間主房是三層,兩側東西房各兩間是兩層,形成一箇中間高兩邊低的“凸”字形外觀,氣勢十足。最西北的王家排樓則是下層一排窯洞,上層再建一排平房的院落,但是已經不再住人,近乎廢棄。其他的老宅院都是磚木結構,門窗處有各種雕花,門樓下有木雕匾額,有精美的墀頭雕刻,還有幾院的影壁保存得相當好。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王家排樓。

前邊說過,這是個半農半工的村子,村裡富戶還真不少,尤其靠著千年鐵府蔭城鎮發達的鐵業,像上黨區其他地區的富裕戶一樣,堅固的磚瓦樓房隨處可見。像村南趙家有東中西三連院,趙家當年是比較有名的潞商,房屋建築佔地面積比較大,裝飾細節處很用心。韓家則有上下兩院,同樣是各盡其財力,在房屋裝飾上下了不少功夫。這些可從每家每戶的門樓裝飾、影壁、門窗裝飾等處看出端倪。

這些兩三百年的老房子保留了一個古村的建築文化,從它們的選址佈局、建造技藝、到用材裝飾,各個細節上都能看出它的獨特風格,可供觀賞、可供研究,一個古村落的建築遺存,藏著古人們的精氣神。

三、千年古槐挺立春秋

行走在村中,沿坡而上,時值早春,各種樹木尚未發芽,枝丫乾淨利落,一院院的古老民居不再想去年來訪時那樣掩映在樹蔭裡,而是露出滄桑的容顏無言地接受世人的目光。想起去年來時,樹木青翠,枝繁葉茂,滿村濃陰將這些老房子遮蔽,這裡露出一角房簷,那裡露出半截樓房。陽光穿過,灑滿斑駁的影子。

古村很古老,但最古老的卻不是你看到到這些老房子老廟老城牆,它們建於清代,頂多三百來年的年齡,比起村中最古老的那株老槐樹,都是兒孫輩,因為老槐樹已經一千多歲了。

這株千年古槐位於村西,下面保護性地圈了一圈臺階。粗大的樹身傾斜著向南生長,似乎努力地在挺直身子。下部的樹皮都不全了,樹紋粗糙,根部虯結,彷彿能感覺到它抓著地面的力度。眼前的古槐樹顏色灰黑,乾枯發澀,能清楚地數清有多少枝分枝,完全就是一幅瀕臨死亡的樣子,或者準確地說,就是已經枯死的狀態。可你絕想不到,待到春暖花開時,這株古槐依然會老樹發新芽、抽新枝。到夏日炎炎時,依然滿樹碧綠,枝繁葉茂,遮蔽眾生。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兩次訪古的對比圖。

記者有幸兩次在不同的季節見到它,那是一種很奇特的感受:歲月流逝,風雨侵蝕,帶給老槐樹斑駁裂紋。冬季的乾枯蕭條放佛死去一般,卻又隱忍到春夏的吐芽重生、煥發新機。這是一種生命的輪迴,是老槐樹對生命的詮釋。

它的超長的年齡、它難以數清的艱難經歷,它那頑強努力想挺直的身軀,都帶給人以莫大的震撼。就這樣,它成了神樹。千年裡默默地守護著村民,也接受村民們的膜拜和感恩。那樹身上的紅布條、樹根處的香爐,都在告訴我們,老槐樹帶給村民們的絕不只是大片的陰涼,還有村民們對生命的敬畏和崇拜。

山西長治最南邊的西火鎮發現一個小巧精緻的美麗古村莊

被集中展示的石磨石碾。

古槐無言,默默記錄著平家莊村的變遷和興衰故事,它的感慨我們不知道,但它能夠躲過千年的自然災害,存活到現在依然生機勃勃,卻是個奇蹟。

平家莊村很小,但走訪了兩次,卻是同樣的感覺,走在緩坡的村莊裡,就是走進一幅小而美的精緻畫卷。乾淨整潔的街道、恬靜質樸的村民、破敗難掩滄桑的古院落……你見到的一切都是剛剛好,古韻有味道、新意有內涵,不張揚、不浮誇,凋零與破敗、繁榮與發展,留給時間去評說,那些古老的廟宇、滄桑的古宅院、隨處可見的石碾子石磨,只要存在,就足夠了。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