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请点击关注。

胡哥原创首发,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内容转载授权请点击(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key=F82ED45ED46DD68B530ADFC67D549978)

长治市上党区最南边的乡镇西火镇是“中国乡村旅游最佳目的地”、“山西省文化先进乡镇”。荣誉称号的背后,是风景优美的地理环境、众多的名胜古迹,以及一个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这其中就有一个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小村庄——平家庄村。

如果望文生义地看,平家庄村得名应该是和平姓人家有关,其实不然。村子里固然有平姓人家,但村子的得名却是和其地理位置有关。据资料记载,平家庄村唐朝就有村庄雏形,坐落于一大片平地之上,取名庄平。后来村子里的财主们听从风水大师的建议,将村子搬迁到老雄山西麓的半坡地带,又是修庙,又是建城墙,村名也改为平家庄村。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进村的古寨门。上面是三清阁。

平家庄村在著名的铁府荫城镇南边,间距10里,往南是西火镇政府,距离不到5里,是个很小的村子,村民人口还不到600人。可别看它小,在历史上,平家庄村却是很有名气的一个村子。据有关碑文记载,公元1900年,这里曾有过平家庄乡之称,村内商铺林立,行政、金融、教育样样齐全,管辖着东蛮掌、西蛮掌、西源、山后、峰北底等村,由此可见平家庄村在历史上的地位。

村子位于两大商业古镇之间,西靠老雄山,东临到陵川县杨村的横杨公路。有便利的交通,又临近发达的商贸古镇,在历史上,这就是一个半农半工的村子,自古就是铁府荫城镇的铁货供应商之一。加之位于老雄山下,村内松柏成林,林木茂盛,风景优美,村容村貌小巧而精致,新村整齐美观、靓丽显眼,老村古建林立、古韵犹存,是一个春季赏花、盛夏避暑的好去处。

去年夏季和今年春季,胡哥两次到平家庄村访古探幽,亲身感受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小村庄的独特魅力。

一、一道古墙保境安民

从长陵公路拐入横杨线,往西火镇政府行驶,没多远就能看到路边竖立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大红的“平家庄村”标志。一路朝西缓坡而上,两边的民房整齐靓丽,路面平整、墙绘鲜艳、便道整洁,一个美丽的乡村展现在记者眼前。

这是明显的靓丽新农村,传统古村落在哪里?同行的葛良笔主任说:“别急,往前看。”哦,正前方,一座颇有气势的城楼样建筑矗立在前方。宽大的拱券门,紫红色的外墙颜色,高大的城墙上面,是一座三开间的庙宇——三清阁。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城墙券门从内向外看。

我们一行的寻访就从这座城墙开始。这一道城墙,是分割平家庄村新旧村的界限。在古代,平家庄村为防盗防匪,于清乾隆年间,就建起了高耸宽大的防御性城墙,眼前的这一大截是仅存的。在东面开有出口,比一般常见的古代上阁下券的拱券门要宽大许多,高5米,宽3.1米,长有14米。

整个城墙全部涂刷了紫红色的涂料,看起来庄严肃穆。券门上有一块匾额,依稀可辨“挺凝”两字。穿过券门,仿佛就是内外两个小世界。一座座青砖灰瓦、略显沧桑的清代房屋,就占满视野,在春天萧索的树木中,流露出苍凉的意味。偶尔的一些新房子仿佛盖错了地方,倒显得突兀的很。想起去年夏天来时,树木青翠,枝繁叶茂,无论新旧的房屋都在房前屋后林木的掩映下,看不出全貌,反倒比现在协调得多。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破败的三清阁正面。

绕过券门,从北边绕到城墙上去详细查访。三清阁坐落在券门正中之上,现存建筑是清代遗构。三开间的大殿坐东朝西,屋瓦残破,枯草蓬生。门不存,窗残缺,外露的高大石柱和斗拱依稀可辨,石柱上还阳刻着一副对联,字迹凸起,但辨认不全。额枋上还有如意雕花,两边雀替是垂莲柱。阁内已无神像,破砖烂瓦满地,已废弃多年。除此之外就是个小院子,遍地是荒草,齐腰高,触目是荒凉的气息。难以想象昔日香火旺盛时曾是如何模样?

这算是保存比较全的庙宇了,其他像村东北有关帝庙、西北有奶奶庙、村中有菩萨庙、村西还有山神庙等庙宇,但都规模很小,大都残缺不全,有的仅剩遗址。

由于村庄建在半坡上,四周建有城墙,这个三清阁下的拱券门就是对外交通的唯一要道口。过去每到天黑,券门关闭,全体村民就在城墙围起来的安全环境下安然入眠。在旧社会不太平的年代,大小庙宇各路神仙给村民们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城墙则带给村民物理上的安全感,小小村庄就在雄山脚下安稳地挺立着,经受着岁月的洗礼。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赵家大院。

二、百年老宅暗藏精神

别看平家庄村小,只有150来户人家,但保存至今的清代古民居却有不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有赵家三连院、朱家大院、王家排楼、平家大院、韩家大院等。占地面积大小不等,大的有五亩、小的也就半亩,基本以四合楼院为主,西边坡顶处,则为下窑上楼结合的窑楼院。除了这些数得上名字的地主财主的大院,作为一个人少的村子,自有它自己的精华建筑,村里著名的五棚楼就是典型一例。

那座五棚楼就是五层的楼房,这在清代民居中是十分罕见的。当时是整个村子的行政文化中心,最高一层是瞭望哨,设有警钟,一层楼下挖有地道,高宽约1.5米,据说直通四五里之外的赵家下庄村。可惜的是,这座闻名的五棚楼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被拆除,现在仅存根基遗址和地道口。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高耸的平家大院。

五棚楼不存了,但是村里还有其他值得一看的清代民居。从阁下朝西望去,不远处的南边,有一栋高大的房屋矗立在道路边,巨大的条形砂石垒起的根基就坡取平,地基高处有3米多高,低处也有2米多。坚固的根基之上,是三层楼房,兀然挺立。这就是保存比较好的平家大院。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精美的座山影壁。

除此以外,其他的韩家大院、赵家大院都是两层居多的,保存状况不错,至今还住有人家。像赵家西院,同样是坐落在一人高的石根基上,连排七间楼房,中间三间主房是三层,两侧东西房各两间是两层,形成一个中间高两边低的“凸”字形外观,气势十足。最西北的王家排楼则是下层一排窑洞,上层再建一排平房的院落,但是已经不再住人,近乎废弃。其他的老宅院都是砖木结构,门窗处有各种雕花,门楼下有木雕匾额,有精美的墀头雕刻,还有几院的影壁保存得相当好。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王家排楼。

前边说过,这是个半农半工的村子,村里富户还真不少,尤其靠着千年铁府荫城镇发达的铁业,像上党区其他地区的富裕户一样,坚固的砖瓦楼房随处可见。像村南赵家有东中西三连院,赵家当年是比较有名的潞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比较大,装饰细节处很用心。韩家则有上下两院,同样是各尽其财力,在房屋装饰上下了不少功夫。这些可从每家每户的门楼装饰、影壁、门窗装饰等处看出端倪。

这些两三百年的老房子保留了一个古村的建筑文化,从它们的选址布局、建造技艺、到用材装饰,各个细节上都能看出它的独特风格,可供观赏、可供研究,一个古村落的建筑遗存,藏着古人们的精气神。

三、千年古槐挺立春秋

行走在村中,沿坡而上,时值早春,各种树木尚未发芽,枝丫干净利落,一院院的古老民居不再想去年来访时那样掩映在树荫里,而是露出沧桑的容颜无言地接受世人的目光。想起去年来时,树木青翠,枝繁叶茂,满村浓阴将这些老房子遮蔽,这里露出一角房檐,那里露出半截楼房。阳光穿过,洒满斑驳的影子。

古村很古老,但最古老的却不是你看到到这些老房子老庙老城墙,它们建于清代,顶多三百来年的年龄,比起村中最古老的那株老槐树,都是儿孙辈,因为老槐树已经一千多岁了。

这株千年古槐位于村西,下面保护性地圈了一圈台阶。粗大的树身倾斜着向南生长,似乎努力地在挺直身子。下部的树皮都不全了,树纹粗糙,根部虬结,仿佛能感觉到它抓着地面的力度。眼前的古槐树颜色灰黑,干枯发涩,能清楚地数清有多少枝分枝,完全就是一幅濒临死亡的样子,或者准确地说,就是已经枯死的状态。可你绝想不到,待到春暖花开时,这株古槐依然会老树发新芽、抽新枝。到夏日炎炎时,依然满树碧绿,枝繁叶茂,遮蔽众生。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两次访古的对比图。

记者有幸两次在不同的季节见到它,那是一种很奇特的感受:岁月流逝,风雨侵蚀,带给老槐树斑驳裂纹。冬季的干枯萧条放佛死去一般,却又隐忍到春夏的吐芽重生、焕发新机。这是一种生命的轮回,是老槐树对生命的诠释。

它的超长的年龄、它难以数清的艰难经历,它那顽强努力想挺直的身躯,都带给人以莫大的震撼。就这样,它成了神树。千年里默默地守护着村民,也接受村民们的膜拜和感恩。那树身上的红布条、树根处的香炉,都在告诉我们,老槐树带给村民们的绝不只是大片的阴凉,还有村民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

山西长治最南边的西火镇发现一个小巧精致的美丽古村庄

被集中展示的石磨石碾。

古槐无言,默默记录着平家庄村的变迁和兴衰故事,它的感慨我们不知道,但它能够躲过千年的自然灾害,存活到现在依然生机勃勃,却是个奇迹。

平家庄村很小,但走访了两次,却是同样的感觉,走在缓坡的村庄里,就是走进一幅小而美的精致画卷。干净整洁的街道、恬静质朴的村民、破败难掩沧桑的古院落……你见到的一切都是刚刚好,古韵有味道、新意有内涵,不张扬、不浮夸,凋零与破败、繁荣与发展,留给时间去评说,那些古老的庙宇、沧桑的古宅院、随处可见的石碾子石磨,只要存在,就足够了。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