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財稅社保,公司年檢,你準備好了嗎?

財稅社保,公司年檢,你準備好了嗎?

1、技術入股好處多

很多民營企業的老闆都是技術專家,將專利提供給公司使用,雙方沒有簽訂合同,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究竟屬於何種方式使用。建議老闆們將技術專利作價投入公司,一方面可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減少投資時的資金壓力,一方面,作價入股以後,公司可以計入無形資產,可以合理攤銷,可以增加成本費用,減少利潤,少繳所得稅。

2、遭遇意外要報案

不幸的事讓人痛苦,但確實會發生。出差在外,不小心手提電腦被小偷順手牽羊,足以讓人揪心一陣子。

難過以後心裡平坦了,繼續工作。有一件事千萬要記住:這件事與納稅還有關係,丟了手提電腦屬於財產損失,要憑相關證明在公司的成本費用中列支。

丟了電腦以後,要及時到公安機關報案,取得相關證明,回來提交給財務部門,作為證據。如果沒有證據,損失不能進成本,等於丟失的不僅僅是一臺電腦。

類似的意外要同樣處理,這樣才能避免損失擴大。

3、發票丟了有辦法

丟失發票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發票丟了怎麼辦?發票丟了還能報銷嗎?公司還可以作為正常的費用開支嗎?

發票丟失不用慌張。根據規定,丟失發票都可有辦法解決:

專用發票與供應商聯繫解決,其他發票由對方提供發票複印件加蓋公章解決,對方不能提供複印件的,例如:機票、車票等,可以當事人寫出具體經過,公司內部批准就可以解決。

丟失發票有章可循,只要辦妥手續就不會影響公司的納稅,如果驚慌失措,不能妥善處置,就會影響自己的報銷和公司的納稅。

4、視同銷售要注意

視同銷售就是實際不是銷售也要按銷售納稅(比如說將外購的商品贈送給客戶是最常見的),沒有銷售也納稅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應該視同銷售也納稅無疑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應該視同銷售不繳稅是違規,不應該視同銷售也當成銷售就會繳冤枉稅。

5、一日之差兩重天

張三辦家公司,登記在6月30日,李四辦家公司,登記在7月1日。大家對這一天的差異沒有在意,大家都向稅務機關遞交了申請,要求享受新辦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當年下半年大家都虧損,張三的公司稅務機關批覆當年已經享受了一年的所得稅優惠,明年開始要交所得稅,由於當年虧損,算免稅也沒有實際意義。李四的公司可以選擇今年的利潤先繳納,明年再開始計算享受一年的所得稅優惠,由於當年虧損,選擇繳稅也沒有意義,所以李四的公司明年才算免稅一年。根據稅務規定:上半年開業的公司當年算一年免稅,下半年開業的公司可以選擇。所以,一日之差命運各異,要經營成功,一定要了解稅務規定。

6、重設流程納稅少

對於很多生產型公司,設立自己的銷售公司就可以避免過高的消費稅負擔。公司的產品先銷售給銷售公司,銷售公司再賣給經銷商或者客戶。由於消費稅在生產環節納稅,銷售環節不納稅,因此,銷售公司不納消費稅,只要定價合理,就可以少交部分消費稅。

7、先分後賣納稅少

某公司投資一家企業,佔有其60%的股權,該企業市場運作良好,公司連年盈利,這60%的股權價值漲了不少。現在公司老闆想轉讓股權,財務經理提議應先把利潤分了再轉讓,這樣可以少繳稅。因為先分配不用補稅,不分配就要繳稅。

8、合同作廢也納稅

有些企業喜歡籤合同,簽了以後發現問題就作廢後重新籤。殊不知簽了合同就要繳印花稅,即使合同作廢。另外,在變更合同時,如果合同金額增加了,需要補繳印花稅,金額減少了,則不退印花稅。

所以,如果合同金額一時不能確定,應該先簽訂金額未定的合同,等確定後再補充進去,這樣就可以避免多繳稅。

9、做善事也有講究

企業對外承擔的是一種社會責任,每當遇到天災人禍,作為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家就會熱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奉獻一片愛心。

做善事也與納稅有關。

企業對外捐贈的款項和實物,一是可能涉及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因此,在捐贈的時候,要考慮到後面還有稅務負擔;一是捐贈要合理進入成本費用,還有符合稅務上的條件,包括需要通過國家稅務機關認可的單位和渠道捐贈。例如:政府機關、民政部門、慈善機構,另外還需要有符合稅法規定接受捐贈的專用收據。如果不符合條件,捐贈完了還不能進入成本費用,結果還要繳納25%的所得稅,這個善事也就做得太大了。

財稅社保,公司年檢,你準備好了嗎?

10、對方偷稅你遭殃

有個房地產公司,在廣告裡承諾:買房子送契稅。業主買房子,在合同中寫明:契稅由房產公司承擔。業主們搬進了新屋,開始了新的生活。等到去辦房產證,對方告知:你們還沒有繳契稅,先繳了再辦證。業主們與房管部門理論:房產公司答應送契稅。其實,契稅的納稅人是購買房子的業主,房管部門根本無需理會房產公司業主的合同,只要按法律規定辦即可。業主與房產公司的合同糾紛按法律途徑解決。業主無奈,只好先繳了契稅辦證,回頭再找房產公司算賬。

對方包稅,對方如果不納稅還是你承擔法律責任,對方不承擔偷稅的責任,對方只承擔違背合同的責任,屬於合同糾紛,因此,包稅合同之後還要關注對方是否真的納稅了。

11、適用稅率看進項

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銷售圖書且是一般納稅人,稅務人員卻要求該公司按17%納稅。稅務人員解釋:該公司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如果該公司適用13%的稅率,那不成了繳13%抵扣17%?那稅務上怎麼平衡?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於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

財稅社保,公司年檢,你準備好了嗎?

12、購買發票是毒藥

經常有人打電話、發傳真、發郵件來推銷發票:本公司尚餘少量發票可以對外提供,手續費優惠。

說到底,正常經營的公司怎麼會有少量發票剩餘?不過還是有人喜歡找這些發票販子買進發票,因為手續費便宜。

現在專門有人不斷成立公司,申請購買發票,然後到處推銷發票,公司不繳稅就關門了。從他們那裡買到的發票都是真發票。這些發票稅務機關歸類為"失控發票"。現在這些失控發票都在稅務機關的網上公佈,以"失控發票"虛列成本就屬於偷稅,企業的損失就大了。

13、不發補貼發雙薪

中國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人情味,逢年過節都會有發一點所謂的過節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過節費需要併入當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

稅務政策的規定是發放年終雙薪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由於不需要與當月工資合併繳納個稅。因此可以降低稅率,減少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

都是發點錢,過節費交稅多,雙薪交稅少,所以為了少繳稅,應該改變那種過節發點過節費的做法,改成年底發雙薪的方式。

千萬不要固執己見,認為雙薪是外資企業的玩意,自個的企業還是堅持發過節費,這樣就會費力不討好,節稅其實很簡單,只要順著稅務規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14、不拿發票多繳稅

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能夠取得合法憑證成了企業節稅的重要方法。

有些人不以為然,不開發票對方收得便宜,要開發票對方收得貴,羊毛出在羊身上,結果是一回事。

是不是一回事,看看例子:購買1000元的文具,不開發票給900元,開票給1000元,相差100元。多給100元,所得稅少交250元。

多給100元獲得發票,實際上還是能給企業帶來效益。

企業人員應該明白:不拿發票就會多交稅款。

15、多拿進項多抵扣

作為一般納稅人,銷項減去進項的部分需要繳納稅款,因此,多拿進項就可以少繳稅。這些進項包括:購買辦公用品、購買低值易耗品、汽車加油、購買修理備件日積月累,企業就能降低稅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